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主要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A.种类多、频率高B.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C.危害大、损失严重D.可减轻性与不可避免性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伏旱天气是由于受反气旋的影响而形成的B.三峡水利枢纽的修建能够减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C.台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害而无一利D.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3.图示各地区中,受自然灾害影响损失最大的是()A.华北地区B.青藏高原地区C.西北地区
2、D.西南地区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且不同地区主要灾害类型不同,地域差异大。第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台风,能带来强降水,缓解伏旱的旱情。第3题,从自然灾害影响看,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答案1.B2.C3.A读中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4.图中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不同D.水利建设不同5.我国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是()A.人口稀少地区B.经济发达地区C.丘陵地形区D.高原和盆地地区6.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全部迁出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3、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水库,建分洪区A.B.C.D.解析第4题,中国南方与北方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第5题,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此旱彼涝,加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旱涝灾害严重。第6题,全部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不现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洪水灾害更易发生,故不正确。答案4.A5.B6.B读广东省19751995年干旱和洪涝、台风、风暴潮成灾面积率过程线图,完成78题。7.1977年广东省的主要灾害可能是()A.台风B.洪涝C.干旱D.风暴潮8.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C.位于东南沿
4、海,台风雨较多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解析第7题,首先要判断图中的两条曲线所代表的含义。因为干旱与其他灾害相反,所以图中一条曲线代表干旱,另一条曲线代表台风、洪涝和风暴潮。虚线有三次基本上没成灾,最可能是干旱。第8题,我国东部地区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风的强弱影响到锋面雨带的推移,导致水旱灾害频繁。答案7.C8.B9.人们通过对遥感信息进行判读,利用的是()A.地物的外形轮廓特点B.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点C.地物分布的位置特点D.地物本身的质量和密度特点解析不同地物、同一地物的不同状况,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是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答案B10.遥感技术在环境灾
5、害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旱情水灾滑坡地震A.B.C.D.解析利用遥感可以监测旱涝灾害和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答案C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其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图,完成1112题。11.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滑坡B.地震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12.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
6、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解析第11题,由题干及图可得出,此堰塞湖是由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第12题,由图可知,此堰塞湖的形成已淹没了其中一个村镇,已形成自然灾害。答案11.A12.A现代遥感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据此完成1314题。13.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D.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14.下列关于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传感器所在的不同高度
7、可以将遥感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B.航天遥感可以用于某项主题研究C.航空遥感可以不受领空限制,可以进行重复不定期的观测D.航天遥感、航空遥感的飞行高度都比近地遥感高解析第13题,遥感是对遥远地物的感知,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等信息。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体现了遥感的快速时效性。第14题,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是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划分的:航空遥感可以用于某项主题研究,而航天遥感可以不受领空限制,可以进行重复不定期的观测;近地遥感的高度是距地面几十米以内的遥感,飞行高度最低。答案13.D14.D读中国某区域图,完成1516题
8、。15.图中圆圈所示地区洪灾严重,主要原因是()A.降水集中于秋季,且阴雨连绵B.植被稀少C.地势低洼,入海河道少D.地下水水位高16.造成圆圈所示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有()A.夏季风影响时间短B.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规模大C.虽节约用水,但水资源仍很短缺D.降水总量少,季节变化大解析第15题,图示区域为我国的京津唐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地势低平,入海河道少,且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第16题,此地区历史上就是人口稠密地区,现在人口更为集中,工农业生产发达,因此水资源很短缺。答案15.C16.B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减灾防灾安全预警系统在我国灾害防治中已成功应用,并对我国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
9、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718题。17.该地区的地质灾害()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C.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D.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1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灾害预警,主要是因为它能()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B.发布实时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解析第17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可以判定,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第18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进行空间定位,在
10、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起到灾害预警的作用。答案17.D18.A读世界某火山喷发时的卫星图像,完成19题。19.要获取火山喷发时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D.数字地球解析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是应用遥感(RS)技术获取的。答案A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000年(图乙)和距今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20题。20.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
11、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B.C.D.解析GIS的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根据题意可知,其研究过程是,故D正确。答案D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完成2122题。2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GPSB.GISC.RSD.数字地球2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A.GPSB.GISC.RSD.数字地球解析第21题,RS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的发展。第22题,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答案21.C22.B在未来的
12、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2324题。23.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A.GPSRSGISB.RSGPSGISC.GISRSGPSD.RSGIS-GPS24.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解析第23题,农民利用RS技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利用该系统把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13、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为GPS,最后利用该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第24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答案23.D24.D25.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解析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影像就越亮。公路在晴天的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时,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与其他选项中的地物相比温度最高,影像最亮,A符合题意;B中的菜园和D中的果园,由于植被的保护,温度不是最高,影像不是最亮,B
14、、D错;鱼塘的比热大,白天增温慢,温度不会最高,应该不最亮,C错。答案A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1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墒情,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下图为中国春季某时段农用天气预报图。(1)说出甲、乙两地区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措施。(6分)(2)说出丙地区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有利影响。(5分)解析第(1)题,根据背景材料对“墒情”的解释可知,墒情较差的乙地区是土壤水分含量低,面临旱灾;应对措施是引水灌溉,并采取减少水分蒸发的措施保墒。甲地区墒情优,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适合播种和作物生长,因此其面临的灾害不是旱灾;背景材料中说图示为“春季”
15、,此时,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仍然比较强大,受其影响,春季低温或寒潮是甲地区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可从保温、育苗两个角度归纳。第(2)题,强对流天气往往带来大风、降雨,此时正值春播,作物生长期需水量大;受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影响,春季我国普遍雨季尚未来临,丙地区的春旱较严重。答案(1)甲:低温(或寒潮)。地膜(或秸秆等)覆盖;大棚育苗。乙:干旱。引水灌溉;适当深播,播后适时覆膜保墒。(2)危害:大风。有利影响:降雨增加土壤墒情(或土壤湿度增加);缓解旱情。27.(12分)读中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读图说明我国涝灾的分布规律。(4分)(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6、并提出解决措施。(8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涝灾的分布规律,注意图例的变化。第(2)题,A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涝灾产生的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主要从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中游围湖造田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针对人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答案(1)由东向西减少,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2)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中下游围湖造田,对河流流量调节能力下降;城镇工程建设,占用湿地等。解决措施:恢复植被;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措施;合理使用土地等。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央气象台消息,第1
17、0号台风“莲花”的中心已于7月9日12时15分前后在广东陆丰市甲东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登陆后将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材料二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1)要获取台风“莲花”的图像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2分)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2)7月10日,渔民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下图外,还需要采用何种地理信息技术?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渔民发出求救信号,广东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哪一种?(4分)(3)要完成台风“莲花”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
18、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和。(4分)(4)试举出(3)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2分)解析利用遥感获取卫星云图,渔民想利用大风预报图判断风力,需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用全球定位系统。海事局组织救助,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路线和救助方式,对台风未来的路径预测要在遥感获取的实时资料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答案(1)A(2)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4)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救灾提供决策支持。29.(15分)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
19、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解析第(1)题,涝灾可能发生的时间要从涝灾的成因切入分析,610月份,降水量大且集中,从图中看,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在滨湖地区,地势较低,湖水难于外泄,容易形成涝灾。第(2)题,防治涝灾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农业区防治洪灾还应结合农业生产分析。答案(1)可能发生的时间:610月(或夏秋季节)。自然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610月为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