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617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是两个不平等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有一个人需要帮助,而另一个人给予这种帮助。基于母爱的这种忘我无私的特点,母爱一直被看作是最神圣的感情联系。但是看起来母爱中值得赞美的东西还不是母亲对婴儿的爱,而是母亲对成

2、长着的孩子的爱。大多数的母亲在她们的孩子尚还幼小,而且完全依赖她们的时候,她们确实很爱自己的孩子。大多数的妇女希望生孩子,由于孩子的诞生而感到幸福,而且急不可待地希望自己来照料孩子,尽管她们除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和满意的表情外一无所得。看起来母亲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是一种本能所致,这种本能同样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但是不管这种本能的作用有多大,比这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痴情很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另外一个根源也许是母亲的权力欲和占有欲。一个软弱无能,完全服从母亲的孩子不言而喻是一个专制并有占有欲的母亲的自然对象。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

3、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但是孩子必须长大,脱离母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

4、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

5、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选自弗洛姆爱的艺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和孩子在本质上是不平等的,因为一方需要帮助,而另一方则需要给予帮助。B. 母亲给孩子忘我无私的爱,竟然完全是一种本能使然,在这里人与其他生命无异。C. 允许并积极地促成孩子与自己分离是母亲真正艰巨的任务,好在母亲们都能完成。D. 爱孩子是一种能力,体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孩子幼小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6、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分类说理,重点阐释了母亲有时难以做到爱成长中的孩子的深层次原因。B. 对孩子的爱可能源于满足自恋,这一立论的前提是母亲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C. 本文运用发散思维探讨母爱动机的多面性,但尤其看重母亲占有欲在其中的作用。D. 本文注意揭示因果关系,于第四段“由于”“所以”“因为”“所以”等可见一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对婴儿的爱”和“母亲对成长着的孩子的爱”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必须加以区分。B. 对于婴儿的爱到底具有怎样的动机,对于不同的母亲个体,或许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解释。C. “自己是创造者”是人“超越自

7、己”的追求,也是人的最基本要求,能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D. 世间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但是有许多不愿意忍受孩子的分离,或在分离后不能继续爱孩子。【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B项,“母亲给孩子忘我无私的爱,竟然完全是一种本能使然”绝对化,是对原文语句“看起来母亲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是一种本能所致”的错误理解。“母亲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是一种本能所致”,这只是表面现象。C项,“好在母亲们都能完成

8、”分析错误,文中有明确的说法“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D项,“体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孩子幼小时”错,原文是“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可见“孩子成长过程中”才是最具有试金石的阶段。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但尤其看重母亲占

9、有欲在其中的作用”错。本文是多点之中有重点的分析方法,重点在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在“超越自己的追求”。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D项,“不愿意忍受孩子的分离,或在分离后不能继续爱孩子”错误,原文是“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选项中这类母亲是不能称为爱孩子的母亲。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

10、.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影

11、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文学有着亲密的关系,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早春二月(根据柔石二月改编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等。名著改编并不只是原著的视听“插图版”,而是不同艺术媒介间的创造性“互译”和再创造。事实上,文学和影视的关系始终是彼此互动的。如果说,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曾成为影视的楷模,那么20世纪中期崛起的艺术电影和电视剧,也启迪、养育了新一代的文学家。从商业的角度看,影视剧往往成了文学作品特殊的、效果极佳的广告。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曾一次再次地被改编成故事片、戏曲片和电视连续剧,每一次都带动图书市场上红楼梦的再度热销。由于好莱坞经

12、典影片飘一再公映,它的同名小说(中译本为乱世佳人)的销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材料二:电视剧四十九日祭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故事定格在1937年的南京城。四十九日祭结合观众的知识结构、思考方式与审美趣味对原著进行艺术再创作。剧中神父设定的改变,最大的现实价值在于“自救”贯穿整部电视剧中,从而改变电影版隐含“他救”的历史观。从电影版本的外国神父转变为电视剧版本的中国神父,剧情的饱满、充实和鲜明令人得到触动与认同。诚然,外国神父与中国神父在影片“救赎”的语境中相互冲突与对立,而人物的设定则是在文学小说与影视改编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碰撞下一种民族自我思考的转

