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知识考点】“斯大林模式”。【基础过关】一、苏联成立1922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组成苏联。二、斯大林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1斯大林的工业化1928年起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迫切需要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1933年起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位。2农业集体化目的: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形式:把分散的农民组
2、织到集体农庄。结果:1937年,90%以上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评价: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资金,保证了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最终也影响了工业的发展。三、斯大林模式含义: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由国家指令性计划取代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产生的原因:外部存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
3、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斯大林个人的因素。【难点突破】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为什么比较好的“列宁的思路”最终被“僵化”的模式所取代?2.邓小平为什么说斯大林经济模式是僵化的?斯大林经济模式一无是处吗?【课堂训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
4、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 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课后演练】1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
5、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3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
6、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4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集体农庄私人土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9597%35%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7075%2530%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小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5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C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7、6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 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7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B C D8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有
8、牛奶卖。”这则笑话A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了社会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C讽刺了苏联的日用物资短缺问题 D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喝牛奶9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可见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10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
9、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难点突破】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这里所说的“列宁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思路最终被苏联抛弃?苏共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外部存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迫切需要实现工业化,而国内经济落后,依靠新经济政策不能迅速地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斯大林的个人因素。2.邓小平为什么说斯大林经济模式是僵化的?
10、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严重挫伤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贡献:使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课堂训练】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从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课后演练】DCCDB CAC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