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702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屈原列传一、读准字音谗谄(chn)枯槁(o)蝉蜕(tu)滋垢(u)弹冠(un)莞尔(wn)渔父(f)汨罗江(m)温蠖(hu)娴于辞令(xin)濯淖污泥(zhu no)博闻强识(zh)泥而不滓(ni z)谗人间之(jin)怀瑾握瑜(jn y)疾痛惨怛(d)靡不毕见(m xin)物之汶汶(mn)亡国破家相随属(zh)二、识记通假(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反”同“返”)(3)靡不毕见(“见”同“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5)屈平既绌(“绌”同“黜”,罢免官职)(6)齐与楚从亲(“从”同“纵”)(7)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

2、假装)(8)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9)使于齐,顾反(“反”同“返”)(10)入秦而不反(“反”同“返”)(11)不忘欲反(“反”同“返”)(12)亡走赵,赵不内(“内”同“纳”,收留)(13)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三、一词多义(1)伐平伐其功(动词,自夸,炫耀)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动词,进攻、征伐)自矜功伐(名词,功业、功绩)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动词,损害,破坏)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动词,打破,挫败)(2)疾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名词,疾苦,痛苦)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恨,痛心)君有疾在腠理(名词,常病,轻病)臣少多疾病(

3、动词,患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动词,忧,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强,大,洪亮)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形容词,迅速,快)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3)属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连缀,引申为写作)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连,跟着)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通“嘱”,嘱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隶属,属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名词,等,辈)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名词,亲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管辖)(4)疏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其于计疏矣(动词,疏忽)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形容词,稀疏)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陈述)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动词,

4、书,撰写)谏太宗十思疏(名词,一种文体,臣子向君王进谏的文书)穰岁之秋,疏客必食(形容词,疏远的,陌生的)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形容词,不周密)(5)迁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流放)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相继)战、夺、迁皆不及施(动词,迁移,迁都)(6)举四、词类活用(1)泥而不滓(名词用作动词,染黑)(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用作动词,效法)(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在外)(4)蝉蜕于浊秽(名词用作状语,像蝉一样)(5)其后楚日以削(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6)

5、谗谄之蔽明也(动词用作名词,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7)悲其志(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8)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9)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说坏话)(11)正道直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12)惠王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五、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 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3)颜色憔悴古义:脸色,面容。今义:色彩;颜料或染料。(4

6、)形容枯槁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六、文言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译文:“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2)秦虎狼之国。(判断句)译文: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4)为天下笑。(被动句)译文:被天下人耻笑。(5)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译文: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6)不凝滞于物。(被动句)译文:不被事物拘束。(7)莫

7、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9)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句)译文:对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很明白,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此句通常意译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译文: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资料链接操守坚定的爱国者屈原屈原(前 340 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

8、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但仍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的基调。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亡的时期。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等为代表的楚国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而屈原则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

9、的见疏、放逐,以致投汨罗江而死,就是这种斗争的结果。1文体知识“楚辞”与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东方朔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2文化常识(1)上古时代的姓和氏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由

10、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m),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除了以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职业(如巫、卜、陶)、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景物(如柳、云、杨)、动物(如马、牛、熊)、国号(如鲁、赵、秦)、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孙)、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2)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

11、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绌、

12、黜:废掉官职。如:本文中“屈原既绌”,“绌”同“黜”,罢免官职。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去,罢免。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文本鉴赏本文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有着直接的关系,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义的品德,处处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文本深读1诵读全文,选用文本中的词语来分别概括屈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_答案 屈原一生当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任疏绌放流迁自沉。2本文是为屈原作传,但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_答案(1)课文自“屈平既绌”以后,

13、历述了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败:受到秦国说客张仪的欺骗愚弄;丹、淅大败,丧师八万,大将屈匄被俘,丢失汉中地;蓝田大战败退;放走国仇张仪;诸侯共击楚,楚将唐眜战死;怀王受骗入秦,客死他乡。(2)作者反复写楚国命运,其用意是想强调这些失败都是排斥屈原造成的,可见屈原一身而系楚国的安危,其对楚国的重要作用便不言而喻了。这样,作者便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把屈原“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连在一起,具体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这样写,既加重了文章叙事的分量,也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3屈原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哪里?课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_答案

