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 ,大小:391.26KB ,
资源ID:105176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517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行书之冠.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行书之冠.pdf

1、行书之冠张国擎一一部兰亭集序,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华书法史上的“行书之冠”地位。西晉惠帝太安二年(303)癸亥七月十一日,王羲之出生在山东琅邪(今临沂),有人说生于今天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他是王导堂弟王旷的第二个儿子。琅琊王氏系名门望族。从曾祖(曾祖父的亲兄弟)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不幸的是王羲之七岁那年,即晋怀帝永嘉三年(309)的夏天,司马越让王旷提兵三万越过太行山去并州上党援救。当时并州的刺史就是赫赫有名的刘琨,可惜王旷带兵去的时候,并州的绝大部分土地早已落入刘渊之手。王旷在当年白起围歼赵括军队的长平相遇

2、刘聪,草率迎敌,结果战事惨烈,部将施融、曹超战死,三万大军覆灭,自己兵败失踪。东晋建武元年(317)春,司马睿准奏安排李矩之子荫袭父禄。卫铄母子前往建康。朝廷划了一块地给李矩的遗孀卫铄,就是如今的总统府内西部熙园。里面有一泓池塘,1700 年前的池塘还很小,是一条天然小溪。因为圈在建章宫(太初宫)后宫花园内,自然也就修缮成了池塘,种上荷花,盛夏绽放,很是好看。卫夫人搬进来时,荷塘已经被庶民掘藕挖了个底朝天。盛夏季节,荷影儿也不见,倒是水清得很,书法大家卫夫人便将这方水域稍做整理,开辟了几亩菜地。专门让出一间房屋作为书法的教室,教儿子书法。旁边的池塘成了她天然的洗笔池(即今天的太平湖)。当王导将

3、王羲之在内的几个王氏男孩送到卫铄这里学书法时,卫铄一眼看出,这个与自己儿子同龄的王羲之有着许多特点:不善言语,喜爱读书。他读书时,总是独自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卫夫人在王导送他们来时,让孩子们都写几个字看看。那时的王羲之在书法上并不突出,卫铄也就没有注意他。卫铄讲究习书者的知识与悟性,特别需要理论素养。在古代印刷业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许多书法的理论知识,传播不便,不仅仅是看不到名人真迹,刻石勒碑字帖真迹都不易看到,形成笔法的经验更是保密,不轻易传人。一旦得到正确笔法和看到高水平的书作,学习者自然喜出望外。卫夫人深知王氏家族很重视家族文化与书画的传承,但孩子们的书法理论见解如何,她是要测一测的。经过测

4、试王羲之的理论知识,卫铄兴奋地告诉王导:此儿必定见过用笔之诀,凭我所识,此儿书写,有老成之智。我心里暗喜:此子将来必超过我啊!王导以为卫铄与他客套,但细问下去,连王导也不能相信,原来年少的王羲之不仅随叔父王廙习书法,而且读过书法理论书。据他自己说,少年时看见父亲枕头中有本前朝的笔说,便偷偷地拿来读。王旷发现后问他:“你为什么要偷看我秘藏的书?”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他要看你运笔的方法。”父亲看他年龄小,便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把它交给你。”王羲之跪拜求道:“倘若等到我成人再看,恐怕就耽搁了儿子的才华。”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送给了他。也多亏王旷将那本书给了王羲之,一个多月后,父亲王旷战死

5、疆场。卫夫人不但在书法实践上有突出成就,在书法艺术的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精辟见地,更重要的是她将这些独特的见地,建立起比较全面深入的书论文献。这是难能可贵的!例如:她在笔阵图中首先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切记在一知半解地“明白”原理后,匆匆忙忙下笔,笔触之处不能体现预期的效果,费力耗神,无济于事。她还提出,在学习和创作时,要注意选用笔、墨、纸、砚的品种和产地,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特别指出,执笔要有讲究,不同书体应采用不同的执笔法,并加以具体分析:“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乎不齐,意后笔先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

6、笔后者,胜。”超出了单纯论述执笔的范围。对书法艺术中的笔、意关系和书家修养等有深刻的论述。卫铄的书法理论直接影响了王羲之。在师傅的精心教授下,王羲之很快就小荷初露尖尖角。二年少的王羲之首先进入了历史上著名成语“三日仆射”中的尚书左仆射周的慧眼。周风度潇洒,性情率直,是东晋出名的美男子和才子,身居高官。一日携妻女众家眷去鸡笼山踏青,傍晚路过归善寺,女儿周莹向父亲提出,大书法家卫夫人就在附近,我们何不去拜访,也好让女儿向她讨教讨教书法秘诀啊!周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这一家子人来到卫铄院中,只见几个十来岁的男孩都光着身体在练刀剑,不料有女眷闯入,顿时不知如何是好,倒是周眼快,让众家丁在女儿与太太前面挡作

