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9.50KB ,
资源ID:1052256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522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堂新坐标》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2 专题6 诗歌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堂新坐标》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2 专题6 诗歌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

1、诗歌阅读专题卷(一)(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1)(2)题。(8分)赠傅都曹别鲍照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1)诗歌开头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题目“赠傅都曹别”,题目指出二人要离别,开篇写“轻鸿”“孤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象的特点可以从事物本身分析,比如“孤雁”体现其“孤”,表现的应该是诗人的孤独、寂寞。【答案】比喻的修辞手法。“轻鸿”比喻傅都曹,表现傅都曹的敏捷多能;“孤雁”比喻诗人自己

2、,表现诗人的孤独、寂寞。(2)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_【解析】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傍依、孤寂彷徨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1分)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3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石楠树白居易可怜颜色好阴凉,叶剪红笺花扑霜。伞盖低垂金翡翠,熏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

3、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1)诗歌前六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石楠树的哪些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_【解析】先分析表达技巧,可以从“叶剪红笺”等判断出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春芽细炷千灯焰”等判断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然后分析六句诗分别表现了石楠树的什么特征,比如第三句写石楠树的树冠像伞盖一样,结着如翡翠一样的果实。【答案】使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石楠树的叶形、花色、果实以及花的含苞待放和盛开的浓香等。一、二句,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石楠树花、叶的颜色和外形,石楠叶形如剪、花白如霜;三、四两句,写石楠树的枝叶像伞盖,上面结着如翡翠一样的果子等;五、

4、六两句,写石楠树春天时长出像灯芯一样的花蕾等。(手法1分,分析每点1分)(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_【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石楠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如石楠树一样的命运等。诗歌的前六句主要刻画了石楠树的形象特征,表现了石楠树的绚丽多姿、妩媚诱人。而最后两句,写这样美丽的石楠树却没有生长在皇家宫苑中,而皇家宫苑中生长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没有品位的桃树、柳树罢了。如果从象征的意义上看,诗人也具有同石楠树一样的美好特征,但却没有进入皇家。由此可以看出,诗歌后两句表达的情感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诗人自己不被重用的悲凉,对奸邪之人当道的愤懑之情。【答案】诗歌最后两句的意

5、思:听说上林苑里竟然没有石楠树,只好让桃树、柳树等去占有和受用美好的年华。结合整首诗来看,诗人以石楠树自喻,抒发了对政治失意、不幸身世的感慨和对奸邪当道的愤懑之情。(每点2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清明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1)颔联使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比如颌联上句的“蝴蝶”容易让人想起“庄周梦蝶”的故事,而“泪血杜鹃”让人想起“杜鹃啼血”的典故;两个典故体现的情感,可以从典故本身思考,比如“庄

6、周梦蝶”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如梦的感慨等。【答案】颔联上句使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下句使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扫墓人的悲哀情绪。(每点2分)(2)诗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4分)_【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思考诗歌描写了哪些内容或场景,然后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区别。诗歌的颔联,写的是子女们到祖先坟前扫墓的场景,即焚烧纸钱以及抒发他们哀伤的情感;而诗歌的颈联,写的是坟前的孤寂以及子女们回家后的情况,扫墓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答案】诗歌紧扣扫墓前后的不同景象展开对比。(1分)清明时节,大家纷纷到自己祖先的坟前扫墓,他们在坟前焚烧纸钱、泪雨滂沱,十分哀伤;扫墓

7、后,坟头依旧清冷,只有狐狸卧眠坟上,而那些归家的儿女们在灯前嬉戏。(2分)诗歌通过扫墓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人生有酒须当醉”的旷达情怀。(1分)4阅读下面的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8分)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秋闺思二首(其一)张仲素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注】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1)两首诗都描写了秋虫的鸣叫,表现方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两首诗在描写秋虫时使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比如秋夜曲中“逼”是拟人手法、秋闺思二首

8、(其一)中“愁听”秋虫鸣叫是衬托手法。【答案】秋夜曲用拟人的手法写秋虫的鸣叫。深秋即将来临,逼迫着秋虫通夕哀鸣,使得抒情主人公想到了戍边的丈夫。(2分)秋闺思二首(其一)用衬托的手法。抒情主人公夜深人静之时还不能入睡,忧愁之中又听到秋虫的鸣叫,从而使自己更加哀伤。(2分)(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相同点?请结合诗句任意选取两点作简要分析。(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两首诗在刻画人物上使用的手法,比如两首诗都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深夜不能入睡的场景,可以思考使用的手法有无相同点;再如思考为何诗歌都描写月光、秋虫的鸣叫等。【答案】都通过描写秋夜的漫长来刻画抒情女主人公深夜不眠的情景。秋夜曲通过表现

9、漏水的“丁丁”、轻云的“漫漫”和秋虫的“通夕响”等描写抒情主人公;秋闺思二首(其一)通过描写透过碧窗的“斜月”、“寒螀”的叫声等表现秋夜漫长。动静结合的手法。秋夜曲中,“丁丁”是动态,“漫漫”是静态;秋闺思二首(其一)中,“斜月”是静态,“寒螀”是动态。寓情于景。两首诗都把抒情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隐含在描写的景物之中。(任选两点即可,每点2分)5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回答(1)(2)题。(8分) 【导学号:98142022】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元好问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自注:国初取