13、变。四十九日祭将观众带回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年代,在追溯民族抗战历史与结合当今时代精神过程中探寻影视改编创作的未来启示。严歌苓结合民族过往与现代观念去建构严肃的历史影片,改变的虽然是神父的国籍,但却是从民族主体出发,将“他人救赎”转变为“自我救赎”,从而缩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严歌苓作为一位美籍华人作家、编剧,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点上去呈现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从中观众既可以看到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又可以看到作者以“旁观者”视角去审视文学小说亦或是其影视改编作品中的故事。正是由于融入文学小说的发展特征、创作方式、时代精神,严歌苓的影视改编作品思路的拓展,在遵从市场、政治、艺术下获得长足的发展空

14、间。(摘编自王国庆、李健为什么严歌苓小说改编盛行?,参见2020年第10期戏剧之家)材料三:文本中的戏剧虽然辞藻描写华丽,摆设描写细致,可是始终存于纸上,不能成为实物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虽然给读者的想象力留出很大的空间,但是永远都是虚拟的,体验感极差。舞台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相比于单纯文本形式的剧作,已经有了表现的活力,是一种表现主义的象征,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影视改编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的场景和摆设的同时,又添加了现代科技因素,视觉效果非同一般。在这样的刺激下,观众会留下更深的印象。在1968年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开场,我们就能感

15、受到很明显的中世纪气息。无论是从人物的服饰,还是大街上的建筑,还是小商贩们语言行为都体现着导演是更倾向于原著的。在这一版中故事的两大焦点十分明确:爱情与暴力。这两大焦点时时刻刻被提出被解决。这一版本给人的视觉体验是复古且浪漫的,很明显的意大利气息。整部影片对红与橙的迷恋体现了拉丁民族对浪漫唯美事物的追求,也因此这一版本充满了古典美,古英语的台词在这里就显得很合适。在这样温暖的色调之下,整部电影都带有静谧的和谐之感。给这段不平凡的爱情注入了一种平静的美好。这一版本的片段对原著的某些地方进行了充分“发挥”。比如在舞会部分,歌舞的场景就特别突出,但对情节的删减又显得略微突。比如:删除了罗密欧与卖毒人

16、的这一段故事。这样的删减就本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无论怎么说这部电影是影视改编的经典之作,是后世改编文本剧作的一个范本。(选自满意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影视改编:谈文本到影视的实践与发展,参见2020年第6期戏剧之家)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春二月英雄儿女红高粱等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都是优秀的。B. 小说乱世佳人曾经创下世界文学名著销量的最高纪录,这与影片飘热映有关。C. 严歌苓创作金陵十三钗并将其改编为四十九日祭,都有“旁观者”的视角。D. 罗密欧与朱丽叶辞藻描写华丽,摆设描写细致,若不然,就给读者极差的体验感。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17、确的一项是( )A. 名著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是原著的视听“插图版”,所以它不能不尊重原作品。B. 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关系是互动的,那是因为彼此从对方都得到了启迪与营养。C. 1968年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充满古典美,从而体现对浪漫唯美的追求。D. 要求改编绝对忠实原作品,也是对观众知识结构、思考方式与审美趣味不尊重。6. 以四十九日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改编为例,谈谈你对名著改编是“不同艺术媒介间的创造性互译和再创造”的理解。【答案】4. D 5. C 6. 它们都尊重原文本作品,或保持原作品给人的严肃历史感,或保持作品复古浪漫的意大利气息;它们都对作品进行了大胆地改编或发挥,如四十九日祭把原文本中

18、的外国神父改为中国神父,从而部分改变作品的主旨,突出“自救”的历史观,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利用现代科技因素,增强观众对原文本虚拟的场景、摆设的体验感。【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若不然,就给读者极差的体验感”错误,原文材料三“文本中的戏剧虽然辞藻描写华

19、丽,摆设描写细致,可是始终存于纸上,不能成为实物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虽然给读者的想象力留出很大的空间,但是永远都是虚拟的,体验感极差”,是说摆设描写细致,但总归是虚拟的,不是实际场景在视觉、听觉方面的呈现,因而其体验感极差。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1968年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充满古典美,从而体现对浪漫唯美的追求”从我,因果倒置,“体现对浪漫唯美的追求”是“充满古典美”的原因。故

20、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四十九日祭将观众带回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年代,在追溯民族抗战历史与结合当今时代精神过程中探寻影视改编创作的未来启示。严歌苓结合民族过往与现代观念去建构严肃的历史影片,改变的虽然是神父的国籍,但却是从民族主体出发,将他人救赎转变为自我救赎,从而缩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1968年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开场,我们就能感受到很明显的中世

