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243KB ,
资源ID:104571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4571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必修5单元测评1 科学之光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必修5单元测评1 科学之光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

2、,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

3、,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

4、,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A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从文本第二段中的“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

5、、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可以看出,青花瓷发展到新阶段与外来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C项,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第三段的表述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所以被认为保守的是“明初”,而不是“明代社会”,此处属于偷换概念;“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的说法属无中生有,是“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反映了明代中国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D项,“从而”一词强加因果。从原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可知,青花瓷“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只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而不是“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

6、元转型”的条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A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对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的是“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

7、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BB项,前后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原文最后一段中说“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意思是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中国的社会从单一向多元转型,而不是说“社会变化很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在民众中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

8、艺、经验、规约、习俗、精神,其特点是活态的传承与流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地域格局看,多分布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盛行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各个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如下图。(摘编自程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材料二: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如果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这种文化遗产就会渐渐沉寂下去,甚至走向灭绝。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二三十年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文化生态的变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一些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

9、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非遗保护命题,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如何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摘编自黄永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材料三:源自日常生活事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非遗本体事象的环境生态化非常关键。以淮河流域的“柳编”为例,在过去,淮河流域生态自然化呈现,淮河两岸滩涂之野遍布柳树、荆条、芦苇,淮河上的渔民与两岸乡民自然而然地就地取材,生活用具自然而然地用上了柳编,如席子、馍篓、鱼篓、菜筐、藤椅,等等。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淮河两岸逐渐被白色垃圾、水泥工程等侵占,既有的

10、柳编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再加上现代文明也一度视柳编生活用品为落后苦难生活的象征,柳编也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弃用。不仅如此,非遗的生态化传承,还需要考量传统遗产如何走入现代生活并融入时代群体的血脉里。我们保护和传承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事象,不是停留在保留某种样态上,而是推动其走入一个动态的发展轨道上去。博物馆式的原样态陈列与展演固然有其历史标本的重要性,但我们的目的是让其生活化和应用化,从而激活其生命,助推其历史重构及时绽放出时代的风采。例如,中国各地的皮影戏,在过去就是早期的动画片,曾对青少年的情商与智商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非

11、物化形态的动态保护,不是机械地、被动地封存式保护,而是活态传承。要在保护好原生态文化生长“原生土壤”的基础上,引导好原生态文化的良性变迁。(摘编自戎龚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生态考量)4下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活态为传承形式的技艺、经验、规约、习俗、精神的文化积淀。B相比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数,第一批和第二批中省份间的非遗项目数的差距大,其中三批项目数最多的都是浙江省。C国家级非遗项目数从地域分布来看,不仅南方和北方极不均衡,而且南方的非遗项目数均高于北方的非遗项目数。D从地域格局来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

12、程度,与其所属区域的悠久历史、文化盛行以及少数民族的聚居有关。C“南方的非遗项目数均高于北方”错误,材料一的图显示,山西省的非遗项目数就高过广西等南方地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B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二三十年的沉寂和灭绝,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破坏了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C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危机,是由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引起的。D淮河流域“柳编

13、”被弃用,一方面是因淮河两岸生态环境受损造成原材料的短缺,一方面是因现代人曾认为它象征落后苦难的生活而不为。B说法绝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受到破坏,应该是多重原因造成的。6怎样才能促进非遗的生态化传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落实答案区间,根据对三则材料的分析,可知在第三则材料。然后再对第三则材料进行分层:第1段为一层,阐述“非遗本体事象的环境生态化非常关键”的观点,可以组织答案重视非遗本体事象的基础环境生态化,提供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第2、3两段为一层,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非物化形态的动态保

14、护”的观点,可以组织答案通过非遗本体事象的生活化和应用化,促进其动态的发展。答案重视非遗本体事象的基础环境生态化,提供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非遗本体事象的生活化和应用化,促进其动态的发展。(每点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20分)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

15、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己,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翔居小选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

16、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诏赠本官。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选自梁史褚翔传,有删改)【注】弘治:杜弘治,古代美男子。小选:吏部郎的别称。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B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

17、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C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D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A文中的“大通四年”是表示时间的,往往独立成句,故而排除B、D两项;另外根据文意,“论者”应作“以为”的主语,因此应在“论者”前断开,排除C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洗马,洗,通假于

18、“先”,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是规谏太子的官职。例如晋代的李密,唐朝的魏徵等。B“服阕”指古人在朝中为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回家守孝服丧三年,待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以重新出来做官。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后来封侯也可以使用。D国子生又称国学生,也包括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国子生主要是官员的子弟,他们多数会参加科举入仕,也有被直接授予官职的。C“践阼”专指登上帝位,不能用于形容封侯。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褚向几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他哀痛欲绝,面容消瘦,亲戚们都感到惊

19、异,等到长大后,他学识渊博性情儒雅有气量。B褚翔文才出众。梁武帝越级提拔他为宣城王文学之后,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一挥而就。C褚翔为官清廉。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D褚翔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吏部郎,离开郡县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告辞。B根据原文第3段,梁武帝在宴饮之后才越级提拔褚翔为宣城王文学。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6分)译文:_

