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37.50KB ,
资源ID:104975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497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通用)一轮练习: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4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课后限时集训4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通用)一轮练习: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4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课后限时集训4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后限时集训(四)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87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C由“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可知,生产技术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由“广种未必多收”可知,粮食产量产不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以得出要求农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应该粗放发展,故

2、C项正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其目的就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故D项错误。2“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材料反映了() 【导学号:61600017】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D材料突出强调商人“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明显是重农抑商的思想,认识不到商业发展的重要性,故选D项。3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A江

3、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A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说明江浙地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变化,故A项正确;我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故不能说明湖广地区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故C项错误;当时农业生产方式仍是家庭为单位,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并未发生巨变,故D项错误。4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

4、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C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政府对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变化,故A项错误;北宋以后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呈现出南迁趋势,故B项错误;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政府对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变化,南方地区成为粮食生产的中心区域,故C项正确;湖南、云南工商业发展相对落后,故D项错误。5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

5、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导学号:61600018】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B“去本就末,不循古道”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州郡吏民及诸营兵”说明了从商人员的广泛性,证明人们的商业意识浓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滋生腐败,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吴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没有体现其他地方是否如此,故D项错误。6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

6、收单位。两则材料表明()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C从材料中“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草市的发展不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故A项错误;草市出现于隋唐时期,“开始”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从唐代州县以下不得设市到宋代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可知,草市经历了由违法到合法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草市是宋代基层税收单位,没有体现出草市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故D项错误。7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有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

7、、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B东汉的都城在洛阳,与材料“东京”“开封”等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东京梦华录”“东京”“开封”等信息可知为北宋,根据“救火家事每遇有遗火去处领军级扑灭”可知,论述对象为消防,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消防的积极意义,故C项错误;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8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

8、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 【导学号:61600019】A有注重其“防伪”功能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A根据题目中对“交子”的“交”的解释即可得知A项正确;关于北宋“交子”对古代经济的作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源于封建政权的推动力,题目中皆未提到,故排除B、C、D三项。9据全唐文记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税率”。这反映了唐朝()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9、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C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是繁荣的,但是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岭南、福建及扬州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政策的推动,故B项错误;材料中宜委节度使管理蕃客,并对关税进行规定,任其往来通航,自为贸易,这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唐朝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只是“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故D项错误。10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C个体小农

10、形成于春秋末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延续,主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原本小农经营,兄弟均分,更易导致土地细碎化,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唐律疏议户婚律的这一规定,为宋元明清几代法律所承袭,并不能体现古代法律不断健全,故D项错误。11据记载,宋代东京汴梁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也“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这反映了()A市场管理混乱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皇室权威削弱D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材料中政府允许商人买卖与市场管理混乱无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从宋代在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许市人买卖

11、于其间”可以得出商品贸易突破了坊市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B项正确;政府允许商人买卖,体现了皇室权威,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商品贸易在空间上的延伸,但无法得出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结论,故D项错误。1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导学号:61600020】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D材料中“工匠”表明是手工业而非小农经济,故B项

12、错误;材料中“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国家雇募人夫,原欲小民以为赡养身家”表明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如何,故A项错误,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时期)及献帝初平中,董卓乃更铸小钱,由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己。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

13、,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孝武太元三年,诏曰:“钱,国之重宝,小人贪利,销坏无已,监司当以为意。广州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闻官私贾人皆于此下贪比轮钱斤两差重,以入广州,货与夷人,铸败作鼓。其重为禁制,得者科罪。”安帝元兴中,桓玄辅政,立议欲废钱用谷帛。唐房玄龄晋书卷二六食货志材料二王猛(前秦大将,辅佐苻坚统一北方)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

14、于途,工商贸贩于道。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唐房玄龄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凡此十里(指都城洛阳城内10个商业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金银锦绣,奴婢缇衣,五味八珍,仆隶毕口。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材料三晋自过江(实际上就是指东晋南朝),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凭照税),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以此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故使均输,欲为惩励。虽以此为辞,其实利在侵削。唐魏徵隋书

15、卷二四食货志(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魏晋时期、北朝(前秦和北魏)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状况,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15分)(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信息分析魏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根据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分析原因;北朝(前秦和北魏)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根据材料二信息分析,原因从局部统一和统治者的改革两方面分析;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根据材料三中“有文券(凭照税),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分析,原因从局部统一带来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分析。第(2)问,从稳定、改革、发展三者相互影响的角

16、度说明。【答案】(1)魏晋时期状况:经济破坏,货币流通的作用减少,甚至出现实物交换。原因: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北朝(前秦和北魏)时期状况: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原因:国家统一,改革时政。东晋南朝时期状况:商业发达,商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发展。(2)认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掌握初步施肥技术连

17、种制、复种制出现秦汉时期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已使用犁铧、犁壁东汉出现耦犁耧车、翻车的发明,代田法、区种法隋唐五代江东犁、筒车发明,圩田掌握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南方稻麦轮作复种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史实)【解析】解答本题,先要正确解读题干材料,然后与所学知识相联系找出可修改之处,并说明理由。注意题干要求,即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史实。【答案】示例一:春秋战国时期增加“水利事业已有较大发展”内容。理由: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更全面地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的成就。示例二: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按“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等不同项进行重组,以专项形式按时间进行展示。理由:以专项形式分类进行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变迁的历史。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