21、纪气息。无论是从人物的服饰,还是大街上的建筑,还是小商贩们语言行为都体现着导演是更倾向于原著的”,即它们都尊重原文本作品,或保持原作品给人的严肃历史感,或保持作品复古浪漫的意大利气息;“四十九日祭结合观众的知识结构、思考方式与审美趣味对原著进行艺术再创作。剧中神父设定的改变,最大的现实价值在于自救贯穿整部电视剧中,从而改变电影版隐含他救的历史观。从电影版本的外国神父转变为电视剧版本的中国神父,剧情的饱满、充实和鲜明令人得到触动与认同”“ 影视改编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的场景和摆设的同时,又添加了现代科技因素,视觉效果非同一般。在这样的刺激下,观众会留下更深的印象”,即它们都

22、对作品进行了大胆地改编或发挥,如四十九日祭把原文本中的外国神父改为中国神父,从而部分改变作品的主旨,突出“自救”的历史观,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利用现代科技因素,增强观众对原文本虚拟的场景、摆设的体验感。【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

23、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宝钗借扇机带双敲(节选)曹雪芹一句没说完,只听喊道:“好了!”宝林二人不防,都唬了一跳,回头看时,只见凤姐儿跳了进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了。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

24、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说着拉了林黛玉就走。林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凤姐道:“又叫他们作什么,有我伏侍你呢。”一面说,一面拉了就走。宝玉在后面跟着出了园门。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

25、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

26、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

27、。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风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8、A. 采用多视角互相观照的叙事方式,大大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文思缜密。B. 第一段中,王熙凤言语真真假假,但主旨鲜明,如她发现他和她心灵的相通。C. 宝玉向宝钗解释自己没有给薛蟠道喜,这才让宝钗知悉缘由,心不再怪罪他。D. 王熙凤明知宝钗话中有话,且极具辣味,却故作不知谁说,可见她处事圆滑。8. 文中画线处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心理描写、性格刻画和场景安排等方面加以分析。9. 你怎样理解“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在文中含意和效果?【答案】7. C 8. 揭示了林黛玉快速变化的心理,从得意到趁势再到平和;刻画了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留心”的敏感而又知分寸的性

29、格特点;转换场景,将宝玉与宝钗的言语争执转入到宝钗对黛玉、宝玉的反击。 9. 字面上是说宝玉知道那出李逵骂宋江的戏名叫负荆请罪;深层的含意是说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知道向对方请罪负荆请罪,正如王熙风所言“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一语双关,明暗一体,表现出薛宝钗的聪慧与智巧。【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宝玉向宝钗解释自己没有给薛蟠道喜,这才让宝钗知悉缘由,心不再怪罪他

30、”错误。原文内容是“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可见,宝玉向宝钗解释自己没有给薛蟠道喜是没话找话,并非想“让宝钗知悉缘由,心不再怪罪他”;宝钗也没有怪罪,从说他“这也多事”能看出来。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题一般要先明确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

31、比等。答题时先弄清句子的含义,然后辨析手法,最后挖掘句子内部是否隐藏着作者的情感。有时候赏析句子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内容相关联,不能孤立地理解,要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相联系。题干为:文中画线处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心理描写、性格刻画和场景安排等方面加以分析。画线句为: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揭示了林黛玉快速变化的心理,从得意到趁势再到平和;刻画了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留心”的敏感而又知分寸的性格特点;转换场景,将宝玉与宝钗的言语争执转入到宝钗对黛玉、宝玉的反击。第一,从内容上

32、看,显现了林黛玉的心理变化过程:先是听到宝玉的奚落而高兴得意,紧接着要搭言趁势取笑,最后再到“靛儿找扇子”的事情心态变为平和便改口笑道。第二,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使用了心理、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了黛玉小心谨慎、敏感多疑、知分寸见好就收的寄人篱下性格。第三,从情节变换或场景转换上来看,由宝黛冲突转入写三人的复杂关系:宝玉与到宝钗、宝钗与对黛玉,结构上引出下文宝玉的反击。【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理解句子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属于创新性解读。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综观全文,整体感知。其次,要注意检索,确定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寻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再次,要体会