7、人墙,自己上前对闻讯而出的卫夫人施礼。卫铄知是尚书左仆射周,也不好说什么,赶快让孩子们入室更衣,他们在堂前屋里就座。仆人上茶。周让女儿周莹就书法向卫铄请教,而卫铄却对周说,那位躺在墙角的人,你们可以向他问书法上的事。周这才注意到大家进出这么久,墙角的人捧书一直在看,并不关心周围的事,顿生好感,便问其人是谁。卫铄说,虽然年少,满腹经纶,他的书法理论,做你女儿的师傅绰绰有余。说着,便喊道:“逸少,过来见过尚书左仆射周大人!”那墙角之人并不理会。卫夫人也不生气,对周说,看书入迷了。说着,自己起身要过去,被周莹拦住,道“师傅,如果你不说我放肆,我去喊他。”周莹在家是出名的野丫头,虽然才 13岁,颇有男

8、孩风度。倒是周喝住:“莹儿,这不是在家里。”便问此人来历。卫夫人说,已故王旷将军的次子羲之。周早在朝中听说王导有个侄子书法了得,现在听了卫夫人这话,赶紧又看了几眼,摸着下巴,乐着点头道,如是此人,丫头可以放肆!周莹见父亲这么说,反倒停下脚步,说:高傲的人,我见得多了,我不去了!这番插曲早被内室里李充等人看在眼中,大家一拥而上,把墙角的王羲之抬起,一二三喊道:你岳丈来啦!王羲之被这几个小子一哄抬,从书梦中惊醒,呆呆看着屋外的客人,不知出了什么事。卫夫人对李充等人呵斥一番,把他们轰了出去,让王羲之过来陪着周一家。渐渐地,王羲之缓过神来,高高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肤色,清秀而聪慧的两眼闪烁着令人喜欢的光

9、芒。周夫妇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一番书论,更是俘获了周莹的神魂。数日后,周退朝与王导一起出来,途中,周向王导提出请王羲之到他府上教女儿书法。王导笑道,周大人,这男女有别啊!周想了想道:也是,说小还小,说大也才十四五岁,情窦初开接着表示道:我尚且不在乎,你呢?王导乐道,我侄儿未娶,你女儿有媒妁了没有?周理直气壮地说,当然没有!王导乐道,那就好,教归教,若要谈婚论嫁,还得请我那守寡的弟媳来定夺。周道,那卫夫人可不是王羲之的姨母吗?她会不会已经向无锡说了?王导道,若是那样,可就美了你啦!史上称王羲之到尚书左仆射周家做客,周特意安排牛肉宴来欢迎这位少年才俊。当时“牛肉宴”为最高级别的礼遇。其中一款做法,

10、是取生下来不足三月的整头乳牛,先由仆人将整牛清理干净,用炭火烤至七成熟,然后将炭火移至席间,宴席围四周,北边主席,左右依次。每席上安排一女子陪侍。女子负责给宾客切肉置食盘中,添酒、夹辅料等。据说,当时王羲之被周安排坐北席主位,陪侍原是一位妙女,周的女儿自告奋勇说,我师傅那儿,就由徒弟我自己上了。周闻后怔了一怔,竟然笑着答应了。当时众客还不熟悉王羲之,见此布局,觉得其来头一定不小。牛烤好,仆人将牛心移到周席案。周乐呵呵动手先切了一块牛心肉,举起刀,对着众宾客道:今日设牛案招待各位,意在推出一位青年书家才俊。接着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大大地夸了一番,并亲自将这块牛心递给王羲之。王羲之自然不敢接受。周莹

11、表示代收。周恰不让,众人一起捧场。王羲之在一片热闹氛围中接过了牛心肉。周持牛心奉王羲之的事便成为佳话,也使王羲之名声大振!晋永昌元年(322),“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借口清君侧,反叛东晋。周首先告诫女儿,司马绍要对王氏一族开刀,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添乱。周莹要爹爹尽力保护王羲之!周说,爹爹也喜欢他,自然是要保护的。于是,就有王导领全家百余口人自绑宫门前请罪的故事,更有周前往司马睿宫中求情的美谈。可惜周这人做好事不愿意留名,找司马睿求情就是为了救王导一家,恰恰路过那百余人下跪的场面时,竟然装着看不见,更没对王导露半点风声!偏偏王导误解了他,在后来周遇险时,王导记恨当年自己下跪周置之不理的往事,竟

