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和睦(m)军衔(xin)瓦砾(l)梗概(n) 嗜好(sh) 窒闷(zh)胡诌(zhu) 吝啬(s) 幼雏(ch)脸颊(ji) 衣襟(jn) 邂逅(xi)(h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刹(2)翘(3)累 (4)咽2语境辨析法(5)创(chun)造奇迹的同时,他也刻下了一道道心灵创(chun)伤。(6)秧苗埋(mi)得太浅,母亲对我埋(mn)怨个不停。二、写对字形(1)(2)(3)(4)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工夫功夫工夫:时间(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时候。功夫:本领,造诣;指武术;(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前者强调时间,后者
2、强调本领、武术造诣。(2)震动震荡震动:指重大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震荡:指震动;动荡。着重指动荡不定,较强烈并带有一定的持续性,多用于具体物体。(3)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侧重于举动。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侧重于内心,主要表现为害怕的样子。2明确词义(1)不屈不挠:_(2)喜气洋洋:_(3)神气活现:_答案(1)比喻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2)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3)指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语言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正误,并改正。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栩栩如生地说
3、:“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好人们,接待我们吧!”改正:_答案“栩栩如生”改为“神气活现”。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并改正。虽然他有些残疾,但仍旧在一个汽车连里当司机,我也在那边找了个工作。改正:_答案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应放在“他”之后。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我走到我们一家住过的那地方。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_,_。A像坟地一样寂静,一片荒凉B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B根据前后照应的原则,“一片荒凉”是对“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的总结,应紧跟其后。 资料链接哥萨克歌手肖洛霍夫肖洛霍夫(19051984
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出生在顿河维辛斯卡亚镇,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1965年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小说学会仇恨一个人的遭遇等。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耳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的英勇。同时,肖洛霍夫更深入地思考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
5、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小说。小说从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和心灵的创伤的角度来写,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为当代苏联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节选部分写了索科洛夫从战俘集中营中逃回后的经历。 文本鉴赏小说通过一个人索科洛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生活遭遇,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表现了战争给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及心灵上造成的深重灾难,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同时表现了索科洛夫心地的善良。儿子牺牲领养孤儿凡尼亚 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1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缩在肩膀里,仿佛怕挨打一样”,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_答案这一细节反映出
6、“我”长期在集中营受到的是一种非人的虐待,表明了法西斯对俘虏的残暴,控诉了他们的恶劣行径。2第7段开头“等到战争一结束,我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住在小夫妻那儿,干干木匠活儿,抱抱孙子”,写主人公的这些梦想有什么作用?_答案战时的索科洛夫憧憬着战后的和平生活,渴望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和平年代最正常、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对他而言却只能是一个落空的梦想。战争毁掉了一个普通人最简单的幸福,更进一步揭示出战争的罪恶和无情。对后边的悲剧起到深化作用。二、阅读课文第11段至结尾,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14段中“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
