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414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卷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 血浆和淋巴【答案】B【考点定位】内环境组成【名师点睛】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B. C. D.【答案】A【解析】

2、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选A。【考点定位】内环境的成分【名师点睛】某些化学成分的具体存在位置(1)内环境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其他如抗体、神经递质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载

3、体;胞内酶:如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消化酶。3.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在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比如呼吸中枢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考点定位】脑的高级功能,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名师点睛】注意: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大脑皮层有学习和记忆能力,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

4、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4.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D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时产生兴奋引起下丘脑产生渴感【答案】A【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A正确;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含血浆)渗透压升高,C错误;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时产生兴奋引起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

5、产生渴感,D错误。【考点定位】水盐调节【名师点睛】水、盐平衡及调节的几个易错点:排盐一定伴随着排水,但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水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只有体液调节。人体对K需求量较少,对Na需求量较大,因此人体内更容易缺Na。Na、K的来源主要是食物,排出途径都是大肠、肾脏和皮肤,肾脏是可调节排出量的排出途径。Na以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调节含量,K以肾小管分泌来调节含量。钠盐: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盐: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5. 某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一种蛋白质外毒素,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

6、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该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C.该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可对鼠疫杆菌特异性识别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A【考点定位】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名师点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区别源头B细胞T细胞作用物质或细胞特异性抗体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区别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淋巴因子促进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作用过程 联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细胞内寄生病原

7、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若细胞免疫不存在时,体液免疫也基本丧失6. 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琼脂的大小【答案】D【考点定位】生长素的发现的探索实验【名师点睛】胚芽鞘实验及生长素作用的规律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向光性。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8、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分布得多,这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结果。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其原理是增大了细胞壁的可塑性,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导致细胞体积增大,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7.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弃耕的农田经过数十年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答案】B【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名师点睛】错选的原因可能是对演替的概念认识不深刻,不能正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

9、生演替。8.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室中然后放上盖玻片D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答案】C【解析】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充分混匀,A正确;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K/2时,所以K/2两侧可能有增长速率相同的时刻,B正确;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上,让其自行慢慢渗入计数室中,C错误;在c点之前种群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d段为稳定型,de段为衰退型,D正确。【考点定位】

10、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名师点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注意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6)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 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

11、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自我调节能力越多越复杂大越少越简单小(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10. 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蛇和鹰既是捕食

12、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答案】C【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名师点睛】解此题从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网)能量的流动和食物链中各生物的关系等方面切入。11.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答案】B【解析】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受抑制,但生长素合成正常,A错误;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单侧光和重力影响,但极性运输不受影响,B正确;生长

13、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琼脂块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生长素进入琼脂块不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生物活细胞的生理活动,进入琼脂块为扩散,D错误。【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2. 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三种器官,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c表示甲状腺B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血液中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分泌减少Da还可以分泌某种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的调节有协同作用【答案】D【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名师点睛】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

14、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2)下丘脑可以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少;反之,则多。(4)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13.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 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B1.375倍 C1.273倍 D0.575

15、倍【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所给的食物比例和能量传递效率可计算,按原食物比例,C每增长一千克需消耗A 55千克;按调整后的比例,C每增长一千克需消耗A 40千克,所以1/401/55=1.375倍,选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4. 下图中甲图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A区间和区间 B区间和区间C区间和区间 D区间和区间【答案】C【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名师点睛】生长素的双重作用曲线分析(1)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成为“高浓度

16、”。(2)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3)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4)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为g。(5)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即大于C所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使生长受抑制,此即所谓的“高浓度”。15. 如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C“未利用”就是指未被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一营养

17、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4.6%【答案】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下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某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获得“10%20%”的能量,“所有狼”可获得“所有狐”的能量才是10%20%。16.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下图是它们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B细胞A是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后才能处理病菌C.物质和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细胞B和C在体液免

18、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答案】C【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名师点睛】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17. 下图的三个装置中,有关神经结构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中。且AB均相等,BC均相等。若刺激A点,观察三个电流表,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均能发生偏转 B发生偏转的次数相同

19、C从刺激到发生第一次偏转的时间相等D若不止一次偏转,则一次偏转到下次偏转的时间间隔不同【答案】B【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名师点睛】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18. 如图显示某一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

20、列分析正确的是A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1875年明显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D【解析】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降低,但有些种群密度没有下降,A错误;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B错误;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物种数减少,分层现象日趋不明显,C错误;化肥使用后使种群数量和单一物种的总干重变化,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的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特

21、征19. 根据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图示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过程来减少大气中的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主要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答案】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循环与消耗20. 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答案】C【解析】蝙蝠通

22、过回声定位对被捕食者进行捕食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A错误;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为种间竞争,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的是环境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未体现生物种间信息传递,C正确;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名师点睛】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1.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

23、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22. 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答案】A【解析】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原核生物既有生产者,又有分解者,所以选A。【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成分23.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

24、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答案】B【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24. 烟草“打顶”有利

25、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处施用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答案】A【解析】其实,烟草“打顶”,破坏顶端优势,侧枝部分生长素浓度降低而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因“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生长素类物质,使腋芽积累生长素而抑制生长。所以选A。【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应用25.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

26、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解析】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最关键是随机取样,A正确;调查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C正确;根据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志个体数,解得该鹿群个体数约有(Mn)m只,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6. 下列关于出生率