12、袖手旁观周被叛军所杀。这就等于亲手杀了周!事后王导得到了周写给司马睿为王导一家求情的亲笔奏折,已是周被王敦灭后。王导手捧周亲笔写的以一家数百口性命担保,奏请刀下留王导全族性命的上书悔之莫及,人死不能复生,周莹从此再与王氏无缘得知内情后的王羲之开始疯狂地寻找周莹,人海之中何处去寻找?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黄昏,王羲之跪别老师卫夫人,与同庚兄弟李充等人告别,默默回到无锡母亲身边,想从此隐居民间。他这样做,正是为了痛苦地割断自己对周莹刻骨铭心般的爱。他闭门谢客,全身心地将自己沉浸于书法之中。王羲之开始钻研卫铄临别时赠给他的笔阵图。不仅仅是反复研读,据后人记载他光临摹与抄写就不计其数。渐渐悟出书家不能守旧

13、、要有创造的道理。以书法的俊秀而言,当时的庾翼远远胜过他,也在想突破“瓶颈”,但苦于摸不着“象”。王羲之无意中从民间获得了东汉刘德升的“璎珞篆”及其他遗墨,发现在“正书”中,偶尔改成简易行书,反而能够得到快意的书写效果。这一收获,恰恰是王羲之苦苦寻求的“希望”!王羲之一直追求的突破,是卫铄理论与历代书家“强强联合”的实践方向,而刘德升的率性放肆,令王羲之在笔阵图的基础上,集中精气神下大力气于篆、草、隶、楷各种书体的基本功上,便“背叛”性地将各种书体揉搓融为一体,开创一种新的书体。这就是从草楷结合上独创出的以继承为主、不变旧法、用隶法写楷、独创“草楷”结合体的行书。果然,王羲之成功了。书法在王羲

14、之手里,出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新面貌。用卫铄的话说,王羲之新创的书体,柔韧刚力,千书一体,千篇各异,一时称王羲之“万字不同”,精当质朴,端秀清新、遒媚劲健王羲之的母亲,更关心的是儿子的婚事。他哥哥籍之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十几岁,而王羲之则无暇顾及母亲对他婚事的关切。郗鉴是晋室的忠臣,司马绍告诉郗鉴,凭自己与王导的接触,认定王导与王敦不是一条心,王氏一族,唯敦长反骨。郗鉴离开京都前,专程前往归善寺看望李矩遗孤,就在卫夫人那里,见到了前来看望老师的王羲之,交谈后特别喜欢他,当时心下暗许:愿以女嫁此郎。但他没说出口,更没向卫夫人透露丝毫,聪明的卫夫人已经觉察出郗鉴对王羲之的厚爱。晋明帝太宁三年(32

15、5),司马绍病危中,任命卞壶为宰相,与司徒王导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成帝司马衍执掌朝政。晋成帝咸和元年(325),司马衍登基。郗鉴被指定与卞壶、王导、庾亮、温峤等人辅政。郗鉴同时还进位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此时的郗鉴有了当年王敦的权力。郗鉴不是王敦,他是东晋帝室的忠诚臣仆。但他同样也需要朝廷的信任。思虑再三,他考虑朝中有两人能够辅佐成帝。一位是宰相卞壶,卞壶耿直无私到不近人间烟火的地步。另一位则是王导。王导与卞壶不同,自从出了王敦的事后,他也成了好好老先生,经常不讲原则。郗鉴与王导素有交往,如今的他便有意将家中待嫁之女郗璇,联姻王氏一族当时的郗鉴领兵驻京口(今江苏镇江),他有了这个

16、想法后,便与门客们商量。门客说,这事好办,王府的后生好几位,个个长得俊雅,不知大将军看中他家哪位啊?另一门客说,最好能够选在他们都在一起聚会时,精挑细选?郗鉴依了门客们的意见。着人去建康打探,得悉:这年春上,卫夫人择期给儿子李充娶妻。王羲之的母亲是卫夫人的表姐,卫铄请她帮忙。无锡王氏几个男孩子也都同行。郗鉴乐道:天赐良缘也。急令门客持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秦淮河边的王导府上投递。王家的子弟,当然都愿意娶郗鉴的女儿。一是郗鉴一代重臣,在朝廷极有威信,做女婿的自然有倚靠。二是这郗家的名媛才貌双全,京城素有耳闻,得此佳人,也是人生之幸。所以一个个都华服翩翩,希望自己被选中。王氏子弟中只有一人无所谓,好像

17、不知道招亲这件事一样,懒在东床之上,袒腹而卧,好不自在。王导看完郗大人求联姻的信后,笑笑对门客说,正巧啊,去,那些孩子都在东厢房里,你自己去看吧。选中了以后告诉我就成。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谢过丞相王导,赶回京口郗府,回复郗鉴:“百闻不如一见,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氏几个男儿个个长得真的都不错,英俊潇洒。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表现出庄重矜持,有的还有些拘谨。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卧于东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上说:“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袒腹卧,如不闻。”郗鉴听到有这样率性的王家少年,大为惊叹,感觉如此帅郎才配做郗府的佳婿。赶紧对门客交代:“这就好,我喜

