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能力目标:1、体会、辨别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的区别。 2、注意宾川话中的入声,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和对联中的平仄。情感目标:培养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2、通过各地方言的比较,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教学重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注意宾川话中的入声,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和对联中的平仄。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同学每人从自己
2、的家乡话中准备出 5 个与普通话语音、词语及语法方面不同的语句,在课堂上交流。一、课前说话训练请轮到的同学作作文素材介绍。二、导入新课给大家讲个上世纪70年代的笑话。本地一个队长对“九一三”林彪事件的传达:“林彪那个家伙不是好东西,毛主席对他那么好,他还要偷毛主席的三扎(只)鸡逃跑,又带着老婆一大群,结果没跑掉,掉到豌豆地里。把三叉骨给跌断了。” 大家听明白了吗?告诉正确答案:林彪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携妻叶群、子林立果乘空军256号三叉戟专机出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思考:为什么会闹出这个笑话。(方言音太重)三、课堂活动(一):“打人”的理发馆请两个同学表演课本上的相声。
3、讨论:方言对日常交际的影响。四、课堂活动(二):乡音知多少?1、请同学朗读普通话版和粤语版的北风和南风。讨论:请大家找出二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不同之处,探讨听不懂的原因。2、宾川方言举例(1)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笑话几个宾川人到北京旅游,来到烤鸭店,点菜:“老板,来一只烤鸭甩甩(吃的意思)。”服务员拎着一只烤鸭在餐桌上方甩了几下拎走了。(2)各个小组到黑板上写出课前收集到的宾川方言(每组10个,并对应写出普通话的说法)。讨论:宾川话与普通话的区别。明确: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声调。宾川话中第二声的字较多,有些在普通话里不读第二声的字在宾川读第二声,这些字大都是古汉语里的入声字,对于分析古诗词的音韵
4、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五、问题探究 1、汉语中形成有几大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七大方言。 2、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吗?它与方言有何关系?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话也是一种特殊的方言,也就是说,汉语是一个个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的;但普通话又不同于方言。它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 六、课堂辩论“方言,叫我如何对待你?” 反方:方言代表一种文化,应当留存;正方:方言有碍交流,应该废弃。七、课堂练习1、请大家猜猜下面句中画线的方言词是什么意思,-的方言句子是什么意思,然后分别换成普通话的表达方式。经过这一次
5、遇难,世界我都睇淡。(黄谷柳虾球传)蓑衣箬笠挂在金钩上,夹糖麦饼放在饭镬头。(吴语)这就是李玉山的婆姨。(杜鹏程保卫延安)我家今天来了人客,是我童年时的同学。(闽语、粤语)这种人少跟他搭界。(吴语)拨本书我。(吴语)佢高过我。(粤语)你格认得?(昆明话)2、用你的方言读下面这几组字,看看同一组字或同一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声母)是否相同,并跟这些字或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进行比较,总结其中的规律。父亲,胡琴;脑袋,老戴;黄,王;街道,该到;鞋子,孩子;胡,吴;李姐,理解;轻松,青松;袜,骂;日头,一头;姿势,知识3、各地的方言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不同而意义相当的词。比如“向日葵”,有些
6、地方分别叫“葵花、朝阳花”;“土豆”,有些地方分别叫“山药蛋、洋芋”;“玉米”,有些地方分别叫“棒子、包米、包谷”;“馄饨”,有些地方分别叫“抄手、云吞、清汤”;“喜欢”,有些地方分别说“欢喜、中意”;“这儿”,有些地方分别说“呢度、该搭、这旮”,等等。请你在自己的方言中也找出一些有特色的词汇来。4、重叠是汉语广泛使用的一种词汇、语法手段。但重叠在方言中的形式不尽相同,比如普通话里说“香喷喷”,在上海话里却变成了“喷喷香”。有的方言中能重叠的词,在别的方言里却不能重叠,如普通话里名词除了表示逐指是不能重叠的,而贵阳话却可以说“铲铲”(意:铲子),“包包”(意:手提袋)。此外福建话有“白雪雪(雪
7、白)”的重叠形式,厦门话还有形容词三叠形式,如“红、红红(很红)、红红红(极红)”。请你找找自己方言里有没有一些特别的重叠形式,并和普通话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形式和意义的差异.八、课外练习1、完成名师一号相关练习。2、问题探究:宾川方言词和话语顺序在古文中有着或多或少的反映,请结合高中语文课文中的古文篇目寻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写成一篇语言小品,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学反思】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编写说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沈阳)说:一、跟其他教材和课程相比,以下几点可以认为是这本教材和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注意了“前后呼应”。二是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脑动手”。三是在专题选择上
8、考虑了“自由取舍”。四是在课程安排上体现了“抓大放小”。五是在学习目标上注重了“有效有用”。二、就怎样学好这门课和怎样使用这本教材,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二是要培养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兴趣。三是要下点探究语言文字现象的功夫。四是要加强日常语言文字水平的养成。在教学设计时,我牢牢把握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做到了以下几点:1、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相信学生有独立阅读、分析、领悟的能力,我们的任务只是带着他们去发现、去解疑、去领悟,而不是包办代替、显示自己的全知全能。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3、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说去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4、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