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用书P303(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A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C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 D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得出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变革,题目中并未体现
2、生产力的水平低下,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得出先秦时期的宗教信仰影响王权,题意的因果关系并未牵涉科技文化的落后,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先秦时期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尚未形成完善的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2(2018怀化模拟)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这客观上有利于()A防范诸侯割据 B扩大统治区域C监督商朝残余力量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D。抓住“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有利于渭河流域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故D项正确。
3、3(2018甘肃二诊)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王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解析:选B。题干内容“周王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西周政治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性,故B项正确。4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
4、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解析:选B。题目中的“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并不能说明维护了女性的基本权益,故A项错误;题目中“男子休妻”和“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体现了对宗法伦理秩序的维护,故B项正确;影响家庭婚姻关系的因素有很多,题目中的限制更多的是从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角度出发,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男子休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可知主导权都在男子,并未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故D项错误。5(2018潍坊模拟)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
5、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解析:选C。材料“礼经人为理性化”得出不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故A项错误;礼从敬鬼神节仪到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体现不出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故B项错误;春秋时,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孔子的社会地位认可是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时,故D项错误。6(2018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处于
6、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解析:选B。题干中“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体现秦和汉初,中央官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同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秦汉确立和发展的,故B项正确;周的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实现了家与国的相结合。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并未维持家国同构观念,故A项错误;三公九卿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逐步确立,并非宗族观念,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秦朝确立,并非沿袭西周的宗法制,故D项错误。7(2018九江模拟)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
7、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D加强对地方的治理解析:选D。西汉时的州刺史不是一个地方官职,故A项错误;刺史巡查的对象既有郡,也有王国,不仅只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故B项错误;革除世族垄断人才的根本制度是科举制,故C项错误;皇帝通过刺史对地方官监察,从而达到督促他们对地方的治理,故D项正确。8(2018宁德高三质检)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705年在位)
8、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据此推断()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解析:选B。材料重点在讲述宰相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无法看出刺史位高权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敕书的出台流程应该是中书省、门下省到执行机构的尚书省,而材料中敕书显然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所以其出台有悖于规制,故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办事的流程,而非法律体系,故C项错误;根据武则天在位时间可知687年武则天尚未即位
9、,所以不能称女皇武则天,故D项错误。9(2018日照模拟)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解析:选B。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因而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故B项正确。10(2018福州质检)宋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后来实际上成为地
10、方最高行政长官。明初,朝廷派官员分巡各省督理税粮等,称为巡抚,后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这些变化说明了()A地方势力的扩大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监察体制的完善 D封建吏治的腐败解析:选B。转运使、巡抚都是由中央任命派出,后来发生变化但仍代表中央,不能反映地方势力的扩大,故A项错误;代表中央的转运使、巡抚逐渐掌握地方实权,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故B项正确;转运使、巡抚都不是监察官员,故C项错误;转运使、巡抚职权的变化不能反映吏治腐败,故D项错误。11(2018唐山模拟)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
11、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其意在说明()A中国古代并非是政治专制、由皇帝一人独裁B“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说法是片面的C明、清两个朝代都是一切由皇帝专制、独裁D汉唐宋皇权与相权是划分的,并非皇帝专制解析:选B。根据题意,“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在明清时代是可以的,但在汉、唐、宋时期却是不严谨的,所以“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这句话是片面的,故B项正确。12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
12、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材料并没有涉及历史发展的区域差异,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虽然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具体的管辖归属是有差异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图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
1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15分)解析 (1)第一小问创新,可以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归纳:宰相实行委
14、员制,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第二小问评价,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提高办事效率。(2)依据材料二“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可以归纳出观点,即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史实可以从秦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归纳。答案 (1)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互为补充、相互牵制。评价: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2)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
15、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论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并实行重文轻武等制度;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地方上是省、道、府、县四级制。(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帝国初期,执政者为了解决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对地方治理的困境,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中央政府经常性地派出特使巡省天下,以便监察州县”。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中宗发布政令“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
16、察刺以下善恶”,这等于在州县之上另置一级机构,朝廷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最后以权重难制为理由取消上述改革,依然设置十道巡察使。“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改为按察采访处置使,至四年又罢,八年复置,十年又罢这样置而旋罢、罢而复置的举措,充分说明了唐王朝既惧怕地方事权过重,又无力直接控制千百个郡县的矛盾心理。”陆贽集权与分权的相对平衡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唐代的治国方略。结合史实,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讨论。(12分)解析 分析材料总结核心内容作为观点,结合从秦到清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论述,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 示例观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古代统治者不断调整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论述:中国古代大多数王朝都是因为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最终演变为战争,因而历朝统治者大都非常重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们通常通过设立新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监察机构来管理地方郡县,如:两宋增设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路”;元朝设行省;明朝设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这是古代政治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管理幅度有限性与统治区域辽阔性之间的治理困境而长期探索的成果,体现出一定的必然性。(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符合设问且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