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B实验室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C单质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D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具有强氧化性,但不一定是Cl2,A错误;B实验室制氯气时,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净化气体,碳酸氢钠能与氯气反应,B错误;C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C错误;D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D正确,
2、答案选D。考点:考查氯气性质、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用途判断等2在容积固定的2 L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一可逆反应A(g)+2B(g)2C(g)以B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v的单位为mol(Ls)-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 )A.A浓度的减少 B.B浓度的减少 C.C物质的量增加 D.B物质的量减少【答案】B【解析】物理学上,物体运动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中,一个时间段内,速率曲线扫过的阴影是位移。同时,在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上,化学反应速率在一个时间段内扫过的阴影面积为浓度的变化。图()中阴影指B的浓度因正反应减小的浓度,图()中阴影指B浓度
3、因逆反应而增加的量。两阴影面积之差(图)即为B浓度的净减少。3丙三醇;甲烷;乙醇;甲醇,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醇的沸点大于相应烷烃的沸点,不同醇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所以有丙三醇乙醇甲醇甲烷。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 1L甲烷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D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甲烷与一氧化碳中的原子总数不同,甲烷是5原子分子,一氧化碳是2原子分子
4、,所以物质的量相同时,原子总数一定不同,错误;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不能是任何物质,错误;C、未指明气体体积的测定条件,所以1L甲烷气体不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错误;D、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且二者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质量一定相等,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对阿伏伽德罗定律的理解应用5对于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 B氧化剂失电子数与还原剂得电子数之比为11CNaCl是氧化产物D被氧化的氯原子和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D【解
5、析】试题分析:因为反应中Na、O、H等化合价没有变,所以NaOH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错误;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所以B正确;反应中氯元素由0价变为NaCl中的1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所以NaCl应是还原产物,C错误;3Cl2中有1个Cl失电子和5个Cl得电子,所以被氧化的氯原子和被还原的氯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5,D错误。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概念判断点评:熟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规律和几个概念6向50 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 mL,将其稀释至100 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
6、ol/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OH=H2O;CO32 +H+ =HCOB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C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56 LD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从图像上的数据分析,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O-A段溶液中加入盐酸没有气体产生,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正确,不选A;B、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
7、的量为0.1*(0.075-0.05)=0.0025摩尔,则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需要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也为0.0025摩尔,即25毫升,则氢氧化钠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025摩尔,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1,正确,不选B;C、0.0025摩尔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0.0025摩尔,则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056升,正确,不选C;D、经过分析,原溶液中含有0.0025+0.0025*2=0.0075摩尔氢氧化钠,则浓度为0.0075/0.05=0.15mol/L,错误,选D。考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图像分析【名师点睛】氢氧化钠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
8、成碳酸氢钠。碳酸钠和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关系用数行结合思想理解反应并分析图像:1.相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图12.相碳酸氢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二氧化碳的关系:图23.向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关系:图34.向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关系:图4从图像特点分析,若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则为碳酸氢钠溶液,若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前后需要盐酸的体积相同,则为碳酸钠溶液,若前多后少,则有氢
9、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前少后多,则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7下列阳离子中,不能用于区别SO42-、OH-两种离子的是AH+ BBa2+ CCu2+ DFe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不反应,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水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不能用于区别SO42-、OH-两种离子,故A正确; 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和氢氧根离子之间不反应,可以用于区别SO42-、OH-两种离子,故B错误;C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不反应,但是可以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出现蓝色沉淀,可以用于区别SO42-、OH-两种离子,故C错误;D三价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不反应,
10、但是可以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出现红褐色沉淀,可以用于区别SO42-、OH-两种离子,故D错误;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离子的检验知识【名师点晴】结合离子反应的条件判断SO42-和H+常发生的离子反应,并注意离子反应伴随的特征离子反应现象是检验的根本依据,用于区别SO42-、OH-两种离子的试剂应该具备的条件:和两种离子反应产生反应的现象不一样,据离子之间的反应来回答即可。8(2015秋湖州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甲烷的球棍模型:B氯化氢的电子式:CCl2的结构式:Cl=Cl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A【解析】A球棍模型表现原子间的连接与空间结构,甲烷分子式为CH4,C原子形成
