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A间期、后期、前期、后期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C间期、后期、间期、后期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2如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过程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周期B过程形成的细胞一般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D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ABCD4如图为人体某细胞
2、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相比,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B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C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继而出现凋亡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
3、受粉的特性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7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值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B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8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的值()A都能B只能知道的值C都不能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9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A运用类比推理提出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C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
4、结论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10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蝇551800雄蝇2710289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EeXFXf、EeXFYBFfXEXe、FfXEYCEeFf、EeFfDEEFf、EeFF1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发生于如图中哪个过程()ABCD和13关
5、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C人的一个染色体组应含有24条染色体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体细胞14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形成的双螺旋结构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DNA分子每条链是通过磷酸分子脱氧核糖磷酸分子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15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的原因是()A诱导出苗成功率高B培养技术操作简单C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16如图是真核细胞中
6、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其相关物质间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例如乳酸菌B图中表示转录,该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中存在TA配对C图中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D图中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具有特异性17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BCD1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方式,下列属于控制酶的合成间
7、接控制性状的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症 白化病囊性纤维病豌豆的圆粒和皱粒ABCD19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C21三体综合征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0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其父与子必为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其母与女必为患
8、者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出现偶尔出现一例21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该病由于染色体上多个基因的缺失其影响很大D该病是由于基因中缺失某一片段引起的2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险”中并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B自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23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有着一种很神
9、秘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蛋白质的结构是可以直接影响生物性状的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2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1:2B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2C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0.6D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基
10、因纯合致死25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二次细胞分裂后的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能是()0 8 10 20 30 40ABCD2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上可能含有一或二个DNA分子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种脱氧核苷酸,基因的多样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决定的D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27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
11、化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B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C结果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成S型细菌D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28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23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29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
12、基因频率就一定发生了改变B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30如图为某种农作物品种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培育品种的最简单途径是IVB通过IIIV过程能定向改变其遗传特性达到目的C通过IIIVI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过程VI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31请看如图:甲、乙两图为同一生物体中的2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有_个染色体组(2)乙图细胞正处于_分裂的后期,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3)如图丙是一同学绘制的某二倍体性动物性腺内一
13、个细胞示意图,此细胞最可能是_(4)图丁所示_过程中DNA数目变化曲线,其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图中_段;其四分体形成的区间是_段;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段(5)此题中的三个细胞(甲乙丙)能否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动物体中?_32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青蒿素是有效抵抗疟疾:青蒿素是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种基因型;若某子代中白青秆、稀裂
14、叶植株所占比例为,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该子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处理野生型青蒿,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处理后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作用的时期是_:如果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实线框内所示,还发现酵母菌也能够产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框内所示请回答问题:(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需要酶催化,完成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设计培育能生产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_、_等基因33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程中,经过了几代
15、人的不懈努力,其中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遗传物质的本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噬菌体侵染细菌 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填序号)(3)该实验要获得DNA被标记的噬菌体,其培养方法是用_,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理由是_(4)本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如图乙),离心后前者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_中,后者放射性主要分布在_中,这一现象说明了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
16、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进一步观察实验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又说明了_3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植物遗传性状时发现有种植物叶片的形状受到多对基因控制,他们用两个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为圆形叶:条形叶=13:3针对这个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同学提出一个观点,即观点一:该性状可能受三对基因控制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请你再提出一个观点,即观点二:_、且遵循_定律若控制该植物叶片形状的基因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试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你如果同意观点一,那么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_
17、时的表现型,且其双亲各含一对_基因,故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只写出其中一组类型即可),则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为_(写出其中一例即可)(2)若要验证观点一是否成立,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_,若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_,则观点一有可能正确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A间期、后期、前期、后期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C间期、后期、间期、后期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不
18、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2)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3)染色单体是间期DNA复制后形成的;(4)染色单体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的故选:C2如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过程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周期B过程形成的细胞一般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
19、进行D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内的生命活动,过程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过程能使细胞的种类增多,使细胞的功能趋于专门化;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活动,对于机体是有利的;过程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解答】解:A、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正确,如干细胞,癌细胞,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就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B、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正确;C、人体中,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是同步的,C错误;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
