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滚铁环说课稿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一、说教材滚铁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鄂
2、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乡间孩子们快乐地滚铁环的情景,展现了乡间孩子们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滚铁的快乐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文章第2自然段写了“我”滚着铁环朝前跑发出的声音;第4自然段写“我”在滚铁环的路上看到的、听到的。孩子们滚铁环的快乐心情正是从这两个段落中表现出来的。二、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学习课文2,4,6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读课文,体会“我滚铁环”的快乐,感受乡间孩子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生活。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第四自然段中动词的精确用法,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想象本段所描绘的画面,体会
3、“我滚铁环”的快乐,感受乡间孩子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生活。 2、体会2、4段中极富动感的词语,排比句中套用了拟人句,感受小朋友滚铁环时的乐趣。教学难点:体会2、4段中极富动感的词语,排比句中套用了拟人句,感受小朋友滚铁环时的乐趣。四、教法: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
4、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六、说教学过程:如何让学生能和我一样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之中,去感受这种清新自由、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的快乐呢?这成了
5、我在教学本课前重点思考、力图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反复的酝酿,我最终采用了情景创设和感情朗读的方法,激发学生与课本产生共鸣,并在自主合作的交流探讨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片断一:师:自由朗读4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课文写了些什么?想想:哪些景物是“我”看到的,哪些景物是我听到的?生:这部分课文写了朝霞、太阳、小鸟的叫声和校园的铃声,前两种景物是我看到的,后两种景物是我听到的。师:不错,那么就请你们先读读“我”看到的部分,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一下这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学生读书、想象体会)师:谁来说,你头脑里想象出一副怎样的画面?生:早晨的景色太美了。生:乡间路上的景物太多了,有朝霞、有太阳、还能听到
6、小鸟叫呢!生:朝霞向我们飞来,太阳还向我们走来,我很快乐!师:是啊,早上,每当太阳升起,露出笑脸向我们走来的时候,就会把天边的云朵染上色彩,人们称这样的云彩为“朝霞”,想象一下朝霞会被太阳染成哪些颜色?生:有红的、黄的生: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很多很多颜色。师:天上的云朵在太阳的照射下有这么多颜色,真是美丽又灿烂呀!这就是“绚丽”。(出示词语,指名朗读正音)。师:(出示绚丽朝霞的图片)你们瞧,这美丽、灿烂的云彩就是朝霞,怎样读好这个词呢,谁再来读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通过朗读把天空朝霞的美丽表现出来)师:这么美丽的朝霞是怎样来到我们的身边呢?谁来做做动作?生:(表演朗读)师:哦,朝霞姐姐飘得快,
7、所以是“飞来了”,怎样读好这个词呢?(指导朗读,加上动作)师:可是太阳公公升起得慢,所以是“走来了”,怎样读?(结合动作,边读边体会)(从“一快一慢”体会动词表达的准确性。)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
8、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片断二:师:鸟儿的歌声和学校的铃声是怎样传来的?(指名回答,板书:飘、扑)师:看看这些加点的词语也是什么词?(动词)能读好它们吗?自己读读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评读)师:(引导体会):鸟儿的歌声从远处的树林传来,听一听。(播放林中悠扬的鸟叫声)那学校的铃声是怎样的呢?(听清脆而响亮的铃声),有什么感受?生: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像唱歌一样;学校的铃声很清脆,很响亮。生:鸟的叫声从远处树林里穿来的,声音小些,像在空气中飘一样;学校的铃声很响亮,就像把我们包围着一样。师:那你能
9、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导读好“飘来了”和“迎面扑来了”,一个轻读,一个重读,在读中感悟“飘来”和“扑来”的不同,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师:在滚铁环的路上,我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练习说话:用“谁,怎样来了”的句式说一说,注意用上恰当的动词。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
10、“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片断三:师:小伙伴们都来了,集合成一支铁环的队伍,想想:会有多少小伙伴?生:很多、数不清,师:这么多同学一起滚铁环,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呀,你们开心吗?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师:宋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说大家一齐“跑向了霞光、跑向了太阳、跑进春天的怀抱”呢?大家联系前文,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和左右的同学议论议论。(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师:(观看录像、图片资料)是啊,我们的小朋友们滚着铁环多么的开心,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样的生活多姿多彩,不正像霞光一样灿烂,像太阳一样温暖、像春天一样美好吗?让我们一起跑向这美好的生活,跑向明天、跑向未来吧!(配上音乐):齐读第六自然段。片断四: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看文中的1、3、5自然段,(出示句子)它们的内容完全相同,那么为什么要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呢?请大家结合2、4、6自然段想一想,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学生交流讨论结果)(师相机指导:三个自然段内容虽然一样,但是感情却一次比一次强烈。指导朗读)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