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州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
2、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
3、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漩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
4、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更改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更改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
5、化的嬗变。(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B. 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C. 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D. 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空间扩大、科
6、技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B. 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C. 文章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D. 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B. 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C. 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
7、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D. 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夸大其词,“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错,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但不意味着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故答案为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
8、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A项,“空间扩大”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其导致的结果是人格裂变。故答案为A。【3题详解】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强加因果关系,“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与“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B项,“人在网络世界中
9、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于文无据。C项,“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错,人在技术张力下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故答案为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10、。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一)课内小说阅读(10分)甲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乙“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是的。”“这正好。你是识字
11、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地站着。“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地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那么,也就有地狱
12、了?”“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地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墩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
13、?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丙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4. 下列
14、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叙述人称的选择,涉及叙述的动机和效果。第一人称使叙述真实亲切,可以是故事的旁观者、参与者,但叙事角度有限。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以及一次近距离接触生成并展开的。B. “作为象征”是小说场景的功能之一,甲段对四叔书房场景的描写就富有象征意味。挂在壁上的“寿”字、脱落的对联、案上摆放的书本,象征了书房主人具有一种封建保守、陈旧落后的思想。C. 小说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乙段文字用“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盯着我”等这些细节描写,让祥林嫂的形象更为丰满,说明受尽封建礼教迫害的祥林嫂对命运已有所顿悟。D.
15、表现手法有助于小说主题的表现。祥林嫂死了,鲁镇却没有一个人感觉到悲痛。丙段用“陈旧的玩物”“厌见者不见”、“不错”、“舒畅”等词,辛辣讽刺了鲁镇人的冷漠无情,让主题更为深刻。5. 加点字“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桩心事。B.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C. 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兔,无可奈何的事情。D.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头们”怪讶了。6. 选段两次出现“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有何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C 5. D 6. “我”是个新派的知识分子,能看清
16、社会的黑暗,心中有所不平,对封建守旧派(自己的四叔)产生了强烈的憎恶和反感。后文提到“昨天遇到祥林嫂”的事又让我不安,表现出我的愧疚。【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做这类题一定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联的信息仔细对照比较。注意有无时态问题,程度、范围等细节方面的差别,总之一字不可忽视。关于艺术特色,主要看对于相关修辞的准确把握能力。C项,“说明受尽封建礼教迫害的祥林嫂对命运已有所顿悟”有误。文中祥林嫂并没有表现出对命运有所顿悟,之所以有这些表现是因为那个从未去过的世界给了她一些新期待。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回
17、到原文中去,找到该词语,圈定相关语段,结合具体原文内容分析词语的含义,切不可脱离原文主观意会。由“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可知,祥林嫂活在时间是“百无聊赖的”,“弃在尘芥堆中的”,是被“厌倦了的”“玩物”,被“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由上文的铺垫可知,“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指祥林嫂,“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指祥林嫂的死,“总算”指被厌弃的祥林嫂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头们”怪讶了。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段作用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结合
18、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由“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可知,四叔是一个封建守旧派,由“又无聊赖”可知,作为新派的知识分子的“我”
19、,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心中愤懑,自己的四叔有强烈的憎恶和反感。由“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可知,想起“昨天遇到祥林嫂”的事又让我不安、愧疚,与前文自己感到不安的情节相照应。(二)课外小说阅读(15 分)乌米高尔基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
20、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
21、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
22、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
23、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
24、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 小说开篇由“我”日
25、复一日听到的歌声写起,把歌声放在茂密的绿荫、怡人的果园中去写,突出歌声的不优美和“心事重重”,令“我”和村人厌烦。B. “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暗示歌者的年龄以及执着、坚韧的品格。C. 文中将“石堆”、“士屋”、“蓝天”、“峰顶”、“大海”等景相结合,用明丽且诗意的语言,远近高低、极有层次地描写出乌米住处的自然环境。D. 反衬是这篇小说的特色之一,文中用“酷似打翻了颜料”的山下零落、五颜六色的村舍屋顶,以及山下人们的喧嚎声来反衬山顶上环境的肃穆静谧。8. 本篇中的“我”与鲁迅祝福中的“我”作用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
26、作用。9. 作品结尾“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一句可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A 8. 形象: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对人性之美怀有敬意;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我”是见证者,使人和事更具真实感;“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9. 不能,从主题上看,更好地深化了对于乌米的赞美;从表现人物性格看,更好地塑造了乌米执着、坚韧的品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和回味。【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做这类题一定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联的信息仔细对照比
27、较。注意有无时态问题,程度、范围等细节方面的差别,总之一字不可忽视。关于艺术特色,主要看对于相关修辞的准确把握能力。A项,“令我和村人厌烦”属无中生有,文章中并没有表现“我”与村人对歌声的反感。相反,“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次要人物形象及作用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明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熟悉文章内容,找到文章涉及该人物的语句,并结合文章内容通过人物行为分析人物形象,题目中提到鲁迅祝福中的“我”作用,学生可进行参考。由“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