20、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ABCD【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所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之比为1:1(后期和末期)或1:2(前期和中期)【解答】解:A、A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2:1,不存在这种情况,A错误;B、B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C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正确;
21、D、D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可能属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A4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相比,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B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C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继而出现凋亡【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但在
22、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解答】解:A、根据图解a是细胞增殖,b是细胞分化,随着分裂的进行,细胞的分裂能力和分化能力都下降,A错误;B、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B错误;C、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而通过有丝分裂形成,C错误;D、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性,衰老后的细胞将逐渐形成凋亡小体而凋亡,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
23、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同学理解实验过程和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解答】解:A、解离是用药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正确B、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正确C、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错误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
24、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
25、上)套上纸袋【解答】解:A、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A正确;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时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如去雄应该在花粉成熟前,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B错误;C、根据表现型不能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如显性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C错误;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错误故选:A7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值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B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
26、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B错误;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故选:D8已知一段
27、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的值()A都能B只能知道的值C都不能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析】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如果已知某段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数是a,腺嘌呤数为b,则腺嘌呤的碱基比例与胸腺嘧啶的碱基比例相等是,胞嘧啶和鸟嘌呤的碱基比例相等,为(),双链DNA分子中故选:A9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A运用类比推理提出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C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D
28、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解答】解: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发现两者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由此可见,萨顿采用了类比推理法故选:A10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蝇551800雄蝇2710289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EeXFXf、EeXFYBFfXEX
29、e、FfXEYCEeFf、EeFfDEEFf、EeFF【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根据两对性状在雌雄性后代中出现的比例是否相同,判断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再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推断出亲本的基因型【解答】解:(1)分析果蝇的翅形,长翅:残翅在雄性和雌性后代的比例都是3:1,表现为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且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已知控制翅长的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都是Ff(2)再分析眼色,红眼:白眼雄性和雌性后代的比例分别是1:1和1:0,表现为与性别有关,为伴性遗传,因为眼色的遗传在雌雄性中都有,说明不是Y遗传,所以红眼是显性性状,在X染色体上已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为E、e,则母本的基因
30、型是XEXe,父本的基因型是XEY最后将两对基因综合考虑,则亲本的基因型是FfXEXe、FfXEY故选:B1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考点】伴性遗传【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
31、近1:1【解答】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只有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D、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X,所以不可能产生含Y的卵细胞,D错误故选:C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发生于如图中哪个过程()ABCD和【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减数分裂形成
32、配子的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及相关比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减数分裂的过程【解答】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即产生配子的步骤故选:B13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C人的一个染色体
33、组应含有24条染色体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体细胞【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解答】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B、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3条染色体,C错误;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以是配子,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还可能是单倍体的体细胞,D正确故
34、选:C14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形成的双螺旋结构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DNA分子每条链是通过磷酸分子脱氧核糖磷酸分子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A、大多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35、,A正确;B、DNA分子中的大多数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只有末端的磷酸只连接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C、DNA分子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C正确;D、DNA分子每条链是通过磷酸分子脱氧核糖磷酸分子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D正确故选:B15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的原因是()A诱导出苗成功率高B培养技术操作简单C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
36、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解答】解: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需要严格的要求,成功率不一定很高,A错误;B、单倍体育种技术复杂,先花药离体培养,再进行人工诱导,B错误;C、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C错误;D、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故选:D16如图是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其相关物质间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例如乳酸菌B图中表示转录,该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中存在TA配对C图中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D图中携带
37、的氨基酸的种类具有特异性【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表示转录过程,形成RNA,包括mRNA、tRNA、rRNA;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表示tRNA识别mRNA上密码子,并运载相应氨基酸的过程【解答】解:A、真核细胞中,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基因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而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A错误;B、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CG,B正确;C、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离不开tRNA识别mRNA上密码子,并运载相应氨基酸的过程,C正确;D、是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即携带的氨基酸的
38、种类具有特异性,D正确故选:A17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BCD【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1、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1)自然选择学说的四点主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2)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3)过度
39、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 (4)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5)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遗传和变异是内因,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 自然选择的是从个体水平
40、上进行解释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错误;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错误故选C1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方式,下列属于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症 白化病囊性纤维病豌豆的圆粒和皱粒ABCD【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
41、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类型: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粒型等;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等【解答】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错误;苯丙酮尿症属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正确;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正确;囊性纤维病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错误;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基因通过控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正确故选:
