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800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十八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 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A. 市场导向型B. 技术导向型C. 运输导向型D. 劳动力导向型2. 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的工业部门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A. B. C. D. 【答案】

2、1. A 2. D【解析】图中的导向因素为中心,主要影响因素围绕导向因素分布。旅游、信息、科技、品牌、人才等因素,围绕的M代表的导向因素是市场。过去的战略导向与M之间转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生态保护。【1题详解】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旅游、信息、科技、品牌、人才等因素,M代表的是市场导向型,A对。 技术导向型主导因素是技术,B错。运输导向型主导因素是交通,C错。劳动力导向型主导因素是劳动力,D错。【2题详解】根据图中过去的战略导向与现在和将来的战略导向间转变的主要因素,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充分发

3、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是过去的战略导向主导因素,错。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对。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是过去的战略导向因素,错。D对,A、B、C错。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下列小题。3. 图中( )A. 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B. 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C. 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D. 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4. 从a到d( )A. 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 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 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D. 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根据区域基本特征

4、,图中各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内部特征不完全一致,A错误。各区域之间有差异性,分布范围差异明显,分布范围大小不同,B错误。各区域是根据气候这单一指标划分的,C正确。图示各区域是自然区域,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D错误。选C。【4题详解】从a到d纬度越来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A错误。从a到d纬度越来越低,气候变热,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大,B错误。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和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与纬度关系不大,C错误。从a到d纬度越来越低,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便于通风散热,D正确。【点睛】D区夏热冬暖地区,纬度低,受冬季风影响小,雨季长,降水量大,多洪涝灾害。C区域是夏

5、热冬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作物为水稻。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5. 关于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 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 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 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6. 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A. 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 污染严重,水质差C. 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 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7. 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A.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 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C. 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 电子工业升级换代【答案】5. D 6. C 7. A【解析】【5题详解】为西气东输资源调配路线,资源主要来自我国

6、新疆和中亚地区。故选D。【6题详解】据图可知,资源调配线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调水沿途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引水;调水源头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调水路线不会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故选C。【7题详解】为西电东送南线工程,可以改善输入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故选A。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 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 B. C. D. 9. 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 地势北高

7、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 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 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D. 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10. 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 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 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C. 改善其航运条件D. 减小洪水危害【答案】8. B 9. D 10.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东北地区北水南调对环境的影响【8题详解】甲河流域纬度偏低,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故正确;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辽中南工业基地分布,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故正确;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故错误;甲区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故错误。

8、综合选项,B项正确。【9题详解】引水线路北段地势北低南高,南段地势北高南低,故A项错误;经过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占用耕地较多,故B项错误,D项正确;输水线路较长,线路里程超过300千米,故C项错误。【1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资源是从松花江调入到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调出一部分,可以减轻该流域的洪水危害。D正确。ABC主要分析的是调入区,而松花江是调出区,故ABC错。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逐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人大量使用,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 环境承载

9、力B. 能源资源C. 劳动力成本D. 市场需求12. 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减缓企业用工荒A. B. C. D. 13. “西进运动”可以A. 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B. 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 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 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答案】11. C 12. B 13.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产业转移。【11题详解】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逐渐失去了劳动力成本优势,C正确。【12题详解】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替代劳动力,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工厂向中西部

10、转移,主要受中西部地区廉价劳动力吸引,使用机器人可减缓工厂向中西部转移,提高对工人素质的要求。【13题详解】“西进运动”可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带动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减缓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西部地区劳动力工资低,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正确。【点睛】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

11、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4. 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植被退化 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旱涝灾害A. B.

12、C. D. 15. 近几十年来,该河下游弱水流段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泊、沼泽日渐干涸,其主要原因是()A. 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B.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 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D. 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答案】14. B 15. D【解析】【分析】考查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14题详解】由图形可知,该地位于河西走廊,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正确。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错误。故选

13、B。【15题详解】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原因),同时还有人为因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以人为因素为主,D正确。故选D。【点睛】该题主要区域环境问题及原因。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河西走廊,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降水量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随着人口大量增加,经济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出现短缺;水源不足,导致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和沙漠化现象;农业灌溉,会出现盐碱化加剧。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主要原因是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河流水,加上蒸发旺盛,导致河流下游水源不断

14、减少导致的。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 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充足B. 水源充足C. 降水丰富D. 光照充足17.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 全部种树B. 种草、种树C. 种树、种草D. 种树、种草【答案】16. B 17. 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不同区域治理沙漠化的措施。【16题详解】图示主要是荒漠地区,水源短缺,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B对。 热量、光照充足,不是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条件,A、D错。图示降水量线表示,区域降水少,C错。所以选B。【17题详解】仅考

15、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是种树、种草,C对。降水量在400mm以上,水源较充足,适宜森林生长。森林耗水量大,降水量少,种树会加重水源短缺的情况,A、B错。属于干旱区,种草也难以成活,D错。所以选C。【点睛】对于干旱地区,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是水源。治理荒漠化问题,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意人措施。严重缺水地区不适宜造林,因为森林的耗水量大,会加重区域缺水的情况。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 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C

