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职工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358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工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职工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职工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职工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职工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职工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摘要:职工大学的发展规模呈现下降的趋势,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使其在职业教育中继续发挥特有的作用,一是要通过国家政策调整,积极谋求职工大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二是要在办学中提高认识,开拓视野,努力创新,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就业为主导,以课程改革为主线,真正办出特色,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关键词:职工大学;职业教育;地位与作用;困境与对策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而职工大学却艰难摆渡,行进缓慢。如何解决这类学校的发展问题,使其在职业教育中增强活力、焕发

2、青春,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是值得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职工大学面临的困境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职工大学的规模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 2005 年,这类学校已减少到 528 所,其中仍以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名称存在的仅有240 多所,学生人数也明显减少。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职工大学的在校生人数为 225414 人,当年的招生数为 126449 人。陕西省当年的在校生人数为 9006 人,招生数为 4728 人。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办学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在过去的本科院校与“五大”(函

3、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增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学院、二级独立学院;办学主体已经由单一的政府与企事业主办发展为公办与民办共存、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尝试的格局。为了促进后两类学校的健康发展,国家还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法规形式予以保障。在这种背景之下,原来选择职工大学学习的在职在业人员,不仅考虑到单位工作的需要,同时根据自己的时间、喜好、经济条件,可以有更宽广的途径选择其他高等学校。仅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例,截至 2005 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累计报名考生达到 4300 多万人,参加考试的达到 1 亿多人次,毕业生累计达 625 万人,考试的专业有

4、 600 多个,开考课程 2000 多门,涵盖了理、工、农、医、经济、教育、管理等普通高校开设的所有学科。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作用在 2002 年 7 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规范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名称,并体现职业特点,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统一规范为“职业技术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要逐步统一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政策发出的明显信号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来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大专类学校,职工大学今后的生存发展之路会越来越窄。招生政策的宽泛及由此引起的就业压力作为成人高等学校序列之一的职工大学,最初

5、的招生对象规定为在职在业人员,并且要求有二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范围相对较集中。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举措的进一步落实,特别是 1999 年以后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不断上升,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走下了“精英教育”的神坛,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到 21%,迈进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全国高校每年招收的本、专科生在 450 万人左右,2006 年国家预计招收本、专科生 530 万人。职工大学也由过去的只招在职在业人员和“三校生”(职中、中专、技校)发展到面向社会招收其他人员,这样的结果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据陕西省 2004 年 7 月的统计,全省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 80.2%,

6、其中专科(高职)就业率为 66.88%。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职工大学毫无优势可言,只能给自身的招生带来更大的不利。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主辅分离使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强调要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由于职工大学多数是企业或行业所办,随着这些企业或行业所办的中小学等社会职能移交政府,对是否继续办好职工大学只能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因此在投资等方面积极性减弱,这也是职工大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学校自身

7、的专业特点褪色由于职工大学起初的发展根植于企业或行业,因此其所开设的各个专业都接近于本企业或行业的生产实际,所培养的学生也是直接为这些企业或行业的生产一线服务的。特别是企业所办的职工大学以工科类为主,其中一些专业非常有特色。但在高校扩招大潮中,一些职工大学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新的专业,企图与其他院校争生源。由于开办工科专业成本高,许多职工大学迎合学生的择业心理,瞄准个别专业人才短缺的机会,纷纷开办经济、会计、法律、计算机等低成本文科类专业,造成专业重复设置,竞争的结果是新开的专业不仅雷同,而且质量不高,培养的学生在技能等方面没有竞争优势,同时影响了自身已有特色专业的发展,不仅没有抱住

8、“西瓜”,而且还丢了“芝麻”。尽管上述问题比较突出,也非常实际,但这是职工大学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职工大学发展的对策职工大学作为一支富有经验的宝贵力量,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和切实保护,使其在职业教育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目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积极谋求职工大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职业教育的水平高低,不仅在于职业学校数量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更重要的在于其质量的高低和对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有效性上。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企业集团或行业组织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

9、校可由企业单独举办,也可企业联办或校企联办。理解和落实这些精神,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和理解什么是“有条件的企业”,是已经举办了职工大学的企业为“有条件的企业”呢,还是有了钱想办职业学校的企业为“有条件的企业”。笔者认为,已经举办了职工大学的企业应该视为“有条件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或行业具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现成的教育资源,也体现着职业教育的不同特点。既然属于“有条件的企业”,国家就应该鼓励其发展职业教育,就不要拘泥于职工大学一定要成为“职业技术学院”。诚然,职工大学成为职业技术学院是可以的,问题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准入是有门槛的,这种门槛对新介入职业教育领域的企业或行业是必要的,但是对已经举办