14、政治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内政: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楚国的兴衰存亡与屈原息息相关外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看透张仪的阴谋,劝怀王杀张仪;恨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返 文学才能怀沙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崇高的理想和炽热的感情屈原的形象: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移、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4阅读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有怎样的差异?从中表现出屈原怎样的品质?包含了司马迁怎样的感情?_答案(1)差异:通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

15、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一种是随波逐流,明哲保身。(2)品质: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3)感情:从对话中可看出司马迁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也表现出他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5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_答案 司马迁认为屈原“正道直行”,忠贞为国,却遭到诽谤和打击,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屈原自始至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精神可鉴日月。司马迁与屈原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因李陵案而受宫刑,而他本是想着为国分忧,却被误解。这个经历与屈原何其相似,因此,他写屈原,也是在写自己,是在为自己表明心态。6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

16、是什么?_答案 本文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在叙事基础上展开议论,议论中含强烈情感,褒赞高洁,斥贬邪恶,评价作品和作者,蕴含赞颂之情。(2)叙述蕴含作者情感。如叙述屈原保持操守,含敬重之情;叙述屈原遭遇,含悲愤之情。文白对译屈原者,名平,楚 之 同 姓 也。为 楚怀 王左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做(过)楚怀王的左 徒。博 闻 强 志,明 于 治 乱,徒。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对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很明白,娴 于 辞 令。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博闻强志:见闻广博,记忆 力强。志,同“记”。明:明白,清楚。于:介词,对,对于。治乱

17、:偏义复词,义在“治”。这里作名词,指治国大计。娴(xin):熟练、熟悉。辞令:应对的语言。入 则 与 王 图 议 国 事,在朝与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以 出 号 令;出则接遇 宾 客,应 对 诸 侯。王 甚 任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各国来使,应酬诸侯。楚怀王非常信 之。任他。入:指进入朝堂。则:连词,就。王:指楚怀王。图议:计议,谋划商讨。接遇:接待。应对:应酬。因屈原“娴于辞令”,故有此言。任:信任。上 官 大 夫 与 之 同 列,争上官大夫与屈原在朝廷上处于同等位次,想 宠 而 心 害 其 能。争得楚怀王的宠幸因而内心忌妒屈原的贤能。上官:复姓。大夫:官职 名。东周时,诸侯国官分卿、大夫、士

18、三级。之:指代屈原。列:位次。争宠:争取楚怀王的宠幸。害:作“患”讲,这里是忌妒的意思。其:代“屈原的”。怀 王 使 屈 原 造 为 宪令,屈 平怀王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写 属 草 稿 未 定。上 官 大 夫见 而欲 夺成了草稿还未最后定稿。上官大夫看了就想(按自己的 之,屈平不与,意思)作些改动,屈原不同意,使:令。造为:制定。造,作;为,作。同义连用。宪令:国家法令。属(zh):写作。而:就,承接连词。夺:改变,更改。之:代指屈原的草稿。见而欲夺之,是“见 之而欲夺之”的省略。与:允许,同意。因 谗 之 于是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讲 曰:“王 使 屈 平 为 令,众 莫 不 知,屈原的坏话

19、说:“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 令 出,平 伐 其 功,以 为 非每当一道法令制定出来,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 我 莫能 为 也。”王 怒 而 疏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 屈平。屈原。因:于是,表顺承的连词。谗之:谗毁屈原,说屈原的坏话。谗,谗言,作动词用,诋毁。为令:制 定法令。为,写,制定,动词。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伐:自夸,炫耀。屈 平 疾 王 听 之 不 聪 也,谗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奸佞小人 谄 之 蔽 明 也,邪 曲 之 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害 公 也,方 正 之 不 容 也,故

