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评(二)号角,为你长鸣(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
2、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
3、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注】脱粟:糙米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断句时,应注意文言句式的完整。首
4、句“闻”是动词“听说”,“其上疏时”作时间状语,其后应断开,排除B、D两项;“市一棺”“诀妻子”均为省略主语的主谓宾句式,动宾之间不断开,因此排除A项。答案选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B织造是明清时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等以供宫廷之用的专局。C搢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将记事的笏板插于腰带间,后来成为士大夫的代称。D谥是帝王或官员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等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A乡试第一名称“解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疏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D高拱在海瑞视察南京粮储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D“海瑞视察南京粮储时”错,是要去赴任此职时(原文为“将履新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
6、黝之。(5分)译文:_(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5分)译文:_答案(1)下属的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得分点:“惮”1分,“墨者”1分,“朱丹”1分,“黝之”1分,句意1分)(2)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先发制人,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得分点:“纠擿”1分,“先发”1分,“再”1分,“丑诋”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考中乡试,代理南平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
7、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买了两斤肉。”都御史鄢懋卿巡察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很简陋,(海瑞)直言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平时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收敛威风离开了。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祈祷。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祥瑞之物,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海瑞独自上疏。皇帝拿到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回头对身边的人说:“快把他抓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
8、,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来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安抚应天十府。下属的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监管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 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下达命令像暴风发作一样气势猛烈,主管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有权势的豪强甚至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所以世家大族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削减驿
9、站系统多余的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一概不许设宴款待,因此怨言很多。都给事中舒化告发海瑞迂腐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诏书褒奖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海瑞被调去视察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先发制人,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职
