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814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答案第 1页,总 5页2020-2021 下学期高一期末历史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当时几乎所有的政治家、畜人等有产者都积极参与公共捐助”可知,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但是有产者在民主政治制度起到重要作用,雅典民主政治是有产者的游戏,B 项正确;公共捐助的目的不是社会和谐,而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排除 A;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且材料不能体现有产者通过捐助操控民主选举,排除 C;不是所有富人都具有服务社会的公益心,D 项说法错误,排除。2D【详解】根据“须用法律来巩固”“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知,材料说明罗马法具有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故选 D;材料

2、说明皇帝的权威需要兵器和法律共同维护,排除 A;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 项表述太绝对,错误。3D【详解】材料“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即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D 正确;材料并未否定航海家对海外扩张的贡献,A 排除;BC 说法属于材料表象的理解,排除。故选 D。4A【详解】材料介绍的是欧洲 17 世纪深受中国的事物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是与商业革命有关的,A正确;B 选项错在“形成”二字上,此事并没有形成;C 选项错误,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理应不出口这些物品才对;D 与题无关

3、,排除。5D【详解】材料中伏尔泰认为英国政体能够“节制君主权力”,阻止了君主做坏事;孟德斯鸠肯定英国政体的分权与制衡,由此可见,两者都强调要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故 D 项正确;材料中两人均未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故 A 项错误;启蒙运动崇尚理性,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而不是教会的专制统治,故 C 项错误。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前半期美国国内存在两种经济形态,其中南部种植园经济生产的棉花主要供给英国,因此美国棉花在英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原因是美国国内市场并未统一,B 正确,D 排除;材料与英国的自由贸易主义经济政策无关,A 排除;C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

4、选 B。7D【详解】材料反映出随着社会发展,德国对法学、医学、自然学科等实用性科学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说明了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神学地位虽然下降但仍有一定影响力,所以“摒弃”过于夸张,故 A 项错误;读大学的人数只占德国总人数的较小比重,不能得出德国高等教育普及的结论,故B 项错误;材料中大学教育的发展与德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与政治革命关系不大,故 C 项错误。8C【详解】根据材料“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公社,通过设在中心城镇的代表会议来处理他们的共同事务;这些地区各个代表会议又向设在巴黎的国民代表会议派出代表”可知,地区公社的事务由代表会议处理,而国民代表会

5、议的代表是由地区选派代表,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贯彻了政权组织的人民主体原则,所以 C 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并未建立工农联盟,所以 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各阶级的联合,所以 B答案第 2页,总 5页错误;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这与材料内容无关,所以 D 错误。9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人口更多,单纯的武力征服并不足以实现殖民征服,所以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A 正确;BCD 只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

6、因,排除。故选 A。10D【详解】根据材料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西方国家对亚非拉等地区进行殖民统治,在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根据殖民地自身地域特点及宗主国要求发展经济,故 D正确;各地的确存在自然地理差异,但不是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故 A 错误;材料与三角贸易无关,故 B 错误出现单一经济的原因并非是各国注重发展民族经济,故 C 错误。11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亚洲的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因此

7、列宁才会有这样的评价,D 正确;ABC 项只是符合其中的一些表现,不是其主要依据,排除。12B【详解】根据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积极鼓吹黑人的自豪感,号召生活在外的非洲人回到非洲”、“他认为他们是同一种族的成员,希望推动所有具有非洲血统的人统一成一个非洲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实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所以 B正确;此时的非洲大多数国家还处于殖民统治中,并没有一体化发展,所以 A 错误;材料内容与民族矛盾无关,所以 C 错误;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瓦解,所以 D 错误。13B【详解】从漫画争吵与签约

8、的内容可看出,英法美德四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对外战略的影响,各有各的算盘,其中包含着英法美和德国之间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英美之间的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法德之间的肢解与反肢解的矛盾、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的债务国和债权国之间的矛盾,这些重重矛盾在当时因列强间国家利益的争夺而难以调和,故 B 正确;“列强间的复杂国际关系”和“列强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属于表象内容,不符合漫画所反映的本质,故 AC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列强间的合作从此停止”,故 D 错误。14D【详解】根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可知国际联盟在做出决议时要求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说明坚持“全体一致”原

9、则,故选 D,排除 ABC。15D【详解】根据“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可知,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和经济破坏的情况下被迫实行的,保障了战争的胜利,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因此,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故选 D;材料强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背景,并非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功绩,排除 A;B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强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背景,说明国内战争胜利结束后,不适合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 C。16A答案第 3页,总 5页【详解】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因经济

10、危机的影响,美、英、德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都有所减少,而唯一上升的是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体现了其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故 A 项正确;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确立于二战后,与材料所述时期不符,故排除 B 项;美苏关系恶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 项;材料只是 19291938年世界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无法判断经济危机对于三国的破坏程度,故排除 D 项。17D【详解】20 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与 19 世纪 70 90 年代上层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相比,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主义已经摆脱封建主义和改良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的战斗纲领,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之进行了英勇