20、 忧 愁 幽 思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他忧愁深思 而 作 离 骚。离骚者,犹 离 忧 也。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疾:恨、痛心。听:听觉,名词。之: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从“王听之不聪”至“方正之不容”,四个带“之”字的句子都无独立性,是“疾”的宾语。聪:明。谗谄(chn):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蔽:蒙蔽。明:明审。邪曲:“邪”与“曲”都是邪恶、不正之意。方正:端方正直之人。也:前四个均为带有感叹意思的叹词,后一个是表示判断语气的语气词。幽思:深思。而:因而。者:表提示停顿的语气词。犹:如同,好像,动词。离忧:遭遇忧愁。离,同“罹”,遭遇。夫天者,人之始也

21、;父母者,人之本也。人 穷 则天是人的起源;父母又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困难就会追念 反 本,故 劳 苦 倦 极,本源(指上天和父母),所以人在疲倦、困惫,忧愁、苦恼时,未 尝 不 呼 天 也;疾 痛 惨 怛,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伤痛,内心悲痛时,未尝不呼父母也。没有不喊父母的。始:与“本”同义。开始之处即是“本”,本源。古人认为天地造人;人从天地而来,故以天(地)为本。“人之始”的“人”指人 类;“人之本”的“人”指每个人。穷:遭遇困厄。反:同“返”。极:疲困。疾痛:疾苦、伤痛。惨怛(d):内心悲痛。怛,痛。屈 平 正 道 直 行,竭 忠 尽 智以 事 其 君,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

22、心和智慧来侍 谗 人 间 之,可 谓奉他的国君,却遭到小人诬陷,可以说是处境非常 穷 矣。信 而 见 疑,忠 而 被 谤,能 无 怨 乎?艰难。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之作离骚,盖 自 怨 生 也。屈原创作离骚,其原因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吧。正道直行:道德端正,品行正直。正道,道德端正。直行,品行正直。“正道”与“直行”为同义连用,都是比喻说法。以:表动作行为目的,连词。间(jin):离间。之:指代屈原竭忠尽智而怀王信任他的这种关系。间之,指这种关系被小人离间。信:诚信。而:转折连词。见:被。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盖:大概。自:从,由。国 风好国风好 色 而 不 淫,小雅

23、怨 诽写男女感情却从不过分失当,小雅好写臣子的批评指责,而 不 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 帝却无背叛之心。而离骚则兼有二者的优点。他远古 喾,下 道 齐 桓,中 述 汤 武,上溯帝喾,近代称道齐桓公,中古陈述商汤王和周武王,以 刺 世 事。用以指责当世的政事。淫:过分而失当。称、道、述:都是动词,同义,都有“叙说”的意思。帝喾(k):传说中“五帝”之一,号高辛氏。屈原是他的后裔。齐桓:齐桓公(?前 643),春秋 前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又在“尊王攘夷”的名义下“九合诸侯”,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汤:商汤王,商朝 的建立者。武:周武王,西周王朝建立

24、者。以刺世事:用以指责当世的政事。以,连词,表动作行为目的。明 道 德 之 广 崇,治 乱 之他阐释真理和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与乱的 条 贯,靡 不 毕 见。规律,无不完全显现出来。明:阐明。广崇:广大崇高。条贯:条理贯通。这里指“规律”。靡(m):否定性无定指代词,无。靡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毕:全部。见:同“现”。其 文 约,其 辞 微,其志 洁,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其 行 廉,其 称 文 小 而 其 指他的言行正直,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 极大,举 类 迩 而 见义 远。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其 志 洁,故 其 称 物 芳。其

25、 行他的志趣高洁,所以称许美好的事物。他的品行 廉,故 死 而 不 容。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其:均为代词,代屈原。约:简约。微:含蓄精深。廉:正直、方正。称文:所称述的文字,所使用的文字。“称”与“举”同义,都有“称述”之意。小:平 常事物。指:同“旨”。类:事物。迩(r):近事。称物芳:指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称,称许。不容:不容于世,不容于世俗之世、黑暗之世。自 疏 濯 淖 污 泥之中,蝉 蜕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 于 浊 秽,以 浮 游 尘 埃 之 外,不获世之那样摆脱污秽环境,浮游在尘世之外,不沾染世间的 滋垢,皭 然 泥 而 不 滓 者 也。污垢,他仍然是一个洁