11、4个CH,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半径,球棍模型为,故A正确;B、HCl分子中含有1个HCl键,氯化氢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氯气是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直线型非极性分子,结构式分别为:ClCl,故C错误;D、硫离子是硫原子得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核外有18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结构式、电子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9下列比较关系中,正确的是( )A元素金属性NaMgAl B热稳定性H2SH2SeHClC酸性H3PO3H2SO4HClO4 D原子半径MgN
12、aH【答案】A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元素周期律,可得同周期元素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所以A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应为H2SeH2SHCl,所以B不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所以C正确;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应为NaMgH,所以D不正确。故选AC。考点:元素周期律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运用,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C、N、F Na、Mg、Al F、Cl、Br P、S、ClA B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C最高正价+4,N最高正价+5
13、,F没有最高正价,因此不是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错误;Na最高正价+1,Mg最高正价+2,Al最高正价+3,因此是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正确;F没有最高正价,Cl、Br最高正价均为+5,因此不是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错误;P最高正价+5,S最高正价+6,Cl最高正价+7,因此是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正确。故答案B。考点:考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11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氢氧化物是ANaOH BFe(OH)3 CAl(OH)3 DMg(OH)2【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属于氢氧化物,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故A错误;B、氢氧化铁属于氢氧化物,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故B错误
14、;C、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故C正确;D、氢氧化镁属于氢氧化物,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故D错误;故选C12已知断裂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断裂1 mol HN键吸收的能量为391 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H92.4 kJmol1,则断裂1 mol NN键吸收的能量是A431 kJ B945.6 kJ C649 kJ D869 kJ【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设NN的键能为x,对于反应N2(g)+3H2(g)=2NH3(g)H=-92.4
15、kJ/mol,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故x+3436kJ/mol-23391kJ/mol=-92.4kJ/mol,解得:x=945.6 kJ/mol故选B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13(2015秋曲沃县校级期末)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为(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向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A B C D【答案】A【解析】中有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比Na2CO3溶解度小但质量大,且反应中中消耗H2O,析出碳酸氢钠晶体,故有沉淀析出且不
16、溶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所以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向石灰水中通CO2,反应有:Ca(OH)2+CO2=CaCO3+H2O; CaCO3+H2O+CO2=Ca(HCO3)2,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所以碳酸不能制取盐酸,即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最终没有沉淀析出只有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性质,注意有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滴加顺序不同反应不同14常温下,pH12的氨水
17、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NH3H2ONH4+OH-,往其中加入少量 0.01molL-1NaOH 溶液,保持不变的是Ac(OH-) Bc(NH4+)Cc(NH3H2O) Dc(NH4+)c(OH-)【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中,加入少量0.01molL-1NaOH溶液,其pH=12,则c(OH-)不变,由于溶液的总体积变大,则c(NH4+)、c(NH3H2O)、c(NH4+)c(OH-)均减少,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15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B2L0
18、.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为2N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D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所以18gD2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其含义的质子数小于10NA,错误;B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主要以酸分子存在,所以在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小于2NA,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正确;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生2mo
19、lNO2,其中有一部分又发生反应产生N2O4,最终达到平衡状态,故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错误。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16(每空2分,共18分)在实验室中做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DH QkJ/mol(1)若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温度物量质的实验序号010203040506018 0 0 1.00.800.670.570.500.500.5028 0 0 n20.600.500.500.500.500.5038 0 0 n30.9
20、20.750.630.600.600.6047 3 0 1.00.900.800.750.700.650.65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填空: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 mol/(Lmin);实验2中采取的措施是 ;实验3中n3 1.0 mol(填“、”)。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中Q_ 0(填“、”),理由是_ (2)在另一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_ _。a1015 min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b1015 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c20 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 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
