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名句默写1.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渡句是:“_,_。”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夏虫也为我沉默 (4).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携”“峥嵘”“稠”“萧萧”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
3、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二、基础知识积累2.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溯(su) 百舸() 慰藉(ji) 强人所难(qin)B. 谤讥(bn) 寥廓(lio) 胆怯(qi) 浪遏飞舟()C. 忸怩(n) 丰腴(y) 戛然而止() 有恃无恐(sh)D. 青荇(xn) 长篙(ho) 挟持(xi) 怒发冲冠(u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溯”读s;C项“怩”读n,“戛”读ji;D项“荇”读xng,“谥”读sh。【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溯,形声。从水,朔(shu
4、)声。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或回想,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怩,n 形声。字从心从尼,尼亦声。“尼”意为“亲近”、“亲和”,引申为“缠绕”、“烦人”。“心”与“尼”联合起来表示“不胜烦恼”。本义:烦恼。会意。戛,首(shu),头,从戈。合起来指杀头的兵器。本义:戟,一种兵器。敲击,弹奏。Xng,菜。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具心形叶和香蕉似簇生块茎。茎细长,节上生根,沉没水中。叶对生,漂浮水面。夏秋开黄花。谥sh形声。从言,益声。用言论给予褒贬,故从言。本作“谥”。本义: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还有一些统
5、读字,要注意分类记忆。3.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B. 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C. 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潜底D. 榆阴 摸索 愁怅 天纶之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概慨;B岐歧,霉莓;C奥懊,朔溯;D晨辰,纶伦。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使使以闻大王B.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 拔剑撞而破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A项中“闻”:“使听到”。C项中“
6、从”:“使跟从”;D项中“破”:“使击破”。B项中“迟”:“以为迟”。A项C项D项都是使动用法,B项是意动用法。所以选B项。5. 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C. 若属皆且为所虏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A项C项D项都是被动句,A项中“见”C项中“为所”D项中“为”译为“被”。B项是定语后置句。“者”有提前宾语的功能。所以选B项。6.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 失其所与,不知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此亡秦之续耳【答
7、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A项B项C项都都有通假字。A项中“知”同“智”,“明智”;B项中“振”同“震”,“惧怕”;C项中“蚤”同“早”,“早些,早点”。所以选D项。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8、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何厌之有 厌:讨厌B. 若不阙秦 阙:使削弱C. 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 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8.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9、 )A. “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 “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的意思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
10、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0. 翻译下面的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答案】7. A 8. D 9. C 10. (1)越过其他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作为自己的边邑,你知道这样
11、很难,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实力雄厚了,你的实力就相对削弱了。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A项,“厌”,“满足”。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记”,是解说经义的文字。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
12、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鄙”:译成“把作为边邑”;“远”译为“远方的国家”;“陪”译为“增加”;第二句关键点:“以为”译为“把(它)作为”;“东道主”译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共”同“供”,译为“供给”。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1.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B. 颔联承上文“千山”,是写山。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C. 颈联承上文“万水”,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给客观景物涂上了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D. 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
14、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三军”是指海陆空军。E.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12.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答案】11. BD 12. 对比(反衬):首联中 “远征难”与 “只等闲”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衬;颈联中“云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强调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比喻:颔联中把险峻绵延的五岭比作“细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
15、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蔑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夸张:颔联中“逶迤”、“磅礴”极言其高大绵亘;“细浪”、“泥丸”极言其细小。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解析】11.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项“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错,应是“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D项“三军是指海陆空军”错,红军当时还没有自己的海军和空军,“三军”在本诗中是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中比较常见,其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
16、项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四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五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
