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47MB ,
资源ID:105524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552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2讲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22讲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22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考试说明考查角度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7课标全国,29)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2.(2015课标全国,41)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的变化3.(2014课标全国,28)维新思想与近代中国的服饰变革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2014课标全国,30)电影发展与流通税费考点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材补充社会特征 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近代社会生活伴随列强侵略传入,由沿海到内陆,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但近代社会生活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史论观点

2、 现代婚姻习俗的进步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到1952年底,自由、自主婚姻已占绝大多数,民主和睦的家庭和模范夫妇不断出现。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考点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材补充历史概念 新华日报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它是由周恩来等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于1949年4月在南京复刊,1952年成为江

3、苏省委机关报。史论观点 报刊的作用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避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巧学妙用构图解史 社会生活的变化漫画解史 西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清朝末年出现了西式的交通工具图片证史 轮船招商局旧址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运业。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图解历史 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

4、特征构图解史 制约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构图解史 近代报刊业的特点和作用图示解史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思维导图 大众传媒的变迁漫画解史 网络的负面影响互联网也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西服革履旗袍剪辫通令西餐申报定军山鞠躬内地和农村地区考点二1881年京张铁路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1896台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群价值观考法1史料主旨类近代社会习俗的碰撞与融合【考题1】 (2017课标全国,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

5、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明立意从中西习俗融合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礼习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则是西方婚礼仪式。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情景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容易把结婚仪式的多样性错误理解成实现了婚姻自主,所谓“婚姻自主”一般指恋爱自由,婚姻选择的自由,而并非指仪式。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影响(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推进,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2)从过程看:从西

6、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可是进展缓慢。(4)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考法2史论阐述类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题2】 (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

7、案C明立意从近代电影发展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抓关键“20世纪20年代”“上海”,理清放映比例隐含的信息:上海国产电影放映比例远高于北京和天津。清误区本题属于推理型试题,难度很大。考生片面认为外国电影放映比例高说明其制作水平高,电影放映的比例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费用、文化差异、政府政策、地域差别、制作水平等。 影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文化娱乐: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2)商业广告:设置电视商场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3)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考法3史料主题类近代中国的交通成就史料一18

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2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6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史料二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摘编自中国铁路史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

9、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摘编自“凤凰读书” (1)史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的发展概况。依据史料一,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14分)提示特点: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带动了铁路交通向全球的延伸;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史料二论述了中国近现代铁路的发展历程。依据史料二,比较说明中国铁路与高铁发展背景的异同。(

10、11分)提示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铁路发展是列强侵华与清廷自救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提升,高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先进的中国人创新技术,爱国奉献。 表格型史料是历史高考的常见题型,“正确解读表格、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成为解题的关键。解读表格一般分两步:一看标题,掌握表格核心主旨;二看两个对比,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如史料一的表格:从纵向看,得出全世界的铁路建设均发展迅速;从横向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有关世界铁路发展特点的成因,可进行两点分析,第一点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殖民扩张掠夺的影响,第二点从各地区政治、经济、

11、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角度进行回答。史料二的中国铁路与高铁发展背景的比较,注意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控制,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从时间上看: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从发展水平上看: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从地域上看:发展不平衡,最早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且发展较快,西北、西南地区发展缓慢,地区差别较大。(3)影响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

12、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消极: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学科素养15从社会史学范式认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命题专家史论中国近代社会史就是以社会近代化为基本趋向,探讨社会本身如何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化变迁的专门史。(1)社会构成方面人口增长的速度较鸦片战争前明显滞缓,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极缓慢地趋向合理,人口流动,包括城乡流动、地区流动、海内外流动更加频繁,人口城市化趋势明显。婚姻生活中,包办婚姻受到冲击,离异自主性增大,婚姻程序删繁就简,迷信成分日渐减少,通婚范围趋于扩大,社会性

13、程度逐步增大。家庭(包括宗族)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关系随之简单化,家长制宗法制趋向削弱,家庭成员间关系逐步向平等的方面演进。家庭的生产、生活、教育等功能逐步向社会化方面转移。(2)社会运行方面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增多。新兴的物质生活方式日益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迷信色彩逐渐弱化,科学成分日益渗入到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逐渐增加了理想化、世俗化、理性化的因素。(3)社会功能方面教养功能社会化趋向明显。各类社会性的教养机构逐渐增加,其作用逐步扩大,受学校(学堂)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社会成员受脱产教育的增多,

14、教养功能开始由家庭走向社会。对各类自然灾害防治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防治机构增多,社会化趋向明显。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多样化,其作用力度也在增强。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素养解读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变迁的历史。社会史观强调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其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考题例证 (2018辽宁大连模拟)历史文物反映着历史变迁。下列图1到图2的“报时”方式的变化较能反映出()A.生活方式的变化

15、B.思想观念的变化C.政治制度的变化D.殖民地化程度的变化解析“报时”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间观念的变化,但更多体现的是生活方式上的变化,由“晨钟暮鼓”这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变化,故A项正确。答案A命题突破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中外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引发的社会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问题的考查,特别突出的是对下层社会诸多社会问题的考查,如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史、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等。命题方式上多以原始材料、个人所见所闻的记载等为载体,考查对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动引发的社会问题的理解认识,体现了史学界研究的对象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普通