10、,皇帝劝慰挽留,不同意。 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金忠,鄞人。少读书,善易卜。兄戍通州亡,忠补戍,贫不能行,相者袁珙资之。既至,编卒伍。卖卜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僧道衍称于成祖。成祖将起兵,托疾召忠卜,得铸印乘轩之卦。曰:“此象贵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占劝举大事。成祖深信之。燕兵起,自署官属,授忠王府纪善,守通州。南兵数攻城不克。已,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画。遂拜右长史,赞戎务,为谋臣矣。成祖称帝,论佐命功,擢工部右侍郎,赞世子守北京。寻召还,进兵部尚书。帝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
11、至是淇国公丘福等党高煦,劝帝立之。独忠以为不可,在帝前历数古嫡孽事。帝不能夺,密以告解缙、黄淮、尹昌隆。缙等皆以忠言为是。于是立世子为皇太子,而忠为东宫辅导官,以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六年命兼辅皇太孙。帝北征,留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十二年北征还,悉征东宫官属下狱。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无废,而宫僚黄淮、杨溥等亦以是获全。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明年四月卒。给驿归葬,命有司治祠墓,复其家。洪熙元年,追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官子达翰林检讨
12、。(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B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C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D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断句“处僚友”是个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顾问”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1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卜”指占卜,此处的“易”指周易,古人根据周易所记录的卦象进行占卜。B“世子”是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后来特指王爷、诸侯爵位的继承者的正式封号,继承者仍须为嫡长子。C“连坐”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D“复其家”指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复”在古代有免除兵役或徭赋的意思。B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继承者仍须为嫡长子”说法有误。王爷、诸侯爵位的继承者一般为长子,但也有立少子为世子的情况。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忠深得成祖信任。成祖举事前,金
14、忠就能自由出入燕王府;成祖举事后,金忠更是被委以重任,还做了谋臣。B金忠恪守礼法。成祖称帝后,想要立跟随自己征战的次子高煦为太子,金忠引述古代庶嫡相争的事加以劝阻。C金忠辅佐太子十分忠心。太子被高煦陷害,金忠脱去帽子磕头痛哭,为太子辩解,最终保住了太子及其僚属。D金忠死后依然受到优待。金忠去世后,皇上赐驿车护送他的灵柩回乡下葬,并且封他的儿子金达为翰林检讨。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想要立跟随自己征战的次子高煦为太子”,错误,成祖是曾经许诺过,但称帝后有大臣劝立高煦,成祖无法做出决定。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卖卜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僧道衍称于成祖
15、。(5分)译文:_(2)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帝怒。(5分)译文:_【答案】(1)金忠在北平的集市上以占卜谋生,多能说中。集市上的人把他传为神人。道衍和尚在成祖面前称赞他。(2)因为金忠是有功劳的旧臣所以并没有审问他,只是悄悄命他审察太子有无过失的事。金忠说没有。皇上非常生气。【参考译文】金忠,鄞县人。从小读书,擅长占卜。哥哥戍守通州时死去,金忠补戍,因家贫不能前行,看相的袁珙资助了他。到通州后,金忠被编入部队。金忠在北平的集市上以占卜谋生,多能说中。集市上的人把他传为神人。道衍和尚在成祖面前称赞他。成祖将要起兵,托病召金忠来问卜,得到铸印乘轩之卦。金忠说:“这卦象贵不可言
16、。”从此后他出入燕王府中,常用所占得的结果劝成祖举大事。成祖对他深信不疑。燕兵起事时,成祖自己任命官属,授予金忠王府纪善一职,让他守卫通州。南方部队多次攻城都没能攻克。后来,成祖将他召到身边,有什么疑问就问他,而金忠的占卜之术也更加灵验,并且还时常进献计谋。成祖于是封他为右长史,辅佐军务,金忠成了谋臣。成祖称帝后,论他辅佐创业的功劳,升金忠为工部右侍郎,让他辅佐世子留守北京。不久将金忠召回,金忠升为兵部尚书。皇上起兵时,次子高煦跟随皇上征战有功,皇上答应立他为太子。到称帝后淇国公丘福等人与高煦结党,劝皇上立高煦为太子。只有金忠认为不可以,他在皇上面前历数古代嫡庶相争的事例。皇上无法决定,便将这
17、件事秘密告诉解缙、黄淮、尹昌隆。解缙等人都认为金忠的意见是对的。于是立世子为皇太子,而金忠成为东宫辅导官,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兼任詹事府詹事。永乐六年又命他兼辅导皇太孙。皇上北征,留金忠和蹇义、黄淮、杨士奇辅佐太子代理国事。这时高煦夺嫡的计划更加急迫,他散布流言诬陷太子。永乐十二年皇上北征回来,将东宫官属全部逮捕投入狱中。因为金忠是有功劳的旧臣所以并没有审问他,只是悄悄命他审察太子有无过失的事。金忠说没有。皇上非常生气。金忠脱下帽子磕头痛哭,愿意连坐来为太子担保。太子因此得以不被废黜,而东宫臣僚黄淮、杨溥等人也因此得以保全。金忠从行伍中起家升到高位,很受亲信和倚重,每次承蒙皇上询问,总是知无不言,