10、宋,于青城受降。)【注】 这首诗写于金哀宗天兴二年。这一年四月,无赖出身的金汴京守将崔立发动兵变,投降蒙古。四月二十九日,金留守官员被蒙古军羁管出京,暂住青城。诗人时任左右司员外郎,也在被羁管出京之列。骎骎:马疾驰的样子。(1)诗歌前两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的手法,比如首联,写金国只注重宴请蒙古人而忽略了蒙古南下的企图,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颔联,“灞上”典出史记,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而被阻,说:“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陆沉”,典出晋书,比喻国土是由于祸乱而沉沦。【答案】对比。首联,将金国设宴招待蒙古使者与忽略蒙古战

11、马南侵两个方面对比,揭示金廷高层对蒙古南侵的野心缺乏认识的现实。用典。颔联中,“灞上”用了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而被阻的典故,“陆沉”典出晋书,此联表达出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每点2分)(2)结合注释,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尾联中“青城”的重要作用,由诗句和注释可以看出,青城就是北宋投降金廷的地方,也是金廷投降蒙古的地方,而诗人认为这是天意。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总结金廷覆亡的经验教训,是对金廷灭亡的深入思考。回答问题时,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答案】尾联揭示历史的巧合,哀叹亡国的悲剧重演在于天意的安排。同是青城,

12、当年金廷在此接受北宋投降,如今蒙古又接受金廷投降。金廷是兴在青城,也亡在青城;金廷的兴已成“古”,金廷的亡正是“今”,这一“古”一“今”,终将被历史淘洗,唯有记载金廷兴亡荣辱的青城仍然存在,让人观览和吸取国家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1)简要分析诗歌的颔联是如何表现盛唐宏伟强大的气象的。(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内容、关键词语等体现的意义。如颔联描写了早朝时朝拜唐朝天子的景象,其中“九

13、天”“万国”等表现了宫门之大和朝拜的人之多,诗句以此表现了盛唐的宏大气象。【答案】颔联表现了早朝盛大的场面和恢弘气势。(1分)颔联的上句,用“九天”修饰“阊阖”,表现宫门的宽敞高大;用“万国”修饰“衣冠”,极言朝贡的使者之多;而“拜”字,利用国别之多、人数之多以及唐朝天子位置之尊等,突出了唐朝天子统一宇内、君临天下的威严等。(2分)两句诗通过对早朝的描写表现了盛唐的恢弘强大的气象。(1分)(2)诗歌描写了早朝的哪三个阶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_【解析】作答时要注意分析诗歌描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层次性等。从题目来看,诗歌描写了早朝的景象,如果从宫内天子的准备、官员的朝拜、早朝后

14、贾至的工作等分析,三个阶段的内容就比较明确了;同时,在表述三个阶段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分析。【答案】诗歌首联,写早朝前宫内的准备,即描写了早朝前皇帝起居仪式的隆重以及宫内紧张、严肃的气氛;颔联、颈联,写早朝的情景,颔联写了早朝的场面,颈联写了早朝仪式的庄严氛围;尾联,写早朝后奉旨行事的内容,描写了早朝之后贾至回到凤池为皇帝拟写诏书的情况。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凝香斋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注】黄卷:指细心读书。,寻绎义理。香炉:指香炉峰。(1)诗歌首联的

15、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诗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和具体的作用,如“西斋”就是题目中的“凝香斋”,以此可以知道这个词语照应了题目;“景最幽”是指“西斋”周围的景色最好看,具体原因是诗人完成了官事,可以看云水、读书等。【答案】照应题目,领起全诗。(1分)上句用“西斋”照应题目,“景最幽”领起下文,后文的内容都是对“西斋景最幽”的具体解说;下句写自己已经做完官家事,所以清闲自在,交代诗人游山玩水、沉心细读史书的具体原因。(3分)(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诗歌后三联描写的内容,从诗人的做法中可概括出诗人的情趣。颔联,

16、写诗人闲来无事,百姓因为秋收在望而人心安定。颈联,写诗人的游历,纯洁的湖水使诗人心地清澈,水激砂石的声音让诗人倍感清爽。尾联,归结全诗,意思是在此沉心读书,是置身于最令人向往的境界。【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诗人完结官家事后悠闲的心态,表现了诗人游山玩水、沉心读书的情趣。(2分)因为诗人善于管理,所以治下政通人和、百姓和乐,于是闲来无事的诗人临风赏月、欣赏湖光山色并潜心读书,感觉自己像置身香炉峰的最高层一样快乐。(2分)8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8分)盘山绝顶戚继光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

17、舞剑台。(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_【解析】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景物。如首联的上句中,“霜角”是军营的号角,因为戚继光是将军,所以“霜角”的声音表现的不是悲凉而应该是豪迈;“草木哀”写盘山上草木的凋零;“一声”,意思是霜角的声音让盘山草木凋零。这些内容都表现了北方边塞的图景。【答案】诗歌首联写登盘山所见景色,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北方边塞风光图。(2分)首联,写诗人登上盘山的见闻:军营号角嘹亮,似乎使漫山草木枯黄凋落;云海之中,陡峭的山峰像洞开的石门。(2分)(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_【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句。“勒名峰上”是用典,东汉大将军窦宪为保卫西北疆土,大败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从此以后,后代的将军都以立功“勒名”山峰为无上光荣。诗人用这个典故,目的是表达建功立业的追求。【答案】诗歌通过登临盘山绝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追求。如颔联,写诗人的决心,只要自己手中的兵器能够遏止战争,哪怕终身守卫边疆也没有关系。尾联,勒名峰上、李将军舞剑台等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每点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