26、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污浊的人。自疏:自己疏远。濯:同“浊”。淖(no):泥浆。蝉蜕:蝉脱壳。蝉,名词作状语。以:表结果的连词。浮游:与“不滓”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不滓”的人。也:句末语气词。推 此探究他的这种 志也,虽 与日月 争光 可 也。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推:推论,推崇。此志:指屈原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虽:即使。表让步的连词。屈平既 绌,其 后 秦 欲 伐 齐,齐屈原已经被免除官职,这以后秦国想攻打齐国,齐国 与 楚从 亲,与楚国合纵亲善,既:已。表时间的副词。绌:同“黜”,罢免官职。其:此,代指“屈平既绌”这件事。从:合纵,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惠 王 患 之,乃

27、令 张秦惠王对这件事很担忧,就叫 仪 详 去 秦,厚 币委 质 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 事 楚,曰:“秦 甚 憎 齐,齐 与 楚信物,表示愿意说:“秦国十分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合 从 亲,楚 诚 能 绝 齐,秦 愿 献 商、纵亲善,如果楚国真能与齐国绝交,秦国愿意奉献商、於 之 地六 百 里。”楚 怀 王 贪 而 信 张 仪,於一带六百里的地方。”楚怀王贪心,听信了张仪的话,遂 绝 齐,使 使 如 秦 受 地。就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答应割让的土地。患之:以之为患。意动用法。之,代词,代“齐与楚从亲”这件事。乃:于是。详:假装。去:离开。厚币:丰厚的 财(

28、礼)物。币:财(礼)物。质:同“贽”,见面礼。事:侍奉。诚:确实,果真。绝齐:绝于齐,与齐断绝交往。商、於(w):秦地名,在今河南内乡一带。使使:派出使者,第一个“使”是动词,派;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者。张仪 诈 之 曰:“仪 与 王 约 六 里,不张仪骗楚使说:“我与怀王约定只割六里的地方,没有听说有 闻六百里。”楚 使 怒 去,归 告六百里。”楚国的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到楚国就把这事向楚怀 怀 王。王禀告。诈:欺骗。约:商定。怒:愤怒。去:离开。归告怀王:即“归而告之于怀王”。怀 王 怒,大 兴 师 伐 秦。秦 发 兵 击怀王大怒,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秦国。秦国派兵 之,大 破 楚 师

29、于 丹、淅,斩首八万,迎击楚军,在丹水和淅水一带把楚军打得大败,杀八万人,虏楚 将 屈 匄,遂 取 楚 之 汉 中 地。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占领了楚国汉中一带土地。大:大规模地。丹、淅:丹水和淅水。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县,向东流入河南,流经淅川,与淅水 会合,至湖北丹江口入汉水。淅水发源于河南省卢氏县,流经西峡、淅川等地。秦大破楚师事据史记索隐载,是在丹水之北,淅水之南,时间 在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屈匄(i):姓屈,名 匄,楚将。汉中:郡名。因在汉水中游一带而得名。其地在今陕西的一部分与湖北的一部分。怀 王 乃 悉 发国 中 兵 以 深 入 击 秦,战楚怀王于是出动国家的全部军队,深入

30、到秦国境内,在蓝田展 于蓝田。魏 闻 之,袭 楚 至 邓。开激战。魏国得知这个消息,趁机偷袭楚国一直打到邓县一带。楚 兵 惧,自 秦 归。而 齐 竟楚军害怕了,从秦国退回来。而齐国一直(因为对楚怀 怒 不 救 楚,楚 王绝齐的做法感到)恼怒而不出兵救助楚国,楚国 大 困。处境极为艰难。悉:尽,全部。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之:代 指秦、楚兵战于蓝田这一消息。邓:今河南邓县。史记索隐按:“此邓在汉水之北,故邓侯城也。”竟:一直,副词。明 年,秦 割 汉 中 地 与 楚 以 和。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来讲和。楚王曰:“不 愿 得 地,愿 得 张 仪 而甘

