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教育:让孩子在敬畏中感悟生命知子还记得鲁迅先生在社戏中是如何形容“月下行船去看戏”的吗?“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朱自清则在春里说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开展自然教育要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没有自然体验,作家能知道“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是怎样的味道
2、?能分辨混着“青草味儿”和“各种花的香”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没有自然体验,今天的孩子能品出这两位作家所写的文字是怎样的令人沉醉吗?远离自然的孩子可能难以理解诗人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写不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他们的五官感觉退化了,没有动漫电影的声光影色,没有电子游戏的极度刺激,他们就无法感知感官的存在。所以,孩子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有些家长却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带孩子去大自然中生活,这些症状都能迎刃而解。但是自然教育不是去自然界游玩就能够达到的,自然教育是一种教学方式,意味着细致的自然观察,持续的自然体验,虔诚的自然守护行动,这些既要有自然体验师的引领
3、,又要有参与者的行动,它能帮助孩子建立与自然的联系,帮助成人找到生活的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但“归于自然”不等于了解与征服,更多的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人对大自然的了解中学会尊重生命,减少对大自然的影响。通过自然教育,可以达到以下目的:提高青少年认知水平。青少年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极为强烈。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学习、体验与挑战,通过五官的视、嗅、听、味、触觉直接获得对自然世界的感性认识。经过接触大自然的方式,丰富青少年的自然经历,增强愉悦的自然体验,为其进行科学知识学习提供初步认知,从而提高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充分接触自然环境,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结。亲近自然,让青少年充分接触和
4、感知自然环境,能够极大地开阔其眼界和心性,建立与自然的联结。青少年在自然中不仅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接触到多彩的自然景物,自然环境还能让人变得平静、专注,并且具有敏锐感。开阔心灵,培養乐观向上的精神。长期处于室内环境和课堂环境当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阻碍。长此以往,不仅其身体机能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其内心感受也将呈现负面和消极状态。让青少年接受、亲近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充分接触,并经由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的自然教育和自然活动的调节,能有效开阔心灵,释放并排解负能量和消极情绪。让孩子学会敬畏自然是核心开展自然教育,除了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玩耍,最重要的是自然观察。但自然观察并不是要记住各种动
5、植物的种类,而是要学习欣赏自然的神奇:观察日夜四季的变化;欣赏星河的浩瀚;观察水的奥妙,澎湃的海洋、蓝色的湖泊、壮丽的瀑布、皑皑的雪山,甚至雨后的彩虹,都是水分子神妙的游戏。明白自己所生存的宇宙是如此壮丽与神奇,人怎么能不敬畏大自然,怎么会不谦卑呢?回到 2019 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各地,尽管病毒的源头尚未厘清,但牵扯出的部分国人喜食野生动物的问题却不容乐观。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本应在自由广阔的天地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生命与自由,然而却因为一些人的口舌之欲被迫中止。各地为此陆续出台有关“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政策法规,然而严禁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可以管住贪婪的口腹之欲,却止
6、不住贪婪的心。老子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圣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物,万物一体。”虽是老生常谈,但依然是人类进步的普世价值。故而,让孩子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是未来几十年内重中之重的生命课题。同时,学会敬畏自然除了让孩子尊重自然、了解自然,更是为了让其从根本上了解生命的意义,在其小小的内心种下善良的种子,不论是对大自然还是人类自己,都学会保持一颗宽于待人的初心。生命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存在,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命间都是共生共荣的,每一种生物都同等重要且没有贵贱。唯有如此看待大自然的一切,才能明白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怀有这样认知的孩子长大后方能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样,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感知天地、自然的广袤、浩瀚、无边无垠,才能感知自身的渺小、力有不逮,从而唤醒内心的自律和良知,扬善止恶,慎独修心,培养出高尚的人格。(编辑 陆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