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丈夫患下列哪种病,妻子在怀孕后进行产前诊断时有必要鉴定胎儿性别( )A. 白化病B. 21三体综合征C. 血友病D.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的遗传病分为三种: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详解】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没有性别的差异,不需要做鉴定胎儿性别,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需要做鉴定胎儿性别,B错误;C、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父亲有病XhY,在母亲没病(XHXH;XHXh)时,如果是女孩有患病的可能性
2、,如果是男孩也可能性患病,所以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不能避免患病的孩子的出生,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病父亲有病XDY,母亲正常XdXd,其后代女儿都患病,男孩都正常,进行胎儿鉴定,只要男孩就不会患病。所以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D正确。故选D。2. 下列为豌豆的生活史,对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丝分裂发生在 基因分离发生在基因重组发生在为个体发育的起点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经过有丝分裂获得的,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经过了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合子经过了受精作用,合子在发育成个体进行上的是有丝分裂。【详解】合子的分
3、裂方式以及原始生殖细胞的产生均属于有丝分裂,因此有丝分裂发生在、,正确;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发生在图中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交叉互换和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而表示受精作用,错误;合子为个体发育的起点,正确。故选B。3. 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生育健康的孩子。下列与优生无关的措施是A. 适龄结婚,适龄生育B. 遵守婚姻法,不近亲结婚C. 进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检査D. 产前诊断,以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
4、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详解】适龄结婚、生育能减少畸形胎儿的产生,适龄生育年龄一般在24到29周岁,A错误;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B正确;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等,C正确;白化病发病率与性别无关,D错误。4. 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
5、用的正确顺序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双链DNA分子切成两段,中间出现了黏性末端,图中两个具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图中DNA分子的双链解开,图是以解开的单链DNA作为模板形成子链的过程。【详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故作用于;DNA聚合酶用于DNA分子的复制,能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故作用于;DNA连接酶能在具有相同碱基末端的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故作用于;解旋酶能够将DNA分子的双螺旋
6、解开,故作用于。故选A。5. 如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 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 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 果蝇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和2是一对性染色体,3和4、5和6、7和8分别是3对常染色体。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3、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7、可以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详解】A、染色体组是指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共同控制中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而1和2是同源染色体属于不同的染色体组,A错误;B、3和6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易位,B错误;C、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2是Y染色体,C错误;D、果蝇基因组是3条常染色体+XY,所以可以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组、基因组以及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该果
8、蝇是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并且能熟记相关概念,区分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6. 湖北神农架地区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从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可以概括为( )A. 基因突变B. 自然选择C. 地理隔离D. 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D。7. 杂交育种的选择从第几代开
9、始()A. F1B. F2C. F3D. F4【答案】B【解析】【分析】杂交育种可以集合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后不断自交的方式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详解】进行杂交育种时,选择分别具有一种优良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即可将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植株上,从F2 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从F2开始选择。故选B。8.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 唾液B. 组织液C. 血浆D. 淋巴【答案】B【解析】【详解】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面的液体,所以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组织液,B正确。故选B。【点睛】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但凡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
10、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9. 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射线的辐射作用B. 杂交C. 激光照射D. 秋水仙素处理【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基因突变的原因:(1)物理因素:如X射线、激光等;(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11、(3)生物因素:如病毒等。【详解】A、射线是一种物理因素,其辐射作用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A正确; B、杂交能导致基因重组,但不能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 C、激光是一种物理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C正确; D、秋水仙素等化学物质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D正确。 故选B。10. 人工诱变是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人工诱变()A. 易得大量有利突变体B. 可按计划定向改良C. 变异频率高,有利变异使变异性状得到稳定D. 以上都对【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
12、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原因:物理因素(如X射线、激光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以及生物因素(如病毒等);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A错误;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B错误;C、人工诱变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有利变异使变异性状得到稳定,C正确;D、AB选项错误,D错误。故选C。11. 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 外祖母正
13、常,母亲正常,儿子色盲B. 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C. 纯种红眼果绳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D. 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外祖母为携带者表现正常,母亲也为携带者表现正常,母亲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儿子,儿子患色盲,不属
