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880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这里虽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根据所学内容,完成12题。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的地区B.处于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地区C.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D.处于从森林向荒漠过渡的地区解析第1题,人口过度增长,人口数量多,是人地矛盾尖锐的关键问题。第2题,黄土高原处于从森林到草原

2、过渡的地区,不是处于从森林向荒漠过渡的地区。答案1.B2.D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过去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完成34题。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4.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植树种草解析第3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第4题,水土保持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但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答案3.A4.D读图,完成56题。5.图示地貌景观

3、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新疆B.西藏C.内蒙古D.陕西6.形成此地貌景观的原因有()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蚀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开矿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A.B.C.D.解析第5题,图示地貌景观是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而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第6题,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的原因既有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流水侵蚀和搬运,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等自然原因,也有过度放牧、滥垦乱伐、开矿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人为原因。答案5.D6.C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建设成果,其中一个突出成果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突

4、出成效。共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0.2亿公顷,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3亿吨。材料二梯田是改变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在不同地区、不同坡度地形修建梯田时,应设计梯田不同的断面宽度,以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土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快修建梯田的进度,并获得较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如下图所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多种,材料中措施属于措施,另外还有措施和措施。(2)如图1所示黄土高原某坡地分为1、2、3三段,在第1段的坡脚处建有土石坝,试分析它的主要作用。(3)试分析图2中三种形式梯田的各自优势。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

5、生物措施等,材料中的修梯田属于工程措施。第(2)题,从图1看出1坡段修建土石坝能起到拦泥蓄水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第(3)题,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坡式梯田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梯田的修建成本,突出环境效益;隔坡梯田在上一阶梯田与下一阶梯田之间保留一定面积的坡地,此坡地可作下一级水平梯田的集水区,水平梯田上种作物,坡地上种草、集水。答案(1)工程农业技术生物(2)因为黄土土质疏松,所以在1坡段修建土石坝是为了拦泥蓄水,防止水土流失。(3)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坡式梯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梯田的修建成本

6、,突出环境效益;隔坡梯田在一个坡面上,每修一台水平梯田,就留出一定面积的原坡面,这样在降雨时径流将坡面的土、肥冲入水平梯田并被拦蓄起来,使梯田土壤水肥含量增加,可以满足雨养农业的要求,使农作物增产。素养提升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窑洞春晓”。据此完成12题。1.形成这种建筑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平坦,降水丰沛C.土壤直立性强,雨季短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2.在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中,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石漠化D.土壤盐碱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建筑

7、景观为窑洞,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黄土土壤直立性强,降水季节短,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较少,适合开挖窑洞;从图中看地势不平坦。第2题,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所以说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答案1.C2.A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甲区的地

8、形是陡坡与平地相间分布,这样的地形应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的地方发展种植业,而在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方发展林业。这样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利于发展种植业。第4题,由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梯田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这样的梯田使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减慢,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保水保土的效果。答案3.C4.A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57题。5.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在半湿润、半干旱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9、A.排灌结合B.大水漫灌C.管道渗灌D.精准滴灌7.土壤盐碱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板结加重D.地下水位下降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水分蒸发会使盐分向地表集聚,蒸发量越大,地表盐分集聚越多。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容易导致盐分向地表集聚,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土壤盐碱化的形成与土壤中水盐运动有关。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向地表集聚,形成土壤盐碱化。第7题,土壤盐碱化使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差,土壤板结变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其产量下降,但

10、不会导致物种的减少;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与土壤盐碱化无关;由于土壤板结,土壤透水性变差,所以地下水位不一定会下降。答案5.A6.B7.C8.(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材料二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1: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方案2: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1)简述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3)请你

11、在图示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项,选择治理该地水土流失的合理方案,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解析第(1)题,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变化规律可以得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黄土高原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多,所以距海近的地区降水多。第(2)题,根据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中的侵蚀强度变化曲线,分四段(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300450毫米、450600毫米、大于600毫米)来描述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第(3)题,根据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看出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乙地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之间;再根据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来看,年降水

12、量超过450毫米的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故甲地采用方案2合理;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之间的地区,植被生长条件差,侵蚀强度大,故乙地采用方案1合理。答案(1)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2)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随年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年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3)甲地:选择方案2。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或乙地:选择方案1。理由:乙地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之间,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年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