42、C19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C21三体综合征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项 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类 型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也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43、自由组合型、交叉互换型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间期减数前期和减数后期细胞分裂期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产生了它的等位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镜 检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光镜下可检出本 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改变了基因的“质”,出现了新性状,但没有改变基因的“量”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但未改变基因的“质”和“量”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数量可发生改变条 件外界条件剧
44、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个体间的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存在染色体的真核生物特 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存在普遍性意 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发生可能性可能性小,突变频率低非常普遍,产生的变异类型多可能性较小应 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生物多样性产生新的基因,丰富了基因文库产生配子种类多、组合方式多,受精卵多变异种类多实例果蝇的白眼、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豌豆杂交等无籽西瓜的培育等联 系三者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为
45、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基因重组的变异频率高,为进化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材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解答】解: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21三体综合征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正确;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
46、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20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其父与子必为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其母与女必为患者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出现偶尔出现一例【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一、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
47、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二、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解答】解:A、短指是常染色体显
48、性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A错误;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B正确;C、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C正确;D、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出现偶尔出现一例,D正确故选:A21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该病由于染色体上多个基因的缺失其影响很大D该病是由于基因中缺失某一片段引起的【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
49、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解答】解:ABD、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小段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AB正确,D错误;C、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小段引起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多个基因的缺失,因此其影响很大,C正确故选:D2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
50、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险”中并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B自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
51、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险”中并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孟德尔提出的是”遗传因子“,A正确;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错误;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故选:B23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有着一种很神秘的关系,下
52、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蛋白质的结构是可以直接影响生物性状的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
53、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2、一般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有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可能一对基因控制多对性状【解答】解:A、有些蛋白质的结构是可以直接影响生物性状的,A正确;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部分性状,也可以通过可知结构蛋白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错误;C、一般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有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可能一对基因控制多对性状,C错误;D、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光照,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出现白化苗,D错误故选:A2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
54、基因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1:2B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2C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0.6D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基因纯合致死【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1、由题意知,该果蝇种群只有一种基因型Aa,因此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都是50%,该种群果蝇自由交配与自交的遗传图解相同,后代基因型频率是AA:Aa:aa=1:2:1;2、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时,由题意判
55、断致死的基因型,然后写出子一代存活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并根据分离定律写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进而写出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基因型及比例,结合纯合致死进行解答【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该种群中的基因型只有Aa,因此A和a的基因频率之比是1:1,A错误;B、该种群中的基因型只有Aa,故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B错误;C、该种群中的基因型只有Aa,因此A和a的基因频率之比是1:1,即A基因频率为0.5,故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0.5,C错误;D、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
56、,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基因纯合致死,D正确故选:D25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二次细胞分裂后的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能是()0 8 10 20 30 40ABCD【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1、当染色体未复制前,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2、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1)DNA分子数: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
57、(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解答】解: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则,在细胞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由于这些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出来的DNA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因此,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一个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中DNA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在第二次分裂,间期DNA半保留复制,复制出来一半的DNA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一半DNA都不含有32P在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最多为20条,最少为0条故选
58、:B2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上可能含有一或二个DNA分子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种脱氧核苷酸,基因的多样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决定的D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析】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59、线性排列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性;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DNA(基因)的多样性【解答】解: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上可能含有一或二个DNA分子,A正确;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C、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DNA(基因)的多样性,C错误;D、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故选:C27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B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
60、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C结果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成S型细菌D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
61、A与R型菌混合培养【解答】解: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主要”,A错误;B、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提取的DNA,则DNA被水解,失去其原有功能,因而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B正确;C、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和分离,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所以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并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D正确故选:A28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62、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23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
