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6-2017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
2、,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
3、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
4、,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
5、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1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C.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D.郑玄认为中庸就
6、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2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C.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D.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B.能否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责任感。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
7、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慢节奏。【答案】1C2D3B【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是“中”而不是“中庸”。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孔子倡导“中庸之道”的缘由。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句末应该加上“之一”。C项,“根本原因”属于无中生有。D项,因果关系颠倒。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
8、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
9、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
10、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怜悯慎重。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决杖:处以杖刑。D.坚多识典故典故:典制掌故。5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
11、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
12、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没有受到牵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答案】4B5B6C7(1)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到徐坚那里去询问),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对此非常赞许,对他的学问非常称许)。(2)徐坚认为蛮夷桀骜不驯(生性粗陋、顽固不化),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
13、断文言实词的解释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代入法,联系具体语境推断词义是否正确。B项,“哀矜”,联系前后语境,应为“怜悯,同情”。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原文大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如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最后,还要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虚词是判断文言文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上文“诞膺灵命”是一个词组,不可分开,由此排除A、C两项;“非时行戮”也是一个词组,不可分开,由此排除D。6
1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将各个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找出与原文不符的一项即可。原文第3段“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而C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尤其要关注重要词语的解释。其中,各句采分点依次为(1)“疑滞”,疑惑不通;“征”,援引;“善”,赞赏。(2)“以”,认为;“同”,与相同;“劳”,劳累。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二绝(其二)宋陈与义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
15、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8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的景色,其共同的景色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9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8这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景色优美宜人、明丽清新这一特征进行歌咏。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9吴诗: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莺于柳林间啼鸣飞翔,可见景色清丽宜人。陈诗:对比反衬。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而城内外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情。【解析】8本题
16、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两首诗歌的后两句都写清明日暮景色,要概括景物的特征,首先要找到写景中描绘的意象,如“笙歌”“杨柳”,从吴诗中“日暮笙歌收拾去”可看出当时西湖的热闹,人们寻春的热情;“流莺”写出了它也受到游人情绪的感染,成了绿林的主人,欣喜若狂的状态;从侧面写出了西湖景色的优美。陈诗中“杨柳微风百媚生”,写出了清明时节杨柳的媚态,表达了作者对于春景的喜爱。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吴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寓情于景的手法,写“梨花”“笙歌”“杨柳”,写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
17、的吸引。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陈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病夫危坐”“杨柳微风百媚生”,写出了自身的病痛和孤寂,与外界热闹明媚的春景形成对比,更暗示了自己孤独悲凉的处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3)荀子劝学中“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答案】(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3)吾
18、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理解型的默写,重在理解语境,如(1)句的提示“阐述自己临危受命”,(2)句重点语境“居住环境”,(3)句的重点语境“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 三、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法莫泊桑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
19、化为乌有。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他像一支箭,穿过一层厚厚的藤叶与尖利的荆棘,沉沉地跌坐在一堆石子上,脸与双手都被荆棘划
20、破了。靠头顶上缠绕的藤枝当掩护,他尽可能地快爬,想离开战场远一些。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
21、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瓦尔特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这时,瓦尔特施那夫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寒冷难熬。接着迷迷糊糊,噩梦不断。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有个女仆吓得张