20、(2)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5分)译文:_答案(1)褚翔到了义兴郡后,(这树)忽然生出新的枝叶,百姓都认为是被他的好的政策感动。等到他任期一满,官吏和百姓去皇宫请求(让他连任),皇帝下令同意。(“咸”“诣”“敕”译出各1分,被动句式1分,译出大意2分)(2)(褚翔)担任侍中的时候,母亲病得很严重,他请僧徒为母亲祈祷求福。半夜忽然看见门外有奇异的光彩,又听见空中有弹指之声,等到天亮,母亲的病就痊愈了。人们都认为这是褚翔的精诚所致。(“笃”“沙门”“中夜”译出各1分,译出大意2分)【参考译文】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他的曾

21、祖父褚渊,齐时任太宰,赠谥号文简公,辅佐齐室。祖父褚蓁,追赠为太常,赠谥号穆子。父亲褚向,字景政。(褚向)才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哀痛欲绝,面容消瘦如同成人一般,亲戚都感到十分惊异。长大之后,褚向学识渊博性情高雅,有器量。高祖即位后,褚向被补选为国子生。褚向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后迁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他出京任安成内史,回京又任太子洗马、中舍人,屡经升迁为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不久,又入京任长兼侍中。褚向长得端正英俊有风度,眉清目秀,眼珠如漆,黑而闪亮,站在同僚之中,他都要被众人瞻望。大通四年,他出京任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后在任上去世。表兄谢举替他作墓志铭

22、,概括褚向的为人说:“杜弘治都要崇尚他的姿容,庾子嵩也要自惭器量不如。他的品行高洁,有如清风明月。”评论者认为写出了褚向的为人。褚翔起初为国子生,成绩优秀。他为父亲服丧。期满后任秘书郎,累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在乐游苑设宴招待群臣,特地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之诗,限定三刻完成。褚翔即席完成,进呈高祖,高祖十分惊异,当日便命褚翔转任宣城王文学,不久又迁任宣城王友。当时任宣城王友和宣城王文学比其他王的属官高出二等,所以高祖越级提拔褚翔担任这一职务,在当时传为美谈。(褚翔)出京任义兴太守。他为政清廉,洁身自好,减省繁杂苛刻的政令,除去浮华靡费的用度,老百姓的生活很安宁。义兴

23、的西亭有棵古树,已经枯死多年;褚翔到了义兴郡后,(这树)忽然生出新的枝叶,百姓都认为是被他的好的政策感动。等到他任期一满,官吏和百姓去皇宫请求(让他连任),皇帝下令同意。不久,朝廷又征召(褚翔)为吏部郎,(褚翔)离郡之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褚翔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公正清廉,不因为别人的请求嘱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人们称赞他公正平允。不久,他迁任侍中,很快又转任散骑常侍,兼任羽林监,侍奉东宫。后来,他出京任晋陵太守,在任未满一年,因公事免职。不久又任散骑常侍,侍奉东宫。太清二年,他迁任吏鄙尚书。那年冬天,侯景围困宫城,褚翔在围城内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死时四十

24、四岁。皇上下诏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褚翔年少时就有孝心。(褚翔)担任侍中的时候,母亲病得很严重,他请僧徒为母亲祈祷求福。半夜忽然看见门外有奇异的光彩,又听见空中有弹指之声,等到天亮,母亲的病就痊愈了。人们都认为这是褚翔的精诚所致。(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9分)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故关:故乡。风尘:社会动乱。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看似平淡,却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人归

25、”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C“少孤为客早”,诗人从“少孤”“为客早”的角度,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表达对友人漂泊颠沛之苦的同情。D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诗歌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C对象有误,此联的描写对象是诗人自己,因此应该是“感叹自己”。1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6分)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人的情感,这需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比如结合首联上句和“故关”的注释,可知诗句体现了对故乡家园颓丧的悲慨;再结合诗题和诗句中“悲”“掩泪”等字眼,可知体现了送别之悲;第

26、三联的内容直接体现了诗人的身世之悲;最后结合尾联下句和“风尘”的注释,可得出社会动乱之悲。答案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表达了对故乡家园颓丧的悲慨。送别友人之悲。直抒胸臆“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感叹身世之悲。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尾句则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二、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

27、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 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

28、,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绝如缕惟妙惟肖推陈出新特立独行B络绎不绝呼之欲出推陈出新卓尔不群C不绝如缕惟妙惟肖革故鼎新特立独行D络绎不绝呼之欲出革故鼎新卓尔不群B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根据语境,应选“

29、络绎不绝”。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根据语境,应选“呼之欲出”。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根据语境,应选“推陈出新”。特立独行: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根据语境,应选“卓尔不群”。1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

30、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CA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移至“互动”之前。B项,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搭配不当,可以将“表现”改为“展示”。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

31、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D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青铜器和瓷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排除A、C两项。B、D的区别在于“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切合文段意思。16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短信,语言有五处不妥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改正。(5分)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