18、但他也很谨慎,从不泄露秘密。他在同僚朋友之中从不持模棱两可的意见,在私底下常常谦让他们。第二年四月金忠去世。皇上赐驿车载他回乡下葬,命有关官员为他建祠堂和坟墓,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洪熙元年,朝廷追赠他为荣禄大夫少师,谥号“忠襄”。任命他的儿子金达为翰林检讨。(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2分)錾磨师傅耿立这是一个平原里的人都熟悉的石匠,一年总有几回从村庄走过。他走过来,把褡裢从肩头一甩,锤子錾子互相碰响。父亲与石匠就在驴子前的空地上,各自提下裤裆,蹲下,互相递上纸烟,霞光的斑斓里有了剪影般的影子,映在磨道边的屋墙上。辣辣的烟雾弥漫着,很浓。天到半下午,太阳的光减了力量,在阴凉里就有点
19、冷。錾子和锤子单调的闷音叮叮当当响。石匠师傅全然不在意我的存在,哼起歌子来:“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啊呀哭,哭号陶,急走羊肠去路遥,天,天哪!且喜得明星下照,一霎时云迷雾罩。”在师傅的眼窝里,我看出了水珠,汪汪的,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地明亮。我问唱的什么?他放下锤子。“夜奔。”“夜奔是什么?”“就是夜里走路到梁山。逼得夜里走路。”梁山,在我们平原的边缘上。但为何成为“夜奔”,我还是不明白。师傅说,大了,有了识见,就会明白。我问师傅见过山吗?他笑了,说他就从很远的深山里,在农闲的时候到平原来,凭着手艺叮叮当当地挣钱。在我的眼睛里,师傅是见过世面的人,很神秘,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
20、音,也像是魔力和韵调。平原外的一切是什么模样?师傅问我想跟他走吗。“想!”“为什么呢?”“天天吃煎饼。”师傅放下錾,把锤子放到磨盘上,“孩子,你还小。”他摸着我的头顶说。“大山不好吗?”这一问,好像捅到了师傅的苦处。他摇摇头,“你还小,哪里都有作难的时候啊,大了,等你见到山,经历了,就明白了。”我感到师傅的话极深奥,就想他许是不愿意带我去看山。我有点想哭,就缠着他,让他等着我,等我长大了,到山里去找他,师傅乐了。父亲看我如此的样子,就说拜石匠做师傅,将来能拿动锤子錾子,可以背着褡裢的年纪,就跟着师傅到平原外走动。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叩了头。父亲打了酒,杀了一只鸡,配上从地里摘下的还有黄花的黄瓜。
21、第二天师傅走了,我和父亲送他到村外的土路。一个光光的脑壳,一个褡裢,一把錾子叮当着远了。这以后的日子,师傅在霜降的时候,都会来我们的村子。每次师傅来的时候,总不会空手,带一些平原不常见的物件,煎饼、山核桃、榛子他从褡裢里掏出那些东西的时候,总会说“我的小徒弟”。我发现师傅十分地珍爱师徒关系,在学屋里,我曾比较老师和师傅,觉得老师不会给我带来平原外的神奇,而师傅说,等我大一点,他就会给我打一把錾子和锤子,和他到平原外走一走。也许,师傅给我的是平原外的牵挂。有一年,到了霜降,师傅没来,到了寒露,师傅还没来,村子里的几家磨都钝了,变得喑哑。贴近年关的时候,我在村外看到了一个背褡裢的人,他告诉我师傅死
22、了,在一家的磨道里,拿着錾子,忽然一放锤子,一口气没上来,走了。我听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平原外牵念我的人走了,我对平原外的牵念也减了许多。也许师傅有许多的苦楚,我想到他第一次不自制地在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面前唱起夜奔。后来,我在空余时,喜欢起篆刻。我有一个愿望,哪天就刻一方肖像印章,内容是林冲在雪夜,斜背着长枪,枪端处,挑着的是酒葫芦,也是天黑得紧,雪也下得紧(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9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以錾磨为线索,记述了“我”和錾磨师傅的交往过程,展现了一位普通的山民形象,语言朴实,感情真挚。B文中写到师傅在錾磨时唱夜奔
23、,是为了体现他的乐观、坚强和无奈,而“我”当时不能理解师傅的心情,这在情节上为下文做铺垫。C文末写“我”想到师傅唱的夜奔,和上文照应,表现了“我”对师傅的怀念,暗示师傅像夜奔里的英雄人物一样了不起。D师傅来自大山深处,不知有无妻室儿女,所以“我”感到师傅“很神秘”,甚至连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音,也像魔力和韵调。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以錾磨为线索”说法不当,本文的线索是“我”和师傅的交往。C项,“暗示师傅像夜奔里的英雄人物一样了不起”说法不当,应是暗示师傅对“我”的影响。D项,“很神秘”的原因分析不当,在孩子的眼睛里,师傅见过世面,所以感到他“很神秘”。10錾磨师傅是怎样一个人
24、?请简要分析。(4分)_【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性格特点、精神风貌两个方面入手,结合錾磨师傅的语言、动作和神情加以概括和分析。从他每年农闲时都来平原上为村民錾磨,受到父亲和村民的欢迎,可知其“手艺高超、勤劳能干”;从两次告诫“我”长大就会“明白”,可知其有“经历坎坷、深明事理”;从其劳作时唱夜奔,可知其“乐观、坚强”;从他收“我”为徒,从平原外带东西给我,可知其“善良淳朴”。答案錾磨师傅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山民。他手艺高超、勤劳能干。每年都在农闲的时候来到平原上为村民錾磨,很受父亲和村民的欢迎。他历经沧桑、深明事理。两次告诫“我”长大就会“明白”,可见他经历坎
