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书评辨素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959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书评辨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书评辨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书评辨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书评辨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书评辨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择善而固执之子思:中庸第二十章(治国) 黄山书社 合肥 2007 第99页 评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提 要】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大力引进西方文明,极端者甚至轻侮中国历史文化。通过阅读钱穆一系列书,仔细分析中国历史研究法认为:钱穆是基于此种学术风气,暗含对比中西历史文化,认为中西各有特殊性并在研究国史中重此特殊精神之所在,并对后学者传承历史文化寄予厚望。本文依此而逐层论述,重在述,述而不作,以期逐渐了解钱穆研究历史方法,为我有所裨益。【关键词】 钱穆;独特精神;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18951990),字宾四,历史学家,治中国史,江苏无锡人

2、。曾为乡村教师,期间自学逐步走入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去香港创立新亚学院,自1967年起定居台湾,他的主要作品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史学名著、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等,这些作品皆现代中国学术经典。钱穆对中国史学研究做了很大贡献,自成一脉,深切主张对国史保持一份“温情”与“敬意”,然而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对钱穆先生未曾涉及。近来偶知钱穆,读其书自觉别开生面,倍感清新,其文风质朴,微言大义,大有相见恨晚之叹。今就目前之水平评论钱穆之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汇集钱穆八次讲演而集成,从本书中可以略窥钱穆研究历史之动因、方法、目的及其治

3、史学之态度与思想。全书分八讲并序,约八万余字,一九六一年在香港出版,笔者阅读的是2009年三联书店出版的版本。本书“最先讲如何研究通史,最后讲如何研究文化史”“其间更分政治、社会、经济、学术、人物与地理六个分题,每一分题各有主要内容而以文化为其共通对象与共通骨干”钱穆认为“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则最好应以文化为其主要之内容”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2页 (序 ),由此观之中国历史研究法以文化一以贯之。他认为中国历史有其特殊性独立于西方历史模式之外,中西地理文化传统之不同,其历史进程有其相异性。故钱老屡谈及此,以明确中国发展有中国之特殊性决定,而无

4、条件套用西方历史分析之框架,不仅无补于研究中国历史,大有唾弃中国历史传统精神而过分倾慕西方文化之流弊。若如此而推演,则中国传统文化将遭遇前所未有之厄难,中国历史发展之独特性亦将沦丧,一国之文化沦丧而外来之文化又未立足,则中国之前途渺矣,此盖钱老本书特殊之忧虑也!中西各有风骚钱穆在本书中带有一种很强烈的中西对比之倾向,经我仔细统计约二十处中西对比之论述,似乎有意矫正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技文化制度的肆意夸大的认识。基于中西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之不同,中西各有特点而非中国不如西方。中国古人在制度创新上有其特殊过人之处,如宰相制、考试制、赋税制等等,而西方在近代社会才逐步建立起来,如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是

5、吸收中国古代的考试制而建立的,近年来科举制、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并称为中国的“五大发明”。钱穆其意在说明中国人自古有独立自辟之精神,不必事事模拟西方。中国在近代确实落后于西方,在科技方面相距甚远,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否则在他看来即是文化短视论,再者西方文明并非事事皆好。初看钱先生之论述觉得钱先生有排斥西方文明之偏见,不过在反复研读后方明白钱先生并不排斥西方先进文明,只是中国有中国独特之精神,用西方之传统解释改造中国太过牵强附会,“我们决不认为世界人类历史,乃遵循同一轨道演进,而相互间可以更无异议者”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33页

6、 ,他极力批判“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是一个封建社会”,“此种说法,只是把中国历史硬装进西方观念中牵强附会,实际毫无历史根据可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33页凡此种种,“我们当知中西历史并不限定在同一轨道上前进,中国历史有中国之特殊性,中国社会亦自有其特殊性所在,西方做学问喜创新词,但西人所创名词,并未必即适用于中国”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37页。在近代历史进程中,西方文化不断输入中国,使中国大有西化之危机,他竭力呐喊要保持中国独特之精神,这是中国人的一项标志,他对这种流弊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在本书中表述的很清楚

7、。他说“在文化传统大体系中从外面加进些微影响,亦可使整个文化体系改头换面,当知别人长处与自己长处骤然间未能配合上,所怕的是引进别人长处,先把自己的长处损害了,自己陷入病中,而别人长处亦将不为我所用。”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123页“国家之存在,民族之延绵,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30页“我们若是只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或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31