63、失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解答】解:A、人有46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可形成92条染色单体,A正确;B、由于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B正确;C、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两个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两个相同的精子,所以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C错误;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
6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故选:C29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一定发生了改变B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
65、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一定发生了改变,A正确;B、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D、只要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论新物种是否形成,都有基因频率变化,D错误故选:A30如图为某种农作物品种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培育品种的最简单途径是IVB通过IIIV过程能定向改变其遗传特性达到目的C通过IIIVI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过程VI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考点】生物变异的
66、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解答】解:A、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捷但由于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需要不断地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品种,所以育种时间长,A正确;B、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通过诱变育种IIIV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B错误;C、经过培育形成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通过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D、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可能处理萌发的
67、种子,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31请看如图:甲、乙两图为同一生物体中的2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2)乙图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或M)分裂的后期,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极体或精细胞(3)如图丙是一同学绘制的某二倍体性动物性腺内一个细胞示意图,此细胞最可能是雌次级卵母细胞(4)图丁所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曲线,其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图中DE段;其四分体形成的区间是CD段;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EH段(5)此题中的三个细胞(甲乙丙)能否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动物体中?能【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甲图:A细
68、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丙图: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丁图:D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C段表示间期,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解答】解:(1)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2)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极体或精细胞(
69、3)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成为次级卵母细胞 (4)图丁中DNA含量加倍一次,但减半两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变化的曲线;其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图中DE段;其四分体形成的区间是CD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即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EH段(5)根据丙图可以判断是雌性动物,此题中的三个细胞(甲乙丙)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动物体卵巢中卵巢中可以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故答案为:(1)4(2)减数第二次(或M)极体或精细胞(3)雌次级卵母细胞(4)减数分裂 DE CD EH(5)能32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
70、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青蒿素是有效抵抗疟疾:青蒿素是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9种基因型;若某子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该子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常用的物理方法是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处理后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
71、的形成,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如果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实线框内所示,还发现酵母菌也能够产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框内所示请回答问题:(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需要酶催化,完成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设计培育能生产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等基因【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1)在野生型青蒿的
72、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即P(A_B_)=,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该子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3)图中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过程表示翻译,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有:原料(氨基酸)、模板(mR
73、NA)、tRNA、核糖体(场所)、酶等(4)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故答案为:(1)9 AaBbAaBb(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有丝分裂前期:(1)RNA聚合 氨基酸(2)ADS酶基因 CYP71AV1酶基因33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程中,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其中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遗传物质的本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噬菌体侵染细菌 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
74、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填序号)(3)该实验要获得DNA被标记的噬菌体,其培养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理由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体内(4)本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如图乙),离心后前者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后者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这一现象说明了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进一步观察实验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亲子代中保持连续性的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75、【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分析图甲:为磷酸;为脱氧核糖;为含氮碱基(胞嘧啶或鸟嘌呤);为R基;为肽键(CONH)分析图乙:图三表示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即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为: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因此,该实验正确的步骤为(2)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上,即图甲中的位置;35S位于R基上,即图甲
76、中的位置(3)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体内,因此要标记噬菌体应该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4)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则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又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故答案为:(1)(2)(3)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
77、菌 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体内(合理即可)(4)上清液 沉淀物 亲子代中保持连续性的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3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植物遗传性状时发现有种植物叶片的形状受到多对基因控制,他们用两个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为圆形叶:条形叶=13:3针对这个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同学提出一个观点,即观点一:该性状可能受三对基因控制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请你再提出一个观点,即观点二: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该植物叶片形状的基因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试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你如果同意观点一,那么条形叶是三对等位
78、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且其双亲各含一对隐性基因,故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只写出其中一组类型即可),则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为ABbDd或AaBDd或AaBbD(写出其中一例即可)(2)若要验证观点一是否成立,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7:9(或37:27),则观点一有可能正确【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知,两个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为圆形叶:条形叶=13:3,改写成9:3:3:1=(3:1)(3:1),说明该植物的叶形受两对等位
79、基因控制,且亲本都是双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也可以写成3:3:3:3:1:1:1:1=(3:1)(1:1)(1:1),说明该植物的叶形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是杂合子自交,另外两对是测交【解答】解:观点二:由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叶形可能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每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非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如果该植物叶形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条形叶的基因型是A_B_D_,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A_BbDd(或A
80、aB_Dd或AaBbD_)(4)如果该植物叶形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A、B、D存在时表现为条形叶,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自交,如果条形叶的基因型是AaBbDd,自交后代中条形叶的比例是A_B_D_=,圆形叶的比例是;如果条形叶的基因型是AABbDd(一对是显性纯合),则自交后代条形叶的比例是AAB_D_=,圆形叶的比例是故答案为:观点二: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合理即可)(基因的)自由组合(1)显性基因 隐性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ABbDd 或AaBDd或AaBbD_(2)自交 7:9(或37:27)2016年10月1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