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被打破解析:选B。题干中提到“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表明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以后,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要求各大城市”,说明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提干中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D项错误。2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
2、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包则灵”的理象。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D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解析:选A。材料“包字进城”的做法,反映出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无关,故D项错误。3(2018昆明模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
3、基本完成了政社分开,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实际上()A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C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D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解析:选A。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与材料中“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相符,故A项正确。41979年7月,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这反映出()A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B全
4、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C发展市场经济成为高层的共识D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已拉开帷幕解析:选D。建立合资企业是为企业改革拉开序幕,故D项正确;材料中尝试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并非全面开放,故A项错误;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发展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5(2018长沙模拟)阅读19852007年中国农村产业总值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效性减弱B市场经济体制拉动农村经济发展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利于非农产业D土地经营方式变革引起体制转型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特别是21世纪之后,农村非农产业总产值迅速增长,
5、这与1992年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有直接关系,故B项正确。6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解析:选C。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与材料中“十年实践”相符,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
6、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B项错误;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1“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7、解析:选C。材料提供时间是19801984年,这一时期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C项正确;这一时期对外开放格局还未形成,故D项错误。2(2018泸州诊断)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这一举措()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宣告市场定价机
8、制的形成解析:选A。提高农产品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此时已经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打破旧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价格为政府提价非市场定价,故D项错误。3阅读下表,其中1984年差距开始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314元456元1982年347元641元1984年408元910元1988年733元1 312元1992年892元2 217元1996年1 843元4 897元2000年2 431元6 072元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9、全面展开B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C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开始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析:选A。材料中从1984年开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开始拉大是因为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故A项正确;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不能作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开始推行是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2018淄博模拟)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
10、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解析:选D。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得出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并没有从法律上认可私营经济,故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即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农村改革的实现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国企改革,
11、故C项错误。5在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的智慧共同为中国的未来之路指明方向后,公司热再次兴起。当时中国的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财富的味道。这里的“方向”是指()A城市体制改革启动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做出改革开放决策 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解析:选B。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同年召开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信息吻合,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事件是20世纪90年代南方谈话之后,与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
12、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6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标。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一过程可知,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是()A不断深入层层递进 B其有渐进性与阶段性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解析:选B。题干中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92年”“2003年”表明阶段性,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到“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标”表明有渐进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
13、市场经济体制”是大飞跃而非深入和递进,故A项错误;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是经济转型的内容而非特点,故C项错误;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与题干中“从这一过程可知”“转型的特点”不符,故D项错误。7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B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选C。雄安新区对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进
14、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8(2018商丘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
15、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减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16、识,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解析 (1)第一小问问题,材料一“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一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本观念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两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政府主导“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后,材料二“建设特区吸引”,人口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第二小
17、问影响,辩证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发展的同时,政府主导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后,人口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答案 (1)问题: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不能随工业的发展而适时转移。成因:传统的农本政策及观念;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2)特点:20世纪60年代,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或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由政府主导进行。改革开放后,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中国迁移到国外;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影响:20世纪60年代,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后,劳动力流向现代城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但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和交通负担,滋生了新的人口问题等。(若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