18、欢这样的人。选那位袒腹东床的为婿。”郗鉴后来到建康办事,专门见王导一问,才知道那东床袒腹的正是王羲之,便向王导提出将女儿郗璇嫁给王羲之。这就是“东床快婿”的由来,“快”是说郗鉴的决定之快。他之所以这样爽快,实在也不只是因为王羲之那天的率性之举,而是王羲之的风度正符合魏晋的社会时尚。王导没有郗鉴的乐观,叹口气说,这事我可无法做主,得问问他自己。岂有此理!郗鉴恼道。王导:你不知道周之事吗?如果不是我的错,周之女已经抱着孩子站在我们面前了。就因为周之女,这孩子一气之下跑回无锡乡下隐居去了,若不是他师傅家的大事,十六台大轿亦抬不来他!原本让他在卫夫人那边帮忙的,这孩子在那儿什么忙也帮不上,还嫌碍事,這

19、才跑我家与其他兄弟热闹的。来了吧,也不合群,整天捧着书看。我说啊!你相中了他做你女婿,我可没那么乐观,料定这孩子心里还想着周家女儿这如何是好。郗鉴愁起来。回到府上,一双眉头紧锁。门客知道后,献计道:派人前往建康寻找到当年在周府上侍候小姐的丫鬟,如果找不到,收买曾经在王羲之身边侍候他的仆人郗鉴不解地问:这是为何?门客道,从他们那里了解周女儿的装束。然后让小姐习作周女儿的举止,蒙住那小子,只要他一旦入港,那就是钓着金龟婿,想后悔也来不及了。郗鉴:好是好,怕是我女儿也不愿意啊!话音刚落,屏后传来女儿郗璇的声音:爹爹,女儿愿意的。郗鉴见女儿如此,便让门客去办。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寻到当年在周女儿身边的

20、两个丫鬟。将她们带到京口,日夜调教郗璇,连装束衣着都一应全变作了周莹。用周莹身边丫鬟的话说,郗璇的身高与身段脸盘都酷似;若不细察,是辨别不出真假的。另一丫鬟则提醒说,周小姐的字与郗小姐的字虽然写得很相似,若是入高手眼里,还是能辨清楚的。郗鉴嘱女儿加紧临摹周莹的字。不久,得知王导要到京口办公务,郗鉴马上赶到建康,私下通报王导,请他借公出机会带王羲之到京口。王导出行京口,带上王羲之作随从,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王羲之的脾气特别,如果硬来,反倒不好。郗鉴的要求也正合王导之意,自然也就要想方设法成全。急中生智,王导前往卫夫人家中,请卫铄帮忙。卫夫人知道是好事,连连称赞郗鉴的厚道,愿意帮助,请相国带口信让王

21、羲之到她家中来。王导临走前,王羲之母亲过来送大伯离开,临行前告诉王导,让逸少过来看看他娘,人老了,几天不见儿啊,怪想的王导回到府上,故作漫不经心地对还在看书的王羲之说,你娘怪想你的,你表姨说她夜不能寐,是不是该去看看她啊!王羲之是个孝子,话没听完,拿着书就要出门。王导问他去哪。王羲之说,大伯,我今晚就不回来了,住我师傅那里哦,明天大伯去京口,能不能免小侄这趟苦差啊!你先去看看你娘,然后再说吧!王导敷衍他。到了卫铄家中,王羲之见到了母亲。母子说话间,卫夫人也过来一起说说话,卫夫人从王羲之嘴里套出话,知道要随王导去京口公干。卫夫人立刻对表姐说,我久欲去京口看看,孙权在那里筑铁瓮城,应该有些可观摩的

22、古物吧!你们去几天啊?正好我儿的婚姻大事还有半个月哩,赶得上的,我带儿子与你们做伴索性借公济私观观京口胜景如何?听说李充母子前往,王羲之来了劲,决定随王导去京口。就这样,王羲之落入了他们设好的“圈套”。第二天,王导派了车过来一起接了卫夫人母子与王羲之母子,女眷坐车,男士骑马,一行浩浩荡荡随王导前往京口。这一行刚刚在驿站安顿,郗鉴便前来驿站看望王导,并与卫夫人与王羲之两家见面,告诉他们,明天正午设家宴宴请大家。郗鉴知道李充半个月后成婚,很高兴地说,你父亲是我很敬佩的英雄啊!將门出虎子,有你这样的后生,乃我朝之大幸啊!卫夫人倒也很实在地说,孩子很想接他父亲的班为国效力,若能在老将军麾下,我也放心啊

