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法【教学时间】23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
2、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好字词标记。2、为下列词语注音。莒父(j f)輗(n)軏(yu)彫(dio) 3、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思考: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三、课文赏析 1、学习第一节。 翻译重点:诲:教导。 女:通“汝”(r)你。 为:表
3、判断,相当于“是”。 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 是:指示代词,“这”。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2、学习第二节。翻译重点: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
4、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3、学习第三节。翻译重点:过:名词作动词用,犯错误。 过:名词,错误。 正视错误很很重要,而改正错误更重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
5、。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4、学习第四节。重点翻译:食:通“蚀”; 更:改正(变)。 启示: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 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5、学习第五节。 重点翻译: 小人:人格卑下的人。 之:主谓间,取独。 过:犯错误。 文:掩饰。 启示: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 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 到纠正; 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6、学习第六
6、节。 重点翻译:弘:扩大、光大, 使显扬。 启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三国时期的一代大儒王肃如此解释这句话:“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王肃的解释比较符合字面的意思,在这里,道似乎是指人的境界,才大者境界自然大,才小者境界自然低,甚至不能理解大境界、高境界,所以,大境界、高境界(即道)自然不能扩大人。所以,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7、学习第七节。 重点翻译: 厚,薄:多,少。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避免。启示: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
7、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8、学习第八节。 重点翻译: 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 问:请教。 无:通“毋”,不要。 达:达到(目的)。 启示:“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9、学习第九节。 重点翻译: 輗: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 軏:车杠前端与横木衔接的销钉 其:副词,怎么,难道。 何
8、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启示: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 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10、学习第十节 重点翻译: 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 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 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评析】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
9、根本。 11、学习第十一十二节。 重点翻译:然后:这样之后; 淍:通“凋”,零落;川上:河边; 不舍昼夜:昼夜不停。 【评析】: 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四、小结 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学、做人、为政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学:(第1、2、6、12则) 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2、做人:(第3、4、5、7、9、11则) 知错能改、宽恕、诚信、有气节 3、为政:(第8、10则) 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信于民 五、作业 1、随笔: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话给了你什么启示?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感悟小短文。2、将课文熟读成诵。3、完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