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都琐记.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196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琐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成都琐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成都琐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都琐记裴诗语原来成都距离重庆很近,坐动车只要一个多小时。可我的印象里一直觉得成都很远,好像重庆的朝天门码头朝着长江,遥指大海,它的气息便离海洋很近。而成都则是真真正正的内陆城市,远离东南,远离大海,还被那么多的山岭护卫着,火车驶向成都一路上要穿越无数个山洞,这让成都显得格外遥远。成都是我从小学起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来的城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去武侯祠。我那时候没有预兆地狂热地爱上了读三国演义,反复读了好几遍,甚至把与之有关的影视剧都找来看。诸葛亮在小说里是一个几乎被神化了的人物,这样一个完美的化身成为了我小时候所有崇拜之情的寄托,我一直很想来看一看这座蜀汉的都城,感受一下它在诸葛亮实行的休养生

2、息的经济政策下的美丽与富饶。如今我已经学习了历史,也了解了诸葛亮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神机妙算,相比于一个羽扇纶巾的仙人形象,他还是更接近一个尽心尽力的蜀相。但无论是小说中那个自带仙气的形象,还是真实历史中那个兢兢业业的丞相,我都很想去瞻仰一下先生之风。到了成都,放下行囊,我就迫不及待地前往武侯祠。“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本以为我对先生的热爱和敬仰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狂热,但没想到我一来到这里,就在脑海中不自觉地吟诵起了这首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诗。武侯祠正门的匾额上写着“汉昭烈庙”四个大字,原来这里不是诸葛亮一人的香火供奉地,也有蜀汉先、后主以及大小臣子合祭之灵位,回廊上还有很多蜀汉时期文臣

3、武将的塑像。我穿过一座又一座院落,终于来到了正殿,正殿里供奉着刘备,旁边是他的孙子刘谌,左右的副殿里供奉着关羽和张飞两位大将。从正殿出来,看见一个回廊,正中是“武侯祠”三个大字,回廊立柱上有许多对联,果然梁衡先生说的没错:“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回廊的尽头是武候祠大殿,诸葛亮坐在正中的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凝神沉思,我仿佛能在他眼中看到历史风尘无法掩盖住的聪慧光芒。殿的左右墙壁上分别是他的两篇最为人熟知的文章隆中对和出师表,一篇是他预知数十年后的天下格局,一篇是他慷慨陈词的赤诚忠心。来来往往的游客在他的塑像面前驻足,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喧嚣之

4、中,目光明净,手中的羽扇轻轻抬起,一动也不动。走出大殿,可以看见南面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出师表碑,笔走龙蛇,黑底白字显得格外静默,墨痕一如涕泪。我伫立在出师表面前,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仿佛听到了两位忠臣隔着时间的长河所发出的灵魂共鸣。我突然有点懂得杜甫的那句“万古云霄一羽毛”了,我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我从小读三国演义就对诸葛亮那么着迷,因为他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完美人格,历史中的诸葛亮和文学作品中他的形象早已在所有国人心中不可分割。他的存在不仅在当时是蜀汉军民心中的靠山,更是今后几千年历史中所有知识分子心中的寄托,他的存在让每个中国知识分子安心,因为这可以让他们相信,世界上真的有

5、这样完美的存在。如今的武侯祠香火不断,如今的人们依然在不断谈论着诸葛亮。相信每一个怀念武侯的人,无论是怀念他的盖世才华,还是怀念他的执着与忠心,心里多多少少都有那一份“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共鸣。快要离开武侯祠的时候看见了几棵高大的柏树,据说是孔明当年亲手所植,能感受到千百年来这个祠堂都笼罩在诸葛亮的英气之下,或许也有所谓民族之魂积聚在此地吧。四川美术馆门前有杜甫和李白站着“重与细论文”的雕塑作品,但其实他们都只是成都的客人。我发现成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是外来游子的遗迹。成都人真的挺大方,将每一处遗迹都妥善收藏,供大家恭敬地瞻仰。我很小的时候读了一篇名为泪雨草堂的文章,对于杜甫草堂的印象好像它天生

6、就该和霏霏细雨一起出现。然而我在成都的这几天都没见到一场雨,我到杜甫草堂的这一天还格外的闷热。和武侯祠一样,杜甫草堂的景区也不单单是草堂,进去后要先在杜甫当年“不曾缘客扫”的花径上走一段路。走过第一进“诗史堂”、第二进“柴门”,才到第三进“工部祠”,这里供奉着杜甫的塑像,陪祀两旁是黄庭坚和陆游的塑像,因为他们都是学习“杜诗”并且卓有成就的诗人。走完了花径,草堂的“蓬门”终于为我打开,其实这比我心里想象的那间茅屋设施要好一点,屋顶上铺满了茅草,但整个屋子还是砖木结构的,配有雕窗朱栏,里面被分割成一小间一小间。这毕竟是后人修建的了,但还是可以在破败的墙体上窥见当年那个在风雨中飘摇的茅屋的影子。我在