23、!相国在此,待相国回京复命时,向皇上奏请起用英雄之后,也在情理之中嘛!郗鉴说话间看看王羲之,问:逸少意下如何?王羲之顺口答应:好啊!公务须在郗鉴府中处理。郗鉴有意安排在花园茶亭接待。王羲之陪在王导身边,大家喝茶说事的时候,郗璇在丫鬟的陪同下前来向郗鉴问事。在一边陪着却手不离书的王羲之并没有在意郗璇的出现,而是郗璇的声音让王羲之抬起了头,这时郗璇也故意朝王羲之斜扫一眼,当与王羲之目光相碰时,郗璇故意做出惊愕诧异的表情,但又立刻显出无奈之哀切。王羲之大为惊骇!呼地站起来。王导严厉道:逸少,你坐下。王羲之只好坐下,眼睛盯着郗璇。看着郗璇在郗鉴的吩咐中离去。而渐渐走远的郗璇也再三回首。这让王羲之按捺不

24、住,莽撞地突然向郗鉴问,刚才来的是谁?休得对将军无礼。王导叱喝道:读书人,怎么能如此无礼。王羲之慌忙起来给郗鉴赔礼道不是,然后告知原委,说他似乎见到了以前的恋人,他相信这位姑娘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周莹。郗鉴朝王导看看,两人对视一眼,便开始对王羲之编故事。其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句话,这个姑娘是周莹,是我保护下来的,她现在改名郗璇。如果你愿意与她交往,我没有任何意见。王导忙表态,我们王家也尊重你的态度。众人皆大欢喜的事就这么定了。半个月后,李充与王羲之一起做了“丈夫”!四王羲之首次任官是在晋成帝咸和元年(326),也就是随王导京口巡察与郗鉴女儿郗璇相见那次。两年后琅邪王司马昱赴会稽上任,王羲之为会稽王友

25、随任。成帝咸和五年王羲之出任临川太守。当年的临川闭塞落后,人无三分银,地无三尺平。饿殍露野无人问,盗匪出入在市井。王羲之主政抚州,还政于民,施教于民。创新良序,民风转纯,寇贼投明,路不拾遗。曹操谋士荀彧后人荀伯子撰文说,王羲之在临川当太守,于新城办民学,纯化民风。其习书可将一池水染黑,足见用心之深。历史上留下来的文物揭示此时王羲之的书法侧重于隶书与楷书的过渡变化。这也是墨池记所记之事。30 岁那年,王羲之任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多年之前曾随师傅卫夫人前往吴兴考察湖笔,留下深刻印象。临川与浙北地区的吴地风土人情完全两回事,但临川执政的经验对于王羲之非常重要。面对山青水美,他感叹一到此地就处

26、处发现生活中的美与情趣。王羲之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就想早早远离建康城里的钩心斗角,回归自然。成帝咸和九年,32 岁的王羲之应庾亮召赴武昌任征西参军(即幕僚),后迁长史(幕僚中的领导,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庾亮与王羲之这次合作,为后人留下了南楼理咏。成帝咸康二年(336),王羲之因叔父王彬卒乃返建康助王彪料理丧事,在这里再见王导。王导让王羲之持自己的名帖入朝见成帝报告在吴兴建设水利、开拓运河等惠民业绩。成帝也闻其与庾亮合作并传出南楼理咏佳赋一事,即召王羲之入宫赴宴。成帝因王导身体不适而不能上朝理事,便打破君臣礼仪,亲自赴王导府上探望,并给王导夫妇行礼。此举引起与王羲之有孔侍中帖之谊的孔坦的强烈

27、不满,他认为作为皇帝不能这样礼下大臣,以密表进谏。王导知道后,竟免去孔坦的职务并将王羲之调自己身边任朝职。王羲之闻后面陈王导,指出免孔坦之职乃私念,现在从庾亮身边挖走自己,名曰入朝为官,实则削庾亮臂膀以壮自己势力。王羲之深恶痛绝官场倾轧,在岳父郗鉴支持下拒绝了王导的授职,并在致殷浩笺中以“无廊庙志”以示抗议。王导见郗鉴与王羲之翁婿联手反对自己,非常伤心,病情加重,不久便去世。不足一月,王羲之岳父郗鉴谢世。王羲之与身怀六甲的妻子郗璇携全家京城奔丧。在这里遇到谢安,共登冶城,为后世留下了“冶城之辩”。历史在这里看到了谢安这样的清谈名士也不失“悠然远想、高世之志”,后来谢安指挥了决定东晋存亡的“淝水

