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提升练(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1.(2018山东菏泽模拟)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解析中共对革命前途早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有了明确认识,故A项错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阐述了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完成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
2、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中国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故B项正确;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具有宪法效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共所犯的右倾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陕西榆林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都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据题干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19491954年中国人民
3、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湖北荆州质检)1953年l月l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解析材料“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协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关,故B
4、项错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这与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4.(2018江西宜春模拟)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说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A.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B.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C.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解析材料表明宪法起草委员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说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故A项正确;B与材料信
5、息不符,错误;材料中的时间是1953年,当时一届人大还没有召开,故C项错误;“阶级斗争的思想”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5.(2017东北四大名校联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A.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B.1978年宪法经修改已臻完善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解析根据宪法修订内容可知,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中国思
6、想解放受到较大阻碍,社会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在法律方面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故C项正确。答案C6.(2018湖南邵阳模拟)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法制的不断完善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设上,而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未体现立法为民的原则,故B项错误;题目
7、中并未提到反腐,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1999年我国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此时邓小平的强调推进了依法治国的决心,故D项正确。答案D7.(2018河北唐山调研)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解析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8.(
8、2017江西赣州高三期末)华盛顿邮报资深副主编莱利韦茅斯对蔡英文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韦茅斯两次提到“大陆(mainland)”,蔡英文始终用CHINA一词指代大陆。蔡英文还批评美国政府自1979年后“不公平地”将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这说明了蔡英文当局()A.力图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B.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C.赞同“一国两制”的方针D.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解析根据材料“我们是一个国家”,蔡英文一再否认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并没有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意思,也不具有这个实力,故A项错误;蔡英文不是反对美国对华政策,而是反对美国把台湾由“主权国家”降为“政治实体”,故B
9、项错误;根据材料“蔡英文始终用CHINA”“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表明,蔡英文反对一个中国的原则,主张“台独”,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表明蔡英文分裂国家的意图,与“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原则相悖,故D项正确。答案D9.(2018湖南岳阳质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A.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C.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D.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解析新中国成立初就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故A、C项错误;改革开
10、放后,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是这一时期民主建设的突出成就,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结束就已经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大量援助。这说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延续B.二者均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后者是对前者方针的继承发展D.“另起炉灶”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解析材料体现中华民国政府和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而“一边倒”是新中国推行的外交方针,因而不能体现“一边倒”外交
11、政策的延续,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的条约中有出卖国家利益,不符合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属于不平等外交,而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属于独立自主的平等外交,因而后者并非对前者方针的继承与发展,故C项错误;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与苏联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体现“另起炉灶”的外交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8安徽合肥调研)“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为此,中国()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改善同日本关系C.实行“一
12、边倒”外交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解析新中国为了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新中国初期一直到1972年之前,日本都是紧随美国对华持敌视态度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一边倒”是在当时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下,新中国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倾向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因为在1950年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符合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条件,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日内瓦会议开始时,周恩来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说:“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
13、来干涉的权利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段话表明中国政府()A.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准则C.推动了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D.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会议取得成功解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准则,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中国的外交立场有利于推动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故C项正确;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上,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8新疆乌鲁木齐
14、检测)“几百年来,亚洲问题主要是在亚洲之外决定,这种倾向现在还存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后要忽视亚洲国家对它们自己或它们邻国的想法,将是不可能的。”尼赫鲁这番话的背景是()A.印度实现了独立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万隆会议的召开 D.不结盟运动的开始解析实现自身独立的印度并不能代表整个亚洲地区的实际情况,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仍然主要是由世界五大国支配的,且其中依然存在着很强的霸权主义色彩,故B项错误;召开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近代亚洲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参与的亚洲会议,为实现亚洲人民的自我决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正式兴起于1961年,它所针对的并不仅是亚
15、洲,而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不结盟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C14.(2017广东汕头模拟)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B.推动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C.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解析印度属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最初目的是直接针对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关系,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赢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拉美等国家采取的外交政策,与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不符,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
16、问题,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都不是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讨论,以此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故D项正确。答案D15.(2018江西九校联考)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答案C16.(2018江西赣州模拟
17、)下列对表格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1971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 时间国家 1971年1972年亚洲科威特、土耳其、伊朗、黎巴嫩、塞浦路斯日本、马尔代夫非洲尼日利亚、喀麦隆、塞拉利昂、卢旺达、塞内加尔毛里求斯、多哥、马达加斯加、乍得欧洲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冰岛马耳他、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美洲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圭亚那、牙买加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结果B.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C.不结盟运动推动的结果D.新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才开始正常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