7、草堂门口坐了一会儿,突然想起来以前看书上写过,杜甫是一个很喜欢与朋友相伴的人,除非有伦理道德上的原因束缚,否则“不需要太多劝说就能使他留下来”。这让我莫名鼻酸,如今我坐在他家门口突然又想起这句话,他当年那么留恋每一次和朋友相聚的时刻,或许也是因为这间冰冷的草屋并不能带给他慰藉,只有和朋友在一起他才不会感到孤单吧。我自小背诗,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开始气“南村群童”“抱茅入竹”,后来心疼他“床头屋漏”“雨脚如麻”,再后来渐渐明白“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多广博。太白登高,他伏地,面对众生他永远那么慈悲又怜悯。他是诗圣,他记录了一个落难的唐王朝,可是此时此地我还是更在乎他写下的那句“死别已吞声,生别

8、常恻恻”,这是个多么害怕分离的人啊。杜甫肯定想不到作为自己生命最困苦潦倒时期的寄居之所,千百年后竟门庭若市。草堂里已无杜甫,他应该永远在自己的诗里。成都最著名的景点还有锦里和宽窄巷子,已和中国所有所谓的“老街”那样模式化的景点并无什么差异,其实是有点令人失望的。所以我对成都性格的印象主要还是通过食物来了解,这里的人对于吃喝的热情着实让我目瞪口呆。路上随处可见排着长队的店面,都是各色小吃店。仿佛在这里,对于吃投入百分百的热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来到成都,我吃的第一顿就是这里最有名的串串。其实串串是和自助火锅差不多的一种形式,桌上摆了一个鸳鸯锅,自己拿着盘子去冰柜里取要吃的食物。只不过这些食物都是

9、一小块一小块的,串在竹签上,要一把一把地拿才能吃饱的感觉。我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来收钱,店员说是先吃最后结账,我又奇怪结账的时候怎么知道我吃了多少。原来,成都串串的吃法是吃完了把所有竹签放在签筒里,最后称竹签的重量计费(也有店家通过竹签的数量计费),这种吃法我还是头一次见,真是霸道得很。串串的锅底与我之前在重庆吃的牛油火锅有点不同,汤清味香,红汤看着很辣其实只是纸老虎。串串的品类很齐全,蘸碟也颇有特色,要加黄豆面、辣椒面、折耳根,很容易就让人食欲大开。这样的串串店在成都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无一例外都是人气爆满。很多人就在店铺外面露天的地方吃,喝着啤酒,吃着串串。没有空调,那个烧锅的燃气瓶就放在每

10、个人的脚边,也不会有人管它。每个人都神采奕奕,有的三五朋友一起聊着人生,也有一个人来吃的。在这里,没有人会被觉得不合时宜,这可能就是成都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了。本以为这座城市远离大海,深藏在大山之中,思想上或许会不如沿海城市那么开放,可我真的没有想到这里的人都有很前卫的思想。或许是因为成都地处青城山旁,受道教文化熏陶,每个人都很悠然自得。我在都江堰的“鱼嘴”,看着奔流不息的江水,站在青城山顶上俯瞰,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广阔多变,哪里需要那么多的束缚?或许这就是成都性格如此的原因吧,青羊宫里的“道法自然”,青城山上的“大道无为”,每个成都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样的浸润,他们仿佛从来不争,只为自己快

11、活。大灾大难中,毕竟还有支起帐篷打麻将的精神。成都的夜晚真是可爱,只想用可爱去形容它。从地铁站到宾馆经过一段比较繁华的路段,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走一遍。街边有各色小吃店,螺蛳粉、冰粉、跷脚牛肉、串串宾馆楼下是烧烤摊,一直营业到凌晨,仿佛永远不会落幕。常常要从摊边路过,一片烟雾缭绕中露出新鲜食材和皱着眉咳嗽的老板;旁边的姑娘什么都拿,身后那人双手插着裤兜儿微笑着看她;那边传来几句无伤大雅的粗话,叫嚣喝完别剩;斜眼一看水龙头后站着的矮矮的老板娘,小跑去叫銀耳凉虾八宝粥这都是江南的夜晚从来没见过的市井,我突然觉得很爱这市井气味儿。我在来成都的火车上一直在听赵雷的成都,虽然没能去成玉林路尽头的小酒馆,但至少能来来回回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老成都在轻声细语地讲述着这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间,有风吹过,带来万家灯火。回程的火车上,我又在听这首成都,我突然觉得赵雷的成都是带不走也留不下的“少年情人梦”,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而我所理解的成都,是武侯祠里卖的明信片上印的那句“志存当高远,喝杯茶再说”,是对平凡生活的陈仓暗度,是另立洞天的狡兔三窟,使这里的每个人都平安成为消失于人世的那个顽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