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
2、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尽管“国潮”如此火爆,但人们对“国潮”的定义却莫衷一是。有人把“国潮”理解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及主理人创立的潮流品牌”,所以网络上大量以“国潮”为关键词的文章讨论的仅仅是时尚潮牌,理解相对片面。还有人认为“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及其对时尚的追求,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它相对全面地概括了“国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国潮”的字面释义虽简单明了,但其内涵却丰富多维。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
3、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红,而且其他领域的国产品牌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不仅华为李宁等中国新制造在国际社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许多中华老字号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贏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
4、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现在,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过,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潮”,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
5、提升。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落后企业还在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利用“国潮”的热度生产劣质产品,影响了国货声誉;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升。(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材料二:“国潮”,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是“中国风十中国潮流”。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
6、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国潮”,不是什么舶来品,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在血脉中流淌,由内而外涌现甚或喷射而出的心理倾向,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文化,一旦有效有形地彰显出来,足以激发众多个体共鸣,也足以让品牌符号更为鲜活,更显价值。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国潮”产品作为国粹文化的可视载体,除了在外在形式上有活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将真,情实感真正融入了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时空转换力。
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无论是时间脉络上文化气质的变化,还是以某种单一形式为载体的文化演变,如戏曲、刺绣、古董等,有无限空间等待我们去了解与挖掘。我们要以虔诚与敬畏的态度,精巧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将其在“国潮”上表现出来,其中无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消费观念因人不同,存在多元化、个性化。自然,一千个人眼里也会有一千种“国潮”,但中国“国潮”产品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不可动摇。那就是,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皈依于其中,并得到普遍的认同认可。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
8、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浩浩荡荡的中国“国潮”,是中国心灵、中国灵感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与交响,既然来了,就如嘹亮的中国歌谣,众口同声,和合有序,抑扬顿挫;有致有情,势不可挡。(摘编自程应峰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近年来,“国潮”风起云涌,已成为一种时尚,它是仅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但人们对其定义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看法。B.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国潮”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不是舶来品。C.中国制造行业虽然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仍然有高质量和创新型的产品,它的潜力得到
9、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D.中华优秀文化可以依托中国“国潮”产品发扬光大,而后者也会因前者的附着而产生更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国潮”产品涉及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复古型的,又可以是创新型的;既可以是中国新制造,又可以是中华老字号。B.虽然“国潮”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但传统文化与这种时尚潮流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在“国潮”品牌产品中得到完美统一。C.“国潮”热虽然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历史性突破,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D.“国潮”不是来自国外,它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術生出来的,要做好“国潮”产
10、品,可以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充分释放,14亿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为本土市场注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品牌想象力。B.未来品牌小众化、个性化、定制化、各种潮牌成为大趋势,商家也更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化传播,从而打动消费者。C.中国本土品牌“国潮”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人创新品牌中,用年轻化的形象演绎中式情怀,引领潮流营销,纷纷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D.现在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抑或是其他一-些平台,都在抢滩“小镇青年”市场,三线及以下消费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4.材料二使