28、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一次,我去看她”为动作描写,“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表现了“我”对不幸者的同情,对人性之美充崇敬。“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写了“我”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文
29、章当中的“我”是贯穿全文线索人物,通过文章当中“我”听到歌声,看望“乌米”,突出了“乌米”的性格特点,“我”也见证了这则故事的真实性。【9题详解】此题考查对结尾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本题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结尾语段作用如下:1、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卒章显志);2、呼应开头或题目,使结构严谨完整;3、深化主旨或升华主题;4、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文章最后一段“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在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删除。结合文本分析如下: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
30、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最后一段更好地塑造了乌米执着、坚韧的品格。有助于突出小说主题。乌米一直在海边唱歌,等待着亲人回来。她执着、坚韧,内心充满希望。最后一段能更好地深化了对于乌米执着精神的赞美。最后一段,“她将怀着希望活着或死去”,一个到死都没有失去希望,到死都坚持在海边歌唱的乌米的动人故事,读来令人感动和回味。【点睛】体会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
31、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
32、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第三步,规范答题:手法内容效果。即能够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
33、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三、古诗文阅读(42分)(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12分)10.对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名轲,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亚圣”。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但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对立的两派,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B. 唐代以前出现的诗歌一般叫古体诗,唐代出现的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叫近体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琵琶行中的“行”都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没有十分严格的字数、句数的限制。C.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以针砭时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和元稹
34、在文学史上并称“元白”。他虚构了“琵琶女”这一形象来书胸中块垒,以表达自己遭迁谪的不满之意。D.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家”即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作者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性格特点和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但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对立的两派”错误。二者只是有分歧,并非对立。故选A。11.对下列
35、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王无罪岁:罪过B. 度长絜大:衡量 勿夺其时:丧失,耽误 金城千里:比喻坚固C.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追亡逐北:败北D. 非抗于九国之师:匹敌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七言诗 君子不齿:并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平时应注意积累,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语境分析。A项,“王无罪岁”中“罪”指归罪;C项,“追亡逐北”中“北”指败亡的军队; D项,“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中“长句”指长诗;故选B。12.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36、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能力。学生注意平时课内外文言知识的积累。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利用语法知识,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判断。A项,“生”通“性”,翻译为“本性”;B项,“无”,通“毋”,翻译为“不要”;C项,“颁”通“斑”,翻译为“夹杂”;故选D。1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 天下云集响应D. 外连衡而斗诸侯【
37、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词语、活用等现象A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故“日”为名词作状语,翻译为“每天”。B项,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能愿动词“能”后面接动词,故“水”为名词作动词,翻译为“游泳”。C项,天下云集响应:天下的百姓像云彩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相应(陈胜)。故“云”为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像云彩一样”。D项,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故“外”为名词作
38、状语,翻译为“对外”。故选B。1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不拘于时,学于余D.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了解文言句式的种类及其标志,其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判别。“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判断句。“者,也”为标志。A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判断句,“也”为标志词,翻译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之”为标志,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C项,“不
39、拘于时,学于余”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第一个“于”表被动,第二个“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原句翻译为“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D项,“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为状语后置句,翻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故选A。15.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何异于刺入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这种说法与拿刀刺人并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B.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子,但(如果)没有蛇鱔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C.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译:秦人没有丢失箭镞那样的消耗,天
40、下的诸侯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译:那以后的圣人也已很遥远了,都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首先浏览选项,然后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丢掉内容。D项,“其”,代词,代“今之众人”;“下”名词活用作动词,翻译为“低于”,选项翻译为“以后的”错误;“而”应是表转折,却。故选D。(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
41、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中统元年,世祖即位,
42、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秉忠自幼好学,至老
43、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选自元史刘秉忠传)16. 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B. 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C. 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D. 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那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4、 )A. “大父”即祖父。母系社会,母亲的父亲叫大父。父系社会初期亲的父亲称为大父。文中“曾大父”即为曾祖父。B. 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书、礼、乐、春秋一起并称“六艺”。C. “服除”又叫“服阕”,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官员若遭逢父母去世,要为父母守制三年。守制期满,是他们仕途的新起点。D. “癸丑”为干支纪年,除了干支纪年,古代还可以用年号纪年,如文中出现的“中统元年”、“世祖”,年号也就是指“国号”。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海云禅师被世祖召见,听闻刘秉
45、忠博学多才,邀请他一起入府觐见,刘秉忠颇受赏识。B. 刘秉忠心地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王者神武不杀来极力赞颂皇上,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C. 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D. 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唐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1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答案】16. D 17. B 18. A 19.
