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镜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7个,听写句子1句。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4、 通过学习,能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教学重点 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
2、度。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
3、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1、 出示图片,启发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如果你想知道这两件宝贝有多神奇,就快快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宝镜 揭题、读题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1、 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2)想想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2、 交流自学情况:(1)学习生字(2)说说哪些生字是表示动作的
4、?做动作,记生字(3)重点指导“摔、砸”的读音和笔顺、(4)读词语:揭开、抢、抚摸、摔、砸(5)再自读课文,结合下列填空题说说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可以 ,有了它,你将。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 点金盒、宝镜这两件宝贝是多么神奇啊!面对这两件稀世珍宝,课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1)认真读文,用“ ”划出相关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么做?(2)小组交流讨论,并对课文内容质疑。2、 交流出示重点语句,师点拨归纳并指导朗读。(1)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钱”是不劳而获得来的钱,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2)“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
5、要呢!”(联系上下理解“这样的成绩”是不真实的成绩,交流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3)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4)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联系上下文理解:宝镜毕竟是稀世珍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3、 针对学生质疑,组织答疑四拓展迁移、感悟道理1朗读全文2听写句子: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3师总结:尽管这两件神奇宝贝神奇无比,可是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
6、和劳动而获得。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你认为这宝贝是真的宝贝吗?与伙伴交流教学效果反馈 我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了语言训练,上课伊始,让学生在整体朗读课文后,用“老婆婆怎么样”、“我怎么样”来简单说说课文中的故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后又让学生把板书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在选用正确地连接词后就能把文章的大致内容说清楚,因为学生心中有了 “扶手”,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回答有了方向,学生举手人数大大增加。文中出现了“点金盒”和“宝镜”两样宝物,它们的神奇之处,学生一读就懂,但是把读得懂的内容重新放进一句句式中,这就培养了学生重新堆砌词藻的能力。(什么)能(干什么),有了它,你会(怎么样),在练说中,有些学生开始说出的句子可能不太通顺,或只能说出只言片语,于是我随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去读、去思、去表达,学生们越说越明白,越说越精彩,既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又提高了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