25、坷,深明人生事理。他乐观、坚强。外出錾磨,劳作时唱夜奔,无奈中显出乐观。他善良淳朴。收“我”为徒,珍爱师徒关系,从平原外带来东西给我。11文章结尾写到“我”要刻一方林冲雪夜行的印章,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5分)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以从照应前文和对师傅的怀念、理解、崇敬等方面入手,联系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阐述。首先要明确印章将刻的林冲雪夜行的内容正是夜奔的内容,从而明确刻章之举是对师傅唱夜奔以及对“我”说长大“就会明白”两个情节的照应,表达对师傅乐观、坚强的精神的理解和崇敬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师傅的乐观、坚强的精神对“我”的影响。答案林冲雪夜行正是夜奔的内容,把林冲雪夜行的内容刻成章
26、,照应师傅唱夜奔的情节,表达对师傅的怀念和对他勇于面对生活的艰难的崇敬之情;同时体现了“我”对师傅当年唱夜奔时的心情的理解,照应前文长大“就会明白”的内容,含蓄地表达了师傅的乐观、坚强的精神对“我”的影响。二、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中人类的弟兄_。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当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看到流逝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_;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躁的心情;面对_,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单是一个秋天,():它的_,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谢;它的成熟,会令人感到
27、喜悦和满足;它的萧瑟,会让人觉得寂寞和悲伤。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接触自然时,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的原因,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B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C由于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D当人在接触自然的时候,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BA.句子杂糅,删除“的原因”。C.因果倒置。D.缺主语,删除“当”。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就会带给人们
28、许多不同的感受B人们的许多不同感受就接踵而至C就会带给人们一模一样的感受D就会带来飘飘欲仙般的不同感受AB.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C.不符合语境。D.用词不当,“飘飘欲仙”不能用来形容“不同感受”。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铺天盖地溘然长逝满城风雨悄然而至B比比皆是一去不返暴风骤雨悄然而至C铺天盖地一去不返满城风雨悄无声息D比比皆是溘然长逝暴风骤雨悄无声息B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非常多。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一去不返:一离开就不再回来。本为别离之语,今多用以形容某种事物已成过去,不会再现。溘然长逝:人突然死亡。暴风骤雨: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
29、。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悄然而至:形容寂静无声地到来。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1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三军阵前,御驾亲征噶尔丹,向天再借五百年。材料:排八阵吞长江取西蜀衔远山定南蛮收二川一心只为酬三顾万家忧乐到心头水面偏能用火攻六出七擒北通巫峡五丈原前中军帐里南极潇湘东和北拒点四十九盏明灯变金木土爻神卦引世间迁客骚人_答案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衔远山,
30、吞长江,南极潇湘,北通巫峡,引世间迁客骚人,万家忧乐到心头。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熟练程度,材料中的“三顾、火攻、忧乐”实际上点明了要求写出的三句话的主旨,然后根据给出的材料重新排列组合即可。解答此题时,可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由“吞长江、衔远山、万家忧乐到心头”,不难推断出此段话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关,根据示例中的字数规定,不难得出答案。确定这一句以后,再将剩下的两句按照示例中的格式排列出来即可。16下面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宇。(6分)_解析解答此题,要先读懂图示的意
31、思,然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答案O2O模式是一种实体门店将服务、打折信息提供到网络平台,使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和下单,之后凭借平台给出的订单凭证,到实体门店提取商品、享受服务的商业模式。三、写作(5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