31、心楚怀王说:“不希望获得土地,我能得到张仪心里就舒服 焉。”了。”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可译作“来”。甘心:快意,心里舒服。张仪闻,张仪听到后,乃 曰:“以 一 仪 而 当 汉 中 地,就对秦王说:“用一个张仪抵汉中之地,臣 请 往 如 楚。”如 楚,又 因 厚 币请让我到楚国去。”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 用 事 者臣 靳 尚,而 设 诡 辩 于 怀 王 之 宠 姬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 郑 袖。怀 王竟 听 郑 袖,复释造谎言。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释放走了张 去张仪。仪离开。以:用,拿,介词。当:相抵,相当,抵得上。往如:到,往。同义连用。因:以,用,拿,凭

32、借,介 词。用事者:当权者。设诡辩:编造骗人的假话。设,编造。诡辩,骗人的假话,谎言。姬:帝王或诸 侯的妾。竟:竟然。复释:又释放。张仪第一次 至楚,曾以六百里商、於地欺骗楚王。这是第二次 到楚,所以说“复释”。去:使动用法,使离开。是 时 屈平这时,屈原已被 既 疏,不 复 在 位,使 于 齐,顾 反,怀王疏远,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出使到齐国,谏 怀 王 曰:“何 不 杀 张 仪?”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了张仪?”怀 王 悔,追 张 仪 不 及。怀王后悔,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是:这,代词。在位:在原来的官位上。于:到,介词。顾反:回来。反,同“返”,“顾反”同义连用。其 后 诸

33、侯 共 击 楚,大 破 之,杀其此后诸侯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了 将 唐 眜。楚国大将唐眜。其:指代前面发生的事情。之:指楚国军队。其:楚国的。唐眜(m):楚国将军。时 秦 昭 王 与 楚 婚,欲 与 怀 王 会。怀王这时候秦昭王与楚国通婚,想同怀王会晤。怀王想 欲行,屈平曰:“秦 虎 狼 之 国,不 可 信,去,屈原说:“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毋行。”不如不去。”与楚婚:楚怀王二十四年,秦昭王初立,“楚往迎妇”。毋:禁止之词,不要。怀 王 稚 子 子 兰 劝 王 行:“奈 何 绝 秦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往:“怎么能断绝同秦国的 欢!”怀 王 卒 行。入 武关

34、,秦 伏友好关系呢!”怀王最终还是去了。进了武关,秦国的伏 兵绝 其 后,因 留 怀 王,以 求 割兵断了他的退路,就扣留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 地。怀 王 怒,不 听。亡 走 赵,赵 不地。怀王非常气愤,不答应。逃往赵国,赵国拒不收 内。复 之 秦,竟 死 于 秦 而 归 葬。留。又跑回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后来才回到楚国下葬。稚子:小儿子。奈何:为什么。欢:友好。卒:终于。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商县东。留:扣留。以求割 地:以之求割地。以,介词,译为“拿”“用”。听:听从,接受。亡:逃跑。走:奔向。之:到,至。竟:最终。楚怀 王死于楚顷襄王三年(前296)。长 子 顷 襄 王 立,以 其

35、弟 子兰为 令尹。楚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即位,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顷襄:名横,在公元前298年,即楚怀王入秦第二年即位,是为顷襄王元年。立:即位。以:任命,动词。令尹:楚官名,相当于宰相。楚 人 既 咎 子 兰 以 劝 怀 王 入 秦而那时楚国人已经责怪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到秦 而 不反 也。国去却没能回来。咎(ji):归罪,责怪。屈 平 既 嫉 之,虽 放 流,眷屈原也因这件事而很恨子兰,即使被流放,仍 顾 楚 国,系心怀王,不 忘 欲 反,冀眷念楚国,惦记怀王,不能忘记想返回朝廷,盼望 幸 君 之 一 悟,俗 之 一改 也。怀王能幡然醒悟,社会现实能完全改变。嫉:恨。之:指代 子兰。放流:

36、放逐。眷顾:眷念。系心:惦记,挂念。冀幸:希望,盼望。之:结构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一:完全,彻底。俗:社会风气,指当时楚国的社会现实。其 存 君 兴 国他思念国君想振兴楚国并 而 欲反 覆 之,一篇之想使国君和社会返回到正道的愿望,在离骚 中 三 致 志焉。然 终 无 可 奈何,故中做了多次表达。但是终究没有办法,所以不能回 不可以反,卒 以 此 见 怀 王之 终 不 悟 也。到朝廷。终于因此看出怀王始终没有悔悟。其:指代屈原。存君兴国:思念君王想使国家振兴。存,思念。覆:翻转过来。一篇:指离骚。三:不是实数,有“再三”的意思。致志:表达意愿。人 君 无 愚 智 贤 不国君无论愚笨还是聪

37、明,贤能 肖,莫 不 欲 求 忠以 自为,举 贤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选拔贤人 以 自 佐,来辅佐自己,人君:国君。无:无论,副词,表条件。智:聪明。贤:有德有才。不肖:无德无才。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哪一个。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举:选拔。自佐:辅佐自己。然 亡 国 破 家 相 随 属,而 圣 君 治可是国破家亡的事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清平 国 累 世 而 不 见 者,其 所 谓 忠 的国家却多少代也不出现,这是因为国君所任用的忠臣并不 者 不 忠,而 所 谓 贤 者 不 贤 也。是真正的忠臣,所任用的贤臣并不是真正的贤臣。亡国:与“破家”同 义。随属(

38、zh):相随连续,接踵。治国:清平的国家。累(li)世:许多代。其:大概,副词。谓:认为。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 内 惑 于 郑 袖,外怀王因为不了解忠臣的资质,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 欺 于 张 仪,疏 屈平 而信 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军 挫 地 削,亡 其 六 郡,身 客死队遭到挫败,土地被削割,失掉了六个郡,自己客死 于秦,为 天 下 笑。此 不 知 人 之祸 也。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不会用人所招来的祸患。以:表原因。不知:不懂得。忠臣:就是辅佐帮助君王竭忠尽智,像屈原这样的人。分(fn):资质。惑:迷惑,蛊惑。亡其六郡:楚怀

39、王十七年,秦占有楚汉中郡;二十八年,秦夺取楚地重丘;三十年,秦占有楚八城。以上都 在六郡之内。身:自己。为:被。知人:辨识人。此处指用人。令 尹 子 兰 闻 之 大 怒,卒 使 上官令尹子兰听到屈原对他的不满非常愤怒,竟指使上官大 大 夫短 屈 原 于 顷 襄 王,顷 襄 王 怒 而 迁 之。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很怒恼,就把屈原放逐了。之:指“屈平既嫉之”。卒:终,竟。短:形容词作动词用,诋毁,说坏话。意译为“说屈原的坏话”。而:表承接的 连词,就。迁之:以之迁。迁,放逐。之,代指屈原。屈 原 至 于江滨,被 发 行 吟 泽 畔。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40、颜 色 憔悴,形 容 枯 槁。他脸色憔悴,身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至于:到了。至,动词;于,介词。滨:水边。被(p):同“披”。行吟:边行走边吟唱。泽畔:水边。颜色:脸色,面容。形容:形体,容貌。渔 父 见 而 问 之曰:一个老渔夫看到便问他:“子非三闾大 夫欤?何 故 而 至 此?”“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么缘故让您来到了这里?”之:代指屈原。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三闾(l)大夫:掌管屈、景、昭王族三姓事务的官。欤:句末疑问语气 词。故:缘故,原因。屈原曰:“举 世 混浊 而 我 独屈原说:“整个社会都污浊而我一个人 清,众 人 皆 醉 而 我 独 醒,洁净,众人都昏醉,而我一人清醒,是

