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考加试)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知识体系预览必考加试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bcb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原因(必考)考点梳理1.荒漠化的含义(b)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c)(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超过降水量,引起风蚀。降水稀少,强度比较大,为土地表层风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2)人为因素
2、: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考点突破1.荒漠化的含义与类型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条件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干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2)
3、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乱砍滥伐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盲目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思考荒漠和荒漠化是一回事吗?提示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
4、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所以荒漠化的成因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解析第(1)题,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
5、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第(2)题,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第(3)题,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
6、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考点专练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3题。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 B.
7、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解析荒漠化是在自然、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及较湿润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故其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其防治措施可针对其危害分析。答案1.C2.A3.B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8、5.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 B. C. D.解析第4题,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气候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区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答案4.B5.A6.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9、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错。答案B7.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解析多雨年植被发
10、育好,地表较紧实,不利于荒漠化的发展,A错;地表沉积沙质物才有利于风沙活动,B错;气候干旱多风只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人类活动才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C错;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干旱多风和地表有沙质沉积物,多雨年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答案D考点二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必考加试)考点梳理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b加试)1.荒漠化的危害(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2)生态危害: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生产危害:土地退化、沙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
11、牧草减产,引发饥荒。2.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3)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防治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突破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
12、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分析某地荒漠化(区域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1.分析区域生态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2.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形成原因防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流失,沼泽湿地减少;森林破坏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土层日渐变薄,沼泽的过度开垦引起湿地萎缩,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等造成森林破坏严重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杜绝沼泽地的开垦,协调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春旱”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
13、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淡淋盐,井排井灌,采取农业工程措施、生物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易被冲刷,乱砍滥伐,开矿(煤矿)压缩农业用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矿区土地复垦,小流域综合治理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多大风,过度樵采、放牧、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生物固沙,恢复自然植被,建“三北”防护林东南丘陵水土流失,形成“红色荒漠”春夏季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强,丘陵山区,坡度较陡,土壤更易侵蚀;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营造薪炭林,开发山区小水电,大力开发农村沼气云贵高原
14、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降水多,流水侵蚀强,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层薄,人类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保护地表植被,禁止陡坡开垦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人们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提示一方面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例1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
15、,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可以判断外力以风力为主。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区分布位置,推断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第(2)题,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答案(1)C(2)D例2(加试题)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
16、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侵蚀切割)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
17、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自然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
18、,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加剧旱涝灾害;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考点专练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
19、先应()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及读表分析能力。由上表可知,该地沙地、草地面积比例较大,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上图可知,19992007年,该地毁草开荒,导致沙化面积增大,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云贵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故D项正确。答案1.B2.D3.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危害是()A.地质灾害频次
20、增多 B.地下石油资源锐减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D.地质构造发生变化解析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是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答案C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回答45题。4.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5.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A.防治风蚀荒漠化 B.防治水蚀荒漠化C.防治冻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盐渍化解析第4题,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主要是水蚀荒漠化,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广布,由于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表层熟化土
21、层流失后,底层缺乏有机质,肥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形成荒漠化(也称“红漠化”)。第5题,“三北”防护林建设,主要目的是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该地区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答案4.D5.A6.(加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解析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是: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为干旱
22、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到4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区域生态建设有多种途径,理由表述充分即可。答案(1)干旱、半干旱距海远近(2)选或。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课时训练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20世纪7090年代末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 B.过度开垦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
23、取的整治措施是()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B.实施人工降雨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D.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1题,图中所体现的是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关系图,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人们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所以由图中信息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B项正确。第2题,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故治理荒漠化主要采取的措施应从恢复地表植被入手。答案1.B2.A3.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解析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
24、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的变化, 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但是在西北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是其决定性因素。答案B4.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解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C错。答案C5.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
25、牧点井泉附近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D.分布在河流上游解析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错。答案B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7.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8.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全部种树B.种草、种树C.种树、种草D.种树、种草解析
26、第6题,能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图示区域降水稀少而光照强。第7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第8题,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的地由于降水少而适宜种草。答案6.A7.B8.C9.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植被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从而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则会使侵蚀
27、变弱,A项错。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沉积堆积能力增强,B项错。风速降低,携带风沙的能力变弱、侵蚀也变弱,C项错。风速降低,并能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因而沉积作用增强,形成沉降,D项符合题意。答案D新疆石河子游记:“这里和我想象中的真不一样,山区、丘陵地区是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其他则为一望无际的良田。看来只要合理改造和利用自然,人进沙退绝非奇迹。”据材料,完成1011题。10.石河子位于天山北麓,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有非常充足的热量B.有较良好的灌溉水源C.天山北麓降水丰富D.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11.在这里做到了“人进沙退”,他们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是()A.扩大耕地面积 B.营
28、造防护林体系C.提高草场载畜量 D.大力开采地下水解析第10题,石河子位于天山山麓,有充足的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B项正确;该地纬度位置较高,且降水较少,A、C两项错误;D项为人为因素。第11题,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草场载畜量、大力开采地下水,都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而营造防护林则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B项正确。答案10.B11.B12.(2017浙名校协作体高三下考试)解决以下一组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最合理的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 B.建设人工草场C.开展覆土复垦 D.禁止滥捕滥杀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产生土地荒漠化,最合理的
29、防治措施是建设人工草场,所以B正确。答案B13.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干旱程度_。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2)从“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的退化。(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距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于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
30、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递减;干旱程度则不断增强。第(2)题,根据“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来看,荒漠化的发展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而实质是土地的退化。第(3)题,本区荒漠化扩展主要从人为原因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过度用水等方面分析。第(4)题,治理措施针对原因入手,从恢复植被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分析。答案(1)干旱递减增强(2)土地生产力土地(3)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4)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14.(加试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解析第(1)题,地表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源和
32、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在亚洲高压的影响下,盛行西北风。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另外,砂砖还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阻止沙丘前移。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荒漠植被)。(2)西北风。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和温度,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