28、之战”,而胸有大志的王羲之则在临川、吴兴、夏口(今武昌)转了一圈后成了隐遁山林的世外高人。卫铄随儿子李充任剡县县令后,王羲之借口看师傅,经常滞留会稽。身为剡县县令的李充为王羲之的到来高兴地帮他组织书法家在上虞的曹娥江畔、东山脚下,举行书法酒宴。王羲之 26 岁时在会稽生活过两年,现在更钟情于这片山水,在永和二年(346)筹措资金将父母兄长灵柩迁葬会稽,并表示自己百年之后也安葬于会稽。永和四年(348)王羲之应殷浩邀请出任护军将军,居建康。他非常不喜欢京都官场尔虞我诈的氛围,憋着性子点卯应付混日子。一年后的十月,王羲之的师傅、姨母卫铄在剡县去世。王羲之告假赶往会稽参加卫铄的葬礼。王羲之为卫铄守灵

29、之际,悲恸欲绝而乱涂,待心境稍好,将这些胡乱涂抹整理创作出姨母帖,亲书并焚悼。好在李充将其草稿中已经成型的收了一些起来,半月后再展示给王羲之。王羲之重书姨母帖。会稽文人慕王羲之大名,或通过李充,或三五相约而来,与王羲之饮酒品茗、作诗书画,消愁解忧。守丧期间,朝廷任命王羲之为右军将军兼会稽内史。王羲之到官衙接受任命后,对李充说“朝廷一股死气沉沉象”,终与我无缘,我愿陪伴在这里长眠的父母兄长,我愿做一只白鹅自由地在会稽生活。他与大家相约,年年“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日子,在剡溪的“曲水”岸畔聚会。永和九年(353)春上,王羲之夫妇约天下文人学士少长咸集,坐于“曲水”岸边之乱石,饮酒赋诗,各抒怀抱。

30、凡不能诗者,各罚酒三觥。四十一人共得诗三十七首,编为一辑曰:兰亭集。在那次集会后,李充离开了剡县,回京都任大著作郎,奉命整理典籍,忙于晋元帝四部书目的“删除烦重,以类相从”。王羲之将兰亭集编好后,精心创作了一篇序,放在前面。这就是后来震撼历史的兰亭集序这部在书法史上史无前例、被后人称为“行”书的新书体。然后王羲之有点忐忑地来到建康,希望同行名家指点一二。久别京都,对于京都的书法现状,王羲之心中无底,又不敢轻易亮相。好不容易等到李充退朝,故友相逢,小酒对酌,王羲之也没敢将兰亭集序拿出来,只是两人回忆在卫夫人身边学书法的日子,谈论书法文章。后人记录下当时的情况,文中主要是两人对卫夫人笔阵图的议论。

31、王羲之能够才华横溢,自然离不开严师卫铄的教诲,他说:从一笔一画中注入全身精气神。她说横,这横绝对不同于李斯与蔡邕,更不同于她父亲卫瓘。她的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说到点,更是晋人书法家对书法的最大贡献,因为在汉之前,书法无点之说。晋代书家在汉人“点”的基础上,定型并美术了“点”。卫铄对点的要求与阐述:“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从李斯的横代表点,到汉代的点就是点,这个点在汉代没有定规,怎么写都行。但到了卫铄这里,这点可就成了高峰坠石。这什么意思呢?你可以想象那万丈高处落下的石头,是什么力度,是什么状态,你能想得出来吗?你再想你写撇时,如果你将犀牛的那只角给断了,是用什么样的劲?还不

32、完全是用劲,还有你内在的心灵体验,凡你能够体悟想到的,那你笔下的撇就会成势了。对于折的用笔,卫铄将其形容成“百钧弩发”。即一百张弓,箭在弦上发射时的样子。当你写竖笔时,你前面的用力在这里均发生变化了,你的眼前要有抬头看到翼然而起于一堵悬崖悬挂下来的枯藤,那是什么样子,你的心中自然就出现了,你就会明白笔下的竖应该怎么写啦。当一块巨大的石头突然坠落江面,那浪崩流溅的感觉,就是你在写捺时应该有的力度。而当你用笔写到横折钩连的笔画联运时,你应该想到弓弯藤筋蓄力待发的气势李充认为,娘亲从一开始握笔就讲究了方法:“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两人端酒共同感

33、谢先师,背诵出卫夫人的教诲:“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卫铄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执笔更提出了七点要求:“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齊,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酒至半酣,李充拿出被后人称为文坛千古不朽之经典的玉台新咏。一番评论后,王羲之终于展示他的兰亭集序。李充借着酒兴,两眼大睁,惊讶不语。指着案头放置的母亲笔阵图连连说,超过、超过了呀!不敢妄言,不敢妄言。王羲之没有说话,而是拿过笔,

