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画 杨 桃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9个生字。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三、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四、学习第517自然段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相
2、关的句子画出来。3小组讨论交流。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五、学习第18自然段1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2什么是教诲?为什么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六、指导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图 课 摆 座 交 哈 页 抢 嘻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组词)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6学生书写。7展示交流。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八、教师总结全文我们在做事或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就能使我们每
3、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九、梳理板书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画杨桃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
4、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老师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十、教学感悟画杨桃一文语言浅显,但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本课的难点。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是其二。在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他事呢”自然地引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