33、形象,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形象涉及到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思想和感情等。句子的含义一般都蕴涵于字里行间。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进行分析评价。题干为:你怎样理解“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在文中的含意和效果?字面上是说宝钗不知道“负荆请罪”故事,宝玉和林黛玉知道“负荆请罪”那出李逵骂宋江的戏名叫负荆请罪。深层的含意是说林黛玉和贾宝玉先前有了争执,现在彼此和解互相间知道向对方请罪道歉,等同于戏里面的“负荆请罪”;言外之意是我不知道你们说的负荆请罪,但我知道你俩间的“负荆请罪”,结构上照应上

34、文王熙风所言“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使用了双关修辞,具有潜台词效果,话里有话言外有言,一语双关,明暗一体,表现出薛宝钗的聪明睿智,善辩技巧。【点睛】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

35、,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元祐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

36、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

37、苏公堤”。(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太皇太后:宋英宗高皇后,宋神宗的母亲宋哲宗的祖母,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其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其姨母是仁宗曹皇后。常平: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葑:菰根,即茭白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B.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C.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

38、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D.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祐,是皇帝的年号,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B. 谏官,官职名,对君主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C. 路,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设置便于政务管理。D. 度牒是发给出家僧尼凭证,官府常借此募款应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智识时务,自请去地方任职。

39、他自视言论多不合当权者旨意,避免由此遭遇祸患,就请求外放,到杭州做地方官。B. 苏轼知悉权术,密奏给太皇太后。在如何处理前任宰相蔡确一案上,他提出一个自视稳妥的意见,被太皇太后采用。C. 苏轼防控疫情,多措并举显效力。他一方面积极筹措防疫善款,一方面从食物保障、及时救治上落实,且措施实用。D. 苏轼为民做主,兴修水利惠民生。面对几近于瘫痪的水利设施,他因地制宜,一件件加以治理,“苏公堤”美名传扬。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2)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答案】10.

40、 B 11. C 12. B 13. (1)朝廷如果从轻处分蔡确,那对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体现不足;如果从重处理他,那对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牵累。(2)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被救活的人很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宾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句意: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

41、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将水引入运河,从运河将水引入农田,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主语“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谓语部分,兼语短语作谓语,“西湖水”既作“浚”的宾语,又作“入”的主语,为兼语,“入”的地点为“漕河”,句子成分完整独立,“河”后断开,根据以上分析排除CD。“所溉至千顷”,助词“所”+动词“溉”成名词短语作句子的主语,“至千顷”做谓语部分,“所”前断开,“自河入田”,固定搭配,据以上分析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

42、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路,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设置便于政务管理”错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被太皇太后采用”错误。原文是说“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故选B。【13题详解】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

43、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1)若,如果;薄,轻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深,重罚;小累有所连累、影响。(2)明年,第二年;粜,出售;饘zhn粥,稀饭;遣使,派,遣;挟,带着;活者,被救活的人。【点睛】方

44、法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

45、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嫉恨。苏轼怕不被他们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尚未动身,谏官说前任宰相蔡确任安州知州,作诗借郝处俊的事讥讽太皇太后。大臣们建议把他流放岭南。苏轼上密奏说:“朝廷如果处分蔡确轻了,那对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体现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对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牵累。认为应由皇帝下诏书命令立案逮捕治罪,太皇太后就下手诏赦免宽恕他,那就仁和孝两方面都得当了。”宣仁后心里认为苏轼的话好却没有采

46、用。苏轼出行外任时,朝廷使用过去执政大臣的旧例,派宦官赏赐他龙茶、银盒,慰劳很优厚。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赐予剃度僧人的文书,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闲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口袋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又咸又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将水引入运河,从运河将水引入农田,

47、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运河的便利丧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吴地人种菱,到春天常加拔除,不留寸草。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白根不再生长。收取的钱准备用来修湖时使用,

48、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粮一万石,和请求得到的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来招募工役。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烟墅杳”到“江天晓”,天色由朦胧转为晴朗,以景物色调暗写“雨后”。B. “碧”以颜色代指“草”,“萋萋”和“乱”渲染,“天涯何处无芳草”有意同之处。