34、很认真地在纸上展笔写道:“余少学卫夫人画,将为大能。题夫人笔阵图”!从后人对卫铄的高度评价来看,卫铄对于中国书法最大的贡献就是她留下的笔阵图,第一次对书法有了考量的标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时尚未面世。五坚持北伐的殷浩因为部下晋军将领姚襄反叛,造成晋军大败而被朝廷废为庶人。出于正义,王羲之著文为殷浩辩护,并于永和十年(354)二月,王羲之约李充一起去京口看望贬为庶人的原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对于官场早就十分倦怠的王羲之,在京口再次怀念起在师傅身边的那些岁月,特别是卫夫人提出自己要葬在“那片有野禽仙鹤天然家园,并埋葬仙鹤的坟茔之地”,王羲之感叹:如果不是你李充出任剡县县令,姨母可能真的长眠于此了

35、哩!李充向王羲之介绍了娘亲那次在京口住下完成瘗鹤铭碑的事,王羲之催促,边走边说,快快去看啊!两人赶到焦山面对山壁上那一片大字时,王羲之惊呆了。前趋后退,左识右辨,朗朗有声: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读罢,王羲之连连赞叹:“笔法之妙,书家冠冕。一反古规从左至右,字连

36、笔圆润,点画灵动,字形开放。中宫内敛,横竖四张。落笔超逸,神采脱俗、神采脱俗”“仙鹤无归处,四海何是家?”王羲之紧紧拉住李充的手,告诉李充:我等已经是五十有二的年纪了,我还是回会稽去,写写文章,喝喝酒,快乐了此一生正合吾意。李充击掌回复。李充长住建康,王羲之因为王氏大多在建康,每年来回数次。兰亭集付印,自然要附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此,王羲之这部惊世之作终于面世。由于当时只有石刻拓印,多少对原作有一些影响,但仍然压不住京都“纸贵建康”的赞誉。在一片赞扬声中,微词也不少。对王氏书法有成见的人认为,王羲之走火入魔,不遵古训,这书体既不是金石,更没有篆体味儿,如果说楷书,哪有这样走笔的?卫夫人带出这

37、样的徒弟,把卫氏百年书法巨匠的名气砸了。据后人笔记小说称:北市一家专营卫氏书法作品的店突然遭受不明真相人士的攻击,被逼关门,数年后王羲之声名鹊起,才敢开门营业。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书体很快被权威们认同。他们认为: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与楷书的并行中,人们在生活中总觉缺少一种行之便捷且不失庄严大雅的书体,现在被王羲之找到了。为什么是他找到的?而不是我们?王家为东晋望族,善书者不乏其人,父亲王旷善隶书,堂伯王导善行草,叔父王威工草隶飞白。此外,堂兄弟中的王恬、王洽、王助等均以善书闻名。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书香门第中,王羲之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王羲之随卫铄学书法,将王氏卫氏两族对书法的优势进行了

38、互补性汲取。他对楷体、草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一改汉魏质朴书风变为流美双逸,独立创作介于楷体与草书之间的非草非楷的新体,那就是兰亭集序所表现的新书体行书。正是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表现的新书体在建康得到同行们的广泛认可,从此中国书法界多了一种书体:行书。酒后茶余,喜欢清静的王羲之重游归善寺,在北市看到一位卖扇子的老媪在秋风中冷得发抖,上前问其为何在秋风中卖扇子。老媪泣语告之:家中有病夫、残儿,无以为生,只能靠此挣点钱。不料家中三日不炊闻此,王羲之一边安慰老媪,一边引她到有墨笔之处,告她愿意在扇上写些字画,好让扇子卖个好价钱。老媪先是犹豫,想了想,这秋风之际,还有谁愿意买啊。于是让他写了几把之后,

39、就不让他再写了。老媪道,晚生休多糟蹋!王羲之只好打住。那扇上写了兰亭修禊里的一些句子,其字凝重、稳健、飘逸、秀美,顿时镇住了许多人,有人识货,告知老媪,此字乃当今刚刚在京都炒得最火红的、相国家的王羲之所题,此人乃大书法家卫夫人门生,因为这种字体令九泉下的师傅也跟了红起来啦。唉!我咋不让他多写几把哩!老媪再去寻王羲之,哪里还能见到?当王羲之重新出现在卫夫人当年教他习字的地方,望着那曾经墨黑的池塘,他很想在这里再说点什么,人去物在,言犹在耳。李充退朝归来,见王羲之,自然很高兴,两人小酒对酌,谈论书法文章,何等畅快。兴奋中的李充问及王羲之年少时的一件事。听我母亲说,你年少时即敏捷过人,何以见得?经李

40、充这么一说,王羲之不得不说出当年一件隐秘之事。原来,王羲之的伯父王敦素存谋反之意,欲与王导兄弟数人取司马而代之。司马睿久有戒备,不时对王氏考察试探。王敦虽有反叛之念,但在王氏家族里还是孤掌难鸣,他只能与几个部下私下密谋。王敦亦爱书法,在当时水平上乘,时不时将王羲之带在身边切磋一二,有时切磋得忘了时辰,王羲之便于伯父军帐中休息。有一天,大将军王敦屏退众人和心腹筹划谋反篡位事宜,却忘记王羲之睡在隔壁帐中。其时,王羲之并没睡实,当听到伯父所议之事,十分惊恐。想到平时家族间长辈说到王敦行事心狠手辣的话,顿觉一阵寒战。王羲之想,伯父若知道我偷听他们的密谋,一定会怕败露而杀人灭口。情急之中,他故意诈睡,流

