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337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试卷共4页,大题2个,小题28个。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2、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禄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造成“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新任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B.商鞅得到广大秦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C.反对变革的保守势力遭到彻底打击 D.变法措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4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秦国在诸侯国中相对落后 B.秦孝公求贤若渴C秦孝公希望改革 D.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秦国不强大5右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

3、大的意义不包括( )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 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6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有法律,谁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7据史书记载北魏改革前,鲜卑族拓跋部“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拓跋部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当时北

4、魏存在的问题是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 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低A B C D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9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C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10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

5、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11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B迁都洛阳 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 D改革鲜卑旧俗12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租调制 D汉化政策13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为田开阡陌封疆 相地而衰征 制定俸禄制,整顿吏

6、治 尽地力之教A B C D14.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共同原因主要有( )铁器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变革实现富国强兵和争霸战争的需要 商鞅变法的促进A B C D 15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16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17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

7、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18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 B C D19梭

8、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绝。”这里他反对的是( )A.贵族凭借特权的专横与压榨 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D.公民大会没有实现权力的现状20.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21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22亚里士多德在

9、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廊柱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 )A法律的普遍性 B个人承诺等同法律 C法律的稳定性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2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

10、史本质是(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25梭伦改革的措施与商鞅变法内容截然相反的是农业政策 工商业政策 政治主张 历史作用A B C D二、材料解析(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伯思

11、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右图漫画:联合国秘书长交接 请回答:(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2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4分)(3)从上述材料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

12、?分析其主要症结。(6分) 27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材料二材料三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

13、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材料四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6分)(2)你认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2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6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成功的因素有哪些?(4分)28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材料一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

14、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新唐书材料二 刘晏改革贵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制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卷,其后,达600万卷,“天下之赋,盐利过半”。(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对推行的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盐法的意义。(10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亭户”“盗鬻者论以法”“官方专利”“转卖给商人”“

15、不设盐官”“官商分利”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先解读关键信息“盐业的发展”“增加了盐税收入”,然后结合意义题的答题格式与思路回答即可。【高考引领】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为增辟财源以充实国家财政,第五琦全面禁榷是可以理解的。安史之乱后,这种全面禁榷已不合时宜,刘晏因势利导推行榷盐新制。刘晏的措施包括就场征税、加强保管储备、设常平盐仓、开展食盐缉私等四个方面,他推行的是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间接专卖制度或称就场专卖制度。新课程下的高考,特别注重新情境的创设。在高考备考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陌生材料的处理办法。对于陌生材料,建议先从材料提供的时空信息,建立试题与课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所掌握的知识呈现出来,然后再建立知识点与问题之间的逻辑论证体系。另外,也可通过对“变化”“意义”“指出”“概括”“分析”“评价”“说明”等设问的系统训练,从答题技巧和答题格式的角度,来完成陌生材料题的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