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频率较高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读某工业车间图,回答问题。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2)城市化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示意图,回答问题。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增长的过程。本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内涵(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江苏省概况位置: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社会经济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工业化: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水平较高,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读淮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图,回答问题。(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3)城市化质量
3、有待提高。(4)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5)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2.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深度思考】传统产业外迁是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地区应如何应对?提示某一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就会出现产业的转移,迁出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迁入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到一
4、定程度后,应将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向欠发达地区。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考点一江苏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项目优势条件地理位置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开放前沿自然条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地形平原广阔水文河湖众多人力资源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好,历史上工商业发达城市化基础19世纪初,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全世界仅有10个,江苏省就有苏州、扬州、江宁(今南京)3个2.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处在快速发展中,政府通过行
5、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大力推动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具体如下:措施意义调整行政区划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作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形成良性网络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减小政府建设城镇的负担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障让农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得到好处,从而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政府支持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并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
6、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1)根据材料分析嘉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嘉兴市靠近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此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劳动力丰富等都是促进该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大技术投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答案(1)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区域工资
7、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等。(2)问题: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四个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能耗大、成本
8、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考法区域城市化发展状况分析(2016上海地理,3942,18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材料二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崇明全国崇明全国第一产业9.4010.0837.9033.60
9、第二产业53.1045.2716.3030.30第三产业37.5044.6545.8036.10(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1分)(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3分)(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8分)(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6分)解析第(1)题,图2中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为40%,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第(2)题,分析三大产业特点要从资料给出
10、的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的对比进行分析。表中2012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第(3)题,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即是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2012年崇明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乡镇企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
11、低,规模小。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第(4)题,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也可以减少种植业对环境的破坏,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答案(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
12、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3)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原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任答一点即可)(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13、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考点二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
14、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问题不同,其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差异,具体如下所示:(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材料,完成问
15、题。材料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解析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两大产业就业人口增加越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越大。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考法一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影响1.(2015上海地理,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
16、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 B. C. D.(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
17、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因此A正确。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正确。答案(1)A(2)A考法二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2015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
18、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10分)解析本题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题中所给图片依然是构成高中地理能力主干的坐标图,准确解读图中曲线含义并据此推断二者变化特征,不难解决“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这一问题。文字材料虽短,但材料中所提供信息非常关键。“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造成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和农业结构的变化;“吸引大量省外人口”,其隐含的意义是广东省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可推测粮食消费量增加。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
19、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典 图 示 例获取信息表示各类产业所占比重;表示不同的时间产业结构比重、工业总产值多少及时间变化;表示工业总产值;表示第一产业;表示第二产业;表示第三产业;表示工业总产值。解读信息产业结构组成特点分析(1)根据某年份三大产业结构所占比重判断
20、社会产业结构构成。如上图,可以读出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六个年份产业结构组成,根据比重判断出社会主导产业。(2)根据不同年份同一产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变化,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上图中我们可以通过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六个年份第二(或第一、第三)产业在每个年份的比重数值比较,推断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类 图 通 法产业结构示意图的解读流程第一步:参照图例,看懂图类常见的产业结构图多和坐标系联系在一起。读出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依照图例分清三大产业。第二步:
21、对照比例,分析变化比较区域三大产业比重,先看增加还是减少,结合数据变化,观察变化的速度;再分析主要产业内部的变化。第三步:研析主导,探究规律抓住主导产业,探究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判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学 以 致 用考法一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1.(2018新疆联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对近三十多年来新疆产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D.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2)影响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政策导向 B.科技进步C.气候变化 D.资
22、源开发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比重先增加,到1984年最高,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1990年达到最低,然后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先增加,到2000年达到最高,再下降;本图是产业结构变化图,反映不出从业人员比例的变化,故选D。第(2)题,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与资源、政策、科技、交通等因素有关;气候变化属于自然条件的变异,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很小,故选C。答案(1)D(2)C考法二产业结构的调整2.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
23、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第(1)题,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尤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明显,且逐步占据主导。从图中无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第(2)题,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
24、业产业化发展。答案(1)D(2)A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河北衡水模拟)“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A.服务业发达导致的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C.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D.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2.高城镇化率会使()A.城市病更为严重B.农业发展水平下降C.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D.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
25、值的比重提升解析第1题,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说明其他要素对人口向城市集聚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而能够起到该种作用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发达。第2题,高城镇化率说明人口向城市集中度高,第二、第三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强。高城镇化率不一定会带来城市病。高城镇化率说明农业水平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但对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影响不大。答案1.A2.C(2018山西八校联考)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同阶段示意图,回答34题。3.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B.该国属发展中国家C.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D.城市化与
26、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4.在阶段中,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部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A. B. C. 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化水平先上升再下降(阶段下降),城市化水平一直上升,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但不呈同步增长趋势;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阶段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提高,属于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第4题,该国属于发达国家,阶段发展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答案3.C4.B(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曲线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
27、线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5.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最可能是()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6.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解析第5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其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从而可确定为江苏省。第6题,分析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可知,
28、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答案5.A6.D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和几亿人生活改善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来,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读下图回答78题。7.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8.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A. B. C. D.解析第7题,该区域城市化的大力发展,农业
29、应朝着集约化的城郊农业发展,所以生产活动密度会增加。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会出现,所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会减少,因此光合作用会减弱。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对降水的滞留作用会降低,因此地表径流变化幅度会加大。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环境容量应该减小。第8题,目前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能更好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产业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答案7.B8.C(2018石家庄二模)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
30、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911题。时间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时间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200120052.350.870.52200120131.510.660.08200620101.102.131.35201120130.880.211.319.20012013年,“粤东西北”()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B.第二产业超
31、前发展趋势稳定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10.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A.技术密集型行业 B.资源密集型行业C.资金密集型行业 D.劳动密集型行业11.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
32、稳定,B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C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错误。第10题,从表中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看出,“粤东西北”只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1,说明其制造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劳动密集型行业,D正确。第11题,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答案9.A10.D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7年6月5日,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发布。读中原城市群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8分
33、)(2)中原城市群东部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6分)(3)目前中原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只是初步形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原城市群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应注意处理好哪些问题?(8分)解析第(1)题,郑州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城市职能、城市等级和交通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题,目前我国沿海向内陆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因而中原城市群东部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主要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和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产业分工与
34、合作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答案(1)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中心;为河南省省会;是中原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广;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铁路线交会处,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2)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是长江三角洲产业向中部转移的最佳区域之一;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等)丰富;劳动力丰富,成本相对较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广阔(内需拉动);交通便利;政策优惠等。(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重点发展郑州大都市区,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合作;保护环境等。13.结合材料,回答下
35、列问题。(24分)材料一2016年北京市加大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缓解“大城市病”,从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伴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将被疏解,北京城市布局将迎来大变革,部分央企总部可能外迁。材料二2014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公布,河北省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如下图所示)。保定市定位:着力做优城市环境,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1)简述央企外迁对北京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2)据图说明,与廊坊相比,
36、保定功能定位的优势。(6分)(3)试分析廊坊市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区位条件。(6分)(4)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河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解析第(1)题,央企外迁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缓解交通、住房压力,减轻污染,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入手。第(2)题,结合保定城市的定位,即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故主要考虑环境、地理位置等优势。第(3)题,区位条件主要从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地价等方面分析。第(4)题,结合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从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1)缓解交通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抑制房价过快增长。(2)靠近西部山区,环境优美;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比较大;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市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3)位于京津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利于接受京津产业转移;交通便利;靠近京津,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与京津相比,地价低廉。(4)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