10、了职工大学的企业就颇为苛刻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导致新一轮高职院校的“圈地运动”,重蹈本科院校的覆辙。国家审计署发布的 2006 年第 1 号审计公告显示,2004 年审计署对教育部等中央部门直属的 18 所高校 2003 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债务、投资等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发现,至 2003 年末,18 所高校债务总额为 72.75亿元,比 2002 年末增长 45%,其中因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 82%。因此,在办学形式上,国家应该明确保留职工大学,或者直接将职工大学转制为职业技术学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真正调动企业或行业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使举办了职工大学的企业或行业不必

11、担心投资后国家会拿走学校,与此同时,国家也可减少因重复投资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许多院校定位不准,盲目招生、盲目办学,其办学效果与实际相去甚远。以河北省为例,2002 年高职毕业生的第一次分配率不到 40%;2003 年全省共有高职毕业生 20498 人,但专业分布极不平衡,供需平衡的专业仅占 30.4%,供大于求的专业占 25.2%,甚至有 1.5%的专业没有社会需求。因此,国家应该结合就业实际,在对职工大学的招生政策上,抓好顶层设计,努力从源头合理设置实用型人才的层次,明确高职院校只能招收普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职工大学只能招收在职在业人员和“三校生”。这样可以引导劳动力从中层

12、开始分流就业,而且分流后的劳动力今后要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还有专门上升的空间和正常的渠道,可以有效地克服求学者盲目追求高层次、高学历,办学者盲目开设专业的现象,真正做到为各行各业第一线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二)职工大学自身要在办学中开拓创新我国本世纪头 20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标志,要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的目标,人才培养是重要的一环。近期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

13、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的核心就是要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口就是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主体。而我国的企业中,现有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 13 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 4%,这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工业化的差距较大。职工大学处在企业教育培训的前沿,一定要抓住机遇,利用企业为其创造的条件和基础,反哺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研究,创建自己的品牌课程与专业。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高等学校一般都采用单科分段式课程体系,职工大学也不例外。这种课程的基本结构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三段,将“掌握学科知识”作为培养人才的能力主体,长此

14、以往,职工大学就会变成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欠缺,专业技能不强,这种教学模式必须尽快改变。在课程改革中,其他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双元制”是其职业教育课程的精髓。“双元制”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为学校提供培训的企业,两者共同构成了富有德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机械加工工种为例,“双元制”以专业计算、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三门课代替了我国技校的数学、物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和专门工艺学等多门学科,形成了整体的综合课程体系,这种课程的核心是实习教学。职工大学在课程改革中是大有可为的,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与企业一起共同研

15、究开发课程,利用企业的工厂、车间、师资与管理文化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平台;其次,可建设学校自己的教学实验室和训练工场,为学生提供基础训练服务和实习补充;再次,可认真研究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措施和办法,例如与企业之间各自的责任问题,成本分摊问题等等,争取以符合法律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课程改革顺利有效地进行。要加强师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目前职工大学的师资队伍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由于近几年教师增员较少,大部分学校外聘兼职教师比例较高,而且多数来自于本科院校,这类教师在原学校承担着相应的教学任务,其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尚存在

16、一定的差距。另外,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不高,缺少专门研究职业教育的领军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抓起:一是加大从本科院校中选拔优秀毕业生的力度,使新生力量有计划地及时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保证师资队伍有序增加,中间无断档;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对在职在岗人员按照“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定期培训;三是逐步减少外聘兼职教师的数量,做到总量控制,并且注重从科研生产第一线人员中选聘教师,争取使这类人才成为职工大学讲坛上的“香饽饽”。与此同时,还要在薪酬设计等政策机制上进行科学引导,鼓励教师搞科研,重实践。总之,职工大学一定要走出目前的徘徊局面,积极发挥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体

17、,以就业为主导,以课程改革为主线,更好地体现多元之中有主体,多样之中有主导,多变之中有主线,真正办出特色,不仅要继续书写职工大学办学的光辉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参考文献:1严兰绅.当代中国改革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纪实十年内乱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3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张玉琴.中日职业教育区域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5庞学铨,克劳斯迈泽尔.中德成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戴家干.创新,“十一五”高教自考肩负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6-04-05.7叶莎莎,时晓玲.“十五”中国教育成果N.中国教育报,2006-03-05.8张晓松.清华等 18 所高校:大兴土木背巨债N.新华每日电讯,2006-03-30.9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0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