16、百姓的社会生活的转变。(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唐山模拟)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这些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解析据题干材料反映出近代“断发”受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政治时局的影响,故选D项。答案

17、D2.(2018甘肃兰州模拟)下图是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照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中国服饰的典型特征是()A.坚持传统 B.崇洋媚外C.中西合璧 D.洋为中用解析图片中男子有穿西装打领带的,不能说明坚持传统,故A项错误;图片中的女子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不能说明崇洋媚外,故B项错误;男子有穿西装打领带的,有穿长袍马褂的,女子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说明近代服饰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洋为中用,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7安徽皖智教育联考)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

18、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这说明当时()A.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B.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C.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D.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解析据题干信息“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可知,报纸很少甚至不加评论,说明当时国内舆论对于剪辫这样一个政治敏感话题所持态度比较谨慎,故选D项。答案D4.(2018山西质检)自女子放足后,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

19、930年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这体现了当时()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解析根据材料“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表明妇女部分程度上得到解放,故A项正确。答案A5.(2018广西桂林模拟)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D.社会风尚发生

20、较大的变化解析据材料“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和“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说明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6.(2018河南濮阳模拟)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近代中国极力抵制电车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

21、敢坐”可知,当时中国人思想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D项“最深”说法太绝对。答案C7.(2017甘肃模拟)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可知,题干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山东滨州模

22、拟)1914年4月,民国政府公布的报纸条例,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共8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这说明当时政府()A.极力维护辛亥革命的既得成果B.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的治安D.加强政治审核以对媒体进行规范解析据材料“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共8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得出当时政府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故选B项。答案B9.(2017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中国一城一邑,一乡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

23、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A.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B.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C.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D.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在讲述报纸出现的原因,而不是报纸报道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了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化,即报纸的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河北唐山高三模拟)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

24、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解析从“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可知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项正确。答案A11.(2018湖南四大名校联考)1930年,三家上海影视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A.发展

25、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C.突出其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解析材料中“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表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故A项正确;“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形成鼎足之势”反映的是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电影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也没有涉及电影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故C、D两项错误。答案A12.(2018河南新乡调研)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

26、片中才得以发挥。由此可见,延安纪录电影学派 ()A.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B.记录了全民族抗战的图景C.深刻影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D.是抗日根据地自主研发的产物解析据材料“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可知延安电影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山东德州检测)(25分)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

27、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1904年至1914年间,先后创刊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

28、杂志学生杂志等。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1924年,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摘编自肖东发等著中国出版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16

2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段落一、三、六、九的内容总结;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商务印书馆管理系统、组织系统改革的措施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革等因素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籍的作用,总结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答案(1)方向:集中于编译出版教育教学书籍、汉译名著、学术著作、经典古籍等方面。(2分)原因: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传入的推动(国外因素);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影响(维新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顺应了先进中国人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的努力与需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

30、展;清末新政的推动(抓住清末学制改革与废除科举的机遇出版新教科书);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印刷技术;大胆吸收人才,任用专家学者;准确引领教育文化界的潮流(面向民众教育事业);重视组织管理,适时调整业务。(14分)(2)影响:传播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启蒙了民众民主自由意识;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进步;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化;促进教育平民化。(9分)14.(2017湖北八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第一条1833年8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马礼逊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第二条1872年4月英国

31、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第三条1895年8月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第四条1905年11月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第五条1931年12月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第六条1941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12分)(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解析首先选取两条信息,拟定主题。选取的两条信息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可从时间阶段、办报主体等角度去

32、选取,然后根据信息拟定主题。其次解读主题,运用所学知识从报刊产生的背景、报刊的内容、报刊起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解读。最后做出概括总结,升华主题。答案示例1选择第一、二条信息(1分)主题:在华外国人开启并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的近代化(2分)鸦片战争前,在华传教士开启在中国办报先河,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主要内容是传播基督教教义,但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与西方国家扩大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影响有关,同时也具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性的目的。早期报纸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在西学的传播上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4分)鸦片战争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成为外人办报的重要方向,如申报。其主要内容除政论和新闻

33、报道外,更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申报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申报等商业性报刊的创办,适应普通民众阅读需求,受到民众的欢迎。(4分)总之,鸦片战争前后在华西人兴起的办报热潮,传播了报刊知识,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先进的中国人仿效,开启国人自办报刊的历程。(1分)示例2选择第三、四条信息(1分)主题:甲午战后,政论性报刊成为各派政治主张宣传的重要手段。(2分)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报刊,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这一现象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相关。维新派借助报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具

34、有重要的启蒙意义。(4分)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刊物,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民报成为其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革命派报刊的创办,大大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4分)总之,为寻求富国强民之路,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办报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1分)示例3选择第五、六条信息(1分)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的舆论工具。(2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色中华创刊,刊登中央政府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讲话,对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积极宣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正式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该报的创刊,使党的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4分)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创刊,大量刊登党在抗战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益壮大,急需大型日报加强对各地宣传和工作指导,该报应运而生。该报成为党在抗战时期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4分)总之,中共革命报刊的创立,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1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