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咬文嚼字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流涎()憎恶()茗烟()斟酌()镞() 鲁莽() 剥啄() 意蕴()清沁() 灞桥() 付梓()答案xinzngmnzhuzmnzhuynqnbz(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嚼(2)恶(3)晕 (4)藉答案(1)jiojioju(2)w (3)ynyn(4)jji2语境辨析法(5)乘()车至集文物考古、科研、科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我们看到再现的2000多年前的千乘()之国,激动不已。(6)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了一个载()歌载()舞的姑娘。答案(5)chnshn (6)zizizi二、写对字形(1)(2)(3)(4)答案(1)婵蝉殚惮(
2、2)锱缁辎(3)岑涔涔(4)牍黩渎三、积累词语1明确词义(1)咬文嚼字:_(2)索然无味:_(3)不即不离:_(4)点铁成金:_(5)学富五车:_(6)才高八斗:_(7)自鸣得意:_(8)锱铢必较:_(9)粗枝大叶:_答案(1)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2)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3)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4)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微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5)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6)形容富有文采。(7)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8)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
3、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9)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2理解辨析(1)捉摸琢磨二者都表示心理活动。“捉摸”是“猜测、预料”的意思,多用于否定式。“琢磨”读“zu mo”时,意思是“思索、考虑”;读“zhu m”时,意思是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2)滥用乱用二者都有不合理地用的意思。“滥用”指无限制地使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语言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ju)字,非这样不拘小节不可。改正:_答案嚼(jio)罗啰不拘小节锱铢必较2填入下面横
4、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联想起于习惯,_。A熟路引诱性最大,人们对它的抵抗力最低,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B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人们对它的抵抗力最低,熟路引诱性最大C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引诱性最大,人们对它的抵抗力最低D人们对它的抵抗力最低,熟路引诱性最大,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C根据语意连贯原则,前文最后说到“习惯”,后面应该接着说“习惯”,排除A、D;同理排除B项,故选C项。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文章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改正:_答案中途易辙,可把“文章”替换为“你就会发现”。资料链接现代美学的开拓者朱
5、光潜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
6、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现在也有些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这类文章感情充沛,讲求文采,可读性很强。文艺随笔属于杂文的范畴。文本鉴赏作者通过对文学史上三个“炼字”的实例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写作中的一些流弊,自然而然地阐明了“咬文嚼字”
7、的精髓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既要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旗帜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答案句式不同意味不同推陈出新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_答案开门见山,叙述郭沫若改词语的例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阐述观点做铺垫。2作者举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用意分别是什么?_答案举水浒的例子是以水浒里的用语为依据,强调“你这”句式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对“你这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细致入微。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以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的话为依据,进一步阐明“你是”句式在一定语境里也有讽刺
8、性,对“你是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全面透彻。3作者举“王若虚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这一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语句加以概括。_答案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4作者在“推敲”这个问题上和一般人看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_答案一般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声音;作者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作者以透彻的分析去挑战经典,有理有据,质疑精神令人佩服。二、阅读课文第5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试赏析“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轮,明显而
9、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一句中比喻修辞的运用。_答案将字的直指义比作“月轮”,形象生动地说明直指义的特点是“明显而确实”的;将字的联想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以此来说明字的联想义是“变化莫测”的,不是明显而确实的。6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_答案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所以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7第6自然段“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一句中
10、的“作”有何含义?这句话对你有何启示?_答案“作”字的含义就是运用创新的思维去创作,就是匠心独运地创作,而不是套用的。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如此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情感。三、阅读课文第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8“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真的是“随便”举的文中的例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_答案作者不是随便举的几个例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前三个例子是文字修改方面的,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后两个例子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说明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即怎样咬文嚼字。因此,这几个例子并非随便列举的,而是根据文章论述的需
11、要,从不同的角度列举的。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9课文贯串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_答案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10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咬文嚼字”,而陶渊明、马南邨却提倡读书要“不求甚解”。对朱
12、光潜与陶渊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你是怎样看的?_答案(观点一)读书应该“咬文嚼字”。“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义,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观点二)阅读要“不求甚解”。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进行烦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事例典型,论证有力本文用例十几个,但并无累赘之感,除了以例分析、由例入理之外,用例充分典型而具有代表性,
13、事例生动形象,为文章增加文采也是原因之一。首先,作者所举用字成功之例,一般都是名著名篇中的名句,事例生动,不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其次,作者取例时常变换角度,如第一部分中的几个事例,尽管都是在说文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但角度却完全不同。如作者为了剖析“是”与“这”两字的区别,先后选取了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单是文字之争,而且涉及“思想感情”的意味。再次,作者对自己所选取的事例能够进行重新审视,使之更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2写法指导举例论证显真实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论证手段,如何更好地发挥举例论证的作用呢?(1)例前有导语。就是在举出事例之前要有关于观点和事例的联