11、的实践,故 D 正确;A、B 两项属于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无法体现新特点,排除;这一时期,各国的民主革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C 错误。18B【详解】材料中丙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国与印度的国情不同,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不适用于中国,而甲、乙、丁同学的看法都是比较中肯,是符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的,故选 B 项,排除 ACD。19C【详解】根据“德国的征服政策与英国的绥靖国策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对德国妥协,满足了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的要求,这是通过慕尼黑协定实现的,故选 C;综上所述可知,ABD 都与题中的交叉点不符

12、,排除。20D【详解】据材料“1941 年 6 月 24 日”联系所学可知,此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 年 6 月德国开始入侵苏联。因此美国给予苏联援助是为了增强苏联抵抗德国的实力,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故 D 选项正确;1941年 12 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标志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A 选项错误;1942 年 1 月,美、苏、中、英等 26 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消除”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C 选项错误。21C【详解】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西欧普遍走向衰落,因此美国通过粮食

13、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资援助西欧,从而达到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目的,故选 C;马歇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销美国的粮食和工业品,排除A;马歇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西欧的控制,而不仅是为了劝说国会和实现欧洲经济复兴,排除 BD。2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历史舞台,因此二者共同反映了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独立发展,A 正确;材料与欧洲冷战无关,B 排除;亚非国家不可能实现一体化,C 排除;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非集团、不结盟,D 排除。故选 A。23C【详解】材料说明这些西欧国家财政困难,高税收又不能再持续加码,故福利

14、国家难以维系,所以这些国家缩小了社会福利的规模,选 C 项;这些西欧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同时实行混合经济,故排除 A 项和 D 项;新经济是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故排除 B 项。答案第 4页,总 5页24C【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美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上升,这说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 C;经济结构的变化不能说明人口收入是否提高,排除 A;农业和工业的比重低于服务业不代表工农业发展趋缓,排除 B;经济结构的变化不能说明福利制度是否建立,排除 D。25D【详解】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认识到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缺点和错误,并主张要减少农业生产

15、中所花费的劳动,这说明赫鲁晓夫主张改变农业领导上的方式,放松对农业的控制,扩大其自主权,故选 D;赫鲁晓夫改革并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 A;赫鲁晓夫并未取消集体农庄制度,但给与农庄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故排除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故排除 C。26C【详解】据题意可知,此时的苏共依然是着重于重工业的发展,这就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畸形,所以该战略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 C;该战略是注重重工业发展,而非重视国民消费行业的发展,也就没有改变苏联传统经济模式,更不可缩小同西方国家的的差距,排除 ABD。27C【详解】材料反映了二战后,东亚地区所占世界 GDP 比重和工业品出口比重

16、显著增长,说明其经济尤其是工业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区域,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故选 C;东亚地区至今并未成为世界工业技术水平最发达地区,故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并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故排除 B;此时期,东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故排除 D。28D【详解】根据材料中“战后初期”“亚洲”“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以色列的诞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被削弱,无力维持殖民统治,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故选 D 项;缓和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局势是

17、两极格局解体后,与材料中“战后初期”不符,故排除 A 项;“民族独立运动”是反殖民运动,而不是殖民运动,故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亚洲的独立运动,不具有世界性,故排除 C 项。29A【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可能汇合成理性的合力,会使经济全球化变得比较平衡作为发展中国家无疑将成为此举的受益者”可得出,反全球化运动会缩小南北贫富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有益,这对全球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故 A 项正确;“导致了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故 C 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是全球化的派生物,不是全球化的逆转,故 D

18、 项错误。30A【详解】中国争取实现碳中和,以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举措,说明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推进世界环境改善,故选 A;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不可能趋同,排除 B;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国的推动全球治理的举措,C 项中“主导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项“已经建成”,不符合史实,排除。31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答案第 5页,总 5页制约战争的有利因素,不绝于世的地区冲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排除;都是其有利因素,故选 C 项,排除 ABD。32A【详解】根据“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承诺将尽最大

19、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破坏,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迎战疫情,加强医疗科技和数码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增加对新冠疫苗和药品的研发投入”可知面对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面对,所以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要求,故选 A;“已经完成”、“已经确立”的说法都过于夸张和绝对,排除 BC;材料信息没有说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排除 D。33(1)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制裁战败国的不平等条约;由于分赃不均和其掠夺性,引起德、意的不满,两国法西斯势力兴起;1929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采取绥靖

20、政策,导致二战全面爆发。(每点 2 分,共 8 分)(2)同: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2 分)异:雅尔塔体系包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更加民主化;美苏主宰。(每点 2 分,共 6 分)(3)原则及影响:国联: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 分)联合国: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4 分)34(1)特征:最初是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后来侵略范围不断扩大,最终

21、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4分)时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2 分)(2)成因:15 世纪末至 17 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势力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地。18 世纪中后期至 19 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开展,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扩大资本输出和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每点 2 分,共 6 分)35(1)大规模失业现象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渐提高。(每点 2 分,共 8 分)(2)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每点 2 分,共 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