46、(1)刘秉忠收集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世祖听。(2)刘秉忠闲暇时帮着皇上参谋,就推荐可以重用的人才,凡是他甄别选拔的人,后来都成了名臣。【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秀异”修饰“风骨”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C项;“以养其亲”为承前省略,主语应为“秉忠”,B项主语为“府令史”,故排除B项。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
47、、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说法有误。易经和诗、书、礼、乐、春秋一起并称为“六经”,但后来乐经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A项,“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对应的句子在第一节,文中说的是“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世祖”召见的对象是“海云禅师”
48、,“邀”的主语是“海云禅师”,可见刘秉忠并没有被世祖召见,而是海云禅师邀请他一同前去。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采”,采纳;“参”参照;“条”,一条条;“古制之宜于今者”,定语后置句式,正常语序为“宜于今之古制”。(2)“燕闲”,闲暇之时;“顾问”,参谋;“器使”,重用;“甄拔”,甄别选拔;“人物可备器使者”,定语后置句,应为“可备器使之人物”。【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
49、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50、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刘秉忠,字仲晦。祖籍瑞州人,世 代在辽为官,官宦世家。曾祖父在金为官,担任邢州节度副使,因此在邢州安家,所以自祖父以下,就成为邢州人士。刘秉忠生来风姿卓越出众,志气豪迈爽朗,不拘一格。十七岁时,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来赡养父母。后弃官离开,武安山中隐居。过了很久,天宁的虚照禅师派徒弟招纳他去做了和尚,因为秉忠能诗能文,便让他担任掌书记。后来游历云中,居住在南堂寺。当世祖还没有登基时,海云禅师被世祖召见,海云禅师经过云中,听说刘秉忠学问渊博,多才多艺,便邀请他一起去。晋见世祖后,刘秉忠回答问题,很符合旨意,多次解答世祖询问。刘秉忠没有什么书不
51、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类,没有不精通的。谈论天下的事就像谈论手掌中的事。世祖很喜欢他。几年后,秉忠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世祖赏赐百两黄金作为丧葬资费,并派遣使者送到邢州。服孝期满,秉忠又被征召,遵奉旨意回到和林。他呈上数千字的建言,世祖都赞许采纳。癸丑年,跟着元世祖征讨大理。第二年,元世祖征讨云南。刘秉忠常常介绍天地是爱好生灵的,英明神武王者般的皇帝不该滥杀无辜,所以攻克城的时候,从不胡乱杀人。己未年,刘秉忠跟着世祖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他,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 的人不计其数。)中统元年,元世祖即位,询问治理天下的关键、修养
52、百姓的好方法,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世祖于是下发诏令建立元,建立中书省、宣抚司。于是朝廷的旧臣、山林的隐逸之士,都被录用,人才济济,粲然一新。刘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大小,凡是有关于国家的大事,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说的皇上没有不听的,皇帝对他越来越宠爱信任。他空闲时帮着皇上参谋,推荐可以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甄别提拔的,后来都成了名臣。至元初年,皇上命令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面查勘土地,在龙冈建筑城池,历时三年完成,命名为开平。后来把开平作为上都,把燕作为中都。四年,皇上又命令刘秉忠建筑中都城池,开始修建宗庙宫室。八年,刘秉忠奏请封建国号大元,把中
53、都作为大都。其他像颁赐官服,订立朝廷礼仪,供给俸禄,确立官僚制度,都是由刘秉忠操办发起,最终成为一代既定的规章制度。至元十一年,刘秉忠跟随皇上到上都,八月秋天,刘秉忠没有生病端直地坐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九岁。刘秉忠自幼好学,到老不松懈,虽然达到了臣子最高的地位,却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天恬淡安静,与平时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他的诗歌恬淡闲散,正像他的为人。有文集十卷。(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与秋兴八首作于同一年。水门,指瞿塘峡口。20. 下列对
54、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高斋”、“水门”紧扣诗题,“延”字极富情趣,写出暮色自远而近逐渐加深的动态,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B. 颔联紧承“高斋”,写在江边阁上眺望所见,生动形象地写出瞿塘峡口附近云、山、江、月迷人的初夜景致。C. 颈联写深夜耳闻,鹳鹤追飞,豺狼攫取事物的喧嚷,既切合蜀地的自然环境,又让人联想到这一带动乱不安的局面。D. 尾联点名不眠的理由,是因为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全诗皆用对句,笔力雄健,诗风“沉郁顿挫”。21. 这首诗的颔联是杜甫化用南朝诗人何逊的“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两句而成,明末著名学者仇兆鳌认为杜甫的改动有“点睛
