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974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5级高一级部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试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

2、,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5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

3、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6“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4、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8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9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10“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

5、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11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121899年美国照会英

6、、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3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1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15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下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景应出现在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C改订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16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

8、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17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18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

9、程19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20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1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

10、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2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11、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4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25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

12、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26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27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

13、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28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29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

14、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31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15、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3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33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 C D34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

16、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35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36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

17、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37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38“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

18、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39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40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41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

19、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42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4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

20、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44下图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45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

21、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46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将于2016年11月8日举行。根据现行的美国宪法第22修正案,美国总统任期4年,可以连任一届。各州选举人按该州选民投票结果投票选举产生总统。此可知,美国实行A联邦制 B总统制 C共和制 D君主制47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48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

22、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49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50“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51在中学

23、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52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 B C D53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

24、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54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5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C通过了告工人、

25、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56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57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58“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591960

26、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 B C D60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试卷(共40分

27、)二、材料阅读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61(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

28、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 (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29、(8分) (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分)6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

30、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

31、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分)(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分)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2分)高一级部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考试历史答题卡#学校 班级 座号 准考证号 姓名 考号00000111112222233333444445555566666777778888899999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填涂考号下方的涂点。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

32、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注意事项11 ABCd12 ABCd13 ABCd14 ABCd15 ABCd16 ABCd17 ABCd18 ABCd19 ABCd20 ABCd1 ABCd2 ABCd3 ABCd4 ABCd5 ABCd6 ABCd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36 ABCd37 ABCd38 ABCd39 ABCd40 ABCd31 ABCd32 ABCd33 ABCd34 ABCd35 ABCd26 ABCd27 ABCd

33、28 ABCd29 ABCd30 ABCd21 ABCd22 ABCd23 ABCd24 ABCd25 ABCd56 ABCd57 ABCd58 ABCd59 ABCd60 ABCd51 ABCd52 ABCd53 ABCd54 ABCd55 ABCd41 ABCd42 ABCd43 ABCd44 ABCd45 ABCd46 ABCd47 ABCd48 ABCd49 ABCd50 ABCd61(1)(7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61(2)(8分)61(3)(7分)62(1)(6分)62(2)(6分)62(3)(4分)62(4)(2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

34、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5级高一级部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5 ACCCC 610 CBBCB 1115 DCADB 1620 BDBBC 2125 BAACB 2630 DDBBC 3135 DCCCA 3640 DCDCC 4145 DDDBB 4650 CDDAB 5155 DDBCB 5660 CCCBC61 (1)特征:两者都制定了法律。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

35、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62 (1)内容: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2分) 心态:以天朝上国自居。(2分) 背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2分) (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2分) 原因: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3)依据: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2分) 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贞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 (4)因素: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