11、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中国“国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个人的村庄 张瑞明过了芒种,院里暖和。守根搬个凳子坐下,低头逗猫,把鞋脱了让它们抢。鞋是布鞋,不经撕扯,再说鞋垫是老伴纳的,走针穿线刺绣一对鸳鸯。从猫嘴里抢出来穿上,猫还想玩,但守根不想了。守根挪进屋里,看到柜子上方,悬挂了一张全家福。中间坐着的,是守根和老伴,后面站着的,是儿子和媳妇,孙女豆豆斜在奶奶怀里。他上炕躺下。昏昏沉沉像是睡着了,一团糨糊,乱糟糟看不清画面,也听不懂声音,好似把所有的心烦都搅和在一起,只是一味
12、地想哭。守根从睡意中挣脱出来,有些后怕,一个人若这样睡去,连个叫醒的人都没有。守根才七十挂零,不想死,老伴就是真在那边,也不想急着会面。现如今,不愁吃不愁住,指不定哪天又出个好政策,榆树根村又人丁兴旺起来。想到人多了,日子好过,守根又来了精神,穿鞋下炕,他这就去五里外自家的地里看看。一夏天雨水冲垮了五里外水沟后的朱老二家。朱老二到城里儿子家去了,两间土房也不要了。承包守根五十亩耕地的外乡人,今年改种了青玉米,收秋后没处存放。守根出了个主意,把这个地方拾掇出来,挖个青贮窖。守根帮外乡人挖坑运土,一直把打碎的青玉米倒进窖里,用塑料布包好,封上土,才完工。外乡人要给算工钱,守根分文不取,说庄户人受点
13、累怕啥。外乡人也实在,说今年雨水大,我承包榆树根这几千亩地,都种了青玉米,收成好,有的是票子。守根也知道这人赚了钱,如今种地谁不赚钱?政府给补贴,就连耕地都不用花钱,乡里统一雇了拖拉机。但守根他们榆树根人把地一包,拿钱走人,到外面打工或开买卖,再挣一份钱。时间一长,不愿再回乡,村就成了空心村。青贮窖封了口,外乡人就走了,又把守根一个人留在村里。守根想不通为啥榆树根人的肥水,流了外人田。守根和外乡人聊过,得知那人是大同市人,为了来坝上种地,把好好的工作都辞了。城里人能跑到农村,为啥农村人不能守住家呢?守根侧着身睡,睁眼就看见了炕头的花,天气转凉,花瓣尽落,唯那盆平顶珠挂着花朵,像烟熏了一样,粉白
14、里透着灰雾。霜降过后,地上了冻,守根佝偻着身子,把铁炉子从仓房搬出来,架在屋里,把火点上,守在火炉边熬奶茶。守根躺在炕上迷糊。墙上的钟没了电,不知啥时候停的,停就停吧,有点没点一样过日子。这个梦清脆,能听见窗外的脚步声。外屋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踢踢踏踏进来了人。守根觉得不是梦,一咕噜爬起来。揉揉眼,看见三个人,是儿子、儿媳和豆豆!三个人穿着羽绒服,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脸上露出喜气。守根哆嗦着,急着下地。儿子说,爹不用下来,我们上炕。豆豆第一个上了炕,搂住脖子说,爷爷,过年好!儿媳笑着说,这孩子,猴急着是不是想要压岁钱呢,明天才是初一。守根有点蒙,咋熬了些奶茶,就熬出个大年三十?是啊,表停了没人理
15、,月份牌也有日子没翻了。守根拍拍脑门,开颜一笑说,好,咱过年!年夜饭自然是饺子,热气腾腾。哪能少了酒,斟满了杯,喝个痛快。一冬天屋里没这么热,守根解开棉袄,还要喝。儿媳说,爹少喝点,以后爷俩有的是时间喝酒。守根端起的杯悬在炕桌上方,眼瞅着儿子发愣。儿子笑着点头说,是啊爹,我们不走了,以后陪着你一起过。守根把杯放下,气呼呼地说,你们犯傻了吧?离开了城里,吃啥?喝啥?儿子和儿媳对看一眼,笑着说,都安排好了,咱县里第三小学招教师,豆豆她妈聘上了,豆豆也正好能到三小念书,我呢,就在咱这榆树根村发展,明年咱家的地就到了租期,我想试种金莲花,这花适合坝上气候,开得漂亮,有药用价值,不仅能观赏,还能做茶,一
16、旦能行,就把榆树根的地都包过来,往大里做。几子一番话,让守根心里敞亮了,一杯酒又下了肚。不知过了多久,守根迷迷糊糊醒来,发现屋里只有自己。儿子一家呢?莫非真是梦?守根不甘心,瞪大眼四处看,日历还真翻到了腊月三十,挂钟的秒针还真咔咔地走起来。分针眼见着跳进零点,窗户映入火光,院子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夹杂着欢呼声,爆开了守根的心花。守根一骨碌翻下地,套上鞋往外冲。守根清清楚楚地看见儿子一家在院子里放炮仗,一根二踢脚升到空中炸开,空荡荡的村庄瞬间被怒放的回音填满。(节选自长江文艺2020年7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通过逗猫等情节写出了守根孤独、无聊的状态,“他
17、这就去五里外自家的地里看看”一句引出下文。B.守根看外乡人种的青玉米无处存放,就帮助外乡人挖个青贮窖,还分文不取,足见其善良、淳朴的品质。C.政府对耕种土地者有补贴,但榆树根村人宁愿把土地承包给别人也不愿自己耕种,完全是懒惰思想在作怪。D.守根的儿子懂科学,有抱负,他准备回村试种具有多种功效的金莲花,这也让守根看到了村庄发展的希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将个体概念“一个人”与集合概念“村庄”组合在一起,意蕴丰富,吸引读者的同时,能引发读者思考。B.文章多次运用了照应手法,如“承包租地”和“租地到期”、墙上的挂钟停摆与挂钟突然走动,足见匠心。C.文章写守
18、根一家团圆的场景,用响彻村庄的鞭炮声、欢呼声作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也反衬了主题。D.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叙事,从芒种写到春节,时间跨度几乎一年,但始终围绕着守根的生活来写,线索清晰。8.文中写外乡人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写出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便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徽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
19、荔,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梁西中郎行参军,寻署法曹外兵参军。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面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农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
20、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教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选自陈书虞荔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
21、B.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C.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D.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诗书易礼乐的合称。B.坟籍,也称坟典,古代典籍。古代有“三坟五典”。C.释褐,脱去布衣(平民服装),换上做官衣服,即做官。D.赠,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以表褒奖。12.下列对原
22、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荔学识渊博,获得称赏。曾有太常陆倕问虞荔五经中的事情,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陆倕十分惊奇。B.虞荔深得信任,得到器重。虞荔被梁武帝看重,多次升迁官职;后被文帝器重,时常带在身边,以备咨询。C.虞荔淡泊名利,很有节操。在梁武帝身边时,虞荔不像其他官员一样参与权力中枢,而是宁静淡泊,恭谨退让。D.虞荔看重亲情,思念成疾。虞荔的二弟依附陈宝应,居住闽中,虞荔向陈宝应索要却不被答应,因此伤感成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4分) (2)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
23、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4分) 14.对于衡阳王的召见和任命,虞荔分别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初出城留别白居易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注长庆二年,诗人上书论当时黄河以北的军事,不被采纳,出为杭州刺史。在离开长安去往杭州前,诗人写下此诗。青门:又称青绮门,位于长安城东面,因颜色为青色而得名。大部分入京赶考的举子落第返乡要从青门离开,官员外放也要从青门出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从“朝”到“暮