17、,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节选自记念刘和珍君)13. 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 “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
18、她们是“暴徒”。B. “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C. “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D. “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14. 和文中“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15. 对“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有
19、各种不同的认识,有“赞颂说”,有“反语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13. D 14. 说明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以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出反动派凶残的虐杀。 15. “赞颂”。“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赞颂刘和珍君等爱国青年沉勇友爱、临危不惧的精神。“反语”。这是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这样也就能与下文的“伟绩”“武功”等反语协调一致。【解析】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指的是事实;说她们是“暴徒”,这是段政府对她们的诬蔑。B项:“流言”指代错。语段中说的很清楚: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
20、受人利用的。C项:惨象指代错。应为“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反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文中反复出现“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反复说刘和珍“微笑”,是强调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而这样一个青年被反动派杀害,更能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加强了控诉的力度。点睛:文学类文本中考查对文意的分析理解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查。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先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
21、、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本题就是从反复强调人物刘和珍“微笑”这一神情的描写上,揭露本文主旨的。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个性化解读。理解这句话,必须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的思想主旨来理解。两种说法其实都有道理。认为“赞颂”可以,认为“反语”也没错。总之,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赞美刘和珍等革命青年,揭露段祺瑞政府的暴行,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静沈从文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
22、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
23、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大哥也是个军官。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
24、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你咳嗽不好一点吗?”“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25、!”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病人在房里咳嗽不
26、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
27、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1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 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B. 作者对渡船和守船人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C. 之所以不让大姐和岳珉看痰盂 ,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中。D. 岳珉听到隔壁有人说话时后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他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17. 小说末尾写到,这里的影子
28、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8. 小说以“静”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6. D 17. 揭示了故事的结局。父亲已经不在人世,岳珉等人等不到他的消息。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父亲的死与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强烈对比,由此表明岳珉等人的等待是徒劳的。 18. “静”是小说描写的环境特征和营造的整体氛围。“静”是身处乱世、遭遇不幸的小说中的人物的言行特征。“静”是小说的情节特征,小说情节平淡,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静”构成小说的艺术张力,表现小说的悲剧主题。在寂静的氛围、平淡的情节和娴静的言行下,隐藏着时局的动荡、人物命运的艰难、人物内心的焦虑期
29、盼等不安静因素。(每点2分,前三点任答两点,第四点必答。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中“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说法错误。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反衬人物岳珉悲伤的心情。B项中“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说法错误。因受父亲大哥杳无音信和母亲病重的影响,岳珉心情很不宁静。C项中“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中”说法错误。母亲已病重,担心孩子们看到痰盂里的东西担心害怕。所以选D项。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末尾写到“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
30、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可见父亲已经不在人世,岳珉等人等不到他的消息,由此表明岳珉等人的等待是徒劳的。亲早已经死去了,可是一家人还在满怀希望的急切的等待重逢的时刻。结尾这样的安排,首先把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强烈对比,然后揭示了故事的悲惨结局,又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一个比喻句就做一打动读者。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小说的标题是“静”,其实在小说中环境,人物的内心,人物的命运都是不静的。“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
31、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在环境方面,“静”是小说描写的环境特征和营造的整体氛围。“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在人物塑造上,“静”是身处乱世、遭遇不幸的小说中的人物的言行特征。在情节方面上,“静”是小说的情节特征,小说情节平淡,言行娴静,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主题表现上,“静”构成小说的艺术张力,