49、C. 用“庾郎”之典,想象穿着人仕青袍的少年置身眼前春色,以此赞赏春色美好。D. 该诗描写暮春时节的“草”,突出其勃勃生机,一扫类似诗词伤春的灰暗色调。15. 结合全词,参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的文化心态,谈谈你对“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的理解。【答案】14. D 1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的文化心态是游子应在春季初到即归家;王孙是游子的代名词,他虽然承诺按时如约归家,但是现在春天将尽,他似乎忘记了归期;“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既表达了春天逝去的忧伤,又表现出游子未归的惆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

50、、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一扫类似诗词伤春的灰暗色调”错误,也有伤春之情。此词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深刻意蕴的赏析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

51、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苏幕遮露堤平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

52、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的文化心态是游子应在春季初到即归家,“游子应在春季初到即归家”实质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得以成立的前提性假设,而“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意思是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的前提是“王孙”有约在前或有承诺在前,只是约期既到,犹不归也,故怨。【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

53、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揭示了思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在思与学的关系上,荀子劝学中的“_,_”两句则似乎更强调学的重要性。(2)白居易琵琶行中交待送别环境、渲染感伤氛围的两句是“_,_”。(3)韩愈师说中借用“_,_”两句,揭示了“道”与“师”

54、存在的一致性,为人们选择“师”确立了标准。【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浔阳江头夜送客 (4). 枫叶荻花秋瑟瑟 (5). 道之所存 (6). 师之所存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须臾”“浔”“荻”“瑟”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

55、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现在全球疫情快速扩散蔓延,对世界经济贸易造成严重冲击,国内外因素 加,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显著增大。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 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以有效扩大内需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56、尽最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境内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很大的挑战。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 ”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党中央提出,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针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境内疫情仍有“ ”的风险,境外疫情又加速扩散蔓延,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只有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复工复产才有了创造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叠 部署 一刀切 死灰复燃B. 叠 布置 一窝蜂 东山再起C. 迭 布置 一刀切 死灰复燃D. 迭

57、 部署 一窝蜂 东山再起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里的关键词,是“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B. 这里的关键词,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C. 这里的关键词,是“疫情防控常态化”D. 这里的关键词,是“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才能为复工复产创造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B. 只要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复工复产就有了创造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C. 只有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复工复产创造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D. 只有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复工复产才有了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答案】1

58、7. A 18. C 19. A【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空,叠,是重复累积;迭,是多次、交换轮流。根据语境强调“国内外因素”“叠加”,这是固定组合,意思是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第二空,部署,意思是指安排、布置,处理,料理;布置,陈设。语境为“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搭配“部署”。第三空,一刀切,是一个标准,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中性词

59、;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贬义词。根据语境“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应该用中性词“一刀切”。第四空,死灰复燃,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词;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语境中用来修饰“危险”,搭配“死灰复燃”。故选A。【18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解答此题先观察

60、各个选项,区别点在后文“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常态化”“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前文中“这里的关键词”,这里指上文“党中央提出,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针对的就是这种情况”,而寻找这段话的“关键词”为重点,至此有点接近压缩语段,或者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明白这段话的关键词需要厘清 “这种情况”,知道了它指代的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便可确定“这里的关键词”所指信息应该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

61、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只有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复工复产才有了创造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的语病是结构混乱,“只有才能为创造前提条件”句式杂糅,删掉一处,或修改为“只有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才能为复工复产创造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或修改为“只有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复工复产才有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B项,“只要就有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缺少“只有”搭配的关联词。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故选A。【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1阅读:语句补

62、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今天的中国,_。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

63、风雨兼程是状态。由于参加疫情防控阻击战,_,没有欣赏到鸟语花香,特别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坚守在抗疫岗位上的干部职工和志愿者。但他们没有辜负韶华,也就没有辜负春光,他们牺牲了个人幸福,_。这份功劳,配得上所有人的点赞。【答案】 (1). 正经历成长的风雨 (2). 很多人错过了大自然的春天 (3). 却为更多人带来了希望【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

64、作答。第一个空根据“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填入中国现状,即“正经历成长的风雨”;第二个空根据“没有欣赏到鸟语花香”,填入结果,即“很多人错过了大自然的春天”;第三个空根据“他们牺牲了个人幸福”,填入转折内容,即“却为更多人带来了希望”。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

65、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答案】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人类探索宇宙才刚刚开始,探索宇宙,人类既有内驱力,又有来自宇宙的吸引力,人类相信地球在宇宙中极度渺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材料,重点分析这则语段的主体部分,将材料分层,找出“何时”“何地”“何