32、们非常敬重,今日一别如雨,谨祝教祺!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作答此题,考生要清楚这是学生写给班主任的,自然应多用敬辞;涉及自身的,应多用谦辞。“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用在此处属于大词小用,应改为“提高”。“卫冕”指在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在体育竞赛中指蝉联冠军;用在此处不符合这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应改为“考上大学”。“慧眼识金”是指眼力敏锐,能够识别宝物、人才;这位同学成绩不理想,自然不能用这个词语,应改为“不放弃”。“超凡入圣”指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到达了高峰;用在此处形容班主任,属于大词小用,应改为“超越别人”。“一别如雨”

33、指像雨落下以后不能再返回到云里一样,形容离别以后再难相见;毕业后,师生还是可以相见的,应将其改为“分别”。答案(示例)“建树”改为“提高”;“卫冕”改为“考上大学”;“慧眼识金”改为“不放弃”;“超凡入圣”改为“超越别人”;“一别如雨”改为“分别”。(每处1分)1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片中的瑶族村3日行考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去前的“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瑶族的情况和准备好行装;二是到达之后的实施过程四处参观,进行访谈、举行联谊活动和写好考察日记。将这些信息有条

34、理地连贯起来即可。答案(示例)本次瑶族村3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内容完整1分,归纳得当1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三、写作(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日前,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的宣传栏上出现了这样一组标语:“我们不是,我们要做!”“高三同学齐努力,!?”这组标语运用了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引起全校轰动。有同学很快搜索出,这些甲骨文表情包原来是由美术学院设计系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推出的。陈教授受“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

35、读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2017年,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正在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某报“时尚”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请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材料先说南粤中学宣传栏上出现了一组标语,标语是由汉字和甲骨文表情包构成的,这一标语引起轰动。然后,陈述这组标语中的甲骨文表情包的创作团队及设计经历。最后,说甲骨文的当代影响,即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表明甲骨文在文化保护方面受到重视。在这则材料里,涉及的主要概

36、念有甲骨文、流行用语、表情包和现代科技,其中甲骨文是最关键的概念。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材料概括为这样几组关系:“甲骨文流行用语”“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现代科技”。甲骨文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流行用语反映的是当代人的生活,表情包则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现代科技则是强国富民的重要手段。看清这几个概念的代表性意义,将它们联系起来考虑,就可以发现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命题,就会有许多有价值的立意。“某报时尚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最后这句话信息比较丰富。报纸向社会征稿展开专题讨论,表明这篇文章面向的是广大社会成员。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该报纸是通过“时尚”专栏来展开讨论的,专栏的名称暗示了专栏讨论的倾向

37、性。【作文立意】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结合,展现时尚风采;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需要跟时代结合;传统的东西也可以很时尚;新颖时尚的宣传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有裨益;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承,传承与创新同在;等等。【范文示例】不做文化啃老族读“甲骨文流行用语”“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现代科技”的新闻,始觉时尚,静而深思,却感到这时尚的背后是一条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甲骨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2017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好事情。但是曲高和寡,如果不能融入现代生活,其意义还是有限的。现在,专家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象形文字,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使它能和流行用语、

38、表情包一起,组成励志标语,走进中学校园,其意义就大不一样了。传统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但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只有用现代化手段激活传统文化,让它走进生活,才是最积极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让后代子孙知道我们有哪些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知其有,才能产生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但是,仅仅知道祖上的富有是不够的。珠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时间家喻户晓,但是今天,有几所学校开有珠算课?国内又有几家珠算培训机构?何以如此呢?因为它远离了现代生活,享受高科技的人们用不到它,它就成了束之高阁的老古董。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家园,否定传统文化,割断历史联系,就是数典忘祖。传统文化不是炫耀

39、的招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记忆名录也不是根本目的,保护和传承才是最重要的。而最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就是让这些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活”在人们的记忆里,更要“活”在人们的生活里,让传统文化为现代人服务,成为现代生活的内容。不参与现代生活,只“活”在记忆里是难以长久的。两年前,华阴老腔一声喊震撼了春晚舞台,华阴老腔为现代摇滚音乐增加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现代摇滚音乐为华阴老腔注入了新的生命,博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今年春节期间,一首沉寂了近300年的小诗苔,一夜之间被亿万中国人记住了!流行乐填上古诗词,古诗词谱上新曲调,只有20个字的古诗词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从而使人牢记不忘。如今有人借助电脑

40、技术重新解读象形文字,让它能和流行用语、表情包一起,组成励志标语,在校园里走红。对象不同,目的却相同,即运用现代化手段,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让传统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千年古国,文化灿烂,但我们不能做文化的啃老族,而要用现代化手段激活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时尚起来,让它为现代生活助力,最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名师点评】文章先简述材料,分析其意义,提出中心论点,即只有用现代化手段激活传统文化,让它时尚起来,走进现代生活,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然后以珠算为例,从反面写起,说明保护传统文化不能满足于知道有什么,更要让它走进生活;再正面阐述融入生活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并且联系华阴老腔和小诗苔走红的事例,说明传统文化需要用现代化手段激活的道理,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概括全文,照应标题。全文紧扣材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层层深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