55、欲飞”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点睛欲飞”之妙何在?【答案】20. C 21. 南朝诗人何逊用“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来描写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景色。诗人将“出”改为“宿”,将“初月波中上”改为“孤月浪中翻”写的是自己所见之景,更为贴切。“宿”“翻”两个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山岩周围,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孤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景致。诗人将“波”改为“浪”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水势之大,描绘了夔州一带江流的波腾浪涌的景象。【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
56、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C项,“颈联写深夜耳闻,鹳鹤追飞,豺狼攫取事物的喧嚷”有误。由“鹳鹤追飞静”可知,鹳鹤等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变得安静。故“深夜耳闻,鹳鹤追飞”有误。故选C。【21题详解】本题学生对诗句的综合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一般从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入手,找出二人诗句的不同之处,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如有手法需点明手法,并解释分析其效果。组织答案时按照译文+手法+情感的思路解答。然后明确题目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点睛欲飞”之妙何在?之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分
57、点作答。颔联“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写当时所见。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为诗人眼前之景,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采用比拟的手法,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何逊的诗“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著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
58、飞动自然。(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22.补写句子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用鸟语和流水声来生动撰写琵琶声的句子是_,_。(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却“_”,踮脚极目远望,也“_”。(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李蟠的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答案】 (1). 间关莺语花底滑 (2). 幽咽泉流冰下难 (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 好古文 (6).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
59、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莺、咽、臾。【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23.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
60、绳,_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顺着眼 乌裙 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 眼角上带些泪痕 蓝夹袄 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是由外到内描写穿戴,是脸色,是眼神。注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故选C。24.下列
61、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薛宝钗史湘云等女孩子也劝自己致力功名时,贾宝玉感到痛心。他觉得好好的清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是“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B. 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果然不孚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表现出非凡的治家本领。C. 精眀干练的王煕凤也有艰难窘迫之时,她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也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力交瘁而死去。D. “空对着,山中髙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内心的痛苦使贾宝玉艰于呼吸视听,终于他离家出走了,而宝钗将在孤寂中抱恨终身。【答案】B【解析】【
62、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A项,沽:捞取,故意做作以谋取;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这里宝玉用来形容劝自己致力功名的薛宝钗史湘云等女孩子,恰当。B项,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原句用来形容王熙凤处理事情井井有条,妥贴得体,符合大家对她的期望,使用不恰当。C项,捉襟见肘:指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这里用来形容贾府衰落的局面,使用恰当。D项,抱恨终身:指一生的遗
63、憾。这里用来形容面对丈夫离家出走的宝钗的愤恨,使用恰当。故选B。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7日签署一份关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令后,美国暂停所有难民入境,以便对难民进行详细的背景核查。B.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C.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它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D. 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它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