66、人”“何事”“结果”,按照正确的语序写出答案。本段的核心是探索宇宙,压缩语言要辨识句间关系,如“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是对“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的扩展,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单元,于是有。下文是作者的观点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于是有。“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是来自宇宙的吸引力,于是有。“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是探索的内驱力,于是有。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真

67、正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大力量,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大疫如大考,如何答好“民生答卷”,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对治理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面对世界性新冠疫情,中国应对及时,防控有力,成效令世界瞩目。以上就是疫情防控期间流行的千百条名言警句中的三则,现在重新阅读,定会触发你的心弦,复活你的记忆,引燃你更多的思考。请基于此,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紧跟党的脚步,答好“民生答卷”1949年的春

68、天,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即将取得伟大胜利,国家和民族命运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毛主席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71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赶考”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面对新冠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整部署,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为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此次战疫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也要紧跟党的脚步,答好“民生答卷”,要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勇做抗疫的奋斗者、逆行人,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习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堪称党新

69、时代为政之要的点睛之笔。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对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作为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新的自我定位和目标追求。这一精辟论断突出彰显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当下,面对新冠疫情,对我们不负时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抗疫工作,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要答好抗击新冠疫情这份答卷,首先要树立“民生”意识,全党上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将全面抗击新冠疫情这个大目标化为一项项小任务,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所有热血青年,要以饱满的热

70、情和干劲,传承斗争精神,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提高过硬本领和抗疫水平,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敲锣打鼓中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要保持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在抗疫路上,我们一定要把伟大斗争精神传承好,时刻保持奋斗姿态,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现在,全国的抗疫工作已经到了初步胜利,但未来的形式依然严峻,如果放松警惕,很可能会功亏一篑。所以当前,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们必须紧跟党的脚步、勇

71、于担当,在与疫情斗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要始终保持跋山涉水的精神状态,在抗疫路上经风雨、战病毒,直至取得抗疫工作的全面胜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

72、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该题以读后感的形式呈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民主观为任务进行驱动,检查考生对民主观的理解程度和基于民主观理解而对材料中名言警句的会意程度。民主观,主要有三层含意,即以民为主、由民做主、为民做主。材料对此体现充分。考生只要围绕“民主观”进行分析论证,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即可。此外,读后感最好能破立结合,有破有立,如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立意,就最好能针对日常教师不尊

73、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言行进行驳斥;以政府要尊重群众防控疫情的主体地位立意,就最好能针对政府中的某些人员害怕群众评议的言行进行驳斥;等等。读后感,切忌限制学生必须讨论疫情防控,只要是从材料出发,经过符合逻辑的思维过程,谈到的话题和观点都应该视为符合题意。参考立意:走群众路线是取得胜利的法宝;危险时刻凸显主心骨(做群众的主心骨)的价值;把人民的利益(健康)看得高于一切;学会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政府要尊重群众防控疫情的主体地位,服务机关要尊重被服务者的主体地位);自觉把人民满意作为自己工作取得成就的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等等。 参考素材:(1)

74、做好答卷人,要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为年轻人搭建广阔的舞台、赋予无限的可能、给出足够的包容,新时代呼唤更多有理想的年轻人,共同绘就精彩的答卷。热心公益的全国优秀大学生郑祖槐、耶鲁毕业的回湘村官秦玥飞,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在热情拥抱新时代,在干事创业中挥洒青春的激情,让爱国爱民、勇于担责成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标签。(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党的生命根基和价值追求。因此,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于

75、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执政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又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4)“以民为主”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只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当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灵魂深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结构层次:作文标题“紧跟党的脚步,答好民生答卷”巧妙地将青年和党联系在一起,同时体现“民生观”。作文开篇从回忆毛主席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开始,引出: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也要紧跟党的脚步,答好“民生答卷”。接下来引用

76、习主席的讲话,并联系当今疫情,强调“要答好抗击新冠疫情这份答卷,首先要树立民生意识”“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最后展现乐观的精神: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敲锣打鼓中进行的。同时表达决心: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们必须紧跟党的脚步、勇于担当,在与疫情斗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要始终保持跋山涉水的精神状态,在抗疫路上经风雨、战病毒,直至取得抗疫工作的全面胜利。整篇文章,紧扣材料,观点鲜明,结构完整。【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