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0KB ,
资源ID:105626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562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二)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时检测(二)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检测(二)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石家庄模拟)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A均主张社会变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 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析:选D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均太绝对,故排除。2(2018昆明一中检测)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

2、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解析:选C孔子主张“贵贱有序”、“爱有差等”,并没有淡化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是为了“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而非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故B项错误;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强调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使礼制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相适应,故C项正确;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3(2018孝义摸底)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

3、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A以德治民的思想 B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C休养生息的思想 D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解析:选C以德治民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老子的治国理念,不是老子的社会理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即无为而治,故C项正确;材料“要用慢火适当烹饪”,并不等同于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故D项错误。4荀子主张,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这一主张体现了()A法治思想 B礼治思想C仁政思想 D民本思想解析:选D荀子认为“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体

4、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未体现法治思想,故A项错误,D项正确;礼治思想和仁政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5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选D材料讲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而儒家强调德治和仁政,故A项错误;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尚贤、节俭、兼爱、非攻,故C项错误;材料“蜂蚁社会”“法定程序”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及以法治国,该学派应是法家,故D项正确。6“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

5、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薄葬之意),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出自同一学派的是()A为政以德 B严刑峻法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解析:选D为政以德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儒家重视丧礼,与材料“其送死,桐棺三寸”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法家严刑峻法无关,故B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材料“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茅茨不翦,采椽不刮”是说用茅草搭盖屋顶而不加修剪,用栎木做椽子而不经刮削,符合墨家的节用的主张,故D项正确。7(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他们宣

6、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是()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解析:选B诸侯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其目的是实现局域性或者全国性的霸主地位而非全国统一,故A项错误;为适应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纵横家纷纷鼓吹“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故B项正确;引发战争不断的是各国间实力对比的消长而非政治改革运动,故C项错误;“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8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

7、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这说明()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解析:选B汉代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此后,历代基本上推崇儒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可知“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故B项正确;百家思想中有些是符合现实社会需要,有些则不符合现实社会需要,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9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歌被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每一部分各有侧重。下列篇章中具有“周王朝王城

8、所在地的诗歌”“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等特点的是()A关雎 B公刘C鲁颂 D伐檀解析:选B关雎是国风,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故A项错误;公刘叙述周祖先公刘带领周人由邰迁豳的经过,与材料中“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相符,故B项正确;鲁颂产生于鲁国曲阜一带与材料中“周王朝王城所在地”不符,故C项错误;伐檀是国风,反映劳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讽刺,与材料中“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不符,故D项错误。10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的诗歌体裁。材料表明()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文化发

9、展成就了楚国霸业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解析:选D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的说法太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楚辞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楚国霸业有利于楚辞的出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的诗歌体裁”可以得出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故D项正确。11如图为山西陶寺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朱书扁壶。有学者考证朱砂刻画的符号为“文”字。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A长江流域的原始制陶业发达B刻画符号可能是文字的起源C釉陶制品在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D已经掌握“釉上彩绘”烧制技术解析:选B山西属于黄河流域,不是长江流域

10、,仅一个朱书扁壶也不足以说明原始制陶业发达,故A项错误;作为史料,朱砂刻画的符号考证为“文”字,可以用来研究文字的起源情况,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介绍朱书扁壶的用途,无法说明其在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故C项错误;“釉上彩绘”烧制技术出现于唐朝晚期,新石器时代还没有掌握此技术,故D项错误。12(2018安徽十校联考)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 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解析:选D材料中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

11、之所以会出现“字形歧异”的问题,同一个汉字出现多种写法,其原因正是由于战国时期政治分裂影响文字统一,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

12、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 ,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 。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

13、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

14、”“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加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孔子主张,据材料二“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得出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得出主张“仁”“礼”结合;墨家主张,据材料二“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得出官民无贵贱之分,“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得出主张兼爱非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时代局限性。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

15、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 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不义战争)。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

16、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

17、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一是同意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与评价;二是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或者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观点。其次结合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评析。答案: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

18、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东周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