22、大了嘴,两眼直瞪,一动不动,手里的杯子砰然掉在地上。其余的人,都跟着她的目光看过去!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开始,就这么一声惊呼,由八个不同的嗓音同时发出的惊呼,骇得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紧接着,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瓦尔特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这是黎明前寒冷的时刻。矮树丛中,有许多人影在悄无声息地偷偷移动,黑暗里,不时有一两把铜铁利器的尖梢,被缕缕月光照得闪闪发亮。突然,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瓦尔特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支
23、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瓦尔特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选自莫泊桑作品选,有删改)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B.作者从普遍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使施那夫斯的形象真实鲜明。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D.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
24、。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E.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1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答:_13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都很精妙,请说明这些描写的内容和作用。答:_1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答:_【答案】11CE12当施那夫斯作为普鲁士士兵侵略法国时,遭遇法国游击伏击。求生的欲望使他成了一名逃兵,成为俘虏的念头盘踞在他心中。饥寒交迫的施那夫斯潜人一个城堡,村民误以为是大规模入侵,当即一哄而散。他饱餐
25、一顿之后昏然睡去。醒来时已被捕,但主人公为自己做俘虏的梦想终于实现万分欣喜。13人物描写方面:开头的肖像描写,逃跑、找食物吃的动作描写,厌恶战争、要逃跑、想做俘虏的心理活动描写。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施那夫斯的人物特点,表现了他在奇遇中的处境遭际。景物描写方面:逃跑过程中夜间黑暗,兔子、猫头鹰的声响让他恐惧痛苦(或黎明前寒冷,人影移动,月光下利器发亮)。作用:通过这些描写交代时间、环境,渲染紧张气氛,侧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14示例一:认为可悲:施那夫斯参加作战却畏惧战争,离开战友,临阵脱逃;逃跑后还一直想做俘虏;醒来时被捕,还为自己做了俘虏而满足;他是一名侵略者。示例二:认为可爱:施那夫斯热爱生
26、活,珍爱生命;他思念家乡和亲人,心中挂念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饥寒难当,潜入法国人的城堡,只是饱吃一顿,并没有伤害当地的一个百姓;他不喜欢侵略,厌恶战争。【解析】11C.“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表述错误,小说表现的是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人爱好和平、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E.“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表述错误,他内心是坦然快乐的,他觉得自己终于安全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长江女神”芳踪已逝?文Shai Oster 编译华宝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上
27、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
28、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
29、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因此渔人都将它称做“长江女神”。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渔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
30、种传统中药药膏,逐渐使它恢复了健康。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深深感染。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光流逝。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鲸类物种。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预想
31、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选自美国华尔街日报,获普利策奖,有删改)(1)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新闻标题采用疑问句形式,深深地透露着对“长江女神”生存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将白鳍豚喻为“长江女神”,表明了人类对白鳍豚的喜爱,但是又是人类将白鳍豚逼上了绝境这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C.文章中关于白鳍豚的传说,属于新闻中的插叙部分,它提供一种背景材料,让读者在品味神奇动物的美的故事时,感叹当前白鳍豚的严酷的生存现状。D.造成白鳍豚处境岌岌可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
32、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E.本文虽以白鳍豚为新闻报道对象,但却从中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可谓小中见大。(2)请简要分析导语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3)文章引用了东西方多国科学家对“拯救白鳍豚”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西方媒体一直有重视负面报道的传统。作为负有盛誉的普利策奖,更形成了鼓励“曝光”“揭丑”等题材的调查性报道的传统。新闻报道中“曝光”“揭丑”是否应该鼓励?请谈一谈你的看法。【答案】(1)BD(2)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多国科学家拯救白鳍豚。介绍“长江女神”白鳍豚,呼应题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凸显了白鳍豚的濒危处境,拯救工作刻不容缓。表明“
33、拯救白鳍豚”希望渺茫,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凸显报道的客观性,增强说服力。(4)我认为应该鼓励,新闻报道不应回避作为真实存在的丑恶和黑暗。(角度一)从新闻特点角度,真实性是新闻的突出特点,丑陋与黑暗也是一种真实,“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所以应该鼓励。(举例略)(角度二)从职业道德角度,“曝光”“揭丑”体现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坏现象”做斗争的无畏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举例略)(角度三)从社会影响角度,负面报道可以让人们了解问题真相并加以防范,可以警策肇事方迅速整改,可以引起相关负责人员的重视,敦促其迅速解决问题。(举例略)【解析】(1)本题考
34、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说法错误,人类现在提出这个议题是为了保护白鳍豚。D项,文中说是“原因之一”,并非关键原因。(2)本题考查理清文脉,把握结构的能力。文章的的第1段就是导语部分。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有: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引起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导语部分谈到了现在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搜寻“长江女神”白鳍豚的下落。这就是本新闻的核心内容,同时“长江女神”的标题也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3)本题考查研究文本特征,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引用了多国科学家对白鳍豚的看法,如:“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
35、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预想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综合分析这些语句,都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白鳍豚已濒临灭绝,保护刻不容缓,拯救白鳍豚的希望很小,人类生存环境堪忧。(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新闻报道就是要追求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此则新闻的“揭丑”行为值得赞扬,让人们能正确认识到白鳍豚的濒临现状,提示人们保护水环境,影响更多的人关注白鳍豚,关注生存环境。四、语言文字运用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