32、表现小说的悲剧主题。总之,在寂静的氛围、隐藏着时局的动荡、人物命运的艰难、人物内心的焦虑期盼等不安静因素。点睛: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
33、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本文的标题在情节构思,人物塑造,表现主题方面都有其作用,所以要分条概括。六、语言表达19. 下列四组汉字中全是形声字且结构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钢休傍B. 邻灶飘C. 裹闷阀D. 怒案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汉字的结构分析能力。D项中的字均为上声下形的形声字。A中“休”为会意字,其余的为右声左形的形声字;B中“灶”为会意字,其他均为左声右形的形声字;C中“闷
34、”为外声内形的形声字,其他均为内声外形的形声字。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调查显示,今年的红包大战在参与人群的结构上显现出新的特征:最爱发红包的居然不是一、二线城市,而是三线城市。络红包在地域上,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蔓延。B. 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C.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D. 会议指出,要全力推动地籍管理和不动产登记工作
35、再上新台阶,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地,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发新停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和辨析。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或者“调查显示”。C项,结构混乱,“原因”和“是因为”句式杂糅;D项, 成分残缺,应在全面完成“发新停旧”后面加上“的任务”。21. 下面的短语可以组成两幅七字对联,一为新春对联,一为教师办公室对联,请选取其中一幅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二选一即可)。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上联_下联_【答案】 (1). 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2).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
36、阶座凝香【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把握情况。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对联讲究句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反,上下句字不能重复或词义不能重复。结构上要构成对仗关系,音韵上应讲究仄起平收。答题时结合对联的特点及考题的题干要求,选取和“新春”“教师办公室”内容相关的词语组合即可。22. 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答案】首先您要提供需扫描的纸质图书,然
37、后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会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如果检查电子书的质量没有问题,结清费用,您就可以把图书和电子书带走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考生解答此题,先要认真阅读此框架,读懂框架关系,看懂箭头的指向。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题中,描述内容抓住“提供”“加工”“交接”,语言要得体,合理使用敬辞、口语、关联词。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
38、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七、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之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认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答案】莫道不相融莫道冰火不相融,是火用热情融化冰冷的心,化为一弯春水东流;莫道天地不相融是地不懈地奔跑追随天到尽头写下天地合一的童话。莫道不相融,心和心相连,爱和爱相伴从此再没有心的离散,再没有
39、爱的荒原!莫道不相融。真心可以做到,拥有一颗真心可以化解前嫌冰隔。著名歌唱家韦唯和李谷一曾有过一些误会。韦唯作为一名学生真心向老师道歉,还有什么比二人发自内心的真心而更打动人呢?师生泯然一笑。真心可以打破心墙,心心相融。正如韦唯的爱的奉献一样:“这个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莫道不相融,宽容可以做到,拥有宽容的心胸可以原谅他人,解脱自己。南非民族斗士曼德拉因反对种族歧视而被白人警察监管27年。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27年,青春被沧桑埋葬,再也回不来!但爱德拉出狱后并未耿耿于心反面在他的南非总统就职演讲中专门向曾监管他27年之久的白人警察问好致谢,感谢他们让他在狱中学会了忍耐感动于曼德拉的宽
40、容伟大,我相信,有一天不久的将来,马了德金的梦想会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会实现,那就是不种肤色的人像兄弟一样共处,正如beyond乐队专门纪念曼德拉的光辉岁月中所唱的:“您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为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莫道不相融,真诚可以做到,拥有真诚可以得到蔚蓝的天空,自由飞翔的翅膀,忘不了二战那个荒烟墓草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平鸽的绿色橄榄失去了色彩,纵然岁月的车轮已滚滚辗过那一段嘶哑的历史,然而我们的心依然会回望那段历史,她伤痕累累她在哭泣转过昏暗的昨天,今天令人欣慰的是德国人真诚的忏悔,就在德国总理勃兰将跪下的刹那,历史纵然不能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但因为真诚换得了谅解。
41、我们祈祷世界相融和平永驻人间。莫道不相融,放下悲伤隔阂歧视,我看见我感觉到春天来了,而你心中的花开了吗?这是融化冰雪的春天,蝴蝶翩然舞起的春天,让我们敞开心扉,让心花尽情怒放吧!【解析】试题解析:审题立意方面:本作文属于独词型,其特点是宽泛,没有其他词语的限制,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审题时容易无所适从。对此,开拓思路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依托材料中对“融”的解读来打开思路。材料列举了自然界的“融”,人际关系的“融”,文化思想的“融”,这些可以作为思维的触发点,完全可以点燃自己作文构思的篝火。可见学会从材料中捕捉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第二种是添词法,即通过添加修饰限制词语或
42、者扩展成短语形式,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融”这个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细化为“融洽的沟通”,“融合无价”,“莫道不相融”等等,这样来引领思路,构架全篇。第三种是审题构思中的话题转换。比如“融”,运用添加法,要议论“融合无价”,而融合就是“融洽,和谐”之意,这样我们可以转化为和谐话题进行思考,这样就进行了陌生与熟悉的变换,这样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第四种是设问法,通过固定的设问模式来开启自己的行文思路。常见的设问模式有“什么是”,“为什么要重视”,“怎样才能做到重视”等,话题不同,设问方式也相应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种。“融”这个话题,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引
43、导思路,方便实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篇作文同时回答以上所有问题,其优点是层层铺进的结构较鲜明,思路清晰,但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避免给人“遍地开花”“蜻蜓点水”的印象;如果这篇作文侧重一个方面,则较容易深入展开,便于集中论述或表现一个主旨。一般来说,选一个问题来回答,往往从“为什么”的角度来切入更好些。综上所述,学生如能放开思路,与我们的生活大背景对接后,是有好多材料可选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充分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
44、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本次作文材料中有关键词语“融”,由此生发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