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一、玄武门之变1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后,李世民劝说李渊在_起兵,并为其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2统一战争胜利后,李世民设立“_”,收罗四方名士,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政治顾问。3通过_之变,李世民除掉政敌太子_和齐王_,成为太子,626年,登上皇位。二、“贞观之治”1实行清明的政治统治(1)措施:善于用人,选贤任能: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能谋善断的房玄龄和_。“存百姓”:实行_的政策,轻徭薄赋。慎用刑法:从民本的思想出发,制定_,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以_治国,崇
2、儒尊孔;完善_,提高进士科地位。(2)结果:经过唐太宗的治理,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措施:对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采取“_”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东突厥归附后,唐政府在其旧地设置羁縻府州,以_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此后该制度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630年,接受西北各族首领“_”的尊称,唐政府负责册封这些首领的后嗣。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_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接受吐蕃赞普_的求婚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和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结果: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
3、耿,愿意“世为唐臣”,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3加强对外交流(1)鼓励对外交往:政府在六部下设置_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唐朝都城_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2)对外来宗教的开明政策:大量翻译佛教经典,景教、_、摩尼教也传入中国。玄奘去_取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3)重视传播唐文化:在朝鲜半岛上,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艺术、典章制度广泛传播,高丽、百济,特别是_,大量地吸收汉文化。贞观年间,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发生了学习唐朝文化、废除氏族制度的“_”,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三、晚年的反省1晚年唐太宗仍要求大臣进谏,并撰写
4、_,反省自己的过失,教育太子李治以古代的明贤帝王为典范。2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他对自己一生“_”的评价是贴切的。知识点一玄武门之变1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知识点二“贞观之治”的出现2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和“舟”是指()A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B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C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3有人曾经作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5、()A慎用刑法 B轻徭薄赋C完善科举 D重视纳谏知识点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4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 BC D5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要举措有()A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B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C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D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知识点四开放的对外政策6右图是坐落在印度的玄奘塑像。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
6、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这说明唐朝当时采取的对外政策是()A重视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B唐太宗崇佛C唐太宗看重玄奘的个人才华D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7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的最主要内容是()A政治经济制度 B建造式样C中国姓氏 D儒学知识点五晚年的反省8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题号12
7、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对侍臣们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资治通鉴材料二(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回答说:“臣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贞观
8、政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君主、国家和人民三者之间是何关系?他是怎样认识君主个人欲望所造成的影响的?(2)材料二体现的民本思想,导致他采取哪些措施?(3)从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君臣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指出他们真正“可畏”的是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
9、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租调俱免。大唐六典材料四“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君道材料五“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唐太宗继承和发展了哪些制度?有何作用?(2)材料四、五从哪些角度赞美了唐太宗?分别为“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什么作用?(3)除材料四、五所列原因外,“贞观之治”的出现还有哪些原因?【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1.晋阳2文学馆3玄武门李建
10、成李元吉二、1.(1)杜如晦休养生息唐律文德科举制2(1)战而后和突厥首领天可汗安西松赞干布3(1)鸿胪寺长安(2)回教天竺(3)新罗大化改新三、1.帝范2功大过小对点训练1C2A唐太宗所言“水”和“舟”的关系,显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是个普遍规律而非特指,应该选A更合适。3C唐太宗主张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这为广大儒生参与政权提供了机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4B在羁縻府州,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并且这些官职子孙世袭,因此,该制度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说法错误,排除带的选项。5B唐太宗实行开明的、平等的民族政策。在击败突厥进攻后,将这些突厥人安置在东起
11、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县)之间的广袤土地上。这既有利于唐朝对西北边境地区的管辖,也有利于边疆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6D唐太宗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A、B、C表述都是片面的。7A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折点,由此可判断出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是政治经济制度。8B“成迟败速”“失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综合运用9(1)互相依存的关系。君主为所欲为将危及国家的存亡。(2)采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误农时等措施。(3)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之后得出的。不爱惜民力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解析解答本
12、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注意唐太宗言论中的逻辑和递进关系,就可以发现唐太宗考虑问题的全局观念,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品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避免照抄原文,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尽可能准确地回答,不要答非所问。10(1)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有利于封建国家选拔人才;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发展,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2)强调皇帝的个人素质对国家的影响和知人善任,重视人才。保证了唐太宗开明君主形象,利于甄选人才为国效力。(3)吸取隋亡教训,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善于纳谏,力举节俭,以民为本,妥善解决民族关系,对外开放。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尚书省”“中
13、书省”“进士科”“租”“调”“庸”;第(2)题注意结合材料论述的角度,然后加以分析;第(3)题结合唐太宗采取的其他措施来分析归纳。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答案嫡长子继承制对富有才干但庶子出身的皇室子弟取得帝位非常不利,因此这种制度不利于选拔贤能之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是李渊诸子中,只有次子李世民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统治国家的能力与智慧。因此,这场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并未影响唐王朝的基业,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2想一想,这些名言对一个封建帝王会产生什么作用?答案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白,
14、要有效地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任务。作为一国之君,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后者则提醒封建帝王,必须多方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偏听则往往带来判断的失误,滋生帝王的骄纵思想。资料回放从这段话中你怎样看晚年的唐太宗?提示表现了唐太宗晚年具有非常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为了能将国基与帝业稳固下去,他对继承者提出了终其一生而总结出的为君之道,特别是作为封建帝王应该拥有的品德和修养,对国家、百姓的责任。由此也可以说明唐太宗的确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
15、测评1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提示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因而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其表现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示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
16、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对后世还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唐朝的文化对朝鲜、日本有什么影响?这与唐太宗实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关系?提示唐朝文化对朝鲜、日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得其僧人、学者慕名而来,接受盛唐文化的熏陶。在朝鲜半岛,中国古代典籍、诗歌、艺术、典章制度得到广泛传播;而日本遣唐使、僧人对唐文化的研究促成其国内的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17、唐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巨大影响恰恰说明唐太宗时期实行的是积极开放、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这非常有利于中外交往的发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二、学习延伸1你认为唐太宗的晚年为什么不愿纳谏了?能不能说他晚年变成了昏君?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提示(1)隋亡的教训远去,魏征的去世等。(2)不能。(3)应从皇权独尊、束缚力小等角度思考。2想一想,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提示回答本题,可赞同任何一种观点。同意第一种观点:把突厥族驱赶回故土,可以缓解突厥对唐朝边境的威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意第二种观点:对突厥族实行羁縻政策,对他们进行教化,施恩威于他们的首领和百姓,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突厥对边疆地区的威胁,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