41、 以 见 放。”因此被放逐。”举:全。混浊:形容(水)不清不洁。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独:独自,一个人。醉:醉酒,神志不清。是以:“以是”,因此。见:被,介词。渔父曰:“夫 圣老渔夫说:“聪 人 者,不 凝 滞 于 物 而 能与 世 推 移。明通达的人,不被事物拘束,而能够跟世俗一道改变。举 世 混 浊,何 不 随 其 流 而 扬 其 波?众人整个社会混浊,(您)为什么不顺应了潮流去推波助澜呢?众人 皆 醉,何 不其 糟 而 啜 其 醨?何 故 怀都昏醉,(您)为什么不跟着吃点酒渣喝点薄酒呢?什么缘故使您 瑾 握 瑜,而 自令 见放 为?”怀抱自己的高洁品质,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圣人:聪

42、明通达的人。凝滞:停滞,有拘泥、执着的意思。于:介词,被。:吃。糟:酒渣。啜(chu):喝。醨(l):淡酒。怀瑾握瑜:从字面看是说怀藏美玉手握美玉,实际上是比喻屈原保持高才美德。瑾、瑜,都是美玉。自令:令自己,使自己。见:被,介词。为: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屈原曰:“吾 闻 之,新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完头发 沐 者 必 弹 冠,新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 浴 者必 振 衣,人 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作为一个人,又有 又 谁 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汶 汶 者乎!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宁赴 常 流 而 葬乎 江 鱼 腹 中 耳,又安能以皓皓我宁可跳进江水,葬

43、身在鱼腹之中,又怎么能让高 之白而 蒙世 俗之 温蠖乎!”洁的品德蒙上浊世的污垢呢!”之:指代以下的话。新:刚,才,副词。弹冠:用手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振:抖动。人:这里指志行高洁的人。察察:洁净的样子。受:蒙受。物:指社会客观环境。汶汶(mn):玷辱。者乎:复合语气助词。赴:奔赴。常流:长流,指江水。乎:于,在,介词。安:怎么。皓皓之白:比喻品德的高尚纯洁。皓皓,皎洁的样子。温蠖(hu):尘垢。乃 作怀 沙 之 赋。于 是 怀 石 遂 自就写作了一篇怀沙赋。于是怀抱着石头,跳进 沉 汨 罗 以 死。汨罗江自杀了。乃:于是。怀沙:楚辞篇名。在怀沙中屈原透露了自己的死讯:“知死 罗:汨罗江,在湖南

44、省。以:而。屈原既死之后,楚有 宋 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屈 原 死 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一类人,都爱好 好 辞 而 以 赋 见 称;然 皆 祖 屈文学并以善于作赋而被世人称道;然而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 原 之 从 容 辞 令,终 莫 敢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却始终没有谁像屈原那样敢于 直 谏。直言相谏。之徒:这一类人。者:表提顿的语气词。宋玉:字子渊,鄢(今湖北省宜城)人,与唐勒、景差同时受业于屈原,他以赋著称,如高唐赋神女 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楚辞九辩被认为是 他所作。唐勒:楚大夫,与宋玉同时。景差:楚人,楚辞 大招一篇有人认为是他所作。辞:文辞,这里指文学。以:介词,凭借。

45、见:介词,被。称:称道。祖:效法。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对。其 后 楚 日 以 削,数 十年 竟 为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 秦 所灭。秦国灭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竟:终于,表结果的副词。为:被,介词,表被动。太史公曰:余 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太史公说:“我读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 志。为屈原的志趣而悲伤。志:志趣。适 长 沙,观 屈 原 所 自到了长沙,看了屈原投江 沉渊,的地方,适:到去。未尝不垂涕,想 见 其 为 人。忍不住流泪,想象中好像见到了屈原这个人。及 见 贾 生 吊 之,又怪屈原以彼 其 材,等到看了贾生悼念屈原的赋,又诧异屈原凭着自己的才能,

46、贾生: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吊:悼念死者。贾谊赴任长沙王太傅时,过湘水,写 吊屈原赋。游 诸 侯,何 国 不 容,而自游走诸侯国的话,哪个国家不欢迎他,但他自己 令 若 是。读 服鸟赋,同 死却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作者)认为死与 生,轻 去 就,又 爽 然 自 失 矣。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我又茫然自失了。服鸟赋:贾谊任长沙王太傅期间写的一篇赋。去就:去,指被贬归野。就,指在朝为官。爽然:茫然。(一)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辉屈原在其作品涉江中写道:“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遭受奸臣谗毁,

