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113.88KB ,
资源ID:105638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563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pdf

1、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打开文本图片集【摘 要】“建立学分银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重要任务。时至今日,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如何,是相关各方都关心的。本研究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为主线,基于学术文献、报纸报道和政策文本,梳理国内“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进展。理论探究方面,从国外经验借鉴逐步转向本土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的理论内核、功能定位、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与构建策略。实践探索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推动、合作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试点探索。理论研究值得深入的领域还很多,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尚未进入期待视野。本研究为

2、相关各方整体了解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进步、实践进展提供了历时述评和思考借鉴。【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先前学习【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5001606一、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了“建立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之后,学分银行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展开。据 CNKI、百度搜索和政府门户网站检索,国内最早以“学分互换(学分互认)”、

3、“学分累积(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学分转移)”、“学分银行”、“学分认证(先前学习)”为相关主题词的文献,分别始见于19911、19912、20023、20034、20065年。近年来,以这些关键词为主题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报道不断增加。迄今的相关文献报道量见表 1。从现有研究看,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进展如何?相关方有着怎样的认识、态度和反应?学分银行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呈现怎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回溯梳理与反思述评,将有利于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不断深入。2012 年 5月,在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学分银行: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上,我们曾从政府、学者、用户三个视角对这些文献作了多维观察与探究

4、分析6。这里,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维度,对我国学分银行相关文献作进一步的内容分析,以期为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相关方提供若干借鉴。二、理论探究(一)国外经验借鉴我国学分银行的研究与实践,比较重视对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主要涉及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英国资格与学分框 架7-13等。其中,尤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和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备受重视。此外,对北美、意大利、俄罗斯的先前学习评价、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研究亦有少量涉及14-16。虽然名称和定位各不相同,但上述系统、制度或框架的核心功能均包含学分认证、累积与转换。总体来看,国外学分银行系统有

5、效地推进了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机会均衡,同时激发了全民学习的热情,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学分银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对国外经验的研究主要包含译介和嫁接构想两种形式。译介内容涉及国外学分银行系统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系统构成、运作模式、重要文件、实施效果等;嫁接构想主要是在分析国内建立学分银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基础上,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建设重点等。当然,国外学分银行的实践探索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学分换算标准,缺乏资金支持,部分高校参与度不高,精力和时间的大量消耗,人才特色体现不足,强化社会结构性失业和片面追求文凭的“功利主义”等负向功能

6、17-18。相对于经验介绍而言,关注国外学分银行的实践困境与局限的文献较少。我们需要对这种选择性的忽略保持足够的清醒,以避免在复制他国经验的同时亦复制其实践困境。(二)基础理论研究1.理论内核、功能定位与组成要素对学分银行的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三种: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与地点的教育管理制度19;学分银行是一种教育管理模式20;学分银行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既是管理制度又是管理模式21,在用户视野中,还是管理学分的机构22。已有界定体现了不同侧重的理论定位,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学分银行的本质属性。当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尚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学分银行作为学分

7、认证、累积与转换的系统,在不同群体的视野中呈现出不同定位。在政府、研究者、学习者视野中,学分银行分别主要表现为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模式、学分管理机构。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可分为三种:宏观定位基于学分银行的制度属性,认为学分银行的功能应定位于“各类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开放兼容,中等学历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联合融通”23-24;中观定位基于学分银行的模式属性,认为学分银行有“学分的记录与累积、学分的互换、学分的兑换”三种功能25-26;微观定位基于学分银行的机构属性,认为学分银行应定位于“对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转换成标准学分,并进行学分存储、积累、兑换、借贷

8、与折旧的学习管理机构”27-28,是“提供学分查询、学分互认等服务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29等。尽管研究者的立场、视角不同,但均认为学分银行具备学分存储、转换、汇兑的基本功能。关于学分银行的组成要素,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以课程标准、学分累积、学分互认、学分兑换、学分诚信五个子系统作为学分银行建设的基本架构30;以学分银行系统、选课系统、兑换系统及评估委员会作为学分银行的组成要素31;也有将学分银行划分成为更加细致的课程体系、选课制度、存分机制、贷分机制、兑分机制、学生管理机制六个方面32。虽然角度和侧重各不相同,但这些观点均内含了学分互认、学分累积、学分兑换等学分银行的核心要素。对于组成要素的厘清与界定,将直接影响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的有效设计及其实践前景的清晰程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