27、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较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特征【名师点睛】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7. 下列现象中,生长素对植物器官作用效果相同的一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插枝的生根【答案】C【考点定位】生长素主要的应用【名

28、师点睛】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的方法技巧(1)分析植物生长状况的方法:(2)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都有弯曲现象,但弯曲的原因不同,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解释茎的弯曲一般用“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解释根的弯曲一般用“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即两重性。28.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

29、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综上所述的分析可知,D选项错误。【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特征【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题干信息和图解信息综合分析该种群出生时间月份,进而结合种群的数量特征对个选项做出准确的判断。29. 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中,科学合理的是A只有禁止开发利用才能做到真正的保护B引入新物种以抑制珍稀生物的天敌是

30、有效的保护措施C保护具有特殊性状的野生水稻就保护了基因多样性D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措施是进行人工圈养【答案】C【考点定位】保护生物多样性30.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曲线增长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降低C.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是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之一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亿【答案】D【解析】由于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则人口的数量增长曲线应为S型曲线,A正确;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1、,能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降低,B正确;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是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之一,C正确;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是种群的最适数量,即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D错误。【考点定位】人口数量增长的知识【名师点睛】本题易错点:误认为人口(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规律与“自然界其他种群”一样提醒:人是社会成员,必然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与迁入、迁出多方面的社会因素相关:(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第卷 (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

32、共4道大题,计50分31.(11分)下图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据图请回答:(1)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 (结构)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_,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_。(2)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与途径1相比较,反应速度 _,作用时间 。(3)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 。(4)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

33、用具有的特点是( )(多选)A微量并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作用范围小【答案】(1)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分) 外负内正 神经递质 (2)神经-体液调节 较缓慢 较长 (3)正反馈 (4)ABC(2分)【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都是通过突触传递兴奋的。兴奋通过神经纤维以电信号(膜电流)到达突触,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传递,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再转变为电信号(膜电流)。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元和胃粘膜壁细胞之间形成类似突触结构,故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2)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

34、节,与途径1神经调节相比较,反应速度较慢,作用时间较长。(3)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调节。(4)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的激素发挥作用具有的特点有:微量并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特点,选ABC。【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名师点睛】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却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弥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4激素在体内不断地发生代谢失

35、活,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从而保证机体调节适应多变的环境。5与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32.(10分)下图表示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己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要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_,其促进细胞生长具有_特点。(2) 据图分析,起促进作用的是 过程(填字母)。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生长受到抑制可能原因是_。(3) 某研究小组想知道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月季

36、插条生根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a.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平均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b. 甲、乙、丙三组插条基部分别用等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溶液和一定比例的生长素与赤霉素混合溶液处理相同的时间,丁组不做处理。c.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统计每组插条的 。(4) 据图可知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 的结果。【答案】(1) 吲哚乙酸两重性 (2) a和c(2分) 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2分) (3) 赤霉素 平均生根数 (4)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分)【

37、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33(11分)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它为食。下图甲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乙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丙表示的是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属于 增长模型,图中的 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2)子弹蚁与小型蛙类的关系为 ,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子弹蚁驼背蝇”,指出其中的错误 。(3)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

38、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4)热带雨林中有迷你的、小的、中等的还有大型的蚂蚁,研究发现有些种类的蚂蚁还能入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5)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填字母);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焦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答案】(1)s型 t2 (2)捕食 没有生产者;没有初级消费者;驼背蝇与子弹蚁之间不是捕食关系(答对其中一点给1分,共2分) (3)信息传递 (4)直接 (5)C (2分) 9001012 18%【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点拨“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增

39、长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初始个体数;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时间。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 “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而逐渐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如下图)。34. (18分)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药物,为青蒿植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化学本质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其生物合成途径如图1所示。正常青蒿植株的青蒿素产量很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科学

40、家为了提高青蒿素产量,将棉花中的FPP合成酶基因导入了青蒿植株并让其成功表达,获得了高产青蒿植株,过程如图2所示。(1) 研究人员从棉花基因文库中获取FPP合成酶基因后,可以采用_技术对该目的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利用此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 ,此外还需要提供_ _酶等条件。(2)基因工程的核心是第二步 ,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 作用。形成该过程中需要_等酶;棉花FPP合成酶基因能够和质粒连接成的主要原因是切割后具有_。(3)图2中导入青蒿植株细胞的方法为 ,具体的原理是利用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

41、NA可以转入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上的特点。若这种方法应用于单子叶植物,从理论上说,可以向单子叶植物的伤口处喷洒 化合物。(4)若不能在含有 的培养基上生存,则原因是重组质粒没有导入农杆菌。(5)要想检测导入的FPP合成酶基因是否表达,在分子水平上可用 方法进行检测。(6)由题意可知,除了通过提高FPP的含量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试举一例)_ _。【答案】(1) PCR引物热稳定的DNA聚合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表达和发挥(2分)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答全得分) 相同的粘性末端 (3) 农杆菌转化法 染色体DNA(基因组)(2分) 酚类(2分) (4) 抗生素Kan(2分) (5) 抗原-抗体杂交(2分) (6) 抑制SQS基因的表达(或增强ADS基因的表达)【解析】(1)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扩增的技术是PCR技术,利用此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此外还需要提供原料、热稳定的DNA聚合酶等条件。(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考点定位】基因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