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环境概念的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备好学生内环境比较抽象,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背景,开篇就讲效果不好。但是初中教材已经涉及到草履虫,人体的循环系统,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先回顾细胞呼吸,联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各自的功能,过渡到物质交换的途径;由草履虫的交换渠道分析出多细胞生物也应该在液体环境中完成;在启发学生考虑人体中的液体成分,总结细胞外液就自然顺畅。还降低了难度,激发学习热情。用好教材必修人教版第三册P2问题讨论部分图为单细胞多细胞的对照,P3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P4资料分析中列举了血浆的化学组成、含量,P5图13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P6
2、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每个学生都有,使用得当效果会很好。比如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存在于内环境,可以从血浆的化学成分加以判断。再如分析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等具体的内环境可以借助图13,直观形象,清晰易懂。面向全体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都是平等的,都值得尊重。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要尽可能的关注学习上的弱势群体,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参与教学的机会,在这个前提下实施因材施教。问题给全班同学,分组讨论轮流发言;人人动手画图,双向交流;习题训练设置难度梯度;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都有自信心。不足之处教学模式陈旧课前我把图11,图13用彩笔画在小黑板上,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但是上课时,我发现很多同学初中所学生物学知识大部分已经遗忘,这样简单化知识回顾效果不够好。我应该在课前制作flash动画,模拟人体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课上通过展示,这样能给学生准确的知识、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理解和记忆。创设新情景不足这部分内容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联系密切,比如输液时进入体内的Na+ 、Cl-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问题,组织水肿问题、癌症患者腹部积水的治疗方法,外界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穿膜层数等等,有很多类似的新情景新材料。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迁移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