36、初坚持的宗旨_,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_,其结果可想而知。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_,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A.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缘木求鱼B.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背道而驰C.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缘木求鱼D.背道而驰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近义成语辨析。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根据语境,句强调的是双方的方向和目的相反,所以选择“背道而驰”;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根据语境,句强调的是烧香拜
37、佛不是取得成功的方法,所以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句强调的是两者的做法自相矛盾,所以选择“南辕北辙”。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缺乏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陷入一团统计迷雾中,围绕它为核心所进行的争论也只能是雾里看花。B.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C.面对众多的稿件,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要精心选择、善于取舍、分清主次,将多条新闻进行搭配、重组,让新闻编排发挥最大作用。D.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对
38、外贸易中,既要保持出口额的稳定增长,又要进一步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围绕为核心”可改为“围绕”或者“以为核心”;B项,语意重复,去掉“让人”;C项,语序不当,将“分清主次”与“善于取舍”互换。 18根据语境,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记,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第三类,第一类人,;第二类人,;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朝闻道夕死可矣”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
39、术走向永恒之时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可知,第二空应为,故第一空为。第三、四空,要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与“与道合而为一”形成层递关系。末两空的主语为“他的艺术”,故顺序为。因此答案为C。 19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
40、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拟定的栏目名称:编后话:【答案】环保。示例:环境保护要说在口上,记在心上,落实在手上。我们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对照瑞士人的做法,真该好好反思。愿大家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41、。【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写作时,首先要把握两则材料的内容,分析联系,找到发表看法的突破口。材料一,北京市民戴口罩放烟花,等于本身很在乎环境污染的,可是行为恰恰在污染环境,说和做没统一;材料二,瑞士人看到自己国家的资源不足,所以在生活中处处有环保意识,可见只要用心,用实际行动都能做好保护环境。两者对比,中国人应该向瑞士人学习,从我做起,落到实处。 五、作文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球星大黎以队长的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
42、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来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答案】大黎高飞,无可厚非合同到期的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而离开培养
43、自己多年的俱乐部,加盟竞争对手,饱受非议。在我看来,大黎的离开不过是一次正常的人才流动罢了,大黎高飞,无可厚非。“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大黎倘能死心塌地为北兴俱乐部效力,也不失为一段知恩图报的佳话。然而,身为队长的大黎离开北兴加盟南旺,不仅使母队实力大减,而且让强敌如虎添翼,此消彼长,他日两军对垒,胜负的天平已经倾斜。因而,北兴的幽愤难平,球迷的由爱转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大黎高飞,绝非薄情寡义之举,而是审时度势之行。选择良主,自古已然,今于大黎,有何不可?大黎的离开,是在合同到期之后,照章办事而已,何来“背叛”?况且,大黎作为队长,身先士卒,冲锋陷
44、阵,为球队勇夺赛季冠军,也算不负球队的多年培养。缘尽分手,也是情理之中,与其责骂,不如祝福,一显大度,二显风度。大黎的离开,必有其割舍的理由,或是待遇优渥,或是以报他恩,不管怎样,大黎有了一个更好的归宿。作为曾经的故友挚交,难道不该为他感到高兴吗?大黎高飞,更非忘恩负义之举,而是循规蹈矩之为。“生意就是生意”,这是世界最高篮球殿堂美职篮(NBA)的生存法则之一。NBA各球队之间,球员流动频繁,却少有怨恨。规则之下,球队、球员各谋所想,各取所需,结果虽难尽如人意,大家却是心安理得。大黎的转会,不过是正常规则允许下的一次正常不过的球员转会罢了,这与其他职场上的人才流动何异?如果大黎活该挨骂,那么,
45、那些从苹果跳槽到华为的人是不是也该遭千夫所指?那些从中国改籍到美国的人是不是也遭万人唾骂?对于大黎的离开,我们还需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大多时候,他们的选择也有难言之苦。大黎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北兴俱乐部,此时离开,已属不易。近年来,在我国具有优势的乒乓球、跳水、举重等项目的国际赛场上,海外兵团越发壮大,他们离开祖国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精彩同样配得上热烈的掌声。聂卫平曾质问郎平:“你一个中国人到外国去执教,有什么意思啊?”郎平无言以对,但这是否就是我们的胜利?现在,郎平回来了,带领中国女排重登巅峰,倘若我们当初对她责骂不断,侮辱不止,我们岂不成为为渊驱鱼为丛驱
46、雀的愚人?显然,大黎的离开,伤透了北兴俱乐部的心,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北兴没有按照惯例邀请他参加冠军庆祝仪式。然而,聚散已定,与其来一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哀怨,不如来一份“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情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既曾相知相守,今将别离,不若道一声珍重,说一声走好,他日得见,亦是朋友。【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从作文的要求可看出,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抓几个关键词:选择、回应、非议。写作时,首先要选择一个立场,然后要有针对性的回应非议,阐述自己的理由:商业原则与情理之间的矛盾。可以有以下角度:对北兴俱乐部的非议:为什么不能给出比南旺俱乐部更好的待
47、遇留着大黎?在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之间为什么不能满足大黎的要求?处理事情不够大度,不够大气,在大黎转会已经既成事实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大度一点,也邀请大黎参加冠军庆祝仪式,体面地给大黎颁奖?对南旺俱乐部的非议:自己不培养球星,靠提高待遇挖人,挖走别的俱乐部的冠军队主要成员,是否合适?对北兴俱乐部球迷的非议:自己的偶像成为敌手的明星,难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商业球赛,讲求的是商业规则,球员不一定从一而终为某个俱乐部服务。当大黎没做出决定的时候,球迷苦苦挽留,体现了球迷对俱乐部球队的热爱。但是当大黎已经决定转会了,成为事实了,为什么我们不能祝福大黎,感谢他为球队做出的贡献,祝福他在新的球队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对大黎的非议:为更好的待遇不顾感情,毅然抛弃带来冠军的球队,给球队带来损失。在商业最大利益追求与感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更好?他该不该得到北兴俱乐部和球迷的尊重,还他一个体面的冠军庆祝仪式和戒指颁授仪式?立意参考:商业规则下待遇留人要比感情留人更有效;尊重曾经为团队作出过贡献的每个人;买人与培养人哪个更有效率;尊重商业规则;放开心结,欣赏球技;祝福曾经自己热捧球队的球星;如何平衡利益与感情的关系;如何处理事情能够为各方所乐意接受。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