18、起于20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推动更多国家与我国建交,故D项正确。答案D17.(2017江苏联盟大联考)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反映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B.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C.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D.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解析根据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所谓南南合作,即是强调发
19、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答案D18.(2018山东莱芜模拟)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20世纪九十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苏之间并没有断绝外交关系,不存在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的说法,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建立的,故B项错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许多国家宣布独立,故D项正确
20、。答案D19.(2018河南商丘模拟)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解析20世纪末,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此学者对世界格局认识不清,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想,但不是“冷战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局势紧张的信息,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
21、新时期处理睦邻关系的方式,遵循“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不同于区域集团组织,故D项正确。答案D20.(2018湖南十三校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解析A项夸大了国家利益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
22、苏,以维护国家利益来决定,并非犹豫不决,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干不符,故错误。从50年代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依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计50分)21.(2017四川高考信息押题卷)(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改变官吏中功臣及其后裔较多的问题,武帝下令推行察举选官制度,令郡国守相、二千石以通晓儒家经典为标准,每年举孝、廉各一人于朝廷,经考试后任官。这些人出身相对贫寒,但文化素质较高,他们跻入仕途,改变了官吏队伍的成分,提高了官吏队伍的整体素质设十三部刺史,加大监
23、察力度,鼓励吏民越级上书,诣阙言事,从制度上保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时刻处于监督之下,使腐败能够被较早发现和惩治,而一旦发现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则予以重法惩治公孙弘、赵禹、尹齐等一批公正执法、廉洁自律的官员得到好评,被树为百官的表率。通过以上措施,加上其他政策的配合,到武帝晚年,贪污腐败之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已经激化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动荡的局面又趋向稳定。摘编自王春瑜简明中国反贪史材料二(1949年3月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言犹在耳,建国初期就有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开始出现。中国共产党果断采取措施,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
24、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到191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 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紧接着在1952年4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摘编自周丽萍、舒炜回顾过往:中国共产党靠不断反腐败赢得民心(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反腐防腐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反腐举措的特点,联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25、你对中国共产党不断反腐惩贪的认识。(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为了改变官吏中功臣及其后裔较多的问题,武帝下令推行察举选官制度”得出实行察举制;据材料一“设十三部刺史,加大监察力度,鼓励吏民越级上书,诣阙言事”得出设十三部刺史,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力度;据材料一“一旦发现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则予以重法惩治”“廉洁自律的官员得到好评,被树为百官的表率”得出重法惩治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表彰廉洁自律的官员。第二小问,主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提高官员素质、对官员监督以及对社会稳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告诫全党要警惕”“共产党果断采取措施,在全国开展
26、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得出把预防腐败与反腐败相结合;据材料二“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 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得出从严惩治贪污腐败行为;据材料二“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得出加强制度与法规建设;据材料二“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得出完善反腐机关设置;主要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结合所学可以从原因、措施、意义方面回答。答案(1)举措:实行察举制;设十三部刺史,加大对地方官
27、员的监管力度;鼓励吏民越级上书,诣阙言事;重法惩治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表彰廉洁自律的官员。(4分)影响:改变了官吏队伍的成分,提高了官吏的整体素质;从制度上保证了各级官员时刻处于政府和民众的监督之下;尽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王朝的贪污腐败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当时官员的贪腐行为,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4分)(2)特点:把预防腐败与反腐败相结合;完善反腐机关设置;加强制度与法规建设;从严惩治贪污腐败行为;主要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任答其中四项即可)(8分)认识:反腐治贪,是赢得民心的重大举措;在当前,反腐治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28、业的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动群众是推进反腐惩贪的得力措施。(4分,任答两项即可,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应酌情赋分。)22.(2018安徽肥东模拟)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
29、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材料三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
30、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2013年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有何新发展。(6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出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发展:出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走向成熟、务实;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6分) (2)论点方面(2分)论据方面(8分)论证方面(2分)中国外交体现义利兼顾的外交特色(或既兼顾国家利益
31、、又承担国际责任。)50年代举措: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利:维护国家主权。义:有利于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60年代举措:对亚非各国提供经济援助;利:中国得到了亚非国家的信任和支持,如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义: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帮助受援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新时期举措:倡导建立新型的地区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利: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外交环境。义: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3.(2017河南商丘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时间条约或事件后果或影响
32、1842年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强占,近代中国以空前屈辱的方式开放了自己的大门。“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895年马关条约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宝岛蒙羞,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局1919年巴黎和会虽然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打破此前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但作为战胜国归还山东的正当要求被列强无理拒绝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
33、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依据两段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所拟论题符合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引用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
34、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示例1:论题: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2分)阐述: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清政府却闭关锁国、制度落后、国力衰退,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虽据理力争也因国力弱小而导致外交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为提升,中国的外交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8分)结论:国家贫弱、制度落后,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国家独立、民族解
35、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新中国,外交摆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分)示例2:论题: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2分)阐述: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在此背景下,马关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外交备受屈辱。新中国的成立,赢得民族独立,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使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更是迎来了建交的高潮。新时期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多边外交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8分)结论:丧失民族独立,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赢得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逐步发展,强势外交、主动外交使当今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