8、页因此他总结道:“故中国今后最要急起直追者,却不是追随西方,乃是能追随中国古人那一种自创自辟的精神。”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63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穆之忧,盖忧国家之前途民族之希望。“世界文化之创兴,首在现有各地区各体系之个别文化能相互承认各自之地位”“文化自大固是一种病,文化自卑亦非正常心理,我们能发扬自己文化传统正可对将来世界文化贡献。”“毁灭各民族文化传统又何来世界文化。”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125页不难看出钱穆作为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脉脉温情,然而他不是一个民粹论者,他秉持着一种尊重各文化之独

9、特性,和而不同的治史态度,这何尝不是中华文化之博大包容之体现吗?中国历史文化延绵数千年而无间断,研究中国历史自有其独特之研究方法,以下将论述钱穆研究历史的方法。钱穆研究历史之方法如何研究中国通史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当注意变,“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变,治史所以明变”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3页在历史之变中,变有大小之分,因此在在研究中“宜分辨其所变之大与小”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5页,研究历史之变意在明确其变之所向,即变之大趋势大动向。研究历史“要根据历史找出其动向,看出变在何处变,变向何处去”

10、寻找出历史趋势中内在要求,唯有此“才算知道历史,才能指导历史使其前进。”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6页研究历史“要能总揽全局,又要能深入机微”钱先生此说甚有道理,研究历史若不能总揽全局,就难以见其大动向大趋势,若不能深入机微则难以发现其变之滥觞何在。研究历史贵能从异中求变,从变中见性。研究历史要随时代而变,并且又提出两种写历史的方法,一种是随时增新地写,另一种是旧史新写,然而不能凭空创新,当仔细阅读旧史。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价值,即在其能涵有传统政治制度,并占有极重要地位”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

11、15页并且“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自古迄今”“有其一种内在连贯性”,故研究政治史需要重视“通”。其次,仅从秦统一六国起至今,中国大一统局面延续两千多年。这与中国独特政治制度有必然关系,故研究政治史需要重视中国政治制度特殊性之一面。其三,“中国历代所制定所实行的一切制度,其背后都隐着一套思想理论之存在。”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29页关于制度背后之思想是研究政治史不可忽视之一面。我认为钱穆关于研究政治史的方法有其创见,尤其是在当时众人指责归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提出较为客观公正之看法,实超时人之未见,然而对其中某种看法不甚苟同,将在后文与钱先生商榷。如何研究社会

12、史首先,钱先生否定时人按照西方社会划分中国古代社会。其次,他提出中国古代社会特殊性之所在,“中国社会之最特殊处,便是在中国社会中同时有士农工商之四民”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37页,他认为中国社会应称为四民社会“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社会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成立,至今四民社会一词还可适用。”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37页并以此将中国社会细分为:游士时期,郎吏时期,九品中制时期,科举时期,进士时期。其三,研究是社会史还当注意氏姓之学、谱牒之学和地方志。其四,“研究中国社会,不仅从社会的横剖面看,尤当从历史传统看。

13、”“但历史与社会,都有一不变传统存在”这当注意。总之,他认为研究社会史“主要能把握其传统性,显出其特殊性看出人群相处间几项一定的关系。”如何研究中国经济史钱穆认为,自汉武帝重儒生,开始组织士人政府,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独特的经济理论。“中国的历史传统,常能警惕地紧握着人生为主而经济为辅的低水准经济观。”“中国经济的理想水准主在平”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51页。研究中国经济史“须不忘其乃在全部文化体系中来做此表现,若专以经济看经济,则至少不足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史。”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59页在中

14、国经济中有几项特殊的方面不可忽略,如河患、漕运、唐以前的门第社会。总之,钱穆认为研究中国经济史注重中国历史特殊之经济传统,并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来研究,同时不忽略特殊之因素。如何研究中国学术史其一,钱穆认为中国学术是以各家汇而合一,特以儒家为主流,“中国学术之主要出发点乃是一种人本位主义”且“中国学术之精神”“厥为不尚空言,一切都会纳在实际措施上。”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67页其二,中国学术传统崇尚“通”,“中国本于其传统的人文精神,一向学术所重在通不在专,在彼不在此,此为治中国学术史者不可不知。”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

