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复习.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09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20课时章末复习应用一种群密度的计算1某学生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 km、宽1 km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样方为边长5 m的正方形;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如下表。样方第一样方第二样方第三样方个体数354请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_。原因是_。解析根据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计算各样方内的种群数量平均值,即(354)4,即边长为5 m的正方形有4 株山毛榉,其种群密度为0.16 株/m2。由此可见,该调

2、查结果并不可靠。因为山毛榉的种群密度太小,而样方的选取又太小,因此,在所选取的样方中山毛榉的数量少。对此,可扩大样方的取值范围。答案(1)0.16 株/m2(2)不可靠选取的样方数目过少,每个样方的面积太小解题总结计算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在样方法中,种群密度每个样方中生物个体数量/样方面积,然后取其平均值。标志重捕法中,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应用二直方、柱形图信息题解题程序2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

3、,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解析根据坐标中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后,锄足蟾蝌蚪数量逐渐减少,雨蛙蝌蚪的数量逐渐增多,而蟾蜍蝌蚪的数量先减少,后又增多。所以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且,从数量的变化上可以看出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三种蝌蚪间为竞争关系。在有限的食物和空间条件下,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不可能为“J”型增长。答案A解题总结(1)识图:一看纵横坐标的生物学含义;二看柱形分布特点。(2)析图:分析

4、柱形图反映的数据比例关系,或是将点连成线,从曲线中寻找隐含问题。(3)解图:与相关生物学知识链接,解析实质。应用三坐标曲线图的解题程序3如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是对照组,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C造成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D曲线表示每12 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解析在微生物的培养中,无天敌(即种间斗争)时,则影响其种群生长的主要因素来自种内斗争,而引发种内斗争并使斗争加剧

5、的原因是有限的资源及环境的恶化。一般地说,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短,酵母菌的营养越丰富,环境越适宜,越有利于其生长繁殖,在理想状态下可实现“J”型增长(如),此种增长不会有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而在有限的环境中,由于存在生存斗争,使种群增长有K值,且K值随环境条件改变而改变。据此分析可知,A项叙述错误。答案A解题总结(1)识标:识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逐渐增加或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小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

6、析,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数学模型结合,揭示实质,解决实际问题。(2)明点: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相应生物学意义。(3)析线: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1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数据:样方X1X2X3X4X5X6X7X8种群密度(株/m2)3715249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种群密度为6.5 株/m2B用此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本题采用的是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7、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应为6.5 株/m2。2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网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记后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网获了30 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没有标记的有6 只,则此地区黄鹂种群个体数大约有()A20 只 B15 只 C75 只 D45 只答案A解析题干中网获的30 只鸟是一种干扰因素,要求黄鹂种群个体数,按标志重捕法计算N5(26)2,求得N20 只。3如图表示了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曲线1,种群的最大数量B曲线2,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8、D曲线2,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答案C解析该题应先确定K值后再确定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曲线更为准确。对于生活在一特定环境中的某一种群,K值应代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种群的增长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接近K值,种群增长得越慢,甚至保持相对稳定,增长速率降为0,故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为1。4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D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答案D解析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出生率与死亡率

9、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A正确;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B正确;从O点到D点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C正确;B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D错误。5图示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多选)()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下降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答案BD解析由图知,该地区中大树较多,这样的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总能量将下降,幼苗和小树的环境阻力加大,营养级能量会有所降低。6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样

10、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显微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答案B解析调查方法分为普遍调查和取样调查等类型。普遍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的对象无一遗漏地进行全面的调查,简称“普查”,如人口普查;取样调查是从被调查的总体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来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来推算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如标志重捕法、样方法。7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后,将看到天然草场()A植物种类增加,竞争强度增加B植物种类增加,竞争强度减少C植物种类减少,竞争强度增加D植物种类减少,竞争强度减少答案C解析由于食草动物的选择而降低了被食植物的种群密度,与之有竞争关系

11、的植物就得以生存和发展,当食草动物移走后,被食植物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增加了竞争力,使一些竞争力弱的植物被淘汰。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几乎所有患有胃炎和胃溃疡的病人的身体里都含有幽门螺旋杆菌,他们在实验室培养测定的细菌生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在bc段按“J”型曲线增长B在bd段按“S”型曲线增长C在cd段种内斗争最激烈D在de段种内斗争最激烈答案D解析在实验室培养基上培养时,培养基是有限的。起始阶段营养物质相对充足,条件适宜,因此数量变化呈“J”型曲线,即bc段;在bd段曲线呈“S”型;cd段中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最为激烈;随着培养基中营养物质

12、的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使生存环境变的恶劣,此时生物与生存环境的斗争变得更为激烈,即de段。9图中表示物种和物种属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答案A解析在一般情况下捕食者的数量要少于被捕食者的数量,而且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动要先于捕食者的数量变动,所以A符合上述两个条件。10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环境条件甲拟谷盗乙拟谷盗湿热1000干热1090湿温8614干温1387湿冷3169干冷0100(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干温、湿冷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

13、比的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因素起重要作用。答案(1)(2)竞争(3)温度和湿度(4)遗传解析画柱形图只需根据表中数据即可画出,但要注意题中只需画出湿冷、干温两种条件下的柱形图。由于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它们均以粮食或面粉为食,可知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通过表格环境条件分析,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遗传因素起重

14、要作用。1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 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1)图中曲线、和分别是_组、_组和_组的结果。(2)B组和A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3)D组和B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和

15、_。(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答案(1)BAD(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质供应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5)浸泡和冲洗解析解答本题从两点入手:一是正确理解图、表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二是明确种群增长曲线的特点。氧气和营养物质是限制酵母菌生长的主要因素,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故营养物质来源是限制其繁殖的首要因素。A、C两组培养液200 mL,有更多的空气,并且接触空气面积更大,故繁殖速度快,最先达到最高值。A、B两组营养物质多,故酵母菌繁殖的代数更多、种群数量更高。所以曲线先到最高点,且密度大,为A组;曲线密度大,但达到最高点时间长,为B组;曲线密度小,达到最高点时间长,为D组;曲线密度小,达到最高点时间短,为C组。(4)在实验过程中,要摇匀培养液再取样,培养后的样液也不能直接取样计数,而应该稀释后再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