7、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这一段细节描写有何作用?_答案这几句是对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的描写,作者在这里既写出了他的可人之处,又写出了他小小年纪就得承受战争之苦的残酷现实。反映了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创伤。4作者为什么把领养凡尼亚这部分写得特别详细?_答案这件事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转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和可爱的凡尼亚在一起,索科洛夫像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似乎都寄托在了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凡尼亚成了索科洛夫生存的全部意义。同时凡尼亚这个形象的介入,进一步揭示出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作品
8、主题。5作品全以第一人称叙述。请结合本文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答案作品中有两个“我”。一个“我”是作者。他有时作为一个对话者出现,有时作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另一个“我”是主人公索科洛夫。全部的故事由主人公自己讲述,索科洛夫的叙述明显地带有口语化和对话色彩,他每叙说自己一个遭遇的同时,都要对“我”发出一番感慨,这样与他的一生经历相适应,读起来也更为亲切、可信。三、总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6曾有人批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认为其“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_答案(示例一)“战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一个人
9、的遭遇(节选)中的索科洛夫与世无争,只想过太平的日子,然而家人死于炮火,只剩孤身一人。普通人本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战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梦想。(示例二)不是“鼓吹和平主义”,而是通过反映战争的残酷,给人以拒绝战争、走向和平的警醒和反思。如果不让人民知道战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防止战争的发生。任何战争,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战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矛盾。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妙的第一人称叙事法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叙述语言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采用第一人称,让主人公直接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真切地感
10、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在叙述中,穿插抒情,这些抒情和议论往往直抒胸臆,袒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闪烁着口语的智慧。2写法指导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法“三注意”(1)用“第一人称”写“我”,要注意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它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信手写来。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几乎都是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2)用“第一人称”写“我”的言行时,要注意必须贴切,不然就有“王婆卖瓜”之嫌。(3)用“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是禁区,使用时,要注意加上模拟的语言。3迁移运用请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法写一段与唐朝诗人李白的对话,话题自选。_【参考示例】“你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可你为何还
11、如此逍遥?”太白端起酒杯,轻轻地抿了口酒,眯着眼,神态悠然地说道:“人生路不可能是平坦的,若每个人的一生都风平浪静,那不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学会坦然面对一切,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我明白了,谢太白指点。”我闭目凝思太白的话。是啊!困难是常有的,只有坦然面对,才会成功。而坦然,必须经历过一番风雨才能练就。睁开眼,我对太白说:“太白,在下经你一点拨,心中愁云已散尽,先行回家了。”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一颗空洞寂寞并不断收缩的绞痛的心,在遇到那个等待着爸爸的男孩时,开始放松了。两个因战争而失去亲人的受害者,一老一少,两颗受伤的心贴在了一起,但在他们的梦里,为什么还
12、是流淌着眼泪?也许不仅在梦里吧,流着的泪其实掺进了心里的血。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因为私欲,因为利益而产生的战争,它就像一个残酷的掠夺者,掠夺着你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你最爱的人,它活生生地将他们从你身边扯走,然后硬生生地在你的脑中塞入一段痛苦的记忆,循环地播着,就是因为战争,所以,才有了杀戮。【应用角度】“远离战争”“珍爱生命”“人性”等。2素材应用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供奉着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 群文阅读导读:认识到战争的残