15、9 第70页其三,中国传统学术中寓有一番宗教精神,这时中国治平之学一内在之维系,表现在士人身上可有舍生取义等。总之,钱穆认为中国传统学术可分心性之学和治平之学,崇尚实践,“主要在学为人”。评价学术须自德出发,并认为“善”是“中国学术最高精神所在”“若没有善字,一切便没有意义价值可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76页”。此外中国人“讲学术而可以讲到不识一字,此亦中国学术之独特精神处”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77页研究中国学术当明确其特殊性。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人物钱穆认为“中国历史记载最主要的在人物”“中国一向以人物为历史中

16、心”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80页因此研究需要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钱穆把中国历史人物分作三类:其一,治盛世人物和衰乱世人物;其二,得志成功的人物与不得志失败的人物;其三,有表现的人物和无表现的人物。他分别论述其特殊性,并认为这是中国国历史文化传统精神使之然。研究历史人物不可脱离中国文化传统精神。他认为“中国历史所以能经历如许大灾难大衰乱,而仍然延绵不断,隐隐中主宰此历史维系此命脉者正在等不得志不成功和无表现的人身上。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96页”钱穆在此讲中反复强调一人之精神意志高于其事业,“对每一个人,且莫问其

17、事业当先看其意志。”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97页这些人物的历史价值不在其事业上而在于其精神对后世之影响。如何研究历史地理钱穆在此讲中,把中国文化贯穿于历史地理研究之中,中国疆域的推扩同时也是文化疆域的推扩,他认为此讲亦可称之为文化地理。地理本是自然生成,只有加入历史文化的因素,在历史研究中方有其特定之意义。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必先熟悉中国地理,明确中国地理志复杂性,唯有此方能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发展至今仍能存在,只用历史上地理分析也可来说明”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108页。在历史进程中南

18、方出现的著名人物越来越多,这在历史地理研究中也应当注意。如何研究中国文化史钱穆认为“文化是全部历史之整体。我们必须在历史之整全体内来寻求历史之大进程”,研究文化,必须根据历史,“因文化乃历史真实之表现,亦是历史之真实成果。”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115页研究文化需要有一种哲学的眼光加以会通和合,他概括六个关于研究文化的要点:一,应根据历史真实;二,求其异不在其同;三,自大处看,不专从小处看;四,从会通处看,不专从各别处看;五,看的远,不可专从一横切面看眼前;六,不可专寻短处,应从长处着眼。在本讲中,钱老极力批判全盘西化之说,并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

19、关系有精辟的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股脉脉温情,并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通过分析钱穆关于研究中国通史与专门史的研究方法,他最看重的是“通”和“异”,即会通和合及其特殊性。当然他是基于历史事实上,发现其特殊之处,深入机微又宏观把握包罗万象,此乃研究历史之大纲。在本书中不时看到惊人之语,令人拍案,然而本书并非十全十美。抱着学习的态度,以下将对不同意钱老之观点提出个人看法,当然我始终认为本书瑕不掩瑜。商榷 关于“历史定论”问题钱穆基于当时学术,一些人可以随便推翻孔子等类状况,提出“若研究这门学问的人多了,其间便可看出一个行情得出一个定论,这是国人之共见,当然不能有某一人或几人把他轻易推翻。” 钱穆 :

20、中国历史研究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 第14页初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关于历史评价涉及事实评价和历史价值评价。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在历史进程中,各时代之风俗习惯文化价值取向现实需要自有其差异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在价值评价上出现差异,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价值尺度是随历史进程而改变的,关于历史定论自有其不合理之处。然而也有其合理性之一面,历史定论乃是一时代学术之共识,而共识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学术讨论研究而获得的,因而有其合理性。但是在整个历史进程中谈论历史定论是不尽科学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总结钱穆对中国历史文

21、化常持一种温情与敬意,他在本书中说观六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之流弊和短视深感苦闷不安,足见一知识分子之历史责任感。张横渠曾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盖亦钱老之风。传承文化是中国人之责任,然而传承文化者必有其本身之修养与陶冶,否则便无法来尽善承担与维持文化之责任。所谓“道不虚行,苟非其人”。观钱穆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新论、孔子传、中国思想通俗评话、人生十论及国史大纲之引论,深切感受到钱老执着于承担传承文化之责任,批判轻蔑无视中国传统文化者,探寻中国历史文化之独特精神,启迪国民知史、懂史并对国史保持一份温情与敬意,勿随意轻侮中国历史文化。钱老立足于经世致用畅谈国史研究方法,启迪诸学者或有益于中国历史传承。钱先生之治史信念可谓“择善而固执之”。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足以看出其端倪。读书读人亦学人,择善而明用之,此盖读书之收获。参考书目:中国历史研究法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9中庸 子思 黄山书社 合肥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