47、被楚王流放之时,在郁闷愤激之中写下的诗句。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迫害,他总能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操守,所以司马迁深情赞美道:“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应用角度】本材料可用于“责任”“理想”“执着”“直面苦难”“忠诚”“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二)“醉”与“醒”屈原和渔父在江边的对话中,通过“混浊”与“清”的对比,“醉”与“醒”的对比,表现了屈原对社会、对国事清醒的认识,可以看出他高洁的人品和不妥协的态度。屈原最后明确表

48、达了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心志,这更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操守和高尚的人格。【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气节”“理想”“人格”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更好的选择。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你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进行最后的抗争!拜

49、谒屈原祠杜 鸿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近了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的意味。屈原故里的牌坊立在一片林荫深处。透过树叶,可以看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字。牌坊旁还有一条小溪,绿树绿叶为它遮去了炎炎烈日,挡住了芜杂的尘世喧嚣。走到祠堂山脚下,便开始仰望那位老人的铮铮傲骨。每向他迈近一步,心都要起伏一次。在那群雄争霸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一位归隐山野的隐士,何苦站在那汨罗河边,问天索地,忧国忧民,最后以头颅和身躯,撞上了历史的洪钟。他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不可逆转。他还用他的离骚、他的九歌、他的天问来吟唱心中的爱国之情。他赴身汨罗是在以魂问天。汨罗无辜,江山不幸。通

50、天的爱国之树,竟然没有立足的地方;楚天之大,却放不下一具忠魂之躯。倒是这条小小的汨罗河,成了他的归宿。屈原别无选择。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唯一的结果。屈原的一生是入世的、积极的。而入世的、妥协的宋玉,只是屈原的另一种结果。屈原思想只可能有着一如自身,再就是一如宋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是屈原价值观的必然,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可是,屈原的伟大,就在于他选择了一种入世的态度。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生命观来阐释屈原的爱国行为。他是在用生命呼唤楚国的觉醒,呼唤整个历史走向秩序和真理,好让他身后的人不再有如他这样的境遇,同时,他也是在用生命呼唤他的祖国,能有一个放置爱国忠魂的地方。他的身

51、殁,竟如明镜,一下子就鉴出了历史的身影。百姓也是明镜。屈原的忠魂并没让那如铁的宫墙阻挡在荒郊野外,而是被那些握锄的手、摇橹的手、打鱼的手从不同的时空中伸过来,以端午、粽子、龙舟以及有关龙舟的一切习俗的方式,给予了他无限的抚慰。那些安魂的手,一直抚慰了几千年。他们的这种抚慰,何止是抚慰了一个忠魂,更是抚慰了一个民族的爱心。已经来到屈原面前。他的目光正对着我,让我感到他苦站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待我的到来。他身着广袖长袍,头戴翘头巾,显得有几分苍凉和孤独,而合了祠牌上那“孤忠”的意境。塑像是青铜制作的,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面部肌肉在抽搐,嘴唇在沉吟。好在,他和他的祠静卧在那些橘树丛中。祠顶用的是琉璃

52、瓦,廊柱是深红色,整个祠依山傍水。祠里依次立着他的文献碑刻。那字是铁笔银钩,那诗是千年不朽,那石是本色质朴,那气象是绯红云雾,是万古流芳。咀嚼着他用生命熔铸的诗章,我豁然开朗。此时,这祠已经成为每个爱国者的朝圣之地。屈原文学,无疑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当屈原的爱国之志打不通楚国宫廷的厚墙时,他竟在思想的墙壁上,凿通了一个洞,然后把毕生的意志投到文学的屋子里,成就了一座辉煌的文学殿堂。【精要赏析】这篇文章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先写屈原故里的牌坊,简单交代牌坊所处的环境;再写来到祠堂的山脚下仰望屈原,重点写了屈原的傲骨、正直、大爱和忠魂;最后写来到屈原面前,作者对屈原祠的观察以及对屈原的思考。这样,就使得本文结构清晰明朗,便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读者对人物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