21、的量(3)一定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molA (g)和3molB(g),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始)。反应进行并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始)的 。若相同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分别通入a molA(g)、b molB(g)、c molC(g),欲使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仍为P(始)的 。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 。(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欲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解析】略17某探究小组设计如右图所示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模拟工业生产进行制备三氯乙醛(CCl3CHO)的实验。查阅资料,有关信息如下:(1)仪器A中发生
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装置B中的试剂是_。(2)若撤去装置C,可能导致装置D中副产物_(填化学式)的量增加;装置D可采用 加热的方法以控制反应温度在70左右。(3)反应结束后,有人提出先将D中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再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CCl3COOH。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_。(4)装置E中可能发生的无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5)测定产品纯度:称取产品030 g配成待测溶液,加入01000 molL-1碘标准溶液2000 mL,再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反应完全后,加盐酸调节溶液的pH,立即用002000 mo1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进行平行实验后,测得消耗Na2S2O
23、3溶液2000 mL。则产品的纯度为_。(CCl3CH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75)滴定的反应原理:CCl3CHO+OH=CHCl3+HCOO、HCOO+I2=H+2I+CO2 、I2+2S2O32-=2I-+S4O62-(6)已知:常温下Ka(CCl3COOH)=1.010-1molL-1,Ka (CH3COOH)= 1.710-5molL-1,请设计实验证明三氯乙酸、乙酸的酸性强弱。【答案】(1)4HCl(浓)+MnO2MnCl2+Cl2+2H2O 饱和食盐水(2)CCl3COOH 水浴(3)不行,三氯乙酸可溶于乙醇(4)Cl2 + 2OH-=Cl- + ClO- + H2O H+ + OH
24、-=H2O(5)885%分别测定01molL1两种酸溶液的pH,三氯乙酸的pH较小,证明三氯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氯乙醛(CCl3CHO)的实验制备。分析题给装置知A装置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B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装置盛放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反应制备CCl3CHO,E装置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氯气、HCl防止污染空气,据此解答。(1)仪器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与水,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装置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减少副反应发生,撤去C装置,氯气中混有水蒸气
25、,增大副反应CCl3CHO+HClOCCl3COOH+HCl,导致装置D中副产物CCl3COOH 增多;根据表中各物质的沸点数据判断为防止原料和产品的挥发,应采取水浴加热,受热均匀,偏于控制温度。(3)CCl3COOH易溶于乙醇与CCl3CHO,应采取蒸馏方法进行分离,答案为:不可行,CCl3COOH溶于乙醇与CCl3CHO。(4)E装置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氯气、HCl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H+OH=H2O。(5)根据消耗的Na2S2O3计算剩余I2的物质的量0.02000molL10.02L=2104mol,与HCOO反应的I2的物质的
26、量为0.1000molL10.02L2104mol=1.8103mol,由CCl3CHOHCOOI2可知,CCl3CHO的物质的量为1.8103mol,则产品的纯度为(1.8103mol 147.5g/mol)/0.3g100%=88.5%。(6)酸性越强,电离程度越大,浓度相同时溶液pH越小,故实验方案为分别测定01molL1两种酸溶液的pH,三氯乙酸的pH较小,证明三氯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考点:考查物质的制备、分离和净化,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设计,物质含量的测定。18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1)装置A中仪器的名称是 ,装置D中仪器的名称是
27、 。(2)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选择装置 (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 ;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 ,该装置的主要仪器名称是 。(3)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用 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答案】(1)蒸馏烧瓶,蒸发皿。(2)D;A;B,分液漏斗。(3)渗析。【解析】试题分析:装置A为蒸馏装置;装置B为分液装置;装置C为过滤装置;装置D为蒸发装置;是蒸馏烧瓶、是蒸发皿;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用蒸发的方法,故选D装置;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需要蒸馏,故选A装置;从碘水中分离
28、出I2,需要萃取、分液,故选B装置;分液主要装置为分液漏斗;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考点: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 19(14分)4,7二甲基香豆素(熔点:132.6)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由间甲苯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下:实验装置图如下:主要实验步骤:步骤1:向装置a中加入60mL浓硫酸,并冷却至0以下,搅拌下滴入间甲苯酚30mL(0.29mol)和乙酰乙酸乙酯26.4mL (0.21mol)的混合物。步骤2:保持在10下,搅拌12h,反应完全后,将其倒入冰水混合物中,然后抽滤、水洗得粗产品步骤3
29、:粗产品用乙醇溶解并重结晶,得白色针状晶体并烘干,称得产品质量为33.0g。(1)简述装置b中将活塞上下部分连通的目的 。(2)浓H2SO4需要冷却至0以下的原因是 。(3)反应需要搅拌12h,其原因是 。(4)本次实验产率为 (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5)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用 (填药品名称)收集粗产品,用 (填操作名称)的方法把粗产品分离。【答案】(1)平衡上下气压,使漏斗中液体顺利流下 (2)防止浓H2SO4将有机物氧化或炭化(3)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提高反应产率 (4)90.3%(5)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30、分液【解析】试题分析:(1)装置b中将活塞上下部分连通的目是平衡上下气压,使漏斗中液体顺利流下。(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因此浓H2SO4需要冷却至0以下的原因是防止浓H2SO4将有机物氧化或炭化。(3)搅拌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提高反应产率。(4)反应中间甲苯酚是0.29mol,乙酰乙酸乙酯是0.21mol,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理论上应该生成0.21mol4,7二甲基香豆素,质量是0.21mol174g/mol36.54g。实际生产中得到4,7二甲基香豆素的质量是33.0g,所以本次实验产率为。(5)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H2OHCH3COOHCH3COOCH2