16、.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19.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 沙尘暴频度减少B.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 土壤盐碱度升高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答案】18. B 19. C【解析】试题分析:【18题详解】因我国西北地区缺水,所以在井周围地区水源条件好,放养的牲畜多,会出现过度放牧现象,导致地表草原的破坏。故选B。【19题详解】乙地区沙地广布,蒸发旺盛,由于井周围地区,过度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影响植被的生长,使绿洲萎缩;而沙尘暴频度减少、有机质增加和生物生产力提高,不是绿洲萎缩的体现。故选C。考

17、点:荒漠化的防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A. 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B. 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 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D. 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21. 图示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A. B. C. D. 【答案】20. D 21. A【解析】【分析】1.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因为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而人为原因主要是大肆破坏植被,导致涵养水

18、源能力变差。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坡度越大,流水的冲刷侵蚀作用越显著,水土流失就越严重。【20题详解】该地为低山丘陵区,城市化进程占用土地,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水土流失现象是短期内出现的,不可能是因为修筑梯田造成的,B错误;生态环境改善会减少水土流失,且该地水土流失现象是短期内才出现,降水等自然条件短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C错误;该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故D正确。故选D【21题详解】山区修筑梯田一般选择在坡度小于25的缓坡,如果坡度超过25则耕地水土难以保持,

19、土壤含水量和肥力得不到保障,水土流失会加剧。所以一般情况下,随坡度增大,水土流失状况会加剧,单位面积产沙量会增加,故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曲线是。故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难点在于第2小题,要理解水土流失与坡度之间的关系。读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2. 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 二氧化碳减少B. 全球降水增多C. 冰川体积增大D. 全球气候变暖23. 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 从毁林到造林B. 开发矿产资源C. 伐木与深加工D

20、. 禁止砍伐森林【答案】22. D 23. A【解析】【22题详解】据图可知,世界森林面积的变化表现为森林面积大量的减少,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故A项错误;全球降水的变化与森林面积变化关系较小,故B项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C项错误,D项正确。【23题详解】读图可知,亚洲森林面积增加最多,选项中的伐木、开矿、都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小,完全禁伐是不实际的,故B、C、D项错误;只有加强造林,从以前的毁林到现在的造林才可行,故A项正确。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

21、”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如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4. 冲积扇边缘“千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A. 高山冰雪融水B. 玛纳斯河水C. 大气降水D. 地下水25. 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A. 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B. 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C. 天山冰雪融水补给稳定D. 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小26. 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A. 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旱涝灾害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D. 减轻土地

22、荒漠化【答案】24. D 25. B 26. C【解析】【分析】考查区域主要补给水源,地下水补给的特点,湿地对气候的作用。【24题详解】根据材料,图示位于新疆,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C错。“干泉”位于冲积扇边缘,是泉水,所以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对。不是高山冰雪融水或玛纳斯河水 ,A、B错。故选D。【25题详解】该地泉水具有“天早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B对。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对地表径流明显,对地下水调节不明显,A错。结合前面分析,天山冰雪融水补给影响少,C错。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大,D错。故选B。【26题详解】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温差变小

23、,湿度增大,降水增多,C对。该地径流量少,调节径流,不是主要作用,A错。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土地荒漠化不是对气候的影响,B错。故选C。【点睛】高山冰雪融水直接补给河流的源头和上游,不能补给冲积扇边缘地区。干旱区河流水量小,流程短,边缘地区的泉水,说明是从地下冒出的,由地下水补给,不是河流直接补给。地下水补给水量稳定,年际变化小。记忆湿地的主要功能。2016年8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洱海水源地遭到多处采石场破坏的新闻。读洱海流域采石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 洱海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其自然环境极为优美的原因主要有()高山环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使得洱海及其周边

24、地区降水稀少湖泊对当地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森林起了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气候的垂直差异不明显A. B. C. D. 28. 受近年来该地区采石场数量不断增多的影响,两河段河流特征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河段河流年径流量变大,河段河流年径流量变小B. 河段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段河流含沙量变化较小C. 河段河流结冰期变长,河段河流结冰期变短D. 河段径流只参与了内陆循环,河段径流只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答案】27. D 28. B【解析】【27题详解】读图可知,洱海处于横断山区,东西两侧虽有山脉阻挡来自海洋上的气流,但非封闭区域,来自海洋的气流仍可通过河谷进入洱海及其周边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25、,错;由“银苍玉洱”和山峰海拔等信息可知,山地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明显,错。洱海水域面积大,水体深,蓄水量巨大,湖泊对当地气候具有调节作用,两侧的森林茂密,森林起了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对,故选D。【28题详解】采石场数量不断增多,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段河流的含沙量增多,入湖河水中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湖泊中,因而河段河流含沙量变化较小。河段和河段河流年径流量大致相当,只是受洱海调节后,河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于河段;河段处于亚热带,河流无结冰期,皆参与了内陆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故B对。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

