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四十一)(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65页)1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导学号:98510198】(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直接读出,污染物浓度存在轻重轻的变化过程,其中3日污染最严重。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包括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采取技术措施做好污水净化;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等。【答案】(1)变化特点: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原因:城市地
2、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2(2018河北唐山二模)下图是2014年中国城市逐月PM2.5污染等级天数比例。指出2014年中国城市PM2.5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其原因。【解析】图示1月、2月重度污染天数比例在20%左右,是各月份中最高的,故冬季最严重。成因可从污染物排放多、大气对流弱等角度分析。【答案】冬季。以燃煤为主的发电与北方供暖易产生大量烟尘与灰尘,PM2.5含量加大;气温低,机动车尾气排放物增
3、加;冷空气稳定时,风力弱,多逆温现象,不利于PM2.5扩散。3(2018嘉兴模拟)日益突出的“垃圾围城”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下图给出了垃圾处理方法的优选原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垃圾能源化利用,相比于填埋处理“优”在哪里?(2)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中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减量化。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途径有哪些?【解析】垃圾能源化利用一方面为人类提供能源;另一方面减少了垃圾量,进而也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分类回收利用、转变消费观念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排放量。【答案】(1)垃圾减量,少占空间;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能够产热、发电,
4、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化害为利。(2)转变消费观念、改善产品设计、落实垃圾分类和垃圾分散化处理等。4(2018河南九校一模)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北流注入玛纳斯湖,长约450千米,上游水急多峡谷,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兴修水库,渠灌事业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棉粮产地。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简述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解析】根据材料提示“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可知,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在低
5、洼地方,不合理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根据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具体治理措施。【答案】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措施: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减少大水漫灌。(答对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2018湖南五市十校模拟)读“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中土壤侵蚀和年降水量的关系。(2)提出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分析,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和600mm以上时
6、,土壤侵蚀不明显;年降水量在300600mm时,土壤侵蚀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年降水量在450mm左右时,土壤侵蚀程度达到最大。第(2)题,据图分析,植被覆盖率大于20%后,植被覆盖率越大,土壤侵蚀越少,所以主要措施是恢复植被。 同时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依法保护土地资源。【答案】(1)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和600mm以上时,土壤侵蚀不明显;年降水量在300600mm时,土壤侵蚀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年降水量为450mm左右时,土壤侵蚀程度达到最大。(2)恢复植被;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依法保护土地资源)。6(2018成都诊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分布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后将大量含有支撑剂(主要成分为沙、盐酸、苯等,主要起支撑裂口的作用)的高压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内,使页岩破碎并释放出岩石中的天然气。试简述开发页岩气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矿产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由“大量高压水注入”可知,矿产开采过程中会过度消耗水资源;由“苯”可知,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由“甲烷的温室效应大于二氧化碳”可知,会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生态环境。【答案】过度消耗水资源;污染地下水(如含苯废水);污染土壤;甲烷气体泄漏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