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拼音或请教同学认识课文的生字,会写“笛”和“传”.2、正确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作者的心理变化。3、细读有关于“卡廷”的句子,从中感悟他美好的心灵,学会在生活中不歧视任何人,平等友好地对待别人。2.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作者的心理变化。3. 教学用具 课件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板书:柳笛)指名读,说说怎么认识“笛”,并指导写在田字格中。问:认识柳笛吗?听到过柳笛吹出的声音吗?感觉怎么样?2、小结引出课题,组织读课题。3、柳笛声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1、组织自由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借助
2、拼音或请教同学,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生字检查,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怯生生”,给多音字“传”的另一个音组词并指导书写)出示:几分钟 怯生生 树桩 传来 试吹芒刺 风景 卡廷削着 清脆 悦耳 山坡3、引导再读读,说说作者这一天心情有什么不同的变化?(高兴-着急-害怕-高兴)三、精读感悟1、请学生找出最后写作者高兴的句子。(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声中,向回家的方向走去。)看来不仅是他一个人快乐,卡廷也很快乐,作者的高兴心情是谁带给他的?(板书:卡廷)卡廷的哪些举动给他带来好心情呢?组织学生再读读课文,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板书:我、又高兴了)2、交流反馈,品读句子。句子一:卡廷
3、说:“你好,小家伙。看天气多美,你是来玩吧?”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卡廷在作者和其他小伙伴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乡巴佬,不受欢迎的人)那卡廷对他有敌意吗?该怎么读请你来读一读。(个别读)(评:很友好、很亲切)请你再来读读。听了卡廷的话,作者会怎么想?我听了卡廷的话,心想:_.卡廷看出了“我”的害怕,知道我的顾虑,也没有点破他的恐慌,却说-指名读句子二:卡廷说:“请再等几分钟。瞧,我正在削一枝柳笛,一会儿做好了,就送给你吧!”卡廷这样做是为了_,为了_.自由读,这里有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卡廷?(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善良)指名读,分组读。(板书:善良、友好)句子三3、卡廷的举动让我很感动,我们的心情也都
4、很快乐,我俩在(再出示句子齐读)-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声中,向回家的方向走去。这是怎样的笛声?从笛声中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卡廷真好,不会为以前的事情斤斤计较;小作者知错就改了,好样的!)“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5、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四、总结全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课后习题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