24、”的起伏人生,时间虽短,但随着地点转换,人生却已遭受不幸。B.虽然诗人内心郁闷,但他却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调侃自己的不幸,那只是“一归”“去”罢了。C.颔联写亲友劝白居易不要再谈城东小路,因为要去的是江南。此联和“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同。D.颈联运用白描手法,写车马备齐扬起鞭儿上路,诗人挥手告别亲人和故乡,为尾联的直抒胸臆张本。16.尾联是整首诗最经典的两句,请简要赏析此联蕴含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使几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两句是“ , ”。(2)子路、曾
25、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这个句子是“ ,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性格(或主旨)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年画一上墙,年的喜庆便自然而来。作家赵冬在其新著中国年画悬挂的风景中,以传统年画为主,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图解。其中既有经典名著,如四大名著、聊斋志异等;又有历史人物,还有戏曲故事。每一篇都配有年画作为陪衬,让人在年画中参悟原著,在诗文解析中领略年画的意韵。作为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
26、读物,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起到道德教育、文明传承的作用。( ),或七言五律,或骈文歌赋,读起来既不枯涩生硬又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它让我们在辞旧迎新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而这本书更让我们看到了高悬在中国人心中的年景丰盈的日子,美好的生活。18.下面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书中不仅文字独具风格,画也很美B.书中不仅画美,文字也独具风格C.书中图画和文字都独具风格D.与其说书中画美,不如说文字也独具风格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B.晓来谁染霜
27、林醉?总是离人泪。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虽然社交焦虑的体验在成年人中不少见,但却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怕生,不敢跟生人说话, 。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有的会哭闹, 。那些平时很活跃,但是到了陌生场合,由于紧张而一声不吭的孩子,就是因为焦虑而出现了选择性缄默症的症状。焦虑症状对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到了一定年龄, ,不需要去特别处理,顺其自然就好。如果此时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过分关注,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表现,反而
28、可能加重孩子的症状。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警惕自己因为孩子有了焦虑症状而导致自己也出现焦虑问题。家长的焦虑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且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说:“假如我能活到60岁,那么前20年我献给了学校,我在那里学习与成长;中间20年我献给了祖国,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未来20年,我要献给家庭
29、,尽最大努力去补偿妻儿为我受过的委屈、流过的眼泪。”英雄情长,令人动容。校团委将举行以“我的人生规划”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致敬英雄,激励同学。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向全校师生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2021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A(“它是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中“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和“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等可知)2.C(“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二原文中“中
30、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的信息可知,中国“国潮”是“中国制造”历史性的突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里因果倒置,曲解文意)3.C(材料二的观点:“国潮”彰显了文化自信。A项,表达的是中国本土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B项,表达的是未来品牌的变化趋势以及商家采取的措施。C项,表达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于创新品牌之中,体现了文化自信。D项,表达的是“国潮”销售平台抢占消费市场。因此,C项是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二观点的)4.对比论证。将“国潮”和一般的潮流对比,指出前者具有独特文化元素,内涵丰富;而后者仅仅是那些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内涵较窄。举例论证
31、。列举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等例子证明“国潮”站位高,舞台广,给人们带来惊喜。(每点2分)5.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国人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转向了注重品质消费。中国“国潮”产品和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相切合,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民族文化有了高度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得到了充分提升。(每点2分)6.C(“完全是懒惰思想在作怪”分析错误,从文中“守根他们榆树根人把地
32、一包,拿钱走人,到外面打工或开买卖,再挣一份钱”的信息可以看出,榆树根人并没有懒惰思想,其原因应是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7.C(“反衬”分析不当,文中是正面衬托)8.通过外乡人的情节我们看到了一个义务帮助他人的农民守根的形象,写出了他善良淳朴的形象特点。将外乡人从城里来村里的事情与村里人到城里去打工或开买卖,而不愿意回村形成对比。既引发守根“为啥农村人不能守住家呢?”的思考,又为下文写守根的儿子回到村里创业做铺垫。(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9.作家的社会责任往往表现为其作品与时代、历史、民族之间的深刻关系。本文反映出-些农民不愿意回村而让家乡成为“空心村”的社会现象,作者对这一现象表示