64、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 项,结构混乱,“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7日签署一份关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令后,美国暂停所有难民人境”中途易辙,前句主语“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陈述不完整,后句就变换了主语,可在句首加个“在”;C项,“它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句式杂糅,应该为“他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 65 条
65、国际航线,这些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 D项,“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语序不当,正确语序应为“避免发生意外,并且确保道路通畅”。故选B。26.小明给乡下务农患了甲型流感的大伯写了一封慰问信,下面是信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前些日子因为大伯患了H7N1型流感在家休养,府上无人可以照顾,我很担心。本应前往拜访,但我近期出差在外,无法马上回去,先惠寄五百元钱,用于治疗;如果有其他需要,定会鼎力相助。【答案】(1)“府上”改为“家中”(2)“拜访”改为“探望”(3)“惠寄”改为“暂寄”(4)“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5)“H7N1 型
66、流感”改为“流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由“乡下务农”“大伯”可知对方身份,应用敬词,但不能太过于书面化。“府上”“拜访”“H7N1 型流感”为敬词,过于书面化,不适合在乡下务农的大伯阅读,“府上”改为“家中”,“拜访”改为“探望”,“H7N1 型流感”改为“流感”;“惠寄”用于称对方对自己
67、的赠送,原文是寄给对方,故改为“暂寄”;“鼎力相助”为敬词,用于对方帮助自己,这里为小明为对方提供帮助,故改为敬词“全力相助”。五、写作(60分)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写作任务。2019年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入选了“铜奔马”等九件特展国宝,守护人黄轩演绎了它的传奇故事。节目中,这匹马昂首高鸣:“我是汉家儿郎的力量,我是龙城飞将的速度我背负卫青的威武,霍去病的雄壮,我背负的是两千年来坚韧如铁的意志与决心!”节目一播出,“铜奔马”随即成为民众关注的对象。网上有人对它的文物名提出异议;还有人进馆参观,发现“铜奔马”的正面照高度还原了马急速奔跑中的形象,面部表情失控甚至有点扭曲,觉得正
68、面不如侧面美。读了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以“如何看待国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提出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让国宝活到人们的心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面对国宝,它不仅应陈列在博物馆,更应让国宝活到人们的心中。珍护国宝,对近代以来曾舍命救宝的大收藏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近代中国,历经浩劫,国宝书画的命运更是多灾多难:有的在战乱中化为灰烬;有的在炮火中被列强掳掠而去;有的被王公
69、贵族据为已有,然后作为抵债典当的资本;有的被贪利小人盗卖,以至于不知所踪就在如此恶劣的时代环境中,那些收藏家宁可缺吃少穿、典屋卖地,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随时都可能流失的国宝保存起来。看起来,他们似乎“嗜宝如命”,爱之成癖了,其实不然。请听听画家傅抱石那血气方刚、掷地有声的呼吁:“对于祖宗遗留给我们的宝物,尚且痛痒没有关系,那么想建设自己民族的文化,恕我失敬,敢说是梦想,是笑话,是绝对没有丝毫收获之可言的。”珍视国宝,用现代科技近了文物和人民的距离。自2017年被定格为文化节目元年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中华传统文化热,而国宝文物更是成为热度中的“爆款”。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跳出了
70、以往文物鉴定类的节目框架,拉近了文物和人民的距离。让国宝活到人们的心中,迎合潮流,而又不改初心。尽管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但是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走进一次博物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日益浮躁的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去了解文物价值,二则是因为陈旧、呆板、晦涩的展陈方式让人难以与文物心生亲切之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有这样一句话,它说: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正是因如此,国宝不单单要活在电视节目中,更应该鲜活的走入人们的内心。珍重国宝,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我们从中感知到的古代中国人以及创造者的温度和态度,所了解的多维度的文化信息和基于物质遗存的中华文明史,将使优
71、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真正鲜活起来,真正地活到人们心中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审题】本题材料指出,国宝文物通过电视节目播出,深受广大民众关注和喜爱,同时,民众也纷纷参与其中,献计献策。国宝文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代表的是中华古代文化。民众通过对国宝文物的进一步了解,