26、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9. 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 B. C. D. 30. 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 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 可以观赏梯田美景D.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答案】29. A 30. D【解析】【29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该地降水丰富,少有风沙,不对,排除BC。该生态系统形成“江河森林村寨梯田”的

27、形式,森林位于村寨的上游,河流的下游,因此起到净化地表径流的作用,对;该地大气污染不严重,森林的净化空气作用不突出,不对;故排除D,答案选A。【30题详解】村寨和梯田的位置不影响劳动强度,A不对;村寨和梯田都位于较高处,洪涝灾害不多发,因此村寨和梯田的相对位置对洪涝灾害影响不大,B不对;根据材料,该系统是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因此村寨在梯田上方不是为了观赏景观,而是利用、顺应自然环境的结果,C不对;可以梯田种植作物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水污染,因此在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对。故选D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31-33题各14分,32题12分,共40分。31.中俄原油管道途经我国黑龙

28、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如图为中俄原油管道路径和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2)简述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答案】(1)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地势起伏大(多山),地形复杂;冻土广布;丛林密布,河流较多,沼泽湿地广布。(2)破坏沿线植被;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冻土层;施工扬尘造成短期内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在运营过程中,输油管道破裂会造成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土壤、水体等。【解析】【分析】本题以中俄原油管道的修建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

29、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依据图文信息,中俄原油管道所经过的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施工中受严寒天气影响较大;地势起伏大,山地、高原、平原交错分布,地形复杂;冻土广布,管道建设要充分考虑冻土区的季节冻融作用;丛林密布,河流较多,沼泽湿地广布,给管道修建带来巨大障碍。(2)主要从原油管道的修建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角度分析。破坏沿线植被;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冻土层;施工扬尘造成短期内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在运营过程中,输油管道破裂会造成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土壤、水体等。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

30、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2)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答案】(1)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2)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沙固沙林;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解析】【分析】主要考查青海湖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生态建设。【详解】(

31、1)“岛”是江海或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半岛”是指陆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陆或更大的岛屿相连的地貌状态,它的其余三面被水包围。因此湖中孤岛变成半岛应从湖泊水位下降和泥沙沉积(风力、流水)两方面分析。根据资料信息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鸟岛位于布哈河口。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原因可能有: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最终与原来的孤岛相连;西北风携带沙漠中沙尘在此沉降较多;当地盛行西北风,则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2)湖泊周围的沙漠化面积增大主要与过度放牧、过度

32、农垦等原因导致植被破坏,固沙能力降低;农业生产大量调用河水,致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床裸露等因素有关。因此治沙措施主要从如何恢复植被、人工固沙、节约用水等方面考虑。在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沙固沙林,防止流动沙丘危害;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恐怖”胶林面积。西双版纳位于10016E10150E和2110N2224N之间,是全国最适宜橡胶种植的地方之一。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7.7万公顷增加到41万公顷,使云南省一举超越海南成为全国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虽然这个数

33、字还有人认为太保守,但是当地人都用“恐怖”这个词汇来描述西双版纳的胶林面积,胶林左右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材料二:橡胶林绿色沙漠。橡胶树在2030 才能正常生长和产胶,5 以下即受冻害,并且橡胶枝较脆弱,橡胶树采割期为2530年,有淡旺季之分。每年24月、810月为淡季,每年57月、11月到次年1月为旺季,胶林具有独占性。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往往使用光谱性除草剂)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割橡胶。为了保证橡胶林的产量,需要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材料三:西双版纳气候资料柱状图。(1)说出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最高气温出

34、现在5月份的主要原因。(2)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1)气温: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 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年降水1 000 mm以上,全年降水分配不均,明显地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主要原因:5月份太阳高度大,降水较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2)森林被砍伐,(橡胶林的幼苗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径流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易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热带季雨林被毁,野生动植物锐减,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脆弱(橡胶林独占性导致物种单一);气温上升,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

35、气候较以前干旱(土壤温度升高,蒸发变强,土壤变干,地下水水位下降);使用除草剂,污染土壤和水源。【解析】【分析】本题以西双版纳橡胶种植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西双版纳地区气温特点表现为:年平均气温在20 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最低温大于15 。降水:年降水1000 mm以上,全年降水分配不均,明显地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其主要原因是:5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西双版纳地区太阳高度大,此时夏季风势力较弱,降水较少,晴朗天气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2)西双版纳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势必会有大量森林被砍伐,在橡胶林的幼苗期,植被覆盖率低,此时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径流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径流变化加大,易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热带季雨林被毁,野生动植物锐减,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橡胶林成为独占性的优势物种,导致物种单一,生态变得更加脆弱;气温上升,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气候较以前干旱,土壤温度升高,蒸发变强,土壤变干,地下水水位下降;发展橡胶种植势必会大量使用除草剂,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