14、于基因突变,A错误;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该现象为性状分离,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纯种红眼果绳后代应全为红眼,若其中出现白眼果蝇,可能为基因突变导致,C正确;D、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为环境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12.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 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15、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A正确;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
16、组,C正确;D、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水稻花药内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但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明确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 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某种霉菌,诱发了基因突变。秋水仙素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个过程中起作用()A. 有丝分裂间期B. 有丝分裂全过程C. 受精作用D.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答案】A【解析】【分析】有关基因
17、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因为霉菌的增殖方式最主要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而此时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因此秋水仙素最可能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起作用。故选A。14. 下列基因工程的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目的基
18、因的表达和检测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提取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 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起来,在基因操作上应选用A. 只需DNA连接酶B. 只需限制酶C. 同一种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 不同的限制酶与DNA连接酶【答案】C【解析】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
19、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起来,需先选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使之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二者连接,以形成重组DNA分子,故选C。16. 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 用花药离体培养玉米植株B. 用低温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 通过杂交培育抗病小麦品种D. 用X射线处理链孢霉【答案】D【解析】【分析】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
20、的原理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B、用低温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C、通过杂交培育抗病小麦品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D、用X射线处理链孢霉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D正确。故选D。17. 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获得性遗传D. 自然选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提供自然选择的材料,错。C为拉马克观点,错。自然选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择决定进化方向,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1、18. 果蝇的体色由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的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 25%B. 32%C. 50%D. 64%【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内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即自由交配,交配的组合有BBBB、BB(雄性)bb(雌性)、bbbb、bb(雄性)BB(雌性)。由此可计算得知,子代个体是BB的概率是64%,Bb的概率是32%,bb的概率是4%。本题也可通过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解析如下。【详解】由于该群体随机交配,故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子代中B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由于亲本种群中
22、只有BB和bb两种纯合子,所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80%,b基因的频率为20%,由此可计算Bb基因型频率=280%20%=32%故选B。【点睛】规律:当已知种群中BB、Bb和bb三种基因型的频率,计算其基因频率时,B频率=BB频率+1/2Bb频率,b频率=bb频率+1/2Bb频率=1-B频率。19.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 高秆易倒伏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抗倒伏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得双抗新种B. 用激光照射小麦种子获得抗寒新品种C. 一棵桃树经嫁接长出十几个品种的果实D. 秋水仙素诱导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答案】B【解析】【分析】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
23、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高秆易倒伏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抗倒伏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得双抗新种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A错误;B、用激光照射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B正确;C、C是嫁接,不产生新基因,C错误;D、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不产生新基因,D错误;故选B。20.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 【答案】
24、C【解析】【分析】人体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详解】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直接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血浆和组织液
25、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约占体液的2/3。【详解】血液中的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A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B错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C错误;血浆与淋巴、组织液最大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A。22.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
26、将引起A. 渗透压下降B. 糖尿病C.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D. 细胞代谢紊乱【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A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B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23. 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
27、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是相互渗透的。【详解】血浆和组织液间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流到组织液,只能单向流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流入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也是单向流动,三者的关系如图:,ABD错误,C正确。故选C。24. 每年高中新生进行军训时,有些同学的手和脚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A. 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D. 细胞内液【答案】B【解析】【详解】水泡是因为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旺盛,组织液过多而出现的,B正确。故选B。25. 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
