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字1神州谣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生字。2熟记8个四字词语。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川的美丽、地域的广阔、民族的繁荣昌盛,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重点难点重点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生字。难点通过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2认读词语。师:同学们可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出示多媒体)只有又对又快地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能胜利地登上珠穆朗玛峰。(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3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仅有珠峰,还有长城、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播放多媒体)我们的祖国美吗?(美)那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吧!四、读读记记1出示四字词语: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民族团结 世界大同奋发图强 繁荣昌盛2和同桌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3全班交流。4教师总结。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现指中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地华人。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指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团结、世界大同:这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坚定理念。奋发图强、繁荣昌盛:意思是我们全国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分秒必争,为使国家繁荣昌盛而
3、努力。5学生自读。6全班齐读。7尝试背诵。五、课外拓展1小组内展示各自搜集的祖国山川名胜的图片,并当“小老师”向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这些图片?3学生自由回答。4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及相关的词语。(教师指导学生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六、指导书写1多媒体出示:民、族、谊、齐、奋。2学生观察分析,同桌互相说说怎样把字写好。3指名说。4师重点指导写好“民、族”。5学生练习书写。七、教师总结1师:同学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八、梳理板书神 州 谣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
4、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
5、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民族团结 世界大同奋发图强 繁荣昌盛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
6、,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民族谊齐奋九、教学感悟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每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我进行了逐句讲解。如教学第一句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祖国的山川、河流。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本文是一篇韵文,我通过让学生不断地朗读,来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祖国的幅员辽阔、祖国的民族繁荣昌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