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889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步 研习高考真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7全国新课标卷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解析:B对:据材料中信息“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A错:材料未能体现出民众婚姻是否实现了自主。C错: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礼习俗的变化,并未体现出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错: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

2、面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22014全国新课标卷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必自易西服始”“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等可知,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32014全国新课标卷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

3、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由材料可知,京津地区的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D项与材料之意相背,排除;B项并非实质性原因;A项与此现象关联不大。故选C。42015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提

4、示: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5.2017江苏卷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

5、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D解析:D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禁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越来越多,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A错:万国公报于1868年9月在上海创刊,发行人为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不是中国人创办的。B错:言论自由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错:清政府革除陋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62016江苏卷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

6、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中新潮女性梳西式发型,而被成都警察厅通令禁止,说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C项符合题意。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化,不能说明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排除B项;警察厅这一强制性做法有违民国法治精神,排除D项。72015四川卷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

7、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解析:题干叙述的是新潮社个别社员的情况,不能据此就判断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也不能就此认为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故A、C两项排除。作为新式青年的新潮社社员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看重八字、命书,说明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故选B项。D项表述错误,故排除。82014安徽卷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

8、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D解析:由“短衣窄袖娇自怜”“金钱浪掷轻利权”可知,题干中的西装叹是对当时中国青年中出现的一股崇洋媚外倾向的批判,认为不应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结合史实可知,这是一种理性的分析,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当时“新少年”的生活时尚而非所有国人,A项错误;B项观点过于绝对;材料虽能体现出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文化生活的影响,但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 9.2014江苏卷下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答案

9、: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含义。漫画显示,图中人物剪掉一段辫子是“崇尚西法”,留下一段辫子是“保存国粹”。从当时的世界潮流看,保留辫子属于守旧,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旧有观念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D项错误。从留下一段辫子是“保存国粹”可知A项错误。留辫子是专制的产物且不符合世界潮流,故B项错误。10.2014浙江卷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片信息“世界最文明之求

10、婚广告”“出书”等和设问信息“不能作为直接史料”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112013天津卷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政府很快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2月,清帝退位。此时社会发生剧变,受此影响,人们更加关心时事。材料中报纸的创办数量增加、销量增长正是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导致的,故选A

11、项。B项属于报纸迅速发展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原因,可排除;C项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可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122013江苏卷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答案:C解析:竹枝词前两句认为报纸能够开通民智,功劳很大,说明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A项夸大了报纸的宣传作用。竹枝词只强调报馆林立,并不能说明其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

12、体现。132013浙江卷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才首倡白话文,故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不是通俗性报刊,而是文言政论性报刊,排除A项;早在19世纪70年代,国人就已开始办报,而时务报在1896年创办于上海,排除B项;当时中国报刊刚起步,国人需求量有限,排除D项。142014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13、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14、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2)西方式生活时尚。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4)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