31、CH3H2O,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收集粗产品,由于乙酸乙酯难溶于水,所以用分液的方法把粗产品分离。考点:考查有机物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20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装置中的试剂是 (填序号)。a稀盐酸 b稀硫酸 c小苏打 d石灰石(3)实验时,应先打开弹簧夹 (填K1 或K2 ),观察到预期现象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4)实验过程中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后
32、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 。(5)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应补充的实验是:取最终反应后中所得固体, 。【答案】(1)2Na2O2 +2 CO2 =2Na2CO3 + O2;大于(2)b c;(3)K2(4)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水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5)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解析】试题分析:(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 CO2=2Na2CO3+O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答案为:2Na2O2+2 C
33、O2=2Na2CO3+O2;大于;(2)盐酸和碳酸钙反应时可能会带出一部分氯化氢,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该可用稀硫酸和小苏打反应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c;(3)装置中含有空气,干扰氧气的检验,所以先打开的止水夹为K2,目的是除去杂装置中的空气,故答案为:K2;(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不可能全部反应,所以应该除去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否则氧气浓度高低而导致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故答案为: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水也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干扰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故答案为:水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
34、;(5)中固体若有碳酸钠,盐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考点:考查了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相关知识。21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产率是96%,NO制HNO3产率是92%,HNO3跟NH3反应生成NH4NO3。(1)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消耗NH3质量(不考虑生产上的其他损耗)的_%。(2)若由HNO3制NH4NO3时,NH3的吸收率为98%,则10 t NH3最多可制得_t NH4NO3,NH3应如何分配才能制得最多的NH4NO3?_。(3)若由HNO3制
35、NH4NO3时,NH3的吸收率为98%,则制取10 t NH4NO3共需NH3_t。【答案】(1)53.1(2)21.9 NH3HNO3用NH3 5.26 t, HNH3NH4NO3用NH3 4.74 t(3)4.579【解析】本题可据NH3HNO3NH4NO3中NH3的转化量=求解。(1)设制1 mol HNO3所用NH3为1 mol,则中耗NH3为:1 mol96%92%=0.88 mol。故制HNO3用去NH3的质量占总消耗NH3的质量分数为:100%=53.1%。(2)设用NH3的质量为x,则用NH3的质量为10 t-x。根据NH3转化量=有:x96%92%=(10-x)98%x=5.
36、26 t10 t -5.26 t=4.74 t。NH3 NH4NO317 804.74 t98% a故最多可制得NH4NO3:a=4.74 t98%=21.9 t。(3)NH3转化量=为:10 t=2.125 t中用NH3:2.125 t(96%92%)=2.406 t用NH3:2.125 t98%=2.173 t共需NH3:2.406 t+2.173 t=4.579 t。22乙炔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聚氯乙烯、聚丙烯腈和氯丁橡胶,如图所示是有关合成路线图已知反应:nCH2CHCHCH2请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 ,C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 ;反应: ;反应: 【答案
37、】(1)CH2=CHCl;CHCCHCH2;(2);【解析】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可知,乙炔与氯化氢加成得A为CH2=CHCl,A发生加聚反应得聚氯乙烯,乙炔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2=CHCN,B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腈,乙炔两个分子聚合得C为CHCCHCH2,C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得D为CH2=CClCHCH2,D发生加聚反应生成氯丁橡胶,(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为CH2=CHCl,C为CHCCHCH2,故答案为:CH2=CHCl;CHCCHCH2;(2)反应为乙烯的加聚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为CHCCHCH2与氯化氢发生碳碳参键上的加成反应,反应的
38、化学方程式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比较简单,解题时注意对加聚反应的理解和加成反应的把握即可,注意碳碳参键与氯化氢的加成及1,4加成的原理23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C和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C和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 ,B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2)反应中物质X的分子式为 ,反应的类型为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用于实验室制乙烯,为除去其中可能混有的SO2应选用的试剂是 。(4)已知D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
39、其余为氧元素,则D的分子式为 。(5)请补充完整证明反应是否发生的实验方案:取反应的溶液2 mL于试管中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10%的NaOH溶液、5%的CuSO4溶液、碘水【答案】(1)CH3CHO; 羧基 (2)Br2 ; 取代反应(3)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NaOH溶液(4)C4H6O4(5)用10%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至中性,再向其中加入2 mL 10%的NaOH溶液,再加入45滴5%的CuSO4溶液,加热一段时间。若有砖红色沉淀,则证明反应已发生【解析】试题分析:(1)乙醇能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则A为
40、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乙醛能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则B为乙酸,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羧基。(2)反应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所以反应中物质X的分子式为Br2;反应是C2H4Br2与NaCN反应生成C2H4(CN)2,是-CN代替了-Br,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3)反应是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气体选用的试剂是NaOH溶液。(4)已知D的相对分子量为118,碳
41、、氢两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1840.68%12=4,含氢原子数为1185.08%1=6,含氧原子数为118(1-40.68%-5.08%)16=4,所以D的分子式为C4H6O4 。(5)反应是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若水解反应发生,则会产生葡萄糖,葡萄糖是五羟基醛,只要检验醛基是否存在即可,实验方案为:取反应的溶液2 mL于试管中,用10%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至中性,再向其中加入2 mL 10%的NaOH溶液,再加入45滴5%的CuSO4溶液,加热一段时间。若有砖红色沉淀,则证明反应已发生。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