33、遗憾的同时,对守根一家坚守乡村的精神表示肯定。文章将这两种情感融为一-体,引发读者对乡村命运的思考和关注,因而写出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D(原文标点: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11.A(乐改成春秋)12.D(“虞荔向陈宝应索要”不合文意,是文帝下发诏令向陈宝应索要虞荔)13.(1)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便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雕刻碑文陈列于馆中。关键.点:“制碑”(写碑文)“奏上”(呈上朝廷)、“勒之”(雕刻碑文)各1分,大意1分(2)文帝命令虞荔将家中人口
34、搬进官署居住,虞荔认为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答应。关键点:省略句(省略主语“文帝”)、“人省”(搬进官署居住)、“以”(认为)各1分,大意1分14.虞荔以没有担任官职,不可拜见的理由推辞衡阳王的会见;后来以年纪小辞谢衡阳王的征召而不就任。(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倕,陆倕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倕十分惊奇。又曾经拜访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来访,何胤把虞荔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衡阳王想见虞荔,虞荔推辞说:“没有担
35、任官职,不可拜见。”衡阳王认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极为敬重。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漂亮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任梁西中郎行参军,署理法曹外兵参军。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便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雕刻碑文陈列于馆中,于是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唯有虞荔和顾协宁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里,只以通晓文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
36、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然任职待遇很高,但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咨询。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诤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这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宝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并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于是下发诏令向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伤感生病,文帝几次亲往看望。文帝命令虞荔将家中人口搬进官署居住,虞荔认为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
37、不答应,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衰弱疾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勤勉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大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官衔,谥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柩送还故乡时,文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的人认为很荣耀。15.C(“亲友劝白居易不要再谈城东小路”理解错误。从语境推断,应是亲友劝白居易不要因离别而伤心,白居易劝亲友不要再说城东小路的事,因为自己就要去江南了,
38、哪里都可以是自己的故乡)16.诗人说自己生来就没有故乡,只要内心安定,哪里都是自己的故乡。年过半百的诗人被外放任职,离开的不只是京城,还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诗人表面的乐观旷达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凄凉悲伤。(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17.(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2)风乎舞雩 咏而归(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18.B(所填语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后面一句说的是“或七言五律,或骈文歌赋”属于文字,排除A、C两项;D项.前后关系属于选择关系,文意并没有选择之意。故选B)19.C(C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画线句子“年画”是本体,“镜
39、子”“万花筒”是喻体。C项,“飞花”“丝雨”是本体,“梦”“愁”是喻体。A项,使用了对比的修辞;B项,使用了设问的修辞;D项,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晴”既指天气晴,也指“情感”)20.示例:作为-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起到道德教育、文明传承的作用。(“不仅”语序错误;“承载着起到”重复。其他修改,正确即可)21.也是社交焦虑有的则是-一声不吭自己就能好转(每处2分)22.社交焦虑不是成年人才有;家长不必过分关注;家长自己不能焦虑。(答出一点得2分,全对给5分)23.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1.材料解读:本次作文题目由主材料、写作任务、写
40、作要求三部分组成。主材料主要是一则言论材料,但要准确把握两个方面:祁发宝的身份:“卫国戍边英雄团长”去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在前往交涉和激烈斗争中身先士卒,身负重伤。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祁发宝的言论意思:人生在世,要过得有意义,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自己负责任,做好该阶段应做的事情一青少年时,应该不断学习、成长;青壮年时,要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去时,要对得起家庭。2.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主题“我的人生规划”考生要参考英雄的人生规划,来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可以体现出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选择,也可以设计成综合考量的形式,但必须结合“自身成长”“贡献社会、国家”“家庭责任”三个方面来行文。任务二:写作情境设置校团委组织的演讲活动:以此可以确定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和发言环境。行文要符合以上三个隐含条件。任务三:写作者身份及读者(听众)对象分别为在校学生、在校师生。任务四:文体一演讲稿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应从英雄言论出发,通过文字讲述清楚自己的人生规划,体现对“自身成长”“贡献社会、国家”“家庭责任”三个方面的思考,要结合.上面内容向同龄学生提出人生成长的倡议,向老师做出健康成长的承诺),结尾(小结、问候语)。语言:体现交流(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