28、淋巴C. 人体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 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A正确;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B正确;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错误;D、人体内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D正确。故选C。26. 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 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答案】B【解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29、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体液;所以B选项正确。27.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 红细胞吸水增加B. 胰岛素分泌降低C. 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答案】D【解析】【详解】A.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失水,A错误;B.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B错误;C.家兔静脉中的血糖浓度升高后,肝糖原分解会减少,C错误;D.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其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D正确;故选D。【考点定位】
30、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8. 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 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包括淋巴、组织液、血浆。组织液可直接进入淋巴、血浆,淋巴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先进入血浆,之后才能进入组织液。血浆可以进入组织液不能直接进入淋巴。所以ABC项表述都正确。D项错: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中含量很少。【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外液各
31、成分之间的联系,属识记水平的基础题。2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 接触同种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备的条件。【详解】A、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A正确;B、当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B正确;C、当接触同种过敏原有人会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D、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大量损失,D错误。故选D。30.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
32、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
33、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二、读图填空题31.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表示
34、的变异类型为_,真核细胞中,该行为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期。(2)过程遵循_原则;参与过程的RNA包括哪几种_。(3)若血红蛋白基因中另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但血红蛋白氨基酸序列却没有改变,其原因是_。【答案】 (1). 基因突变 (2). 间 (3). 碱基互补配对 (4). tRNA、mRNA、rRNA (5).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解析】(1)据图示可知,过程表示DNA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可见,其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在真核细胞中,该行为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2)过程为转录,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表示翻译,在翻译过程中,tRNA为运载氨基酸的运输工具
35、,mRNA为模板,rRNA参与翻译的场所核糖体的构成,因此参与过程的RNA包括3种,即tRNA、mRNA、rRNA。(3)若血红蛋白基因中另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但血红蛋白氨基酸序列却没有改变,其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的密码子和原密码子编码的为同一种氨基酸,故所控制的性状未变。32. 研究人员在研究两个二倍体近种甲、乙间杂交时发现,获得的F1植株X不可育,已知甲乙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Al、A2分别控制出现红色和蓝色,二者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请根据图示回答:(1)植株X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四分体数量为 _,图中处处理方法是用 _剂)处理_(部位)进而获得可育植株Y。(2
36、)植株X不可育的原因是_;若想得到植株X上结的无子果实可采用的方法是_。此时果皮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为_。(3)植株Y有_种基因型,其中紫色个体占_。【答案】 (1). 0 (2). 秋水仙素 (3). 幼苗的芽尖 (4). 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5). 一定浓度生长素涂抹在X的雌蕊柱头上 (6). 2 (7). 4 (8). 1/4【解析】【分析】本题将基因分离定律和染色体变异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解题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两个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因此植株X体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是不育的。【详解】(1)植株 X 是甲乙进行有性杂交得到,但由于甲乙为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其受
37、精卵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 X 产生配子过程中四分体数量为 0; 要想由不育变为可育,X 中的染色体就得加倍才能正常迸行减数分裂,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芽尖,抑制其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2)植株 X 是甲乙进行有性杂交得到,但由于甲乙为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其受精卵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正常果实发育需要种子合成大量 生长素。 由于 X 无种子, 若想得到 X 上结的无子果实需要人工将定浓度生长素涂抹在 X 的雌蕊柱头上;从上述培育方法可以看出,这种无子果实的遗传物质并没改变,属于不遗传变异,所以此时果皮(子房壁发育来)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仍旧与体细胞
38、中相同为 2 个染色体组。 (3)红色植株Z A1a1可产生A1、a1两种配子, 蓝色植株A2a2可产生A2、a2两种配子,它们杂交达到的植株X共有A1A2 A2a1 A1a2 a1a2四种基因型,且各占1/4。植株 X 经秋水仙素加倍后得到植株 Y 有 4 种基因型分别是 A1A1A2A2(紫色) 、A2A2a1a1(蓝色) 、 A1A1a2a2(红色) 、a1a1a2a2(白色) ,其中紫色个体占 1/4。【点睛】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方式:(1)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成,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该生物就称为几倍体。(2)如果生物体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
39、则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33. 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a、b、c代表不同的系统或组织器官,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外液.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A表示_。(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运动员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仍然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4)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和_(器官)排出体外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答案】 (1). 呼吸 (2). 消化
40、(3). 组织液 (4).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5). NaHCO3 (6). 皮肤 (7). 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可知,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详解】(1)分析题图: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2)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3)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会是血浆中PH降低,血浆中NaHCO3可以与乳酸反应,使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