1、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说课稿)【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模块一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模块一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基本地理观念培养为重点,既分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又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前三个单元分别从宇宙环境、地理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分析研究,第四单元则是在全面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从正面和反面,也就是从资源和灾害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今天说课的这一节是从反面,即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下的人类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该单元是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地理
2、观念,而不是系统的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本单元各节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知全豹”,举一反三,由个别知识向同类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相关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节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教材则是以“洪灾”为例来展开的。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内容,作者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常见类型;2.通过学习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掌握自然灾害的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3.通过个人探究,学会把握教材主干知识;通过提取材料
3、有效信息,提升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案例探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把握洪灾危害、成因和预防措施;2.通过合作探究,综合分析洪灾形成原因,探究泥石流防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2.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观念和新时代雷锋精神。【教学重点】1.洪灾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御洪灾的措施;2.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说教法】【教学方法】近体教学法、感性理性认知法、自主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归纳讲解法、比较法,重点是案例教学法。采用近体教学法,目的
4、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遵守认知规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将学生的思维认识引向深入,渐入佳境,这种阶梯式教学方法既给学生提出了挑战,又能使学生体会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悦,逐渐逼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原则下,本节课从“媒体展示,初识灾害、“自主探究,认识洪灾”、“案例探究,剖析洪灾”、“各抒己见,预防洪灾”、“合作探究,触类旁通”、“众志成城,抗击灾害”六个方面逐渐展开教学,将教学引向深入,逐步达成教学目标。“教教材”和“用教材”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是照本宣科,后者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
5、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总结规律和学习方法。【说学法】【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比较归纳法、类比迁移法,教学中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法促进教师的教,使教与学水乳交融,教学相长。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部分由学生自主探究,而对本节的重点难点部分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触类旁通的效果,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探究我国西南的区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泥石流的预防措施。【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方式:通过播放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
6、地震的相关视频,导入自然灾害。(设计时间为 1 分钟)设计意图:时间近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讲授新课】一、媒体展示,初识灾害(内容:自然灾害及类型)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掌握自然灾害的属性和类型。(设计时间为 4 分钟)设计意图: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总结自然灾害的概念。承转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各种灾害中以洪灾和旱灾影响最为广泛,带来的损失也大,由此转入洪水和洪灾。二、自主探究,认识洪灾(内容:洪水和洪灾)教学设计:教师提出问题
7、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且出示 98 年长江洪水的危害,让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总结概括洪水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设计时间为5 分钟)设计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教材,梳理主干知识的能力和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案例探究,剖析洪灾(内容:洪灾形成原因)教学设计:以我国 98 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为案例,给出五个情境材料,学生结合学案分组探究洪灾成因并总结规律和方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控制全局,巡视指导。五分钟后各组选出代表阐述结论,教师评论点拨。(设计时间为 1315 分钟)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8、还能理清各要素的内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掌握洪灾的形成规律,并此基础上进行学法总结。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环保观念也在形成之中。四、各抒已见,预防洪灾(内容:洪灾防治措施)教学设计:在前面分组探究 98 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来预防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设计时间为 5 分钟)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学会对症下药,培养思维的延伸性和广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五、合作探究,触类旁通(内容:西南地区灾害类型、原因和措施)教学设计:结合教材课后活动,学生分组探究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泥石流的预防措施。(设计时间为 810 分钟)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六、众志成城,抗击灾害教学设计:通过播放音乐士兵突击和抗击自然灾害的图片。(设计时间为 2 分钟)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观念和新时代雷锋精神。七、课堂练习,巩固提高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 710 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和练习。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性、直观性、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