14、系的话语,不能在观点之后很突然地举例,造成了内容的不连接,语言的不流畅,所以在举例之前要有一两句简短的过渡语,让观点和例子有机地联系起来。(2)叙例有方法。单个材料的叙述。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进行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多个材料的叙述。a排比法。列举排比,简短有力。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b对比法。运用这种方法举出事例进行论证,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而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3)叙述有变化。叙中带议,凸显事理。
15、事例的使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把事例叙述完再议论是常用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边叙述事例边议论,形成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这是“叙、议、叙”的形式。其中的“议”是再“叙”的铺垫。3迁移运用下面是一段文字的论点,请你在后面添加两个事例论据。要求上下文衔接、连贯。人皆愿己成才,于是,就有人羡慕那些一鸣惊人之才。其实,一鸣之前必有百鸣、千鸣、万鸣,只是未使人惊而已。_【写作示例】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之前,作画何止万千,据说他画蛋就画了好几十天。莫泊桑的成名小说羊脂球发表前曾被退稿四十九次,稿纸堆起来有书桌般高。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们都是名人
16、,但朱光潜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郭沫若也是一位语言大师,当有人提醒他用“这”比用“是”要好时,他就不假思索,把这种修改方法移用到其他的文句上,这说明郭老并未明白这种改法的道理。朱光潜先生纠正了他的说法。尤其韩愈对“推敲”的意见,似乎成了定论,获得许多人的认同,对此,朱先生并没有因为用“敲”比用“推”好的提出者是韩愈就轻易同意大家都认同的观点和看法,而是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相反的看法,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朱先生对文字和文学的探讨和研究正是基于这种不迷信先哲、名人和权威,打破了常规的思维习惯,才会有如
17、此独到的发现和创新。【应用角度】“推陈翻新”“思考”“怀疑”“态度”“不盲从”等。2素材应用“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朱光潜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撼山易,撼传统难,但如果拥有创新的勇气,就会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辉煌奇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文学体裁的先河,谱写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史家之绝唱”;唐宋八大家抛弃了前代散文陈旧腐朽的语言风格,匠心独运,创造了一种燃然一新的文学体裁;梁羽生、金庸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远意境,推陈出新、锐意改革,创立了新派武侠
18、小说,使中国传统侠客小说于扬弃中获得新生。 群文阅读导读:写文章要咬文嚼字,注意细心推敲,其实这反映的是一种严谨认真的精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这种精神。想做大事的人很多,而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那些注意抓住细节、细心做人处世的人,却往往获得不经意的成功。细节决定成败一朵美艳无比的鲜花,可能会因为一点瑕疵而失去光泽;一锅美味可口的饭菜,可能会因为一点杂质而失去美味;人生也是如此,可能因一些小的细节而失去重要的成果。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重视细枝末节。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因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才会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从而为
19、物理学创下三大定律的重要科学成就。达尔文也是如此,善于观察每一种生物细微的动作和习惯,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提出了伟大的“进化论”。细节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成败,是否在于细节呢?答案不言自明。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一家公司招聘时,将一张废纸丢在地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从它上面踩过去或看一眼,并没有什么动作。但有一位大学生,走过去捡起废纸,扔进垃圾箱,结果这位大学生被录取了。这家公司的老板看中的就是这位大学生细腻的心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善于观察,做好身边的细小的事。一个人只有将小事做好,才有希望成大气候。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
20、做起,并且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弱小,但长年累月竟可以穿透石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些都是细小的事物,却有着巨大的力量,可见,细小的力量不可忽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人生要想成功,需要经过三种境界,其中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成大事者要经过不懈努力,就算衣带宽人憔悴也无所谓,这就是持之以恒。蚂蚁虽小,却可以毁了整个大堤,这也是它们的力量。所以,细节不是随便说说的。重视细节,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许,成败就在于此。没有瑕疵的鲜花才是最美的,没有任何杂质的饭菜才是最可口的,没有因细节而失误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所以细节决定成败。
21、不要让细节成为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多注意细节,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近。细节决定成败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丢了一次战斗。丢了一次战斗,输了一次战役。输了一次战役,毁了一个王朝。可见,不注意细节,就有可能误了大事。一滴水可见太阳,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林则徐因自己容易发怒,自书“制怒”条幅挂于堂上,烟瘾特大的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坚持不抽一支烟正如老子所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须于细”,如果林则徐不注意他
22、“易怒”的细节弱点,他就不会成为伟人;正因为毛泽东注意抽烟这样细小的事,最终他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正是他们比普通人多注重细节问题。日本东京有一家外贸公司,它与英国一家公司有贸易往来。英国公司的经理经常需要购买从东京到神户的火车票。很快,这位经理发现:每次去神户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时又总在左边窗口。这位经理询问日本公司购票小姐其中的缘故,她笑着答道:“车去神户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在您的左边。外国人大都喜欢富士山的美丽景色,所以我特意为您安排了不同的座位。”这位英国经理十分感动,他立即把同这家日本公司
23、的贸易额从50万英镑提高到200万英镑。在他看来:作为这家公司的一个普通的职员,对于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够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这样的公司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著名企业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是一个很朴素而且操作简单的道理,只是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太容易忽略一个又一个看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却影响全局的细节,才使得本来可以预期的成功由于在细节上存在诸多疏漏而归于失败,这样的教训我们应该时刻记取。“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是前人对不遵循“细
24、节决定成败”这一规律而导致失败的惨痛教训。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曾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秦朝宰相李斯也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如果想成功,做事就应该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建议阅读篇目:屈原题李凝幽居锦瑟送别惠山烹小龙团积文化常识(1)古代度量单位重量、容量类重量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云: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重一石。容量才高八斗。斗:南朝诗人谢灵
25、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斗、石为古代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撮、抄、勺、合、升、斗、石。十撮一抄,十抄一勺,十勺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2)古代创作印刷、写作类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付梓: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称书籍刊印为“付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就先把青竹简放到火上炙烤。人们把这个工序叫作“杀青”,也叫“汗青”“汗简”。后来泛指写定著作。诵国学经典先贤语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注释】知:知识。随:探求,探索。殆(di):危险。无(w):通“毋”,不要。古文今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世间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探求无限的知识,就会使身心疲惫;明知会是这样的结果还要去探求,那就危险了!做善事不要贪图名声,做了所谓的坏事却不至于遭受刑罚。顺应自然之道,可以保全自身,可以保全天性,可以让父母安乐,可以颐养天年。知行启迪只有“保身”,才可以“全生”,进而“养亲”“尽年”。过多地追求功名利禄,只会令人身心疲惫,而于有涯的生命却一点好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