72、激发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本题可从这些角度进行立意。参考立意:1.让国宝活在人们的心中;2.传承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参考素材:1.深夜捧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与山居笔记,心中波澜壮阔,久久未眠。恰似我未来看此书时,此书与我同归于寂;我来看此书时,则文化传承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任不在你我心外。2.夜阑人静的灯火中,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黄昏,夕阳陨落之际,敦煌莫高窟外,车马喧嚣。道士王圆箓高兴地揣紧手中的钱,目送满载29个大箱,内含9000多卷经书、500多幅绘画的大车浩荡而去。哀风卷起漫天苍沙。先人数百年的心血,岁月珍贵的典藏,历史的瑰宝轰然离乡别土,流落他方,沦为掠夺交易的筹货,在冰冷的
73、异国他乡的玻璃展橱中,苦受形形色色的目光打量。幽幽冥冥中,我真真切切地听到了漂洋过海的思念,深深的从枷锁中痛苦的呻吟哀痛。但我们,只能眼睁睁地任凭无数的国宝供外国人把玩,悲哉!3.如今高谈传承中华文化,我们常常忽略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妥善保护。倘若我们指着断壁残垣而炫耀曾经的金碧辉煌,这怎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来证明我们灿烂的文明尚未衰落?以无声无色的文字去遥想当年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不力的讽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全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失去了文物,便如鱼失去了水。4.历史总爱与人们开玩笑,当初我们国门洞开,任人宰割,致使大量文物和古址被毁掠,国人哀痛自己无力保护。而如今,中华泱泱
74、大国,却让无数现存的文物被破坏或者拆毁。近年来,不少名人故居、文化遗址、历史胜地被喧嚣的车流人嚷所大煞意境。过度开发及不文明的旅游致使诸如福州乌塔等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不合理的改造工程,更使不少古街韵楼遭受灭顶之灾。例如前段时间的最美野长城被水泥抹平事件,更是敲响了文物妥善保护的警钟!5.所幸,文物保护的火炬代代相传。近代梁思成夫妇,晚年致力于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当今作家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抢救文化遗产。更有不少富豪大贾,在世界拍卖会上倾囊购回国宝。但是,仅仅依靠他们的力量无疑仍是杯水车薪。文物保护需要我们每一个小小的个体所凝成的洪荒之力。
75、我们所要做的,并非惊天动地的壮举,更不需要荡产的慷慨,而仅仅是力所能及的关注重视与珍爱。外出旅游,听从安排,不损不害;多加了解,提高意识,心怀大义;珍视权利,多提建议,维护法律。此亦足以!6.夜更深,阑阑火光悄然冥灭;情更浓,文物保护之任方明了。7.从中华文化城的规划看,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多令人咂舌。其实这种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多、大、全的文化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各种新建的民俗村、风俗园、影视文化城常常占地面积惊人,却倒尽了游人的胃口。8.这种文化发展的理念是值得反思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文化的。文化大发展不同于经济大发展,不是物质大繁荣、资金大投入、利润大回收。更何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发展
76、规模以及经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即使在经济领域也并不适合,对经济持久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我们对“发展”的概念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似乎一提起发展就想起庞大的面积、惊人的数字、富丽堂皇的楼堂馆所。这种自杀式发展模式或许可以短时间内拉动GDP,但是其代价则是能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的异化,还极大地败坏了人们的内心生活,损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其弊端已经引起中央、知识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等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就是明证。我们一直把“发展”理解为一个量的概念,而实际上发展更是质的概念。9.对文化而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就更是灾
77、难性的。它不是建设而是破坏。那些人造的没有文化的文化城的真正动力和杠杆是经济,是GDP,是所谓“政绩”。10.在我看来,古建筑古文物的“原貌”“原样”不只是城楼、坟墓、牌楼等等孤立的文物的原样,而是这些建筑物、文物的原样再加上它的周边环境的原样。打个比方,十三陵是一个文物群,各个陵园之间有很多空地,如果在这些空地建造新的建筑物,即使陵墓本身没有动,它们所处的环境却发生了变化,这同样是对于文物环境的破坏,文物环境的破坏即广义上的对文物的破坏。所谓文物保护应该是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11.如果文化标志城负责人和专家们真的是以保护文物为宗旨和目的,那么我奉劝一句:不要再建任何的新建筑,彻底放弃
78、标志城这个“创意”,才是对文物、对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行文结构:分析材料,确定立意,给文章拟写标题,如“让国宝活在人们心中”。文章开头,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即:我们要珍视国宝,让国宝活在我们的心中。正文部分,先叙述国宝文物在战火中丢失的情况,再强调这些国宝文物对于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最后,联系自身实际,指出我们青年人,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论证结构采用层进式结构。【点睛】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
79、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