41、口水,剔吐污秽之物使头脸被褥全脏。果然,王敦议事议到一半,想起王羲之还在这里,惊语道:逸少尚在,如何是好。手下拔出佩剑要去灭了王羲之。倒是王敦起身道,自家侄儿,还是我来。起身撩开帐子,先闻到一股臭味,拧着鼻子过去看到王羲之睡得香甜。手下人相望着摇摇头,示意如此熟睡的孩子不应该听到他们的议事。众人这才收剑重新坐下再议。王敦等众人散后,过来摇醒王羲之,问他事,皆摇头不知,只说梦中与师傅舞剑走字形步,急了一个斤斗将肚里吃的全喷出来了哩!王敦这才放下心,将王羲之连夜放回家去。王羲之住在王导家中,随即将王敦与手下密谋反叛之事告诉了王导。王导问他为什么要告诉他。王羲之说,爹爹死于战场,逸少不想走这条路。王

42、导问,你走什么路?王羲之说,就想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写好字。王导高兴地说:好志向。六王羲之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魏晋时代。就拿书法来说,整个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都在尝试着创新。王羲之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之所以是佼佼者,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是站在卫夫人肩上去摘月亮。事实上,中国的书法到了魏晋,经过晋代卫瓘、卫恒、卫夫人等四代人接力棒式的传承弘扬,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书法的高山仰止。可喜的是,卫铄创作的笔阵图开拓了一个时代的书法理论顶峰,王羲之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其真髓。但这不是唯一条件,卫铄的儿子李充也是书法大家的传承人,他为什么没有超过王羲之?这里面有天资差异的原因,王羲之的悟性高于李充。

43、后人總结他们,指出王羲之最大的贡献是将东汉桓帝、灵帝时刘德升的“行书初胎”,钟繇的楷书,张芝的草书,以及所处时代的隶式简书做了大胆的变革创出新的代表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刻板、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代表作兰亭集序,中锋起转提按,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结构极尽变化,风流潇洒之至。对于行书的创作,整个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都在尝试,如王珣伯远帖,但都没有超越王羲之。

44、他创造的这种新的字体彻底摆脱了隶意,以快捷、典雅、通俗的优势影响了中国书坛上千年。纵观王羲之书法,从姨母帖到丧乱帖,笔笔能看到他的行笔变化、发展、成熟的轨迹!王羲之的行书,细观之下,多用内擫法(注:專指书法的一种行笔形式。康熙字典:“一指按也。”即用一指按压的书法技巧。内擫,即用一指向内按压。),内密外疏;核心是一拓直下,以侧取妍,以姿态取势。任何一字进入作品语境,便与邻近之字发生联系而不可替换,以臻化境,但仍然能在字里行间捕捉到技法的显露和刻意,窥见悠然南山、高山翠峰、江南古村、独钓老翁的意境。近人将历史上两位书法大家王羲之与颜真卿比较,结论是:除了立意、用笔、遣墨、使笔外,颜真卿书以势胜,

45、所有字的姿态被一种强烈流动感所覆盖,王羲之“兰亭”已臻化境,但仍然能在字里行间捕捉到技法的显露和刻意。颜真卿祭侄稿粗头乱服,毫不经意,从楷书、行书、草书、狂草,笔墨完全被情感的起伏所裹挟;王羲之兰亭集序表达的是个人对人生的感怀、对生死的慨叹,终归只在小我。颜真卿祭侄稿始终表达的是国仇家恨、个人情怀与国家存亡血肉交融,血泪迸发;王羲之兰亭集序如“竹林七贤”,古琴悠然,小桥流水。颜真卿祭侄稿如生命交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马鸣风萧;王羲之兰亭集序产生于先,故为第一,非艺术高度之第一。颜真卿祭侄稿成篇在后,非艺术高度之第二,两篇杰作当为双星闪耀,双峰并峙。王羲之书风温润典雅,清新脱俗,加上求仙问道,炼丹服食,崇尚道家老庄,自有一股魏晋风流的仙气,称为“书仙”更为合适,颜真卿书法朴拙雄强,庄严,纳古法于新意,加上他刚正立朝、不阿权贵的性格特点,其书风表达出儒家正大厚重的气象,称之为“书圣”尤为恰当,名副其实。“书仙”“书圣”风格的争论持续了千年,公认的是:天下第一行书为兰亭集序!责任编辑 杨新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