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9KB ,
资源ID:105407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540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走向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2 第1单元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走向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2 第1单元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doc

1、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5讲1.(2016保定摸底)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博商朝耒、锛、铲、锸、斧、析铲、博西周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图表证据不足,故A项错误;“斧”作为原始生产工具,夏商周时期多以石斧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工具,故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项正确;农业管理经验丰富材料未体现,故D

2、项错误。答案C2(2015漳州八校联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 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体现了我国古代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情景,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答案B3(2015潍坊模拟)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C土地私有D重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

3、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商鞅明确主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是李悝,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全国名校联盟联考)北魏至唐代前期持续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最终失败。中唐以后统治阶级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土地制度调整。这种现象说明()A中后唐土地兼并现象已明显减少B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须因时而变C封建社会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D封建统治者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解析均田制实施的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其最终失败说明封建国家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故选C项。A、B两项既没有准确把握

4、材料意思,也对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概念不够理解;D项明显与材料意思不符。答案C5(2015弥勒一模)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A3处B4处C5处D6处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玉米是原

5、产于美洲的农产品,明朝中后期传入我国,因此“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不符合史实;棉布是元朝出现的,因此“买了两块棉布” 不符合史实;京剧是清朝出现的;粉彩瓷器是清朝出现的,因此“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 不符合史实,因此题干材料中共有四处错误,故B项正确。答案B6(2015南昌十校二模)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此政策变化()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明朝允

6、许班匠以银代役”“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反映的是班匠改征白银,使明代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发生了更大变化,虽然没有改变政府对工匠的剥削,但它使工匠与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懈,各地的工匠可以自由地从事某种手工职业,有利于推动手工业技术的整体进步,故选C项。答案C7(2015三明二中二模)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

7、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选C项。答案C8(2015福州质检)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用于军事,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 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经济、科技、民族关系、对外关系。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识记、综合概括的能力。A项的“汉朝”与材料“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不符,白瓷创制于北朝时期;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发展,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都城长安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B项正确;C项的宋朝并没有实现国

8、家统一;D项明朝的都城已经不再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答案B9.(2015海南5月模拟)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特征。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和所学知识判断。经济作物的种植是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故C项正确。宋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发生于1840年后,这与题干中“宋代”不符,故B项错误。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是经济作物种植

9、的有利条件,而非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5合肥二模)某外国学者研究唐代农业生产时引用范成大诗句“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范成大的诗激情浪漫,其诗不足以信B范成大是唐代田园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需详加考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史学研究方法。诗属于文学作品,文学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历史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以文学描写作为参考,但必须详加考证,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对二者关系的合理认识。答案D11(2015皖南八校联考)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

10、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这表明此时()A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B工匠一律以银代役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D官营手工业市场化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及奏章的内容,可见材料说明的是明朝官营手工业以银代役的情况。材料并未体现人才过剩,故A项错误;“一律以银代役”的说法过于绝对,在材料中未能证实,故B项错误;“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正体现了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官营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淄博二模)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

11、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解析大明律只是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不能说明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龙凤在古代是封建皇族象征,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维护的是皇权,体现封建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大明律规定主要体现强化皇权,不是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官府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并不是规范行业秩序,故D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B13.

12、(2015无锡期末)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时间史料出处类别文帝三年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汉书文帝记生产和消费并贷元狩三年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史记平准书生产和消费并贷本始四年遣使者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贷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年份地区事由贷放措施赈贷物康熙三年浙江海宁刮飓风、修海塘动款货币康熙五年广东旱灾动支通省积谷散赈谷物康熙十年淮扬民饥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粮米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材料二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

13、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材料三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

14、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国家农贷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境”?(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解析第(1)问,从“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的表格“类别”中,可以归结出贷款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和消费并贷;从“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表格的“赈贷物”一栏可以概括出“实物农贷为主”的特点;从“事由”一栏信息可以归纳出有“赈灾救济”性质的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图表中史料信息与材料二中事由信息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先结合所学回答出观点,再从封建国

15、家收入来源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等方面分析理由。第(3)问,可从“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中概括归纳。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答题时围绕农贷的用途、管理和民生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特征: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农贷形式包括实物与资金,但以实物为主);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判断:不能。理由: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3)困境:地方势力巧取豪夺,国家农贷对象发

16、生严重偏离;农民未得实利,贫富差距反而加大。(4)理解: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对农贷的利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还贷能力;国家农贷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对农贷的推行要有效监管;农贷实施要关注民生,不与民夺利。14. (2015福州期末)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他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简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居延汉简甲乙编(注:燧:最基层的哨所。公乘:爵位。直:值。)材料二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

17、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办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办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第二小问,结合标题提示“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他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以及材料“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等信息分析其研究的领域。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分析其前后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概括归纳。答案(1)信息:燧名、职务、住址、姓名、身份、年龄、财产(田产)。领域:户籍管理;边防军事;官职(爵)设置;土地制度;农业生产。(2)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