13、酷,反对和避免战争是重要的,而反思和忏悔战争是同等重要的。狭路相逢叙述了一位日本老兵来珍珠港忏悔时与一美国老兵之间互致军礼和鞠躬的故事,说明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并能真诚对自己的罪行忏悔,就会赢得人们的理解、尊重和赞扬。而华沙之跪中勃兰特的一跪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狭路相逢几年前,我随一个旅行团去珍珠港旅行。团中有一位牧师,事发当天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并击毁我们太平洋舰队的那天,正在此地。他给团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天的种种恐怖:大火,沉船,枪林弹雨,炮声轰轰。我也在听,眼角突然瞥见一个六七
14、十岁的日本游客走进了纪念馆。他打扮得刻意而整齐笔挺的领带,扣得一丝不苟的运动夹克,锃亮的棕色皮鞋。这身打扮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即使是白领人士,哪怕是电视新闻主持人,到了夏威夷也很少西装革履,大家都是穿一件敞领的夏威夷T恤。日本人的身旁有两个女人,年纪大一点的应该是他的妻子,另一个可能是他的女儿。两个女人都衣着保守,穿着精致的鞋。日本人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花环很精美,直径足有18英寸,看上去价格不菲。团里的老兵继续讲着他的经历他被困在甲板下,大水冲来,他辨不清方向,大火就在头顶上,浓烟使他窒息,战友就死在他的脚下,他在黑暗中挣扎着逃命。所有的团员都听得聚精会神,只有我注意到了:那个日本
15、人正朝我们走近。我正看着他的时候,他停下来,对他的妻女说了些什么。他们静静地站着,几乎有些庄严。然后,日本人紧了紧他的领带,又把夹克的褶子弄平。好像在做什么准备似的,他抖了抖肩,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又吐出来。接着,他独自一个人,面色郑重地走到这艘沉舰的栏杆处。其他的人仍围在那位老兵身旁,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日本游客的存在。我不认为他听得懂美国老兵的话,可是我看到他在栏杆旁,弯下腰去,鞠了一个90度的躬。他开始说话,我仔细听,但不能听懂,可是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我猜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那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认错,悲伤,尊严,同情和祝福。他静静地祷告完后,庄严地将花环抛向了海水中。就是那同样一片海
16、水,刚才那位美国老兵一直都在提到。日本游客看着花环随着海浪漂远,他努力保持常态,可是眼泪泄漏了他的感情。我猜他也许是个老兵,当年曾驾着飞机投下炸药炮弹,炸毁了我们的军舰。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日本人又向后退了几步,缓缓地,深深地,鞠了躬。然后他站直身子,回到家人身边。使命既已完成,他们似乎准备离开了。正当日本老兵准备离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一直靠着墙的美国人移开了步子。他衣着随意,肚子微凸,头发稀少,拿了一顶帽子。我突然想到,这个人大概也是个二战老兵。或许他也参加了太平洋海战。来这儿,也有他的使命吧。当那家日本人经过他时,美国老
17、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我紧张了,怕他们冲突起来。日本游客有几分迷惑,脸上露出惊讶和难过的神色。他的家人,眼睛盯着地上,也停下脚步,聚在他的身旁。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老兵挺直腰来了个立正,他缓缓举起右手,在额前硬硬地停下他给他的宿敌敬了个军礼。日本老兵突然明白过来,立即回以军礼。刚才聚着听故事的游客纷纷散去,两个老兵似乎遗世而存,联系他们的是共有的痛苦、荣耀和记忆。美国老兵放下了他的右手,仍保持着立正的姿势,向后退了一步;日本老兵,双手笔直地贴在腿两侧,向他面前的这个人鞠了个躬。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老兵回鞠了一躬。两个人一个字也没说,也不需要说。那两张被泪水浸湿的严肃的脸,已经向彼此表达了任何语言都
18、无可言及的感情。华沙之跪勃兰特一行来到波兰的第二天,西德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勃兰特缓缓地走上石阶,面前是巨大的、中部塑有人物雕像的青石纪念碑。沉重的石块、黝黑的人形,犹如在代表千百万无辜的死难者向这里默然注目。这里曾经是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所在地。勃兰特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勃兰特将花圈敬献在纪念碑前了。他直立起身体, 肃立在无声的石像前,就在他垂首致意的那个瞬间,他的双膝却弯了下去,他跪在了冰冷的石阶上!他的表情是凝重的。他看到了什么?也许他觉得他面对的是成千上万死难者的尸骨?也许他看到了,当年希特
19、勒上台后,20岁的他远走他乡登上的那艘驶往挪威的船?独立船头,他曾立志,誓与纳粹法西斯不共戴天,战斗到底!他没有能在战场上与纳粹战斗,却要同纳粹遗留下来的仇恨抗争。这位57岁的反法西斯老战士跪立在纪念碑前了。他的随同人员惊呆了。这个出乎意料的、未在日程安排当中的举动,让他们一时手足无措。而周围的波兰官员和民众,却被这突如其来的举止深深震撼了。 一时呆愣住的各国记者们在短暂的愕然之后,纷纷举起相机,闪光灯亮成一片。一位跪立在冰冷石阶上的德国总理的形象旋即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意义重大的瞬间定格,在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心头激起了强烈的、恒久的震荡。建议阅读篇目:反思战争才是根本(何建明)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科伦麦凯恩)应许之地(雷马克) 诵国学经典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明理知义自己要想立足,也要让别人立足;自己要想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成长启示一个集体中,任何人都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明理知义(如果)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成长启示在和同学的相处中,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严于责己,宽以待人。一旦发生了矛盾,我们应该多做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