32、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的材料为六个名句,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三句,自行立意。首先,需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就这道作文题本身来讲,材料与生活紧密相连,理解这六个名句意思的难度比较小。如周易中的“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自我应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李清照的“花中第一流”,透露出强烈的自信。魏源的“见一堂”“照四方”,强调处事要有大局意识。鲁迅的“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鼓励青年活出真我,活出个性。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了扭转乾坤
33、的气魄和自信。综合这六句话的意思,选择意思相近的或有共同点的句子立意。立意角度如下:(1)自信、自强,活出真实的、个性的自己。(2)不断奋斗,积极追求进步,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3)思乡、爱家,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贡献。(4)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做到“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当然也可以综合评价,综合立意。【范文示例】文人的傲骨一直以来,文人以两种面孔示人:一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弱谄媚,毫无气节;一种坚持操守,傲视群雄,拥有独立而又强大的人格魅力。后面这样的文人,以傲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使得华夏文明除了“和”与“礼”,更多了些刚韧与个性
34、。傲视百花是一种独善其身的高洁品性。诸多文人以物自喻,洁身自好。爱菊的陶渊明,面对充满束缚的官场选择隐遁。不愿久在樊笼,心为行役,于是种豆南山,采菊把酒,复得返自然,灵魂舒畅,安贫守志。爱莲的周敦颐没有选择逃避,不为逍遥山水所吸引,不为污浊世风所沾染,亭亭而立,香远益清,操守高洁,矢志不移。爱桂花的李清照,竟埋怨起当年的屈原来,离骚里赞美了那么多花,为何不提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她眼里,桂花为秋花之冠,“梅应妒,菊应羞”,只因它色淡香浓、卓尔不群,这种清雅秀丽、幽香袭人的美,也是李清照傲视尘俗性格的写照。他们虽不见得要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但或出世入世,或自赏自伤,都保有文
35、人的一颗清净之心,止于至善,完善人格,无愧于心,也便无愧此生。傲视死亡是一种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面对诱降不为所动,忠心可鉴,如同磁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落入敌手,不卑不屈,年仅16岁,慷慨赴死,可叹可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国不复,悲情难书,身入黄土,仍心系天下,陆游的身后事与己无关,与利无关,只关乎民族危难,国家统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不惧死难,存亡之间豪气冲天,有的只是“死亦为鬼雄”的英雄壮歌。他们有血性,有骨气,有面对死亡的无畏和悲壮,他们身上充满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是我辈
36、敬仰膜拜的楷模。傲视群雄是一种兼济天下的绝对自信。黄巢作为起义领袖,身上具有一种英雄豪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眼里的菊花独芳天下,香透长安,列阵如勇士兵甲,怒放如君临天下。之后虽无帝王之功,彼时确有称雄之意。这种自信与张扬,并没有因为他的功败垂成而消弭,反而愈发难得。与他不同,毛泽东的豪言壮语变成了现实。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面对湘江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时,已有鸿鹄之志。就算是在长征的艰难时期,他也会慷慨高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一个是真英雄?何况这时代也
37、不是属于他们的了,那属于谁?这种含蓄的自况迸发出的却是绝对的自信,难怪蒋介石惶恐不安,责令御用文人再写诗词压过毛泽东。毛泽东这种胸怀天下,心有黎庶的气魄岂是一般庸才所能及的。当今时代,文人的傲骨更不可少。这种傲骨不是清高自闭、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高在上,也不是不容尘俗,不触名利的酸葡萄心理,更不是没有道德底线、无知无畏的冲锋陷阵。它是一份沉淀了浮躁的平心静气,是一种摒弃了俗累的自由性灵,是一种有节有度的自尊自强,更是一份充满了理性的社会担当。【名师点评】本文糅合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句诗词,来谈“文人的傲骨”,亮点颇多。内容上:阐述“文人的傲骨”包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运用众多事例,引用大量诗词名句,既体现了作者平时积累的功夫,又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结构上:采用总分式结构,并列式分论点的运用也使得本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上:整句散句相结合、语调铿锵、气势不凡、回味悠长,让人读罢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